一天學一中藥之、知母

2021-01-10 騰訊網

知母

Zhimu

出處:《神農本草經》

【來源】百合科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乾。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

【產地】主產於河北、山西及山東等地。

【別名】蚳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貨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兒踵草、東根、苦心、兒草、水須、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鬍子根、穿地龍、蝦草、馬馬草、淮知母

【炮製】

知母:揀淨雜質,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乾。

鹽知母:取知母片置鍋中用文火微炒,噴淋鹽水,炒幹取出,放涼。(每知母片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先於槐砧上細銼,焙乾,木臼杵搗,勿令犯鐵器;揀肥潤裏白者,去毛切,引經上行則用酒浸焙乾,下行則用鹽水潤焙。

【性味歸經】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應用】

1. 熱病煩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質潤,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潤能生津潤燥止渴,善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者,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傷寒論》)。

2. 肺熱燥咳。本品主入肺經而長於瀉肺熱、潤肺燥,用治肺熱燥咳,常配貝母用,如二母散(《證治準繩》);若配杏仁、萊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氣急,如寧嗽煎(《奇方類編》)。

3. 骨蒸潮熱。本品兼入腎經而能滋腎陰、瀉腎火、退骨蒸,用治陰虛火旺所致骨蒸潮熱、盜汗、心煩者,常配黃柏、生地黃等藥用,如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鑑》)。

4. 內熱消渴。本品性甘寒質潤,能瀉肺火、滋肺陰,瀉胃火、滋胃陰,瀉腎火、滋腎陰,可用治陰虛內熱之消渴證,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藥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5. 腸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陰潤燥,可用治陰虛腸燥便秘證,常配生地黃、玄參、麥冬等藥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質潤,有滑腸作用,故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鑑別用藥】

石膏、知母均能清熱瀉火,可用治溫熱病氣分熱盛及肺熱咳嗽等證。但石膏瀉火之中長於清解,重在清瀉肺胃實火,肺熱喘咳、胃火頭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瀉火之中長於清潤,肺熱燥咳、內熱骨蒸、消渴多選知母。

【鑑別】性狀鑑別毛知母 根莖扁圓長條狀,微彎曲,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習稱「金包頭「。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以的殘存葉基,下面略凸起,有縱皺紋及凹點狀根痕或鬚根痕及殘莖。質堅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顆粒狀。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粘性。

知母肉 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黃白色,有的殘留少數毛須狀葉莖及凹點狀根痕。

以條粗、質硬、斷面色白黃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米黃色。

粘液細胞較多,含草酸鈣晶束。完整的粘液細胞呈類圓形、橢圓形、長圓形或梭形,直徑56-160μm,長約至340μm。

草酸鈣針昌成束散在,針晶長36-110μm,有的直徑約至7μm,碎斷後狀如小方晶。

纖維(葉基)直徑8-14μm,壁稍厚,木化,紋孔稀疏,有的成人字形,胞腔寬大。

具緣紋孔、網紋及螺紋導管,直徑14-24μm。木栓細胞表面觀形狀不一,壁薄,常多層上下重疊。

木化厚壁細胞(鱗葉)類長方形、長多角形或延長作短纖維狀,直徑16-48μm,長約至112μm,壁厚5-8μm,孔溝較密,胞腔內含棕黃色物。

商品規格 商品中因加工方法不同,有毛知母主知母肉之分。出口商品分3種:大知母(蓋王),長12cm以上。中知母(頂王),長9-12cm。小知母,長6-9cm。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2.《用藥法象》:「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

3.《本草綱目》:「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根莖含多種知母皂苷、知母多糖;此外,尚含芒果苷、異芒果苷、膽鹼、尼克醯胺、鞣酸、煙酸及多種金屬元素、粘液質、還原糖等。

2.藥理作用:知母浸膏動物實驗有防止和治療大腸桿菌所致高熱的作用;體外實驗表明,知母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白色念珠菌及某些致病性皮膚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所含知母聚糖A、B、C、D有降血糖作用,知母聚糖B的活性最強;知母皂苷有抗腫瘤作用。

3.臨床研究:用知母、夏枯草,煎水冷溼敷患處,治療頭皮毛囊周圍炎19例,均有效(臨床皮膚科雜誌,1985,5:275);以知柏坤草湯(由知母、黃柏、丹參、益母草、大黃、牛膝組成)治療前列腺肥大80例,總有效率為86.3%(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3:155);用知母皂苷口服液口服,治療原發性腎病症候群30例,能明顯減輕糖皮質激素所產生的副作用(實用醫學雜誌,2001,7:583)。

【備註】(1)用於溫熱病、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症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於肺胃有實熱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2)用於陰虛發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症。又本品配養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於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於陰虛內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症,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揮它的作用。本品能潤燥滑腸,

相關焦點

  • 知母的作用與功效 知母有什麼療效
    知母是一種中草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知母是做什麼用的,其實知母是可以治療肺熱咳嗽,便秘等,那您知道知母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嗎?您知道知母的用藥禁忌是什麼嗎?其實它不僅僅可以作為中藥,還可以食用的哦,那就來看看中藥知母怎麼吃更健康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知母的作用與功效每一種中藥都有它獨特的功效,那您知道知母的作用與功效是什麼嗎?
  • 知母的功效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知母的副作用
    知母的功效知母對許多急慢性肺病有很好的療效,一些體質比較差的患者擔心知母的副作用。知母毒副作用:知母浸膏中性原液0.5ml給家兔靜脈注射,對呼吸及血壓均無影響。注射1~3ml能抑制呼吸,血壓輕微下降。注射7ml則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導致死亡。
  • 中藥古今研究:知母
    一、典籍摘要:《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味苦,寒,無毒。主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治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內疸。《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之陰生。
  • 中藥知母的這些功效作用,你知道嗎?清熱去火 滋潤腎陰 通便排毒
    在臨床醫學上,知母是一種比較常用的中草藥,為單子葉植物百合科知母的乾燥根莖,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有的人對中藥了如指掌,有的人卻對中藥的功效作用不是很清楚。今天,博禾醫生就來跟大家科普下知母的功效作用,希望本文對大家能有所得,碼字不易,期待關注和轉發。知母的功效作用清熱去火知母能夠清熱去火,在臨床上使用的也會比較多。知母甘寒可以治療外感熱病,由於過熱導致的煩渴。
  • 生知母的功效?
    周圍的人喜歡買些中藥給我兒子吃,我最近有點上火,他父母聽說後,就去給我買了一個生知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生知母是可以做什麼的,那麼生知母的功效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1、生知母可以清熱。知母的性質是比較偏寒的,味道比較苦,有清熱的功效。還能夠生津潤燥,是不錯的佳品,對治療外感熱病有不錯的療效,如果你的火比較重,就可以跟其他的藥相結合,一起服用,療效會很不錯。
  • 此為「知母」,價值珍貴,請您識別,若山中遇見,別忽視
    李時珍,一位曠世奇才,留下了驚世之作《本草綱目》,更是一位浪漫詩人,以中藥名寫情詩給夫人,以寄相思意。通過中藥吟詩作賦喜結連理者,從古至今都有。相傳,有一喪妻藥鋪老闆,經人介紹,看中一姑娘,又不好當面表白,於是也用中藥名寫了封情書給這姑娘,沒想到,還真成就了一段佳緣。
  •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異名】蚔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貨母、蝭母(《本經》),芪母(《廣雅》),提母(《範子計然》),女雷、女理、兒草、鹿列、韭逢、兒踵草、東根、水須、苦心(《別錄》),昌支((唐本草》),穿地龍(《山東中藥》)。【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
  • 農村常見植物知母,藥材知母名字的來歷,知母的作用和功效真不小
    知母可是棒奔霸大河北的特產,分布於北方很多地區,在野外均有知母的存在,作為多年生百合科植物,知母耐寒性能極佳,在野外可以輕輕鬆鬆露地越冬,知母的名字一聽就是至孝而來的,關於知母名字的由來,在河北還有一個民間傳說。
  • 黃芪配知母,補氣養陰生津,名醫張錫純也愛用,調理消渴陰虛發熱
    有一味中藥名為知母,相傳它最初的典故來源就為「知母心意」之義。相傳古時候,一個孤寡老太婆,無兒無女,依靠採藥為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認藥的本事無人傳承,就在街邊乞討,想要結識孝道善良的人繼承衣缽。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橫斷面以黃白色為佳,品嘗味道偏苦,但是不及黃芩黃連苦,味道又有少許甘味,但是不及甘草。知母屬於清熱藥之類,歸於肺、胃、腎經,上能清肺潤肺,中能清胃,下能清瀉虛火,因此主要功效是清熱瀉火、養陰生津,此味藥材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不僅能清瀉實火,更能養陰退熱,祛除虛火,為上品之藥。知母組合黃芪,那黃芪又具有什麼樣的功效呢?
  •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知母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用量知母可能有些人們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東西,這是在中藥材當中比較有名的一種成分,其實本質上是一種植物,在經過曬乾加工以後就可以作為中藥材來使用,是可以治好各種各樣的疾病,也是不會對身體帶來很大的副作用,不過知母來炒熟後才可以入藥,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發揮出其中的功效和作用。
  • 類風溼斷根中藥,治療內風溼好的醫院是哪家
    類風溼是關節炎中的一種,這種慢性疾病是非常折磨人的,那麼,你知道類風溼中藥斷根偏方有哪些嗎?類風溼斷根中藥,治療內風溼好的醫院是哪家   1、類風溼中藥斷根偏方一  黃芪30克,人參10克,白朮12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菟絲子30克,仙靈脾10克,白芍15克,雞血藤30克,威靈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 類風溼斷根中藥,貴陽哪裡看類風溼醫院好
    類風溼是關節炎中的一種,這種慢性疾病是非常折磨人的,那麼,你知道類風溼中藥斷根偏方有哪些嗎?類風溼斷根中藥,貴陽哪裡看類風溼醫院好   1、類風溼中藥斷根偏方一  黃芪30克,人參10克,白朮12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菟絲子30克,仙靈脾10克,白芍15克,雞血藤30克,威靈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 中關村:我司與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知母...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中關村提問, 公司購買知母皂苷的時候,國家政策已經對中藥注射劑的審批開始嚴控,此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要籤訂高額轉讓合同開發知母注射劑?公司回答表示,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我司與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知母皂苷BⅡ相關合作研發協議》籤署於2015年9月15日。
  • 中藥治療高血糖 這種中藥竟能有效降高血糖
    那麼,中藥治療高血糖有哪些?高血糖吃什麼水果?一起來看看吧。中藥治療高血糖患有高血糖除了服用一些西藥進行降糖外,我們還可以使用中藥。中藥治療高血糖雖然見效慢,時間長,但是對人體沒有什麼副作用,而且還能調節身體。那麼,治療高血糖的中藥有哪些?1、生地黃有滋陰清熱的作用。
  • 治療高血糖的中藥 九種中藥有效降血糖
    那麼,治療高血糖的中藥有哪些?血糖高吃什麼好?一起來看看吧。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臨床醫療上有降低高血糖的一些藥物,但是這些藥基本上都是不能根治的,只會暫時的抑制住血糖。所以治療高血糖還是用中藥的好,那麼,治療高血糖的中藥有哪些?1、生地黃生地黃有滋陰清熱的作用。
  • 中藥代茶飲的注意事項
    1、因證用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意思是說,寒證用熱藥,熱證用寒藥。3、喝法有別中藥飲片過大或堅硬的需要搗碎,以便藥物成分溶出,如天花粉、青果、羅漢果、川貝母等。如果飲片多呈碎末狀,最好裝入無紡布小袋,製成袋泡茶形式,以方便服用。一些花類中藥飲片由於質地鬆脆,通常呈碎末狀,最好也採用袋泡方式,以避免嗆咳。
  • 知母種植難度大不大?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種植知母的注意事項
    知母種植難度大不大?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種植知母的注意事項不知道大家對知母有多少的了解,大家可能都見過知母,只是叫不上名。知母是一味中草藥,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知母的使用在我們國家的時間上也是比較久遠了,知母的生命能力也比較強,知母的抗旱耐寒能力都是比較強的,在乾旱的荒漠都能見到,所以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能種植知母,那麼就會有人想要了解知母的種植了,知母的種植難度大不大?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那些關於中藥的情詩情事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古往今來,有不少才子佳人借中藥名來創作詩詞歌賦。我國記載的第一首含有中藥名的愛情詩為南朝蕭綱所作,並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以描寫「閨怨」為主題:「朝風動春草,落日照橫塘。重臺蕩子妾,黃昏獨自傷。燭映合歡被,帷飄蘇合香。石墨聊書賦,鉛華試作妝。
  • 認識中藥——中藥的四氣:寒、涼、溫、熱!
    認識中藥,應用中藥養生保健,讓東方的醫藥盡顯顯天然,中醫有「醫食同源」、「寓醫於食」的說法,中藥的產生與食物一樣來源於我們祖先千百年的生活實踐,是與大自然,與疾病長期鬥爭的經驗結晶。但中藥與食物又有所不同,因此,要想吃對藥,就要對中藥常識有一定的了解。
  • 執業藥師中藥一常用植物類中藥的鑑別——科屬來源
    執業藥師中藥一常用植物類中藥科屬來源,總結成了口訣,方便記憶,一起來學習吧。>天南星、半夏、石菖蒲記憶口訣:天南半石百合科川貝母、浙貝母、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