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專題三」科學流言傳播套路揭秘——科學...

2021-01-21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金建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建斌

今年所揭示十大流言均來自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和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主辦的每月科學流言榜,這一年總共統計有73條流言。我們對這73條流言做了內容分析,給大家展示了今年的流言具有什麼特點,我們重點分析十大科學流言的背後的套路——科學流言的社會化生產。

流言產生的社會土壤

流言是古老的,自古以來就是社會生活的調味品。正因為它有這樣的功能,完全禁止流言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人,有人的活動,人類社會就會傳播各種各樣的流言。

流言具有時代性。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這首詩就表現了古代時的流言蜚語很多。流言的傳播和所處時代的典型媒介是直接相關的。媒介是人的延伸,我們稱之為社會化媒體,這也是流言傳播的社會基礎。每個時代有其具有時代特徵的流言媒介,古時是口耳相傳,當今社會是社會化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

同時,流言具有社會性。從專家的闢謠解讀中就可以發現,一則消息之所以能夠成為流言是有一系列的條件的。一方面,流言會觸及到社會的痛點或癢點,流言傳遞的信息有些是我們希望了解的,有些是令我們的擔憂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目前我們社會發展迅速,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的生活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感到擔憂甚至恐懼。這些東西恰恰是流言產生的土壤——社會痛點。

另一方面,流言的傳播還要有一些契機或者說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可能是前沿科技,今年度十大流言中也有多項相關內容,比如「量子波動速讀」「高鐵」「5G輻射」等。也有可能是熱點事件或意外事件,如「液化氣鋼瓶著火」「鼠疫」等。

流言的社會化生產源頭即以上兩方面的契合。流言起源於社會的某種痛點或癢點,形成機制可以總結為人們關切、無知、恐懼、希望、娛樂、逐利等。而生產時會形成「產品策略」,產生了一系列套路,借屍還魂(藉助某些熱點事件),舊瓶裝新酒(包裝高大上的科技成果),望文生義、莫須有等等。

在流言社會化生產的「傳播」環節上來說,人們消費流言的過程中同時也在傳播流言。這也有一系列的社會協作。正如波蘭詩人斯坦尼斯洛·耶日·勒克曾寫下,「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那之前,他們從未想過雪崩這件事,只是愉快地疊加著……」

流言傳播的過程是社會性的。無論有意無意,在你不知道真相的時候,第一時間被它擊中的時候,一個簡單的轉發,或一個平常的點讚,都可能對流言的產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都可能對流言的社會性傳播做出了貢獻。

這樣的流言無論對我們個人還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非常大。對個人來說,有些消費觀念,人的行為會發生改變。對社會來說會,可能會引起社會恐慌,尤其像「不能打疫苗」這樣的流言直接導致了某些疾病疫苗接種率下降,原來幾乎消滅的疾病在近幾年有發病率上升的趨勢,這樣的社會後果非常嚴重。

流言的社會性還體現在並不完全均勻地影響社會人群,而是會針對易感人群,他們更容易被某些特定類型的流言擊中。一個流言在社會衝擊的時候,正如這幅圖,像在草原上衝擊成彎彎曲曲的河,哪個地方它能突破,就會深入進去,形成自己的路徑。

 2019年科學流言分析

簡單分析一下2019年全年的謠言。基於每個月科學流言榜,73條流言中有70%以上集中在大健康領域。健康成為流言的「重災區」,包括癌症、輻射、鼠疫等,疾病相關裡很多又是和癌症相關的,在癌症流言中,「致癌」流言和「抗癌」流言交織。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公眾對於身體健康方面的需求,究其背後原因是癌症發病率、死亡率持續上升的結果。這些流言反映了社會的關切,或者是痛點和癢點,公眾尋求一些方法來維護自身的身體健康或改善存在的身體問題。

在大健康類領域留言分布中,還包括飲食健康、減肥、醫藥醫療、運動營養衛生等種類的流言。相關流言的傳播,有自古以來人民信任選擇飲食養生,中醫療法等的原因,但這些內容中存在很多不科學因素,為流言傳播提供了土壤。

這類流言的易感人群是中老年人、年輕母親,兒童家長。這些流言具有穩定性,幾乎每年都是這些人群易感。健康謠言正是試圖迎合受眾需求,來達成甚至擴大其傳播效果。

另一些科學流言的產生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每年新技術出現都會成為一些流言產生的契機或載體;新技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受到格外關注,如5G、高鐵輻射、人工增雪碘化銀,這些技術是否能對人體有害。第二是很多商家會藉助新技術、新產品、新概念逐利、牟利。例如「富氧水」、「特殊配方奶粉」、「量子波動速度」等。

2019科學流言特點

 十大流言背後的套路

今年的十大留言可以簡單總結分為六大類,每一類有不同的套路。

第一類高新科產品致輻射類。「5G基站比4G輻射更強對人體危害大」,「高鐵輻射造成女性不孕」,「拍X光孩子不能要」,這些均和輻射有關。謠言背後的事實是確實存在輻射,但是對人是否有影響要考慮輻射劑量,對人類有害的輻射要達到輻射劑量的閾值。

這類流言傳播常見的套路就是把它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進行了套換。另一方面我們對輻射具有恐懼心理也有歷史因素。過去發生過嚴重的核洩漏事件,例如車諾比事件、福島核洩漏等,這些事件被新聞報導出後,還會被改編成文藝作品,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誇張,這些內容沉浸在民眾心中就變成了集體記憶,對輻射會本能的產生恐懼心理。訴諸恐懼是流言傳播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常見的套路之一。人們往往會低估他們在日常經歷中遇到的風險,譬如車禍,並高估了更為抽象的風險——輻射。

第二類是安全事故,冒充權威,一知半解。典型案例「液化氣鋼瓶閥門著火的時候怎麼關?」,對於這類流言傳播的背後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公眾不了解事件的發生和採取的措施是有條件的,正如專家解析不同情境下的著火處理方式是不同的。這類流言傳播的套路是「移花接木」,可能本來是正確的方式但錯誤的使用。我們也推測背後有逐利的動機,相關利益者為追求信息流量故意轉載流言。

第三類是重大的傳染疾病相關,訴諸創痛,訴諸恐懼。「鼠疫無藥可治」是這一類中的典型謠言。這類流言的傳播有肥沃的土壤,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包括鼠疫、在內的感染病爆發,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同樣利用了民眾的恐懼心理。

第四類是營銷牟利類流言,炒作概念,「科學」變現。最典型的是「量子波動速讀」易感人群是兒童家長,直擊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痛點。

第五類是宇宙探索相關,天知地知,你我不知。由於太空宇宙離我們非常遠,可人類有好奇心,有情懷,關切對全人類有影響的科學事件,為流言傳播提供了土壤。這類科學流言往往有科學術語背書,令人防不勝防。

最後一類也是健康類的,似是而非,誇大其詞。「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跑步會損傷膝蓋」,這類謠言最典型的傳播套路是把可能性或相關性當成因果性和必然性,把症狀當成某種疾病,把可能性當成肯定性。通過還原論的思想,把複雜的原因簡單化、單一歸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的謠言具有當代性和社會性。流言的內容是多變的,但它產生的契機具有共性。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闢謠時要注意到這些特點,了解其中的套路,有的放矢,在某些事件發生時就可以進行預測會有什麼樣的流言產生,極早預防。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謠言或流言本身也給我們科普提供了指導方向,很多民眾的科學素養,科學知識的提高恰恰是在這樣一撥又一撥的謠言和闢謠中逐漸成長起來了。我們全民族的科學素養的提高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可一直穩定的有提升。智止流言,提高民眾的流言辨識能力,提高自身流言的免疫力,正是應對這些套路的不二法寶!

相關焦點

  • 2020「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
    ……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揭曉,6條年度「科學」流言被一一「粉碎」。本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誇大其詞等六大謠言套路,引導公眾理性質疑,獨立思考,提高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
  • 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出爐 可能就有你中過的套路!
    你的朋友圈裡是否有偽科學「潛水」?你是否遇到過科學選擇難題卻苦於無權威解答? 今天,「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曉。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有些人將「UFO」直接等同於外星人的飛船或者飛碟,「UFO」是英文簡稱,全稱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意思「不明飛行物」,指的是那些身份無法識別、來源不明確的空中飛行物。
  • 「清華第一段子手」如何科學地講段子?
    「呆板」、「無趣」、「永遠待在實驗室」這些貼在化工男博士身上的刻板標籤,在畢嘯天身上絲毫不見。相反,被稱為「清華第一段子手」的他,擅長用段子手的眼光和科學的思維來研究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叮」,手機微信訂閱號的推送列表裡,名叫「畢導」的帳號蹦到了第一位,標題赫然寫著:困擾 10 億人的拉屎壓水花問題,我給出了最科學的策略!不到一小時,後臺顯示閱讀量突破了10萬。怎樣拉屎才能不濺水花?在文章中,畢嘯天將「拉屎」這個動作拆解成了三步:蓄屎待發——找好姿勢——拉屎入水。
  • 科學吸貓、科學花錢、科學談鬼神……聽聽Geek們怎麼說!
    、科學花錢、科學談鬼神……聽聽Geek們怎麼說!:一個關於殷商祭祀的故事」上個世紀兩件盛放頭顱的青銅禮器引發了學界的注意,考古學者們通過技術手段撥絲抽繭,揭露出諸多上古時代華夏大地鮮為人知的秘密,讓我們科學地談談鬼神與祭祀。
  • 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控體系,只要科學應對,不會出現疫情大範圍擴散風險。2、中國高鐵輻射嚴重,會造成女性不孕【流言】國產高鐵從誕生起就存在嚴重的輻射問題,對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壞女性生殖系統,造成不孕。
  • 現代科學要進步到UFO那樣的科學,唯有依靠甲骨文的引領
    UFO的這些「超物理學」現象,在現有的科學框架下是無法解釋的,甚至是無法理解的,只能定義為不明飛行物。但是,如果我們用包含著甲骨文中的「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來看,UFO的這些「超物理學現象」是很容易解釋的。
  • 正能量動畫「科學小飛俠 Crowds」第2季製作決定!
    正能量動畫「科學小飛俠 Crowds」第2季製作決定!   7月番「科學小飛俠 Crowds」是作為日本TV開局60周年以及「龍之子製作」創立50周年紀念作品特別製作的動畫,目前本作已經決定製作第2季!
  • 陰陽五行學說有科學依據或科學道理嗎
    談起陰陽五行相信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感觸和追求,那麼這些陰陽五行學說有科學依據和科學道理嗎?支持派:陰陽五行,並不是一種世界觀,而是一種方法論。陰陽,其實就是一種相對表記法,就像「快慢」一樣,走路和騎車,走路是慢騎車是快;騎車和開車,那麼騎車是慢開車是快;開車和飛機,開車是慢飛機是快。這個概念放到中醫人體上,軀幹和四肢,那麼軀幹是陰四肢是陽;氣和血相比,那麼血是陰,氣是陽;但氣和神相比,氣又是陰,神則是陽。
  • 《薑餅人消消樂》手遊推出故事第28話「科學怪人」
    《薑餅人消消樂》手遊推出故事第28話「科學怪人」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1-03 分享到: 《薑餅人消消樂》官方宣布推出故事第28話「科學怪人」。
  • 全國612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高校綜合排名一覽
    導讀:2020 年教育部公布全國 137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2019 年全國 203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2018 年全國 250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
  • 世界十大最佳科學雜誌 了解科學的最佳雜誌
    科學雜誌是非科學門外漢的期刊,它包含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最新新聞、發現和創新。它是由科學界的技術專家撰寫的,這裡我們列出了世界上十大最佳科學雜誌,其中有些可能是你平時喜歡看的。10.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雜誌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熱門科學雜誌之一。這本美國雜誌是科學和歷史愛好者的必讀讀物,它還以各種領域的有趣文章為特色,如地理、考古學、野生動物、旅遊、遺產和世界文化。
  • 「科普方法論」袁嵐峰:科學可以普及嗎?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科普方法論」袁嵐峰:科學可以普及嗎?來源:西安網 時間:2018-12-25 10:39 字號:   這裡有許多位朋友是科學普及的專家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竺可楨:中國科學的新方向
    最顯著者為各單位的本位主義和科學工作人員的「為科學而科學」的錯誤見解。在我國科學界中本位主義的存在甚為普遍。過去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之所以不能分工合作,即是一例。科學工作人員由於過去訓練,多崇拜資本主義國家的個人主義。以為科學家的本分在於尋求真理,只要本其所學,自由的選擇一個題目,竭其能力來研究,便是盡了責任。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真相揭秘是:椅子質量不合格。靈異、鬼火、外星生命、野人、自燃、詐屍…… 在《走近科學》最火的那幾年,整個節目就是一部人間奇譚百科。 節目借用懸疑片的敘事手法,搭配詭異的長鏡頭,黑白的美術配色,驚悚的背景音樂,愣是將好好的科普專題變成了晚間恐怖故事。
  • 清華大學與MIT合作推出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微碩士」學位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1 月 13 日,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MIT)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藉由清華大學在北京開設 MIT「微碩士」學位;清華大學也就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具有 MIT「微碩士」培養計劃的高校。
  • 保羅·費耶阿本德:科學領域的無政府主義者
    波普提出的科學證偽原則(falsifiability)對費耶阿本德影響很深,這原則指出有效的科學理論應該永遠保有能被否證的可能性,而毫無破綻、不可能否證的理論,亦必毫無價值與缺乏解釋能力,而根本不是科學理論。
  • 「Fate Zero是最好的fate同人作品」,這種說法本身不夠科學?
    「Fate Zero是最好的fate同人作品」,這種說法本身不夠科學?   比如我們看的動畫「名偵探柯南」,原作是「青山岡昌」,但是如果是原來的作品則是漫畫版「名偵探柯南」,因為動畫版的腳本是根據漫畫版的進展重新撰寫的,有表現上的差異,因此動畫和原作,哪怕還原度再高,一定是有不同,哪怕動畫的腳本也是原作者親自撰寫,表現手法上也會有影響。
  • [視頻]歷年科學怪異試驗揭秘
    [視頻]歷年科學怪異試驗揭秘  CCTV.com  2008年02月22日 07:22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  從研究「綠色屁」到培育發螢光的貓咪,有些科學試驗的動機和手法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算科學嗎?
    無意識就體現著「悅之以聲色犬馬」的本能欲望,奉行的是一種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但這是為遵循「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的意識所不容的,並對無意識進行一種「壓抑」(supression):「壓抑的假定本質,不在於拋棄或滅絕代表欲動的表象,而在於沒有意識到那種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