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繁華、賀紹俊、施戰軍、白燁、黃髮有被評為第三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南帆、李雲雷、郜元寶等人的作品獲《當代作家評論》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
獲獎批評家合影
「快餐文化」衝擊文學創作和閱讀的今天,文學經典的提出和實現適時而必然。然而,經典的確立過程十分複雜繁瑣,它涉及經典標準、評價機制、文學評獎等諸多問題。12月10日,由《當代作家評論》雜誌社、東北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中國文藝高峰論壇:走向經典的中國當代文學——暨第三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獎、《當代作家評論》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典禮,在東北大學隆重舉行。孟繁華、賀紹俊、施戰軍、白燁、黃髮有被評為本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蓋成立,遼寧省作協黨組書記滕貞甫,東北大學校副校長孫雷,《當代作家評論》主編韓春燕,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楊桂香,東北大學教授、藝術學院院長張燕楠,遼寧省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薛濤,遼寧省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林雪,著名作家遲子建、周大新、柳建偉,著名評論家陳曉明、孫鬱、王彬彬、吳俊、郜元寶、王堯、程光煒、白燁、孟繁華、賀紹俊、李建軍、劉悅笛、宋偉、黃髮有、羅振亞、季進、楊洪承、傅逸塵、王國平。
自2008年,《當代作家評論》設立「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獎」以來,每四年一屆,遴選和表彰為中國當代文學與批評的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批評家。第三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獎」,以30多年來在《當代作家評論》所發表文章的數量、影響力和批評家個人多年研究成績為參照,採用通信評獎、記名投票的方式,最終評選出孟繁華、賀紹俊、施戰軍、白燁、黃髮有為本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南帆、李雲雷、郜元寶、楊洪承、朱自強、孫鬱、賀紹俊、朱向前、傅逸塵、朱德發、李建軍的作品獲《當代作家評論》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
此次高峰論壇圍繞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標準問題、如何實現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化、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和評價中存在的問題、世界文學對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形成的影響、文學評獎與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文學評論類期刊與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當天,著名作家遲子建、柳建偉、周大新還分別做了《走向經典:當代中國的文學經驗與經典創造》《軍旅文藝:和平年代的英雄主義敘事》的主題講座,並與師生展開交流對話。
第三屆「當代中國文學優秀批評家獎」獲獎者授獎辭
白燁授獎辭
自投身文學批評以來,白燁在新時期、九十年代和新世紀以來的各個時期,都有基於自己眼光的理論觀察,出於自己思考的批評成果。他的這些批評實踐,以緊密跟蹤當下文學新的發展走向,熱情扶持新人新作,積極向有關方面建言獻策等,形成務實求真的突出特點,留下與時俱進的鮮明足跡。在一定意義上,這也以他自己的方式,促動了文學批評的持續活躍,推動了當代文學的切實發展。鑑於白燁先生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真誠付出,特授予當代中國優秀批評家獎。
黃髮有頒獎詞
黃髮有的文學批評另闢蹊徑,以跨學科視野不斷推進當代文學傳媒研究和當代文學制度研究。尤為難得的是,他的見解建立在史料發掘與闡釋的基礎上,言必有據。他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結合起來的探索,具有方法論意義。
賀紹俊授獎辭
賀紹俊從1980年代起開始文學批評活動,他始終站在當代文學的前沿,對文學創作進行跟蹤閱讀與批評,參與並見證了從新時期到新世紀的文學發展歷程。他以真誠的姿態和友善的熱情進入到批評實踐中,其批評文字率真而質樸,在溫婉的語調中表達出堅實的自信和智性的審美。他的自信表現在他對「建設性」批評理念的堅守,他通過建設性的批評我當代文學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種有意義和有創見的價值參照。鑑於賀紹俊先生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影響,特授予當代中國優秀批評家獎。
孟繁華授獎辭
孟繁華是當代中國文學重要的批評家。他的批評熔鑄著一貫的真誠、敏銳和激情,形成了他獨特的格局、氣象和視野。從自成一家的學術史和文學史的編撰,到對世紀之交中國文化現象的關注,再到對新世紀文學研究的倡導,他始終站在文學現場的第一線,秉承著理想主義者的風姿,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數十年來,他以批評家的人格魅力和批評的文字魅力,直面世道人心,守護著文學的最高正義。鑑於孟繁華先生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貢獻,特授予當代中國優秀批評家獎。
施戰軍授獎詞
學院嚴謹的學術歷練造就了他開闊的中外文學視野,將近三十年對文學現場的深度參與又形成了他敏銳的問題意識和藝術解讀的美文特質。史識與悟性的融合、定位時的後顧與評析中的前瞻,讓他的文學批評實現了梳理與引領的雙重功效。鑑於他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對中國文學尤其是青年寫作的實際影響力,特授予當代中國優秀批評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