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影響非常大,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雖然還是很出名,但是已經離歷史的本來面目很遠了。
歷史上的全真教,在中國北方的勢力極大,特別是長春子丘處機,其人不僅不是一個民族英雄式的人物,而且和蒙古人關係莫逆,得到了極大的授權。
道教在蒙元時期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甚至可以說,在中國北部,全真教就是主要的道教勢力,和南方的天師道並駕齊驅。
而張三丰實際上並不確定存在的年份,出生於南宋末年只是一個傳統的說法而已,還有北宋末年說,蒙元末年說等。
最為流行的說法,就是張三丰在明朝初年,受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追捧,從而名聲大噪。
不過,在大多數正式的記載當中,張三丰當然是不會武功的,更不會那麼傳奇。不過,在金庸大師的書中就完全是另一幅光景了。
張三丰在少林寺出來之後,自己來到了武當山,一面修道一面練武,最後成為一代大家,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
張三丰信道,並且是一名道士,但是在倚天當中,沒有任何他與全真教有直接聯繫的證據。
從南宋末到武當派基本成立,也間隔了半個多世紀,那時候的全真教情況至少倚天當中沒有涉及。
從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以及日後明教與中原武林的聯盟抗元的情況看,沒有看到全真教作為一個獨立的武林門派的存在感,所以可以說即使是全真教還存在,當時至少在武林中的地位已經有些微不足道了。
張三丰的武功會比王重陽更高嗎?從名聲上看,二人不相伯仲,都是被公認的天下第一。不過,全真武學在王重陽之後就逐漸沒落。沒有一門顯赫的武功流傳下來,到了倚天時代就更別說了。
雖然全真七子的武功不次於武當七俠,但是王重陽武功最高的時候,恰好是一個武學的低谷,當時其餘四絕武功都沒有大成。
所以,比起倚天這樣的金庸武俠世界武學最後的一個鼎盛期還是差距明顯的。而且太極拳,太極劍法在後世的影響力,確實不是先天功可以比擬的。這樣來說,王重陽還是不如張三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