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入幻境:草間彌生的藝術世界

2020-12-20 藝術中國

   


《鏡像空間》
 

    


《到達宇宙,點狀南瓜》
 

    無限蔓延的波點網紋、纏繞伸展的植物觸角,這些在裝飾設計中並不罕見的基本元素,經由草間彌生多年經營,已成為她的標誌性符號,尤其是那些大大小小、無處不在的波點,更成為草間彌生藝術「品牌」的獨家商標。而草間彌生本人帶著豔麗假髮、畫著濃重眼影、塗著猩紅唇膏、身著各色波點長袍的怪異裝束,也已成為一種人們見慣不驚的標識。事實上,這位被貼上「日本前衛女王」標籤的藝術家,早已透過紛擾的世相參透了藝術和生活的真諦。她曾談到:「我的一生,我活著的每一個日子,都與藝術相關。」

    按照草間彌生自己的說法,她的藝術創作始於少年時代的一場病。大約在12歲的時候,她患上了神經性視聽障礙,為了抵抗幻覺帶來的恐懼,她開始描繪那些與她「說話」的植物和那些將她與這個世界隔開的斑點狀的網。19歲時,草間彌生曾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學習,但始終對保守的學院教育心存牴觸。幾年後,她在一家舊書店裡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奧吉芙的作品,隨後寫信求助。在奧吉芙的鼓勵下,草間彌生於1957年赴美國發展。

    熟悉西方藝術史的人都知道,此時的美國,藝術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抽象表現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波普藝術已正式拉開帷幕。來到美國的草間彌生很快投入時代潮流中,在幾年間推出了自己從巨幅波點網紋繪畫(如《無限繪畫》,1959),到由堆積的陰莖狀直立物構成的軟雕塑(如「千船會」個展中的作品,1963),再到由無限重複的波點、燈泡和鏡子構成的充滿迷幻色彩的空間裝置作品(如《無限鏡屋》,1965;《無限的愛》,1966)等各種形式的實驗性作品,但卻始終未能得到主流藝術的認可。儘管她後來對媒體說起過自己與沃霍爾、奧登伯格等波普藝術家的交往以及他們對她創意的「借鑑」,但只要稍加注意我們便會發現,她的「原生性藝術」與流行文化和大眾傳媒催生的波普藝術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

    1967年,草間彌生開始以「抗議越戰」的名目登報招募合作者,組成「草間舞團」,在公眾場所進行大尺度的偶發藝術表演,並將波點元素由物體延伸到表演者裸露的身體上。這些狂放甚至涉嫌色情的表演讓她出盡風頭,但也因此失去了許多藝術家朋友的尊敬。

    喧囂過後是寂寞。「嬉皮女王」的稱謂不是草間彌生想要的結果。她於1973年回到日本,並於1977年自願住進精神療養院,在那裡繼續進行藝術創作,還撰寫並出版了包括自傳在內的十幾本著作。

    1993年,草間彌生應邀代表日本參加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早在1966年,草間彌生曾攜帶著由1500個金色鏡球構成的裝置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園》「非法」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遭到組委會的驅逐。1993年草間彌生重返威尼斯,不但一雪前恥,還確立了其在國際藝壇的地位。此後,草間彌生在世界各國展事不斷,並開始涉足設計領域,她與LV和蘭蔻合作設計的產品,一度獲得市場和藏家熱捧。

    如今,已88歲高齡的草間彌生仍堅持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繁殖與解體,集聚與分離,她樂此不疲地沉浸在那些帶有強制性和擴張性的波點世界中,以一種令人迷惑的偏執,持續進行著通向無限幻境的永無止息的修行。

    作者:李黎陽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草間彌生——藝術讓我明白了生死與眾生
    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草間彌生身上最深的印記。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日本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她複雜多變的一生。1960年代,亞洲女子草間彌生是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40年前,她回到東京,住進精神療養院,銷聲匿跡。1993年,她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重出江湖,確立了自己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
  • 我在這兒,但什麼也不是──草間彌生的藝術之路
    自幼即受到幻覺、強迫症與性恐懼所苦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把藝術當作一種自救,一種自我抹消(self-obliteration),面對伴隨一生的精神官能症,她透過逼視生命中的恐懼與幻境,將自己淹沒於圓點之海
  • 草間彌生假展:一場冒牌的奇境之旅
    文|朱軒 戴雅婷 編輯|KK 提起草間彌生,眼前就會浮現那個戴著粉紅或橘紅色假髮、穿著波點裙子的時髦「怪婆婆。」在她的世界裡,不僅有密集的圓點,還有扭曲的空間和豔麗的色彩。而她就像這奇境中的愛麗絲,痴狂又天真地四處漫遊。
  • 看懂草間彌生:在無限圓點中自我消融
    為了躲避無時無刻不籠罩著她的幻覺魔網,草間彌生開始用重複的圓點和網格描繪她的幻視和幻聽。她將這些圓點理解為細胞和分子,是來自宇宙和自然的信號。這些圓點使不同事物之間產生奇妙的連續性,營造出一種無限延伸的空間,讓人無法確定真實與幻境之間的邊界。
  • 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85歲的草間彌生,過著精神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她入住的醫院就在工作室對馬路,步行僅5分鐘。醫院生活相當規律,早上起來7點檢查體溫,晚上9點就寢。她早上9點半到工作室開始創作,午飯5分鐘完成,然後接著畫,直到傍晚7點。緊握畫筆的草間彌生,仿佛在跟時間搏鬥,像草一樣頑強生長。
  • 草間彌生:在精神病中創作的波點藝術女王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1929年她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 (Art Brut)、波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在藝術家這個群體裡,草間彌生並不能完全算作一個另類。在她之前,受困於、也受益於精神狀態和視覺幻覺的還有我們更加熟悉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梵谷。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對《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時尚解讀
    早在1968年,草間彌生和一群裸體舞者在紐約中央公園「愛麗絲夢遊仙境」銅像前舉行了偶發藝術的展示。當時打出的標語就是:「我——草間就像穿越鏡子的愛麗絲,可以打開通往奇幻與自由世界的大門。」  八十多年來,草間彌生在這種由圓點構成的迷離幻境中迷途而忘返,這讓她成為最獨具風格的愛麗絲詮釋者。
  • 草間彌生在紐約
    年輕的草間彌生身穿和服,卻已將自己當成一個美國藝術家。「紐約滋養了我。」她對日本的雜誌說,她要創造一場藝術革命,「將震驚整個紐約藝術界」。「無限的網」是這個日本藝術家紐約「藝術革命」的第一步。這密集如蕾絲的繪畫在年輕藝術家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在草間繪製的無限繁衍的「網」之中,他們看到了「新與舊、男性氣質與女性主義、單一性與多重性之間的融合」。
  • 專訪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
    但凡熟悉當代藝術的人,馬上就能想起這些標誌性圓點屬於那個身著相似圖案服裝的「日本怪婆婆」。  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圓點女王、日本超級藝術天后、話題女王——草間彌生。據統計,在日本,年輕人穿著的服飾中,帶有圓點圖案的服飾約佔30%左右。草間彌生10 歲左右就開始運用非對稱的袖半身紅半身白的毛衣裝飾自己。至今為止,她的服裝全部由自己設計的。
  • JOSPHERE 訪談|草間彌生: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
    蔡康永說:「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於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這兩個月來,魔都最備受矚目的展覽,莫過於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JOSPHERE的創始人劉季涵女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收藏家,其中一幅藏品就是年輕時的草間彌生和她的作品合影。讓我們跟隨著這位美女藏家,一起來走近草間彌生,走進藝術的另一個世界吧!
  • 草間彌生《愛麗絲奇境歷險記》中國出版(圖)
    原標題:草間彌生《愛麗絲奇境歷險記》中國出版(圖) 草間彌生的插畫作品   深圳特區報訊 劉易斯·卡羅爾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愛麗絲漫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記》,前者不止一次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再解讀《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早在1968年,草間彌生和一群裸體舞者在紐約中央公園「愛麗絲夢遊仙境」銅像前舉行了偶發藝術的展示。當時打出的標語就是:「我——草間就像穿越鏡子的愛麗絲,可以打開通往奇幻與自由世界的大門。」  八十多年來,草間彌生在這種由圓點構成的迷離幻境中迷途而忘返,這讓她成為最獨具風格的愛麗絲詮釋者。
  • 草間彌生2019紐約藝術作品展
    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1939年,草間彌生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時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
  • 有關草間彌生的10件軼事:時刻提醒藝術世界她的日本出身
    人人都愛草間彌生。這是個沒有理由的肯定句。 今年,藝術家草間彌生90歲了,她的身上有著常人不可理解的執著與能量,她說:自己是為了這個世界的愛而創作。
  • 活著就要不斷與藝術創作搏鬥——論紀錄片《草間彌生》
    身為當今國際藝術市場上最當紅的創作明星,年近九旬的草間彌生仍然多產,直教人難以置信。她稱自己的作品為「藝術藥物」(Art Medicine),也不只一次在媒體上說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多年來在飽受被精神疾病折磨的歲月裡,手中的畫筆成了她尋求自我救贖的唯一方式。
  • 無熱愛 不藝術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作品展席捲武漢
    最前衛藝術展撩撥武漢藝術粉草間彌生,這位日本國寶級藝術家就像神一樣的存在,身上被貼了很多標籤:怪婆婆、波點女王、精神病人、世界上身價最貴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的名字一出現,就常常引發各種膜拜和追捧,甚至一畫難求。
  • 草間彌生近十年作品精選
    草間彌生---這個名字聽起來相當古典和優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無窮無盡的圓點和條紋,豔麗的花朵重疊成海洋,混淆了真實空間的存在,只有陣陣眩暈和不知身處何處的迷惑。重複性的圓點對於草間彌生與其被當作她與世界溝通的途徑,不如說是一種治療。  1929年生於日本本土的草間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在幼年時代她就對現實生活視域中的圓點充滿興趣。
  • 瑪麗黛佳x復星藝術中心草間彌生展-愛的《禮·物·集》
    前衛藝術先驅草間彌生的大展「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將於2019年3月7日登陸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這次很榮幸的成為了復星藝術中心草間彌生展的藝術合作夥伴,在這座外灘之畔的藝術殿堂為大家奉獻一場充滿驚喜的大展。
  • 奇怪的畫家:草間彌生是「日本藝術天后」,她的畫充滿著小圓點
    藝術是人類精神的至高財富。草間彌生的前半生堪稱瘋狂的,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的一個富裕家庭,但她從小性情陰鬱。10歲那年,她患上了神經性視聽障礙,經她的主治醫師診斷還伴隨有精神分裂症。草間彌生看到的世界仿佛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同時她也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常常有自殺衝動。
  • 草間彌生:強迫症藝術家
    草間彌生:強迫症藝術家 今日是前衛藝術女王草間彌生九十歲大壽。據草間自述,她是一個「強逼症藝術家」(obsessive artist),她的創作也有如強逼症,不斷以重複的 pattern 徵服藝術世界,同時治療自身的病痛。她曾說過,要不是世界有藝術這一扇窗,她一早就自殺了。而她今日還活著,在此僅祝她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