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科技股將階段性跑贏A股的三個理由
東吳策略王楊
我們認為,接下來科技股將階段性跑贏,關鍵邏輯有三點:其一,結合當前的市場,5月月6日市場大跌近7%,僅從統計規律而言,以兩周的時間維度看,創業板的上漲彈證性要高於上證50;其二,科創板漸行漸近,有助於階段性推升A股科技板塊估值;其三,以一個月的時間維度看,4月經濟數據回落有利於科技跑贏價值。
1、以史為鑑,大跌之後往往發生風格切換
從統計規律來看,市場大跌之後往往會發生風格切換。
在統計方法上,我們以1990年以來萬得全A單日跌幅超過5%的時間為樣本,分別統計了大跌前15日、10日、5日、3日、1日和大跌後15日、10日、5日、3日、1日的累積收益率,指數上涵蓋了萬得全A、上證50和創業板指,最後計算各個指數的上漲概率和漲幅均值。
就上漲概率而言,以單日跌幅達5%為分水嶺,大跌之前,上證50和創業板的下跌概率更高,即均大於50%,與此同時,創業板的下跌概率更是顯著高於上證50;大跌之後,上證50和創業板指的上漲概率更高,二者比較來看,大跌次日和後三日,上證50上漲概率高於創業板指,大跌後十日和後十五日,創業板指的上漲概率高於上證綜指。
就漲幅均值而言,以單日跌幅達5%為分水嶺,大跌之前,創業板指的跌幅均高於上證50;大跌之後,次日、後三日和後五日,上證50漲幅均值高於創業板指,但後十日和後十五日,創業板指的漲幅均指高於上證50。
結合當前的市場,5月6日市場大跌近7%,僅從統計規律而言,以兩周的時間維證度看,創業板的上漲彈性 要高於上證50。
2、科創板升漸行漸近有助於階段性推升A股科技板塊估值
科創板推出漸行漸近。據財新報導,科創板即將在5月月11日進行第一次全網測試。5月份科創板將會開展3~4次的全網測試,根據中國結算公司此前給券商培訓中的時間表,5月底前所有技術將準備就緒。
從A股的重要事件反饋規律看,科創板推出時間臨近將階段性推升科技股和券商的估值。具體的邏輯,我們曾在2月24日的報告《創業板跑贏背後:一條科技股的重估邏輯》展開討論。具體內容有:
對2019年的資本市場而言,科創板的推出無疑是一件重要事情。結合歷史上A股對重要政策的反饋規律,在政策推出前後,A股會存在顯著主題投資效應,比如此前的上海自貿區、迪士尼和雄安等。具體到科創板,我們認為A股的受益主線有三條:線索一,與科創板公司上市業務直接相關的券商;線索二,與科創板公司有股權關係或者業務關聯的A股影子股;線索三,具備關鍵核心技術的A股科技股。其中,線索一和線索二的受益邏輯較為直接,但是,我們認為線索三恰恰是高度受益卻尚未被充分預期。以史為鑑,在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正式揭牌運營前後,以半年左右的時間維度看,創業板在映射效應下,估值獲得提升,而投資者所擔心的資金分流並未發生。
站在當前,隨著科創板推出漸行漸近,可以積極關注科技股和券商股的投資機會。
3、四月份經濟數據回落有利於成長風格佔優
上期周報中我們曾詳細討論了A股的企業盈利趨勢(詳細分析見《繼往開來:盈利觸底向上將成為新引擎》)。具體邏輯和結論有:
「結合A股年報和一季報,以及當前宏觀背景,我們認為本輪盈利底已經出現。
單就財報的經驗規律而言,基於庫存周期的規律性波動,12-14個季度是A股的一輪盈利周期,因此,始於2016年一季度的盈利周期將於2019年前後結束。
進一步結合宏觀環境,盈利底已現。就宏觀環境來看,2018年下半年以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明顯轉向寬鬆,與此同時,企業部門減稅降費和居民部門個稅減免等舉措接連出臺。近期一系列數據傾向於短周期經濟復甦顯性化,包括,與企業利潤率關聯度高的南華綜合指數自1月以來連續走高。綜合財報和宏觀,我們認為2018年四季度是盈利底,2019年企業盈利將呈觸底回升態勢。」
上周發布的4月月PPI數據達0.9%,延續回升態勢,對上述判斷形成進一步支撐。
企業盈利和宏觀環境對風格的影響,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上有不同的結論,即短期波動和中期趨勢的會存在背離,具體而言,以一個月的時間維度看,4月經濟數據回落有利於科技跑贏價值;以半年左右的時間維度看,企業盈利觸底回升背景下,市場回歸基本面,優質的科技龍頭和價值龍頭雙輪驅動。
本文作者:王楊,來源:東吳證券策略研究,節選自《接下來科技股將階段性跑贏的三個理由》
(責任編輯:唐欣欣 HN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