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奢侈品購物天堂、是維多利亞港的絕美夜景,是東方之珠的璀璨繁華……
油尖旺是每個去香港的人必打卡的地方,卻鮮有人注意到車水馬龍背後,藏著怎樣殘酷的現實。
香港有個兇案觀光團,叫「油麻地的兩萬種死法」,他們開闢了一條聽起來十分驚悚的旅遊線路。
你只需要交50元港幣,天黑後就會有專人帶你參觀這裡曾轟動一時的離奇命案現場。
這條路線聽起來十分恐怖,但這個項目的發起人陳玉峰和陳可樂卻因此獲得了「感動香港獎」。
「活在油麻地,死可以很簡單尋常。為什麼他們死了,而我們在生?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油麻地到旺角,1.5公裡,12個地點,12個故事,雖沒有如「開膛手傑克」那般完美的兇殺案,但每個命案都不禁讓人心頭一顫。
走完這些地方,聽完這些故事你或許會對人性、對生死產生新的思考。
廟街
觀光團晚上7點~8點半,在油麻地天后廟前公園燈柱集合。
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作為開始呢?
因為這裡能看到整個油麻地死人最多的地方。
油麻地是全香港最有本土味、最舊、龍蛇混雜、窮人最多的地方。
這裡也是許多港人不願踏足的危險之地,是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
在一個人人都不得不專注於自己匆忙腳步的城市,
沒有時間去思考城市陰暗處藏著什麼樣的人,他們又是怎樣消失。
街市街政府綜合大樓
在人均公共空間只有一個廁格大小的油麻地,
這裡有個公廁,男廁每個廁格都死過人。
偶爾有心臟病突發的病人,但通常都是吸毒致死的癮君子。
因為經常有命案發生,廁所清潔工每天早上來清潔時也不再感到驚訝:「哦,又有人死了。」
男廁上面的停車場,每年都有人從不同的方向跳下來。
這些人裡有吸毒成癮的人、有心臟病突發的病人、也有走投無路的賭徒、和投資失敗的中學教師...
而他們的名字除了上報紙那一剎,再也不會有人再關注。
油麻地地鐵站
人來人往的地鐵站內,其實也有一個案發現場。
清潔女工在清理垃圾時發現一個黑色環保袋裡,裝的竟然是個還連著臍帶的嬰兒,送到醫院已經來不及。
後來警方在監控裡發現,嬰兒的媽媽是個印傭,懷孕後害怕被僱主解僱,選擇墮胎後丟棄在港鐵。
為什麼她身邊的人沒有發現她懷孕、為什麼她會在三十多周選擇墮胎,這些事情已經無從知曉。
但正如項目的發起者陳玉峰所說,人們需要反思的是,個案背後所反映的死者生前的處境,以及長期被邊緣的是哪些人。
油麻地警署舊址
這裡曾發生過一起著名交通意外。
司機醉駕撞死了一名正在搬運橙子的76歲苦力,但許多油麻地居民卻哄搶「死人橙子」。
圖片傳到網上許多人大罵油麻地居民冷血。
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橙子背後的故事。
這裡的居民拾荒習以為常,他們只當是果欄正常遺棄的橙子撿回家吃。
這邊事未了,死者二婚的妻子又遭到各種無端地指責和攻訐,認為死者這麼大年紀還出來做苦力,是被妻子逼迫無奈。
但其實死者妻子曾多次勸他不要那麼辛苦工作,但社會援助金無法滿足家庭支出,只能當苦力補貼家用。
在這個流言滿天飛的時代,即使「有圖有真相」,
很多時候,我們也無法從一張圖片、一則報導中了解事情的真相,能做的唯有守腦如玉。
油麻地果欄
與華德大廈只有一街之隔的果欄每到晚上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苦力。
他們會佔用整個路面,放置很多水果,並推來推去路面情況十分複雜,經常發生交通意外。
有一輛貨車撞死了這裡的一位老闆,卻選擇逃逸。
其他工人立刻去追車,有人邊罵邊跟著車跑,有人立刻攔了的士去追,有人直接跳上自己運送水果的貨車去追,一路追到了尖沙咀。
而事後約有70多個工人自發地在馬路口為老闆舉行了路祭。
避風塘
這裡曾發生過一起很荒誕的兇案。
有一位少婦不滿意與自己老公一起生活,便到尖沙咀的夜總會去做公關,並認識了一個男朋友。
有一天晚上,她與男朋友在海邊喝酒,因為錢財發生了爭執後男人失手將她打暈。
這個男人以為她死了,就驚慌失措把她推下海,直到她的屍體被吸進船隻的推進器裡,屍體才被發現。
但其實當時她並沒有死,而是推下海之後才溺斃。
旺角·茶餐廳
有時候這裡最離奇的不是命案,而是人心。
這裡曾有個男子當街當巷,用一把九寸長的魚生刀,插穿他哥哥的肺。
法官問,為什麼你帶著魚生刀出街,預謀了多久?
男子說,沒有預謀,這把刀,本來是我準備給他的禮物。
但因為當時發生了口角,這把刀就成了兇器。
朗豪坊·垃圾站
這裡曾發生過一樁駭人聽聞的案件。
15歲的女中學生與父母吵架後離家出走,她在一家女僕咖啡廳打工,但由於收入太微薄她只能再打一份工,當私影模特。
約拍時,兇手企圖強 奸她,並將她殺害,裝進大號垃圾袋內,搬到油麻地的一所酒店內藏屍一晚。
第二天運到朗豪坊附近的垃圾站,由於太沉他還請求清潔女工搭把手幫忙丟棄,還很有禮貌地說了「唔該」。
清潔女工好奇是什麼東西,打開後才發現是屍體。
聽到這裡實在令人毛骨悚然。
但這個「高智商」的罪犯卻很快就被抓獲,因為藏屍時他去酒店開房用的是自己的身份證。
但如果可以重來,家人之間在爭吵時,是否會選擇給彼此多一點理解呢...
華德大廈
華德大廈在寸土寸金的九龍市區有最罕見的平價單位,卻藏著一宗轟動一時的命案。
1999年,模特彭楚盈被嘔吐物噎死於屋內,由於業主一直沒有放租,4年後被發現時,已成為一具白骨。
至於為什麼那麼久沒有人發現,媒體解釋為因為華德大廈內一直有強烈的異味,居民聞習慣了就留意不到屍臭。
但比兇殺案更令人恐懼的,卻是一座城市裡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離。
唐樓
香港的唐樓很高,大家很少抬頭看狹窄的天空。
而住在劏房裡面的人,就算物理距離很近,一塊板隔開了就是隔開了。
劏房成了命案的溫床。
曾有一位母親殺了自己的女兒並把她的屍體藏在自己的籠屋旁邊卻沒有人發現。
直到周圍的鄰居因為這個屍體堵住了衝廁所的管道,才去報警。
……
還曾有一位老伯跳樓自殺,但屍體卻掛在了四樓大廈外牆。
掛了整整一天,沒有人發現。
居住在這裡的人要承受無窗、無隱私的居住環境,與其他人彼此折磨,每個人都被迫要克制至壓抑。
每個走過油尖旺的人,大概都難以想像,在這夜晚迷人的霓虹燈外,有多少人只能無奈於自己灰暗的人生...
沿途走過去,還有曾轟動一時的床褥卷屍案,碧街711便利店血案,非法賭檔案、奧海城碼頭案等等....
他們大多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群。
異化和貧窮,催生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惋惜的悲慘故事,它們時常隱藏在城市的陰暗處。
曾有人質疑兇案觀光團博眼球「消費死者」,但他們卻在質疑聲中感動了無數人,還因此獲得了一個「感動香港獎」。
項目發起人陳可樂曾在一個妓宅的樓上住了8年,他回應說:
「城市仿似會吃人,而兇案是城市的排洩物。我們想做到的是,以導賞團令大家認識到社會的貧窮和歧視問題。」
從2016年開團至今,導賞團已經帶領了超過500人參加觀賞。
開始是以學生為主,後來社會人士特意請假來參加,而這些費用則全數捐助SCMHK作慈善用途。
在參觀結束後,領團人還會讓大家用10-15秒的時間來想下這次旅程的感受。
「這些報導網上都有,最重要是,你自己走過這個地方,感受這個旅程,這個地方的人怎樣生活或是遭遇到什麼,給到你一個怎樣人生體驗。」
在忽明忽暗的城市角落,仍然有很多人奔忙在汙濁的後巷。
在摩天大樓間夾縫求生的人們,看過不少生死,卻仍努力的活著。
這個特殊旅程所展示的香港,不再是璀璨的都市和燈紅酒綠的夜生活,而是隱藏於繁華背後的殘酷現實。
探訪死亡,活在人間,
這樣的旅程,你想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