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年齡大致在13-20歲,其中男性結婚年紀在15-20歲,女性結婚年紀在13-17歲。古人結婚早是為了生育兒女,並且當時醫療條件差,環境惡劣,人均壽命短。
一、古代結婚年齡大致在13-20歲
1、男性結婚年紀在15-20歲
《禮記》一書提出古代婚假年齡男為20歲、女為15歲。但古代包含的朝代眾多,每個階段稍有不同。唐代規定「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則是「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嫁娶」;晉朝時期司馬炎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即是說,女子到17歲不嫁者,地方政府會找剩男進行婚配。
2、女性結婚年紀在13-17歲
古代女子結婚年齡早,大都在15-17歲左右嫁人,根據朝代不同而變化。唐太宗時期女性婚假年齡為15歲,漢代則在13-16歲之間,而在南北朝時期平均出嫁為13歲,其中陳宣帝的柳皇后,11歲就出嫁。
二、古代早結婚原因
1、為了生育兒女
古代醫療條件差,並且疾病傳播快,所以新生兒的成活率不高。這就使得國家的人口預備少,勞動力和軍隊能力就會削弱。冷兵器時代人數能決定很多東西,尤其是戰爭的時候。
2、古代人壽命短
古代人生活環境相比現在惡劣,並且醫療條件跟不上,一場瘟疫就能奪走無數人的生命,這就造成總體的人群壽命短。這種情況連皇室都是一樣的,更別提平民。
三、現代法定結婚年齡
1、男滿22周歲,女滿20周歲
根據《婚姻法》第六條規定,國內公民結婚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該條例從2001年實施至今仍未改變,但今年兩會上有代表提出改為「男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女不得早於十八周歲」。這與我國人口總量增長的勢頭大幅減弱,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明顯減少,老齡化程度加深,群眾生育意願發生重大轉變有關。
2、法定結婚年齡不代表具體結婚時間
對於法定的結婚年齡不是必須結婚的年紀,也不是最近的婚姻時間,而是結婚最低的年齡。只有達到這個年紀結婚,民政局結婚登記處才會給予登記,不然國家是不認可新婚夫婦的。對於結婚年齡的規定,是從人的身體發育、工作和學習等情況來定的。
除了結婚年齡之外,新人結婚還需滿足其他條件方可結婚哦!關注婚禮紀獲得相關資訊哦!關於結婚年齡,你有何看法,歡迎分享到評論下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