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這樣高大上的技術,短時間內要實現和落地還不現實。如果把這項技術更加接地氣地運用到生活上,也許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
我們近期了解到一家叫COWAROBOT的智能行李箱也許就是典型的例子。COWAROBOT的R1和S1這兩款行李箱,表面來看就像一個普通的行李箱。但卻搭載3線雷達、機器視覺、UWB技術,實現了在半開放環境下的自動跟隨的功能。
雖然產品體積要小很多,但要讓自動行李箱實現開放環境下的自動跟隨,技術原理本質上和無人駕駛技術卻很類似。為此,團隊開發了基於雷射雷達+機器視覺、UWB的兩套感知、避障方案,使行李箱可以實時感知外界環境、用戶動態,實時跟隨。
要打造和行李箱這樣的消費品,內部元件的小型化就是一個難題。COWAROBOT團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才將這套設備做到可以塞進普通行李箱的拉杆中。這款行李箱產品此前就在眾籌平臺Indiegogo上線,但直到最近才進入量產階段,也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目前採用背後跟蹤的方式,已經可以實現1.5-2m/s的跟隨速度,0.3-0.5m的跟隨半徑,同時還不影響行李箱的使用空間。
要實現自動跟隨,另一個難點就是驅動控制。團隊在立項自動跟隨行李箱之前,一直在做工業機器人,主要做驅動器、控制器。為了方便體感拉杆能感知用戶的使用習慣,切換主動跟隨與手動模式,團隊在行李箱4個萬向輪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輪子,採用飛機起落架技術,可以配合行李箱的主動輪,目前已經經過15-20的坡度及常用盲道的主動跟隨測試。為了保證行李箱長時間的跟隨,行李箱內置無刷電機,續航可以達到15-20km,此外,它還支持電池拆卸,電池還可以充當充電寶供手機設備充電。。
技術之外,消費品還是應該回歸到使用體驗。產品配置了三合一智能鎖、GPS智能定位、距離感應報警等功能,幫助用戶解決行李箱丟失等問題。
這款產品此前在眾籌時就獲得了不少關注,去年在indiegogo上眾籌價格699美元,並籌集到了60萬美元資金,除了之前眾籌的R1版本,還會有與Diplomat外交官集團跨界合作的智能行李箱S1,前者主要面向愛嘗鮮的科技愛好者,後者主要面向商旅人群。目前團隊與代理商接觸,初步訂單預計約為4000臺,全年的銷量預計為50000臺。眾籌數據顯示,這款產品的主要受眾都在美國和杜拜。
事實上,在行李箱品類,699美元的價格並不便宜,這多是高端品牌行李箱的價格區間。除了產品成本因素、定位的考量,也因為行李箱是一個不小的市場。目前全球行李箱市場的規模約為400億美元,其中定價超過2000元人民幣的行李箱佔比約為25%,但市場又非常分散,大部分市佔率都很有限,也給新的品牌提供了機會。
在COWAROBOT看來,他們並非一家做行李箱的公司,而是要做低速無人駕駛技術的平臺,希望未來能夠拓展到更多的應用領域。完成了小型設備的研發後,團隊也會將這一技術運用到嬰兒車、高爾夫球車等產品中。
據了解,COWAROBOT的CEO何弢博士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宇宙工程的碩士與博士,畢業於機器人實驗室Hirose Fukushima Lab導師為機器人大師Hirose Shigeo。畢業後曾擔任日本Hibot公司的高級系統工程師;留日期間負責開發了數十款機器人,2012年到2014年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是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移動機器人定位與導航以及特種機器人等領域的專家,具有10年以上的無人駕駛算法研究和系統開發經驗、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算法和機械設計的研究和實戰經驗。2015年從交大離職,創立COWAROBOT機器人有限公司。
團隊曾於2015年曾獲得合力資本投資,近期也將公布新一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