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成就文化精品
本報北京1月1日電你知道中國行政區劃的沿革嗎?你想知道這些沿革的具體內涵嗎?一部反映新中國50年行政區劃變遷情況的專題地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日前由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該圖集被地圖學界譽為「是一部在地圖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市行政區劃變遷圖集(1949-2019)》發行
近日,市民政局、市測繪院共同策劃,市測繪院編制的《上海市行政區劃變遷圖集(1949-2019)》由中華地圖學社正式出版。9月22日,圖集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舉行了新書發布會。圖集將上海70年來的行政區劃歷史、變遷與現狀以地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填補了上海市此類專題地圖的空白,是反映上海行政區劃沿革資料較為豐富詳實的一部工具書。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深圳行政區劃現狀及歷史沿革
一、深圳行政區劃現狀概況 深圳地處珠江口東岸,與香港、東莞、惠州接壤,總面積為1952.84平方公裡,其中特區面積為395.81平方公裡。特區呈狹長形,東西長49公裡,南北寬約7公裡,特區管理線全長129.7公裡,進出特區的道路共8條,檢查站有10個。我市下轄6個區,55個街道辦事處。其中羅湖、福田、南山、鹽田位於特區內,寶安和龍崗位於特區外。
-
【方志四川·建置】綿陽市遊仙區建區以來行政區劃調整沿革
【方志四川·建置】綿陽市遊仙區建區以來行政區劃調整沿革 2020-11-0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民國24年《高密縣誌》中的「高密行政區劃沿革」
高密縣誌中華民國24年修,曹夢九序,王照青纂11卷政治志行政區劃沿革p521p522p523p524p525澤民鄉、龍德鄉、久敬鄉p526務本鄉、濰川鄉、鄭公鄉p527
-
走近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
圖集全面系統反映了當前我國法定的行政區劃設置情況,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作品。整個編制出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圖集從開始啟動到正式出版,僅僅歷時11個月。一方面,圖集編輯部在民政部的高效組織下,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新行政區劃資料分析整理入庫,為圖集的編制工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編制完成並發布
序圖部分,包括中國的地理位置、地勢、行政區劃、行政區劃沿革、民族自治地方及建制市分布等。省級政區圖部分,按省級政區分為34個單元,詳細反映了我國行政區劃的現狀,是圖集的主體。每一單元自成體系,包括政區略圖和文字說明,省級政區全圖和擴大圖,市轄區圖和城市圖四部分內容。附錄和索引部分,附錄包括全國街道辦事處一覽表、全國政區名稱生僻用字及地方讀音簡表。政區名稱索引收錄全國鄉級以上政區名稱4萬餘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
1975年 憲法規定地區為正式的行政區劃建制。 1983年 進行地級行政區劃改革,大力推行地、市合併和市領導縣體制。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國行政區劃兩千五百年變遷—新聞—科學網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修訂版由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鶴主編,是中國第一部大型行政區劃變遷的通史,也是繼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之後中國政區地理研究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學術巨著。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除總論外分為13卷18冊,共計1300餘萬字。
-
廣西歷史:宋朝時期廣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軍的行政區劃沿革歷史
南渡後,宋朝的疆域小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有一定程度的行政改革了,就南方各路來說,行政區劃變化不大,如嶺南一帶仍然是原來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只是局部地方有了調整。唐代時,在廣西西部很多地方實行的是羈縻制度,如今日崇左,百色一帶,說直白一點,這種制度就是高度自治,權屬中央王朝,行政區劃制度在這裡體現很弱,僅有個名頭而已,是「皇權不下鄉」的地方。
-
福建省出版首部行政區劃地圖集
[內容速覽]《福建省行政區劃地圖集》12月3日出版,這是福建省首部以地圖形式表現行政區劃現狀和歷史沿革的權威地圖集。這部圖集的出版使福建省行政區域界線表示徹底告別了長期以來的「權宜畫法」。
-
吉林省歷史沿革
吉林區域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從先秦開始,吉林就被歷代中央政權劃入行政區域管轄之下。 行政區劃 新中國成立後,吉林省行政區劃幾經調整。建國初期,吉林省僅轄2個市、2個專區、1個旗、22個縣和1個工業特區。
-
福建出版首部行政區劃地圖集
新華社福州12月3日專電 (記者 來建強)《福建省行政區劃地圖集》12月3日出版,這是福建省首部以地圖形式表現行政區劃現狀和歷史沿革的權威地圖集。 《福建省行政區劃地圖集》匯聚了這個省行政區劃設置調整、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地名標準化和基礎測繪的最新成果資料,系統地繪標了當前福建法定的鄉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和各級政區、村級建制的全部標準名稱,詳細標示了各級政區及政府駐地的分布情況,簡要反映了福建從秦代的一個郡至今2000多年來的行政區劃沿革。圖集採用16開本、雙面四色印刷。
-
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幹部級別的沿革
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幹部級別的沿革來源:中國軍網作者:徐平責任編輯:張詩夢2020-03-31 09:24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幹部級別的沿革
-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沿革鏡鑑
作者: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周振鶴 地方行政制度的研究應由兩方面的內容所組成:一為行政區劃,二為地方政府,亦即地方行政組織。而在少數研究地方行政制度的著述中,又是只偏向於地方職官制度的探討,極少將行政區劃也作為研究對象,對於政府運轉機制的研究也同樣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對於行政制度的研究歷來又較偏重於一般和正常的制度,於特殊制度則寓目較少。而在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有特殊地方行政制度的存在,而且只有在特殊制度與一般常規制度並行的情況下,才得以使國家管理正常化。
-
莆行政區劃地圖集出版
N海都記者 陳晉 海都訊記者昨日從莆田市民政局獲悉,由市民政局主編、省製圖院編制、福建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莆田市行政區劃地圖集》正式出版。該《地圖集》是以行政區劃為主題的專題地圖集,由序圖,歷史沿革圖,縣區圖、鄉(鎮、街道)圖,統計表格4大部分構成。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行政區劃這樣變遷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行政區劃這樣變遷 2019-09-24 1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攀枝花市歷史沿革,你知道攀枝花是怎麼來的嗎?
攀枝花市歷史沿革攀枝花位於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壩村,形成於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後,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樹,遂稱「攀枝花村」。「攀枝花」村名最早見於地圖是1940年4月出版的《寧屬各縣(鹽邊縣)概況資料輯要》。
-
民國期間安徽行政區劃沿革與變遷
(1)、清末時期的安徽行政區劃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巡撫安徽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各鎮、監理糧餉都察院右副御史朱家寶駐紮安慶府。隨同駐紮的有安徽布政使與安徽按察使。安徽提學使照舊駐紮在太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