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總局曝光不合格粽子名單 有中華老字號上榜

2020-12-18 每日經濟新聞

食藥監總局曝光不合格粽子名單 有中華老字號上榜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06 15:49:57

6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2016年粽子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抽檢粽子302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296批次,不合格樣品6批次,樣品檢驗合格率為98%。

記者 周程程

端午節將近,南北方的鹹粽、甜粽之爭又將拉開大幕。但不管鹹還是甜,只要質量安全,就是好粽。

6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2016年粽子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抽檢粽子302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296批次,不合格樣品6批次,樣品檢驗合格率為9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合格樣品中,包括中華老字號「月盛齋」委託生產的粽子禮盒因被檢出為商業無菌不達標而上黑榜。

此外,如果吃到了特別甜的粽子,也要當心是否使用了甜味劑。從食藥監通報的情況來看,不合格的6批次樣品中,還檢出了甜味劑安賽蜜、糖精鈉等。

不合格粽子名單曝光

被檢出甜味劑,難道「甜粽」更加危險?

據了解,安賽蜜和糖精鈉是常用的合成甜味劑,主要用於蜜餞等食品中,但不得用於粽子中。

但一些甜粽中也含有棗,棗也可以製成蜜餞類食品,這又該如何理解?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學院教授高彥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棗作為果脯的話,或者幹棗類食品的話可以加符合標準的甜味劑。但是查出的問題粽子的甜味劑肯定不是棗的問題,而是在粽子本身添加了甜味劑,這是不允許的。

食藥監總局認為,本次在粽子中檢出安賽蜜和糖精鈉說明相關生產企業可能為增加產品甜味,超範圍使用了甜味劑。

那麼,以肉粽等為代表的鹹粽就更安全嗎?5月31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顯示,近期抽檢發現1批次不合格粽子。據悉,這批不合格粽子來自白雲區春秋超市,是4月20日由鄭州明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750克一袋的嘉興粽子(五香鹹肉味),不合格項目主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超標。

此外,食藥監總局也通報表示,其查出了不合格6批次樣品中,3批次粽子被檢出商業無菌不達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其中包括兩批次北京生產的粽子,分別為北京東單菜市場有限公司銷售的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委託北京康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兩款粽子禮盒:粽福粽子以及佳香粽粽子禮盒,均被檢出為商業無菌不達標。

對於商業無菌不達標的原因,食藥監總局表示,說明相關生產經營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大腸桿菌超標不見得是肉裡帶來的,殺菌不徹底的粽子裡就會含有大腸桿菌。」高彥祥表示。

農家粽、私房粽存安全隱患

記者注意到,端午將至,粽子的需求量增大,一些賣粽子的小攤販也出現在路邊,很多來自無安全保證的「黑粽子」作坊。

近期,地方也集中查處。據京華時報報導,6月1日至2日,北京市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與區公安部門在豐臺區萬柳園一出租大院內查抄粽子生產黑窩點3家,共查扣黑粽子1.7萬個。

經查處發現,這些「黑粽子」無商標、無生產企業名稱,主要銷往附近的馬路攤群市場。

除一些不良商販看中路邊賣粽子的「商機」外,還有一些也轉戰網絡,打著「農家粽」、「私房粽」的旗號吸引消費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某網購網站上搜索「農家粽」發現,「農家鄉土製作」、「媽媽手工包製」、「不含防腐劑」等成為宣傳的說辭,大多每隻2元左右。

但是其衛生狀況與質量保證究竟如何?高彥祥表示,網購沒有品牌的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在網上買別人自己加工的粽子是沒保證的,因為既沒有生產日期,也不知加工工藝。」

食藥監總局也發布了關於粽子的消費警示,表示要通過正規可靠渠道購買並保存相應購物憑證,要看清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等標識是否齊全;查看包裝是否完整或真空包裝是否漏氣漲袋、散裝粽子有沒有變質;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超過保質期的產品。

打開的粽子常溫存放不得超過2小時

對於真空包裝類和速凍類粽子,食藥監總局提醒,購買後按照標籤所示方式保存,並按照標示食用方法加工食用。散裝粽子注意適量買入,最好是現吃現買,避免粽子變質。生熟粽子分開貯存,打開的粽子放在室溫下不得超過2小時。

食藥監總局表示,食用前應洗淨雙手,冷藏或冷凍過的粽子,要徹底加熱,吃剩的粽子不要反覆加熱,不要食用餡料已發酸、發苦或口味不正的粽子。

據了解,粽子是糯米食品,不易消化,老人、孩子不宜多吃。此外,豆沙類粽子含糖量較高,肉類粽子脂肪含量高,高血糖、高血脂、胃腸道疾病等患者也要謹慎食用。

 

相關焦點

  • 食藥監總局:雀巢藹兒舒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不合格
    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李楠)7月18日,食藥監總局公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合格名單。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57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食藥監總局曝光35批次染髮類化妝品不合格 章華、迪彩等上榜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通報,經黑龍江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所、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檢驗,標示為河北常喜商貿有限公司、濟南雪豹邦仕化妝用具有限公司、大連河原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和北京潤生堂化妝品研發有限公司等17家企業代理(生產)的35批次染髮類化妝品不合格。
  • 食藥監總局:立即下架河北馬大姐等廠家不合格產品
    法制晚報快訊(記者 張瀅)今天上午,法晚記者(微信公號ID:fzwb_52165216)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獲悉,食藥監總局近期組織抽檢水果及其製品、焙烤食品、糧食及糧食製品和薯類及膨化食品等4類食品,發現不合格樣品4批次。
  • 國家食藥監總局:御宮坊、純蜜島等品牌蜂產品不合格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8日訊 (記者 段丹峰)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方網站獲悉,在2014年第三階段第二批食品安全抽檢中,國家食藥監總局對蜂產品進行了專項檢查,主要包括蜂蜜、蜂王漿、蜂產品製品三個產品細類。   抽檢項目包括品質指標、食品添加劑和微生物指標等共27個。共抽檢217家企業的440批次產品。
  • 食藥監總局通告11批次藥品不合格
    據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陳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通告稱,近期抽檢發現7家企業生產的11批次藥品不合格: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地奧司明片、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複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鹽酸黃酮哌酯片、赤峰維康生化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
  • 食藥監總局:「綠色芳山」有機花生油等3批次食品不合格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劉宏宇、陳聰)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了解到,近期食藥監總局組織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等9類食品438批次樣品,發現3批次樣品不合格。  根據食藥監總局通告,沃爾瑪(廈門)百貨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福建百聯實業有限公司第一食品廠生產的香瓜子(原味),過氧化值(以脂肪計)檢出值為2.69 g/100g,比國家標準規定(不超過0.80g/100g)高出2.4倍。
  • 食藥監總局:39批次藥品抽檢不合格 涉廣西純正堂製藥等
    中國網財經11月20日訊 來自食藥監總局消息,經天津市藥品檢驗研究院等4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廣西純正堂製藥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生產的39批次藥品不合格。   不合格產品的標示生產企業、藥品品名和生產批號為:廣西純正堂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626042、626049、626057、626072、626074、626075、626080、626082、626083、626084、626085、626086、626087、626088、626090、626091、626092、627001、627003、627004、627005、627006
  • 食藥監總局曝光多批次不合格醫療產品 駝人集團、江西華利等上榜
    千龍網北京9月5日訊 9月1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官網公布了「國家醫療器械質量公告(2016年第6期,總第14公告顯示,新鄉市駝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江西華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及菏澤聖美高分子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生產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
  • 食藥監總局通告樂百氏飲用天然泉水等4批次食品不合格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陳聰)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獲悉,食藥監總局近期組織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飲料,澱粉及澱粉製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肉製品,水產製品等6類食品616批次樣品,發現4批次樣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已被責令下架、召回。
  • 國家食藥監總局: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國家食藥監總局: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中藥飲片抽檢信息通告,通報46家企業生產的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其中,在不合格的中藥飲片中,二氧化硫殘留問題依然突出。
  • 煙臺張孚乾紅葡萄酒不合格 食藥監:莫因噎廢食
    原標題:煙臺整改不合格酒企 食藥監:莫因噎廢食近日,山東省食藥監局公布了新一批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其中,煙臺3種紅酒、1種白酒和瓜子仁被檢出不合格。記者從食藥監督部門獲悉,涉事的食品生產企業已被當地監督整改。
  • 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告65批次不合格中藥飲片
    央廣網北京2月5日消息 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了解到,經北京市藥品檢驗所檢驗,標示為北京冠城藥業有限公司、河北祁新中藥顆粒飲片有限公司、河北祁一堂藥業有限公司、河北全泰藥業有限公司、安國市祁澳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赤峰市紫芝中藥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祥泰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哈藥集團世一堂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
  • 食藥監向4500億保健品動刀 業內稱這次是動真格
    ­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該通告涵蓋40家保健食品企業,其中有7家企業此前曾因種種問題,受到監管部門曝光批評。此外,這份40家企業名單中,共計有10家上市公司及其關聯企業。­  為此,各地藥監部門常年以高壓態勢,整頓保健品市場。但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以往基本都是以不通知且不公布企業名單的突擊「飛行檢查」為主,此番篩選公布名單,被認為顯示出藥監部門由上而下的整頓決心。­  時代周報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內部人士獲悉,此次該局將對企業進行多項檢查,包含非法添加、是否符合標準、廣告虛假宣傳等。
  • 1號店、久光百貨涉食品不合格 滬食藥監已查處
    東方網記者程琦6月20日報導:日前,國家食藥總局在官網上陸續發布了肉類抗菌素超標情況、食品不合格等情況的通報,其中涉及上海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合格食品。針對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情況,東方網記者獲悉,上海食藥監局已對上海聖華副食品、上海一隻鼎食品、1號店、上海久光百貨等相關生產經營不合格食品的企業進行處置,要求1號店與生產鉛超標九制話梅的安徽忠俊食品停止合作、要求久光百貨對所售大腸菌群超標的盛香珍蒜香青豆停售和召回。  根據國家食藥總局的通報,上海聖華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鮮三黃雞雞腿塊檢出值為262.09μg/kg,超標162%。
  • 食藥監總局抽檢3類食品 京東、1號店所售產品不合格
    中國網財經6月28日訊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食藥監總局今日發布關於4批次肉製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6年第102號)。其中,抽檢肉及肉製品、乳製品、薯類及膨化食品等3類食品301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297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
  • 國家食藥監總局:2批次「龍鳳」白砂糖色值超標
    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賈珺)1月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7年第1號),其中,標稱廣西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龍鳳」商標白砂糖,因色值檢出值超標被判定為不合格。
  • 食藥監總局:御宮坊純蜜島等品牌蜂產品不合格
    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方網站獲悉,在2014年第三階段第二批食品安全抽檢中,國家食藥監總局對蜂產品進行了專項檢查,主要包括蜂蜜、蜂王漿、蜂產品製品三個產品細類。抽檢項目包括品質指標、食品添加劑和微生物指標等共27個。共抽檢217家企業的440批次產品。
  • 又有40款被爆不合格 北大荒等上榜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2014年白酒專項監督抽檢結果,其中黑龍江省包括北大荒、呼蘭河、得莫利等共40款白酒產品,因酒精度與標籤不符及甜蜜素、糖精鈉超標等問題被曝不合格。省食藥監局提醒消費者,應注意避免購買被曝光的不合格品牌白酒,若購買到同一批次的問題白酒,可憑銷售小票到購買單位進行退貨;若發現不合格白酒仍在銷售,可撥打食品藥品監督舉報熱線12331進行舉報。  據了解,本次專項抽檢共抽檢樣品3000批次,樣品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1147家生產企業,抽檢項目包括酒精度、固形物、鉛、甲醇、氰化物、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等8項。
  • 食藥監抽檢糧食及其製品 「古船」餃子粉上不合格名單
    國家食藥監5月26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抽檢涉及肉及肉製品、調味品、酒類和蜂產品等11大類食品1319批次,其中抽檢項目合格的樣品1304批次,不合格樣品15批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相關文件發現,2014年5月1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和糧食局等五部委發布了《關於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2014年第8號),其中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製品(除油炸麵製品、麵糊(如用於魚和禽肉的拖麵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
  • 中藥飲片成為黑榜常客 食藥監總局年內10次點名
    ■記者 張 敏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12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經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標示為吉林省元力藥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生產的12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截至7月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總計10次發布了涉及38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