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伴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悄悄地到來了。
又到了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季節。春風輕柔最適合放風箏。
宅在家裡兩個多月的學生們也可以出來活動下身體。而放風箏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當你帶著孩子出門放風箏的時候可別忘了先學習下風箏的常識,以免孩子問的時候一時答不出來太尷尬,失去了給孩子普及知識的機會。
風箏也被稱為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對人類的飛天夢影響很大。相傳第一個風箏是大名鼎鼎工匠的魯班在其師傅墨翟研究的基礎之上製作而成,起名「木鳶」。
至於魯班大師做的「木鳶」是怎麼飛上天空的,現在無法考證,也沒有留世的模型,但是它肯定是存在的。
風箏一開始並不是玩具,而是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你可以想像下你要給鄰村的啊花表白的時候,就可以放一個愛心風箏,是不是很浪漫呢。
伴隨著造紙術的發明和普及,人們才開始用紙糊風箏,聰明的勞動人民把竹子製作成竹篾,然後用火烤制變軟,折彎成鳥兒的形狀,用細繩固定,做成骨架,最後用一碗漿糊粘好。
一個風箏就這樣做好了。
當然有條件的爸爸媽媽可以親自陪孩子一起製作一個風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增加了家庭的快樂氛圍。
可孩子如果問起我們為什麼要放風箏呢?你會怎麼回答。想必很多人都說不出來吧,記住下面這個,會讓你在孩子的眼中成為一個無所不知的好爸爸或者好媽媽。
關於為何我們要春天放風箏呢?
民俗篇: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在清明時節放風箏的時候,在風箏飛在高空的時剪斷風箏的線,這樣風箏就可以把一年的黴運全部帶走。
軍事篇:古時候人們打仗的時候,會在風箏上綁上炸藥,當風箏飛到敵方陣地的上空的時候,士兵會把風箏的線剪斷,這樣風箏帶著炸藥就落入了敵方陣地中,達到了消滅敵人的作用。
(當然,在你陪孩子放風箏的時候可不能把風箏的線剪斷,這樣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求救篇: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古人們也會利用風箏來傳遞求救的信號,人們把塗著鮮豔色彩的風箏放飛到高空,這樣救兵就可以看到信號,前來營救了。
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梁武帝,就被困城內,屬下做了一個風箏放飛求救,雖然最後風箏被敵人射下,梁武帝最後困死城中。但是還是留下了一個利用風箏求救的故事。
這些都可以講給孩子聽,這樣不僅放了風箏,還能讓孩子學習到有趣的風箏故事。
當然放風箏還有許多好處,中醫也曾講過,在春天放風箏有助於疏洩內熱,增強體質的益處。
在和煦的春風裡,手拿風箏,隨風奔跑,不僅鍛鍊了身體,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眼睛盯著飛在高空的風箏,還可以緩解眼部疲勞,預防近視眼。
有了這麼多的好處,爸爸媽媽們還等什麼呢?帶上孩子,做好風箏,在春風裡盡情的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