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寵皮皮喵
全文約:3000字,閱讀時間約為6分鐘
本文由萌寵皮皮喵原創首發,任何個體及機構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提到「招財貓」,小編就會想到在各種商店前臺或是酒店大廳服務臺上看到的各種各樣憨態可掬的招財貓!可以說,上至五星級酒店,下至小販商攤,都有可能會擺上一尊「招財貓」。現在風靡世界的招財貓形象,基本都是按照日本招財貓為原型而設計。其特有的神態特徵意義,也是從日本傳遞過來的。
日本招財貓
日本招財貓通常用陶瓷製作,一般為白色,形態為其中一手高舉至頭頂,作出向人招來的手勢。一般招財貓舉左手表示招福;舉右手則寓意招財;兩隻手同時舉起,就代表「財」和「福」一起到來的意思。此外,招財貓胸前掛著的金鈴,也有開運、招財、招福、緣起之意。不同顏色的招財貓代表了主人不同的願望,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滿、好運的希冀。
日本招財貓的原型是日本短尾貓,日本人認為花貓和短尾貓是幸運的象徵。其中又以三色貓最受歡迎,因為三色貓在日語中名為「Mi-Ke」,為幸運的象徵。
那招財貓的原型為什麼是短尾貓呢?
據傳,是因為日本民眾受到神話故事的影響,認為長尾貓會修煉成精而長出多條尾巴,之後會進入主人的夢境或迷惑主人,吸食精魄。(九位妖狐的故事也因此更被日本人所相信)所以日本人認為,基本沒有尾巴的短尾貓是不可能修煉出多條尾巴的,這樣才能安心養貓。因此,基因突變的短尾貓便漸漸取代了長尾貓的位置,成為了日本人家中養貓的首選。
在日本有很多關於招財貓的傳說,基本上都是和小貓報恩有關,最早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戶時代。雖然故事各有不同,但神奇的是,故事中那些傳奇的貓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玉」。因為傳說故事的不同,日本招財貓的流派也因此有所不同。
其中以「豪德寺招財貓」的故事流傳最為廣泛:
據說,在江戶時代,豪德寺因為廟道中落,不但參拜的人少,就連住持都過著很清貧的生活。無奈之下,主持對著一隻叫玉的貓說:「玉啊,如果你了解寺裡現在貧困的狀況,就招點好運給我吧!」
一天,井尹家城主和眾家臣外出打獵,回程途中路過豪德寺。他看到一隻白貓舉著右手招呼他們,於是他們就下馬進入寺廟歇息。剛進門,外面便雷電交加,嚇得城主家的馬嘶鳴起來,門外的木樁也被雷電劈斷了。見此情景。井尹家城主和眾家臣就留在了寺廟內。住持後與城主說法論道,很是愉快。雨停後。井尹家城主高興地對住持說:「剛剛在門外,白貓招呼我們進來,讓我們免於雷電浩劫,現又承蒙住持盛情款待,實在無以為報。」城主回城後便開始修繕豪德寺。豪德寺在井尹家城主的庇護下香火逐漸旺盛起來。
後來,「玉」去世了。主持為感其恩,為「玉」修建了一座貓墳,還讓人雕貓雕像。後被稱之為「招財貓」。
豪德寺現存於日本東京世田谷區,是全日本聞名的招財貓寺廟。寺廟由世田谷城主吉良氏修建,但一直因經營不善而荒廢到江戶時代。後由受廟貓「玉」恩惠的井尹家城主重建豪德寺,才開始步入鼎盛。直到現在,仍然有數不清的參拜者來廟裡供奉招財貓,遊客也是絡繹不絕。
雖然關於招財貓的傳說有非常多,但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貓可以為貧苦老百姓帶來福氣和好運」。這種簡單但是美好的故事在百姓當中廣泛傳播,所以現在幾乎每一家日本商鋪裡面都有一尊招財貓。
中國招財貓
據傳日本貓是1000年前,隨著中國唐朝的經書傳過去的,目的是防止鼠患對經書的破壞。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陽雜俎》中也曾寫道:「貓洗面過耳則客至」,招財貓的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知,在一千年前的唐代,中國民間就可能有「招財貓」的存在了。
2014年,在陝西岐山南北朝時期窟龕群中發現1600多年前的「招財貓」雕像,將招財貓的起源進一步推前。這隻類似「招財貓」造型的貓型石雕,不僅有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體和翹起的長長尾巴,而且還呈現蹲坐姿態,一隻前爪放在地上,另一隻爪子似乎在向人招手。「表明那時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有貓存在了。」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不管是從養貓的歷史還是「招財貓」的民間影響方面,都領先於日本。那為什麼「招財貓」沒有在中國流行起來,反而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大行其道。甚至到了現代,還反向輸出到中國來呢?
為什麼招財貓在中國沒有流行起來
小編認為,這與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和習俗有很大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中國古代寓意中,經常使用諧音來獲得想要的結果。比如被國人賦予了「招財進寶」屬性的就有4種動物,這4種動物分別是象、鹿、蝙蝠和魚。簡單來說,就是象與中文中的「祥」是同音,因此有吉祥如意的意思;鹿與中文中的「祿」同音,因此有福氣與長壽的意思;蝙蝠的蝠與中文中的「福」同音,因此有著福氣、財源廣進的意思;魚與中文中的「餘」同音,因此有著年年有餘,招財進寶的意思。貓並沒有與任何福壽類的詞語沾上關係,因此也得不到民眾的喜愛!
中國古代,有2個神獸存在於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它們更被我們的廣大民眾所熟知與接受。這2個神獸就是金蟾和貔貅,中國正宗的招財、聚財吉祥瑞獸。而貓在民眾的眼中,印象並不好,不然也不會有「狗是忠臣,貓是奸臣」的說法了!
比以上兩位更加出名的,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財神爺」啦!說到祈福招財,國人沒有誰不會第一時間想到財神爺吧!春節迎請財神是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在每年過年時,小編家裡都會貼上財神爺的貼畫,各家各戶也基本都會如此。而且現在「財神爺」已經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其他國家,也能看到它的身影了哦!據傳「財神爺」的形象,自商、周時期便已出現,有這樣一位大神在,「招財貓」誰還會去信呢?
早在隋唐時期,我國就有一隻爬上屋頂的「招財貓」。論招財,它可是口尾相通,吸財能力堪比貔貅;論闢邪消災,它似虎、似獅,充滿了威嚴,驅邪能力堪比門神。它就是現在流行於雲南地區的「瓦貓」。可是這有靈性的屋上之貓,需要進過和泥、塑性、粘結、上釉、燒窯、打磨、修飾等幾十道工序才能「修成正果」。而隨著國家現代化、城鎮化的進程,需要「瓦貓」的平房越來越少,因此會做瓦貓的工匠也就隨之減少。現在能把「瓦貓」做的惟妙惟肖的手藝人已經是鳳毛麟角!更別提把這古老的「招財貓」在中國民間流傳開來!
中國招財貓的傳承
想要立刻讓中國的招財貓「瓦貓」流行於中國,甚至是世界,與日本的「招財貓」一較高下,是不現實的。但「瓦貓」這一文化瑰寶,文化的傳承,正越來越引起各方的注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繼「方言季」後又推出了「工匠季」,介紹了「瓦貓」工匠的精神淵源和困頓,對「瓦貓」的出路和傳承進行深入探討。
近些年,雲南省政府一直在積極的推廣本地「瓦貓」文化,收效頗豐,全國各地已經陸續有「瓦貓」的身影出現。經過改良的瓦貓,不再只是兇神惡煞屋上之貓,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外形與意義。如上圖之「瓦貓」,憨態可愛又不失傳統風味,既能趨吉避兇又能招財納富,是家中裝飾及過節送禮的理想佳品!
來自屋上的「瓦貓」,它所代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民間信仰!隨著國家的強盛,民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的日益增長。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屋上之貓」能逆襲「寺廟之貓」成為大家都喜愛的「招財貓」,小編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溫馨提示】: 個人的經驗和認識有限,難免出現不妥之處,亦或者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裡面指出,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創作不易,喜歡的話記得關注、轉發、點讚哦!
【版權說明】: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本人刪除!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