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藥家鑫6月7日被執行死刑。關於死刑的網絡爭論再次趨於熱烈。中國可能廢除死刑嗎?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走私文物罪等13個死刑罪名,已滿75周歲的人不再適用死刑。這打破了《刑法》立法不回應學術和社會各界關於死刑存廢爭論的局面,走出了中國逐步廢除死刑的第一步。
-
劉仁文:廢除死刑是世界性趨勢
原題:中國死刑存廢的現狀與爭議 在人類歷史上,大家想當然地認為死刑是震懾犯罪、保護社會安全不可避免的工具,古今中外莫過如此。世界上廢除死刑的步伐是近幾十年以來的事情,儘管一百多年前吹響了號角,一百年相比人類的歷史是很短暫的。
-
劉國福: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劉國福 歐美同學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特邀學者專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藥家鑫6月7日被執行死刑。關於死刑的網絡爭論再次趨於熱烈。中國可能廢除死刑嗎?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走私文物罪等13個死刑罪名,已滿75周歲的人不再適用死刑。
-
民意的支持不是廢除死刑的必要前提(組圖)
民意的支持不是廢除死刑的必要前提(組圖) 賈宇教授(左)、謝望原教授(右)作客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19日訊 記者楊成報導:針對備受網友關注死刑存廢問題
-
淺談:我國的死刑究竟可以廢除嗎?
說到死刑制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是我國目前刑法制度上最為嚴厲的一種刑罰方式——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從歷史層面上來講,無論中外,死刑制度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僅大規模的適用死刑,並且執行死刑的方法繁多、方式極其殘酷。
-
廢除死刑,你贊同嗎?
在採訪過程中,貝茜發現一直被一個神秘的男人暗中跟蹤,這個人就是哈拉維的密友達斯丁·萊特,廢除死刑運動的狂熱支持者。隨後在入住的旅館,貝茜發現了一盒錄像帶,記錄了哈拉維全身赤裸、雙手銬在背後、嘴上貼著膠布,塑膠袋蒙頭窒息而死的一小段畫面。貝茜反覆研究這段錄像,並不惜到現場親身「復盤」死亡試驗,最終判定哈拉維死於自殺,而非謀殺。
-
你支持廢除死刑嗎?
我們很早就廢除過死刑。 提出這一理念並展開實施的,是以做皇帝為主業,兼任人民曲藝家的玄宗李隆基。 1945年到2017年之間,全球累計143個國家廢除死刑,歐盟更是把廢除死刑列為入駐成員國條件之一。 保留死刑的國家有56個,其中還包括日本這樣,年均處死人數不超過2人的國家。
-
死罪的歷史基因:中國會徹底廢除死刑嗎?
因為每個事物都是歷史的,對於死刑在我國的命運還要以歷史的角度具體分析。 一、死刑歷史的考察 世界各國幾乎以相同的方式走上了死刑之路,卻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死刑的廢止之路[2]。考察中國古代的法律史,我們不難發現「以命嘗命,殺人者死」的法律文化傳統,因而對於最嚴重的死刑的適用也就理所當然了,同時也滿足了受害者的報復心理。
-
司法界熱議刑法大修:還不具備廢除死刑社會基礎
——田成有「治亂世用重典」,而現在是「盛世」,不用那麼多死刑。——劉藝乒非暴力死刑廢除是個必然的趨勢,我預計再用20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曾粵興我認為對腐敗應該是「零容忍」,五十步和百步沒有區別,只要貪汙腐敗了,就應該入刑,才能有效遏制腐敗。
-
死刑應該廢除的根需解損分析
需要力 1.人道主義層面(部分出處:《立法理論一一刑法典原理》) 死刑違背人道主義,強取人的生命權,不合理,應該廢除。
-
死刑應該 被廢除嗎?別急,先了解我國對死刑的態度和做法
古代的死刑變著花樣地執行,難道貪官汙吏、犯奸作科的人就大大減少了嗎?國家社會就太平盛世了嗎?事實證明,動不動就處以死刑,是一種無知且愚蠢的做法。雖然目前我國沒有廢除死刑,但是採取的態度是:少殺慎殺。一是逐步減少刑法條文中死刑的適用罪名,比如經濟類犯罪已經沒有死刑,最高也是無期徒刑。死刑最為集中的還是在侵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的犯罪中。二是對特殊群體,即使犯有十惡不赦的犯罪,也不對其判處死刑。比如刑法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
世界廢除死刑運動歷程:曾出現倒退反覆
廢除死刑是不是必然趨勢,目前很難作出絕對肯定的回答,但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死刑是不應該廢除的,因為死刑是解決社會中犯罪這一矛盾現象所必需的一種武器薛洪濤8月27日,日本法務省首次向新聞媒體公開了東京拘留所(東京葛飾區)內的死刑刑場,並首次允許拍照錄像。
-
昱弟說歷史丨聶樹斌案落幕,廢除死刑,你同意嗎?
原標題:昱弟說歷史丨聶樹斌案落幕,廢除死刑,你同意嗎?昱弟說歷史丨聶樹斌案落幕,廢除死刑,你同意嗎?12-12 15:28 幾天前,喧囂許久的聶樹斌案終於塵埃落定了。對於這一案件,有人在感嘆「正義的遲到」,有人則在歡呼司法的進步。然而,不管正義是否遲到,司法是否在進步,對於死去的聶樹斌來說,都已毫無意義,因為人死不能復生。
-
支持廢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殺人犯,對付受害者嗎?
一些死刑的支持者經常是以憤怒,甚至是侮辱的態度質問我。在他們眼中,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就是在支持殺人犯,站在殺人犯的一邊對付受害者。他們心中的狂熱使他們期許一種快速而簡單的正義,以不經上訴就可以立即執行的死刑來造成一種恆久巨大的震懾。聽了他們的話,我意識到這種對死刑的狂熱,就是讓廢除死刑變得如此困難的非理性根源。
-
中國目前還不能廢除死刑(組圖)
「各級人民法院切實加強刑事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確保判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堅持有罪則判、無罪放人。」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對發生在建築、金融、教育、醫藥衛生和政府採購領域的行賄犯罪建立檔案查詢系統,向社會提供查詢。」
-
你是支持死刑還是支持廢除死刑?其實執行死刑也是一種法治教育
是否實施死刑是社會中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能講出很多道理,也能引出很多案例。總體而言,當今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達到105個,即使部分國家沒有廢除,實際上執行死刑的案例越來越少,如日本,每年少於10件。
-
素媛案主犯今出獄,廢除死刑能實現正義嗎?
雖然韓國已經事實廢除死刑,但在重判的呼聲下,趙也僅僅只有12年的刑期。這樣的悲劇不免令人反思廢除死刑的意義。2018年廣西的百香果女孩案二審死刑改判死緩,也曾一度引起民憤。人們質疑,如果代表國家強制力的刑法不能主持人們心中最底線的正義,那麼法律的意義何在?如果刑罰的目的是懲罰犯罪者,慰藉受害人,向社會釋放信號,那麼對於窮兇極惡之徒,廢除死刑究竟是為了什麼?
-
廢除死刑是否符合俄羅斯國情
憲法法院院長佐裡金表示,即使在2010年1月1日國內延緩最高刑罰執行的法案到期後也不能恢復死刑,「該規定是最終的,並且不容上訴」。俄媒體認為,俄憲法法院的決定意味著「死刑懲罰在俄羅斯已完成了歷史使命」。 表面看來,俄羅斯廢除死刑的決定似乎是水到渠成,因為自1996年以來,俄羅斯的所有死刑判決事實上都被暫緩執行。然而,對是否要徹底廢除死刑制度問題,俄國內一直存在激烈爭論。
-
環球社評:不廢除但減少死刑,中國做得對
原標題:社評:不廢除但減少死刑,中國做得對 全國人大常委會27日開始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擬取消從走私武器到集資詐騙、組織賣淫等9個罪名的死刑,從而使中國適用死刑的罪名從55個降至46個。上一次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是2011年,這一次延續了中國將進一步減少死刑罪名的趨勢。
-
湖南召開首個死刑問題研討會 我國是否應廢除死刑
第二,對罪犯本人,死刑可以從根本上制止其再犯罪。 如果沒有死刑,即使罪犯被判終身監禁,他還是有可能在監獄中犯罪,例如殺人、越獄、毆傷其他囚犯等。只有將其處死,才可以防止他繼續犯罪。 第三,死刑是重罪犯人應得的報應,是倫理正義的必然要求。 死刑可以滿足人們的報應觀念,滿足人們本能的報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