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死亡,民法典保護你一生!

2020-12-11 南京江北新區

昨天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

這部從出生到死亡

讓你一生有法可依的法律

它真的來了!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範。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總計10萬餘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

民法典內容涵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每個組織的業務活動都離不開它的規範和保護。

接下來,

我們就通過小明的成長曆程,

翻開這本「百科全書」。

出生

胎兒有繼承、接受贈與權利

生活中,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情況越來越多。一個胎兒還沒有出生,父親就去世了,這個胎兒有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權利?

民法典已經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增加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這意味著,胎兒也可以繼承遺產或者接受贈與。

權利

物業開支定期報告,防止成「糊塗帳」

現實生活中,物業費開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筆「糊塗帳」。對此,民法典規定:物業服務人應當定期將服務的事項、負責人員、質量要求、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履行情況,以及維修資金使用情況、業主共有部分的經營與收益情況等以合理方式向業主公開,並向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報告

格式合同提供者有提示或說明義務

在信息超載的情況下,面對密密麻麻的格式條款,人們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細看條款內容,就籤字了。有的商家甚至故意在合同裡設置陷阱,讓消費者事後才發覺問題的嚴重。

對此,民法典合同編明確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增設居住權制度

法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

隱私

如何界定「人肉搜索」?

民法典嚴格限制「人肉搜索」的行為。專家表示,合法公布他人信息有三個前提:

信源合法,消息源不能是偷、買、騙來的;要基於公共利益考量,比如打擊犯罪、尋找失散兒童等;要在合法、必要的範圍內。如果有個司機逃逸,可公布他的信息,但不能把他家庭成員的信息都公布。

個人信息保護範圍擴大

法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等。民法典的規定擴大了隱私和個人信息的範圍,有助於應對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發展對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帶來的挑戰。

婚姻

婚前隱瞞重大疾病,婚姻可撤銷

法條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對於一方是否健康、是否隱瞞重大疾病等事實進行核實和認定,這項職權交由法院來行使更有可操作性。

公德

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法條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與現行侵權責任法不同的是,在侵權人、受害者之外,明確列出物業作為「第三方」的責任。倒逼物業出手攔截高空拋物,對於化解高空拋物這一城市頑疾,具有現實意義。

「霸座」「買短乘長」必須管

法條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

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失效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見義勇為者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遺囑

公證遺囑不再效力優先 以最後遺囑為準

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如果民眾想更改曾經立下的公證遺囑內容,只有前往公證處才能進行更改。因為根據現行繼承法,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有人認為,這樣的規定在處理身後事時,會帶來很多不便。

民法典繼承編不再規定公證遺囑效力優先;同時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

從出生到死亡,小明過日子所遇到的所有細碎問題,民法典都會照顧到。難怪有人說,民法典是一部慈母般的法律。

(素材來源/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 編輯/趙陽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從出生到死亡,它與你的一生息息相關...
    從出生到死亡,它與你的一生息息相關......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來啦
  • 民法典誕生!從出生到死亡它都照顧到!
    民法典誕生!從出生到死亡它都照顧到!不少法學生表示,朋友圈的髮際線又抬高了yi(億)點點。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總計10萬餘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
  • 民法典保護少年的你
    民法典保護少年的你 2020-12-0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新變化29|從出生到18歲 民法典這樣保護未成年人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呢?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3條)|撤銷死亡宣告後財產怎麼處理
    在死亡宣告被撤銷後,繼承的財產如果無法返還,怎麼辦?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關係人隱瞞真實情況,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財產的,除應當返還財產外,還應當承擔什麼責任?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三節「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第五十三條的解析吧!
  • 《民法典(草案)》都有哪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內容
    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是本次全國「兩會」最受矚目的事情之一。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整部民法典幾乎全部涵蓋。那即將提交審議的民法典都有哪些亮點呢?30多年來,立法工作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從156條變成了1260條,七編裡面幾乎把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全部涵蓋在內,無論對普通民眾的生活,還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在新編纂的民法典草案中,「平等」與「保護」是貫穿始終的立法精神,如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標準、增設專章規定居住權以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
  •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死亡宣告的撤銷
    下面,就一起走進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推出的專題策劃——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系列普法動漫,來了解民法典要義,普及民法典知識吧。今天推出系列第十五集《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死亡宣告的撤銷》。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 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你必須知道的11條,將影響你的一生
    民法典,將這樣影響著你的一生1、孩子玩遊戲,衝了很多錢,爸媽很生氣,他們可以……2、孩子被行為不端老師性騷擾,你想舉報怕被報復,你可以……3、當你出遠門,乘坐高鐵,遭遇霸座行為,你可以……4、逛街時,你發現一個小孩,身體卡在欄杆中,想上前施救又怕不小心傷到小孩,擔上責任5、當你總是接到垃圾推銷簡訊和電話時,你可以……
  • 行政法如何對接民法典?產權續費、信息保護仍需具體規範
    事實上,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都有公權力介入,出生時有出生證明,死亡時有死亡證明。這種介入,既是幹預也是保障。比如民法典第34條,規範的是監護人職責等內容。它要求在突發緊急狀況下,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這實際上規定了政府的救助保障職責。
  • 學習民法典|圖文解說民法典的前世今生
    民法總是充滿平等包容的精神,前所未有地關注著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項權利,閃耀著人本主義的法思想。而民法典的出生更是一場法律的成人禮,它彰顯了一個國家光明而寬廣的未來。下面,請跟著仙檢君來學習民法典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誕生簡史以更深刻地理解民法典的重要意義。
  • 民法典開講|第二講 民法典總則編 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民法典開講|第二講 民法典總則編 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2020-06-26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解讀】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⑯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
    【民法典解讀】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⑯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 2020-09-25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究竟是什麼
    民法典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法律,而是民事法律的集合體,是民事法律規範的總和。這種純概念性的解釋可能會令大家感覺抽象,因為大家更關心的可能還是民法典究竟會對咱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具體影響。我不妨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樓上掉東西砸到人該誰負責呢?校園貸、套路貸、高利貸這些坑誰來管?煩人的騷擾電話由誰管?房子70年產權到期後續期怎麼辦?婚姻生活在一方出軌,另一方是否有權索賠?
  • 學習園地|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
    下面,就一起走進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推出的專題策劃——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系列普法動漫,來了解民法典要義,普及民法典知識吧。今天推出系列第十六集《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我知道你在看喲
  • 民法典時代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其制度展望
    民法典頒布於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的關鍵時刻,在多處對智慧財產權進行了規範和調整,從民法典總則將智慧財產權作為和物權、債權平等的民事權利加以保護,並對智慧財產權客體進行示例性、開放性立法,到婚姻家庭編將智慧財產權收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一部分加以規定;從物權編將智慧財產權作為重要的擔保物權(質權)之一種,到合同編區分物權和智慧財產權的客體,再到為適應當前科技成果轉化之需要
  • 保護你我財產權利,這些案例與民法典有關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題:保護你我財產權利,這些案例與民法典有關新華社記者羅沙、白陽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裡程碑,民法典的出臺讓民事權利體系更加完備,大家的財產權等各項權利都能得到更好保護。從疫情期間小區管理,到網絡虛擬財產,再到「以房養老」,不少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案例,都有望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小標題)「以房養老」如何更有保障?【案例】北京一公司近年來打著「以房養老」旗號設下騙局,誘騙老人們將房子抵押。直到貸款公司上門催債,老人們才意識到上了當。2019年,警方對此立案偵查並刑事拘留近百人。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2條)|法人終止時間如何把握
    ,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9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起止時間是怎麼規定的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8條)|設立法人應當符合哪些條件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7條)|你知道機關是什麼法人,事業單位是什麼法人嗎民法典·條文解析
  • 民法典體現以人為本理念
    每個人從出生到走完一生都離不開民法,民法貫穿於每個人的一生,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比如說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比如說夫妻財產的界定,比如說民事責任承擔方式,等等,可以說,民法是貫穿於人們吃穿住行全過程的規則和基石。 國家強化對民事權利的保護 高繼明代表說,編纂民法典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
  • 出生金寨的九十八歲「當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見證新中國民法典...
    「民法典是我這一生的執念。」金平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民法典頒布,自己深感欣慰。「我的這一生,從大別山貧苦家庭的一個放牛娃,到有機會上學改變命運,再到與民法結緣,三次參加民法典起草,再到一輩子教書育人,仿佛就是在給新中國法律發展史做注——只有共產黨才能給中國以法治,也只有這個時代才能產生民法典。」
  • 王利明:民法典是市場經濟基本法 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
    我國民法典草案採取了七編制體例,即由總則、人格權、合同、物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七編構成。突破了傳統大陸法系體系的安排,增設了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我國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新。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也是解決民商事糾紛的基本依據。新京報:作為我國首部民法典,你認為主要亮點是什麼,為什麼?王利明:最大的亮點就是人格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