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9日訊(記者 孫杰) 在美國的連鎖業中,加盟方式佔到85%以上,直營方式很少,但在中國,加盟似乎是種魔咒,出於品質、服務等各方面的考慮,快餐巨頭麥當勞和肯德基也主要是直營模式。但中國西式快餐品牌、頂新集團除康師傅之外的另一艘航母——德克士,在歷經13年的艱苦摸索後終於衝破魔咒,借用加盟連鎖的方式,僅用4年時間便從1000家門店跨越到2000家,並在中國的土地上畫出了一幅炫麗的藍圖。
德克士為什麼能成功?
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行近日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採訪。說著一口臺灣普通話,睿智中不乏臺灣人特有的風趣,提起集團的各個品牌就像提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數家珍;大量的市場調研數據,具有前瞻性的服務理念,讓記者感受到他是個實實在在的領導者。
中國網消費頻道:眾所周知,在美國的快餐行業前10名的品牌中,85%以上都是以加盟方式擴張。加盟連鎖無疑可以迅速擴張門店,但在中國直營比加盟多。多年來在中國的實踐讓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快餐巨頭對加盟說「不」,那麼德克士掌握了什麼樣的秘訣,讓加盟連鎖模式在中國得以成功?
魏應行:全球不管哪個國家的速食產業,加盟方式都是主流。即使是麥當勞、肯德基也是朝加盟的方式在發展。從組織架構來看,完全直營是絕對行不通的。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到第一線服務工人,管理線太長,管理的力度和在第一線服務的熱情會大打折扣。
數據顯示,美國的前十大西式快餐85.9%是加盟,中國比較異常,為什麼異常?我也探討了這個問題,中國在2010年之前,西式快餐的發展叫做野蠻式的增長,講白了就是亂做亂賺,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到2010年之後開始物價上漲,出現「三高一低」,即人力成本高、地價高、稅收高、利潤低,高成本拉低了盈利能力,如果加盟商為了盈利偷工減料,會直接影響品牌聲譽。因此在中國,加盟的模式如果不解決品質和服務始終一致的問題,就很難真正發展起來。
德克士在加盟模式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理念和方法,一方面是東方儒家的管理哲學,另一方面是西方科學的管理手段。爸爸曾經教我「有量才有福」,有多大的度量就有多大的福氣。因此德克士在加盟方面,儘量將最大利益給到加盟商,我們的信念是「真心實意、認真誠心服務好加盟夥伴,讓加盟夥伴先富起來賺大頭,德克士謹守賺小頭的理念,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做計劃、執行、檢查差異原因、及時改善。
另外我一直認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本身食品行業就是老實人做的事兒,同心同德,認知標準一致,才能始終如一。
中國網消費頻道:對於加盟商如何管理和教育,以達到您「一家人」的理想境界?
魏應行:最重要的還是品質、服務、衛生,這三個細化的指標。我經常講三句話:我們所做的食品是良心事業、老實人做的買賣,我們做的每一份炸雞牛肉麵都可以雙手奉上給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吃。我很高興的看到,他們每一個人都把這些理念內嵌到我們的 「家風」中。我常常推崇的一個案子,同仁堂有三個寶,第一個寶是有秘方比如「烏雞白鳳丸」,第二個是它的御賜牌匾,第三個是態度。他們有一幅對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修合就是抓藥的時候沒有人看見,但是抓藥的心老天知道。我們就是要秉承這樣的態度,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純心有天知」,同心同德的家風是德克士未來發展非常寶貴的資產。
中國網消費頻道:我注意到,德克士近幾年的發展的確是火箭的速度,但大都集中在二三線城市。而在最開始,德克士是從一線城市開始的,但發展並不順利,您分析下是什麼原因?今後德克士的擴展路徑是怎樣的?
魏應行:說老實話,德克士是從96年開始的,那時候的頂新集團也算是很有實力,投了5000萬美金髮展德克士,當時喊出一個震天的口號叫「遍地開花」,但僅三四年時間就「遍體鱗傷」。當時是從5000萬美金直接虧了4997萬多,剩下2萬多,原因是躁進了。
經驗誠可貴,可惜代價高,橫批叫「拿錢學經驗」,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有了這個慘痛經歷,我們才開始逐步摸索加盟的最佳模式,穩紮穩打。直到2000年才開始真正的大發展。
經驗告訴我們,一線城市是必爭之地,但不能躁進。
隨著事業的擴大,我們也開始建立加盟商培訓機制,並成立了一個企業大學。在這個企業大學裡,什麼樣的階段上什麼樣的課程,讓大家逐步對整個事業有一個共識。這個過程坦白講很辛苦,用了將近五、六年的時間才建立起來。我們現在每年大概有400到500家新店,90%都是原有加盟商在開店,所以共識性很強。再加上加盟商75%、德克士25%這樣加盟商佔大頭的分享機制,因此加盟商共識度很高。
中國網消費頻道:作為中國的西式快餐,德克士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那麼您的願景是什麼?用什麼來支撐?與競爭對手相比,有優勢嗎?
魏應行:德克士是中國人自己的快餐品牌,是頂新集團繼康師傅之後致力打造的集團第二艘航空母艦,力爭在2040年將門店數量擴大到25000家,問鼎中國西式快餐領軍品牌。我的願景是當中國有12萬家西式快餐店的時候,我們要佔到一半6萬家。
至於如何來支撐,我通過幾個數字來說明。
我們做快速消費品,頂新集團轄下這些品牌一年做1200億的買賣,每天跟1.5億人成交,通過買一瓶水、一碗方便麵完成的。我們其中有一個對市場分析的方法叫做 「人均消費邏輯」,就是方便麵一個人平均幾包,臺灣大概是48,日本大概50,韓國最多82,但是在中國是20包,我們可以通過人均消費量作為市場規模的推估。隨著整個中國的四橫四縱和城鄉一體化,城鎮化生活的節奏加快,方便麵的人均消費量一定會從20包變到50包。
從方便麵這個邏輯來看,對比同樣是同方飲食的日本,日本的每一個縣都有幾家西式快餐,平均12000人一家西式快餐店;而中國是158萬人一家快餐店。可以想見,未來的空間巨大。
跟競爭品牌相比,我覺得中國市場機會非常大,大家各有各的定位和核心產品,我倒覺得不會很衝突。德克士原來2000年的時候不到100家,讓我跟麥當勞、肯德基競爭,就如同派我去跟喬丹打籃球,如果真的跟他打籃球我有三招,第一招躲到牆角哭,第二招期待喬丹昨天吃海鮮今天拉肚子沒辦法跟我打,第三招,貼近他好好跟他幹一仗,少輸為贏。所以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德克士的中國夢是要建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舒食快餐,對東方人沒有誰比我們更了解,因此贏老外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