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這些事,一定要做好(36)
來源:http://www.yaolan.com 日期:2009-02-06 關鍵字:家庭教育
世間無可取代的事情是很少的,其他事情,人們總有辦法可想,唯有時間無從取代,無論是金錢、珍寶還是位極人臣、能工巧匠;時間無法蓄積,時間不像人力、財力、物力和技術那樣被積蓄儲藏。時間好像上帝給我們的一筆錢,上帝不去管我們買什麼,但是卻要求我們必須消費,一刻不停。誰也別想把今天省給明天。
還有一點雖然不能說是時間的特性,但是卻也很有趣的現象:時間的屬性在客觀上是不變的,但是事件發生的作用和帶給人的感受卻是一個百變魔方。有時候人們抱怨時間太快,良辰苦短;有時候人們又覺得時間太漫長,仿佛是負擔;有些人看起來忙得不可開交,卻不知道自己忙些什麼,沒有什麼收穫;有些人看起來優哉遊哉,可是事情卻辦得井井有條;有些人七天抵不上別人的一天,有些人一天勝過別人的七天……時間仿佛一個神奇的魔方,又像一個百變的魔女,不同的情境,人們對時間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觀念,時間有不同的效果,我們雖然無法改變時間的屬性,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孩子對時間的態度和觀念。
關於時間的兩個常識為了提高運用時間的能力,或許我們應該先了解兩個常識。其一,事情是有輕重緩急的;其二,時間是有類別的。
1.事情的性質
對於普通人來講,人們常常同時面對很多事情。但是,這些事情的性質是不同的,我們對他們的處理也應該是不同的。我們先來看一則新聞:
近日,一項對50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前的各項能力測試顯示,九成大學生不會合理管理時間,只知熬夜。專家指出,這可能會導致畢業後工作效率低下。
近日,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在上海組織了一個模擬求職訓練營,吸引了500多位復旦、交大、同濟、上外、財大的應屆畢業生。期間測試了大學生就業前的各項能力,其中時間觀念是重要的一項。這道時間管理的測試題是:如果你是一個從事農產品貿易公司的中層管理者,早晨8:30上班,中午休息1小時,下午5:30下班,今天需要處理7件事情:第一,處理當天緊急事宜,需要1小時;第二,有謠傳,公司的產品有質量問題,處理投訴需要2個小時;第三,和公司總監溝通需要4個小時;第四,和總經理一起吃工作餐需要1個小時;第五,編寫下一年度的預算報告需要2—3天時間;第六,處理前一天的未處理完畢的事宜需要1個小時;第七,準備下午開會的材料需要30分鐘。你是如何安排自己一天的工作流程?
測試結果顯示,九成大學生將一天的工作流程安排到深夜12點,儘管如此,他們還沒有處理完一些重要的事情。
從事培訓20多年的美國培訓師Shi Bisset介紹,測試結果說明學生不會分辨事情的重要性,持續工作到深夜12點也沒有處理好一些重要的事情,工作效率低下。其實這些事情是無法在24小時內完成的,因此需要根據事情重要性的大小進行取捨,對一些有關聯的事情可以合併起來處理。比如說,第一、第二件事情很重要,最好儘快完成;第二和第三件事情可以合併處理,這樣還可以節省1小時,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第五件事情需要化整為零,每天做一些就可以了,這樣就不需要熬夜工作了。為此,Shi Bisset說,長期熬夜不僅不利於健康,也會導致人精神渙散,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學生們需要從現在起學會管理時間,珍惜每一分鐘,合理安排每天日程,提高做事效率。
(新聞標題《上海應屆畢業生測試顯示: 九成大學生不會管理時間》 2004年11月)
看完這則新聞,我們首先感到的是,在高強度競爭的社會氛圍下,時間管理能力對孩子就業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或許能驅動您從現在開始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是我最希望的。
這則新聞很典型地說明了各類事情性質的不同。具體來說,事情可以從兩個向度來對其進行劃分,即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重要」就是說這件事情意義重大,「緊急」就是說事情需要馬上處理。我們可以對事情作出四種分類。請參看下圖。
本文摘自《做好父母這件事》,由化學工業出版社授權搖籃網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返回《做好父母這件事》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