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圓圓
地獄般的2020年,終於過去一半。
這半年來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拼盡全力,幸運活到現在。
但還有一些公司,不幸沒能撐完這個夏天。
就中國來說,按照從天眼查收集到的數據。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有46萬家公司倒閉,包括運營執照被取消的,以及自我宣布停止營業的公司,還包括26000家從事出口的企業。
但被波及的不止是國內,新冠病毒將全球經濟送入重症監護。
等待我們的,可能是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
隨著國外疫情還在擴散,不少大牌和企業,仍舊在艱難度日。
刀哥總結了一下,這波疫情究竟使企業受到哪些重創,以及還有哪些企業逆風翻盤,殺出一條自救之路。
不妨一個個開始說。
1.奢侈大牌:昔日王者地位難保
前陣子,世界最性感的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宣告進入破產清算。
要知道這個品牌自創立以來,就一直站在金字塔頂尖。
可是最近,卻快黃了。
6月9日,維多利亞的秘密英國公司即將進入破產清算,在英國開設的25家門店均在關閉狀態。
雖然此前還曾把重點放在中國市場,選擇兩名當紅演員作為大中華區和亞洲區代言人。
但這一次,恐怕回天乏術。
而另一邊,幾大奢侈品牌也被迫面臨疫情帶來的各種問題。
首先是大量關店。
從3月份開始,海外疫情開始爆發,奢侈品關店,成為所有大牌著手考慮的一件事。
義大利奢侈品牌古馳(Gucci)宣布,關閉6家工廠及位於義大利的所有門店。
香奈兒(Chanel)3月19日宣布,將逐步關閉位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三個國家的生產基地,關門時間為兩周,同時關閉全美店鋪。
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Hermès)也已關閉42家生產基地至3月底。
英國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稱,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已有超60%門店關閉,美洲區85%門店暫停營業,中國約三分之一的門店已關閉。
義大利奢侈品Giorgio Armani集團決定暫時關閉其在米蘭的豪華酒店、餐廳和所有精品店。
但關店不代表萬事大吉,品牌還需要承擔店面租金。
而高昂的租金,對品牌無異於釜底抽薪。
其次,疫情給奢侈品行業帶來的影響,還有各大時裝周。
Prada 推遲原定於5月21日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發布會;
Gucci 推遲原定於5月18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發布會;
Armani 推遲原定於4月19日在杜拜舉辦的發布會;
Versace 推遲原定於5月16日在美國舉辦的發布會;
Ralph Lauren 也取消了原定於4月底在紐約舉辦的大秀。
而這些損失呢,只有品牌自己承擔,甚至Gucci 決定一年只舉辦兩次時裝秀。
在全球大牌市場中,有句老話講:「得中國者得奢侈品天下」。
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為1044.4億美元,佔到全球奢侈品零售額的三分之一。
就拿Burberry集團來說,約有五分之二的銷售額來自中國消費者。
已經暫停運營中國約三分之一的門店,一部分還在開業的門店,客流量也同比下降80%。
奢侈集團開雲(kuring)旗下的供應商還透露,Gucci 2月手袋訂貨量約只為1月的半成,3月更是沒有訂單。
過去一年,中國消費者的海外旅遊次數超過1.5億次,同年奢侈品消費佔比超過一半以上。
如今,這些本應讓奢侈品巨頭寄予厚望的旅遊零售渠道,如今都被疫情按下了暫停鍵。
加上奢侈品的大本營法國義大利遭遇最大暴擊,奢侈品行業的步伐完全被打亂。
整個奢侈品市場有多慘?
預測2020年全球時尚和奢侈品銷售額相較2019年同期,將下降4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幅度超過了十年前的經濟衰退。
被逼急了的奢侈大牌,也開始想辦法迎合市場。
LVMH集團於3月15日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於法國加劇,旗下品牌嬌蘭、迪奧將全面投入製造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的行列。
BABY DIOR工坊正在生產口罩
另一家法國美妝巨頭L『oreal歐萊雅集團,也宣布利用旗下品牌工廠生產大量洗手液。
隨後Channel和Armani 也加入到生產防疫產品的隊列中來。
Armani 工廠正在生產防護服
選擇這樣接地氣的調改方式,總比坐以待斃強。
也能相對挽回些許損失,還能贏得市場口碑。
如果說奢侈品還有一絲迴旋餘地,拯救自己於危難之中,那麼對於其他品牌,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2.「快消四大天王」跑不動了
提起快時尚品牌,給人印象就是:不斷地買,不斷地扔。
鋪天蓋地的店鋪,無論在哪個商場都能看到。
尤其是線下渠道這一塊,幾大時尚快消品牌ZARA、優衣庫、Gap、H&M,那真是拿捏的死死的。
但這次不一樣了,人們隔離宅家,消費轉戰線上,致使快消時尚的線下市場,開始玩不動了。
1、優衣庫和ZARA:比慘大會
就拿國民最喜愛的優衣庫來說,本來是快消裡的佼佼者,結果也遭受了不小影響。
優衣庫在全球擁有約2240家門店,在中國有大約750家門店,但因為疫情,曾關閉了370家,至今仍有30家未恢復營業。
從關店數量來看,相比東南亞、歐美地區,中國市場(收入貢獻超20%)對優衣庫損失會更大。
而再來看看另外一個快消時尚巨頭:ZARA
ZARA剛開業的銷售額有多厲害呢?
單店單日銷售額80萬元。而當時中國同類服裝品牌日銷售額才1萬元左右。
但如今呢,季報虧損32億元人民幣。
母公司Inditex不得不作出改變,計劃永久關閉旗下1000至1200家門店,相當於其全球門店總數的13%至16%。
昔日快時尚裡的銷量老大ZARA,也快不了了。
2、Gap 、H&M:悽悽慘慘戚戚
與此相比,Gap和H&M 就更慘烈。
美國最大服裝品牌Gap不僅在瘋狂關店,還在繼續消耗資金。
本身就銷售情況慘澹的情況下,2月以來已經耗去10億美元資金,預計到4月底其帳戶裡將僅剩7.5億美元。
沒有現金流的支持,這樣下去,等待Gap的恐怕只是更多的苦頭。
而H&M在3月底,已經在全球5056間分店,暫停3778家,佔門店總數的75%左右。
疫情在全球的爆發,導致這些快消時尚品牌庫存擠壓相當嚴重,本來這些快時尚品牌38分鐘就拿完成一件襯衫的製作,幾個月下來,囤積的貨無法想像。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老品牌已經走向終點。
不知大家對 ESPRIT 是否熟悉,這個於60年代由美國人Tompkins夫婦創辦,後來由港商在香港建分公司並將品牌推廣至歐洲。
在過去的八十、九十年代,張國榮、陳百強等港星,都是品牌的愛好者。
但在今年3月,集團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一代神話就此隕落。
毫無疑問,疫情才是壓垮這些品牌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冠疫情如同一隻無形大手,把世界經濟從正常增長軌道,拖往充滿未知的崎嶇道路。
而企業不知道何時就在那條路上跌倒。
但危險存在的地方,也伴隨機遇。
3.疫情宅家:左手遊戲,右手網課
過去,我們總嫌宅家時間不夠,玩遊戲時間太短。
而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宅家的機會多了,人人都在上網衝浪。
2020年春節期間,網際網路行業的在線時長和日活數量均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在春節和疫情的雙重刺激下,用戶使用總時長甚至達61.1億小時,較春節前增加了20%。
因為無法出門社交聚會,線上遊戲和社交軟體,成為剛需。
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日活用戶達到了1.2億至1.5億之間,除夕夜高達20億的單日流水,也已經打破了去年大年三十13億的記錄;
《和平精英》的日活也在0.8-1.0億之間,甚至遊戲一度因伺服器卡崩。
想必那時候大家不是在王者峽谷裡過招,就是在舔包瞄準。
與此同時,國外幾大遊戲平臺銷售額劇增。
PC遊戲平臺Steam 今年短短2個月時間內就屢破紀錄,截至3月15日淨賺 2030 萬,在線人數突破2400萬!
而日本主機廠商任天堂更是賣瘋了,今年1-3月份,任天堂售出135億元數字遊戲,較去年同比增長490%。
相信你的朋友圈肯定有過「動森《集合吧!動物森友會》」和「健身環大冒險」的刷屏。
Switch更是變身「最佳理財產品」,二手拍賣價格比新品建議零售價高出5成左右。
北京商報所統計的數據顯示,整個2019年,遊戲產業有近六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
另一方面,在線教育也成為風口之一。
本著「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影響下,老師化身主播,開始了網課教學。
與此同時,從1月下旬開始,在線教育的全網關注度大幅增長。
騰訊統計數據顯示,疫情期間,K12(小學至高中)在線人群從原有的37.5%升至56.7%,同比增長一半。
幾家頭部在線教育企業也獲得資本青睞,6月29日,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宣布完成E輪7.5億美元融資。
早前3月份,猿輔導宣布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融資完成後,其公司的估值達到78億美元。
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線上教育學習模式的滲透率將在短期內大幅提高。
疫情雖然致使部分行業受損,但也催生了一波行業的發展,而這些企業很明顯趕上了,並且獲得收益、逆風翻盤。
結語:
這場疫情引發的「黑天鵝」效應,令許多行業遭遇不同程度重創。
那些活下來的企業,實屬不易。
但那些垮掉的企業,也不能將矛頭全指向疫情。
就像是「維密」和快消時尚品牌一樣,從過去幾年間開始,本身已經在市場萎靡不振,連續虧損。
而疫情的到來,加速了這一切。
現實很殘忍,但要想保住企業的命,就該意識到轉變和自救。
雖然有時候被說是機遇,但更多時候還是因為企業存在的「危機意識」,一旦面臨困難,就會有PlanB甚至Plan C和 D來應對。
接下來的半年,才是真正考驗品牌和企業的時候。
下半場開局,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