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2020-12-10 刁博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籍作家首次獲此殊榮。

在莫言之前,中國有著強烈的諾貝爾獎情結,一直苦苦盼著自己能夠拿一個諾貝爾獎,尤其是希望能夠拿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算是暫時了卻了心願。

能不能獲諾貝爾獎文學獎具有比較大的偶然性,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能夠獲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當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後,有一些人才意識到屠呦呦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拿到了諾貝爾獎,業內人士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屠呦呦之前拿到拉斯克獎為她後來拿到諾貝爾獎做了鋪墊,給人心理上做了緩衝,並沒有讓太多的人覺得她獲獎有很大的偶然性。

屠呦呦之後國內還會有誰獲得諾貝爾獎嗎?應該說,近些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在逐步提升,有一些成就已經達到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程度,國內的一些科學家比如薛其坤、王貽芳等已經具備了摘取諾貝爾獎的實力。

清華大學的薛其坤教授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有望在未來的科技中產生大規模的應用,之前已經有幾項關於霍爾效應的研究摘得了諾貝爾獎。薛其坤的發現剛傳出去,楊振寧就盛讚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薛其坤因此摘得諾貝爾獎,可以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王貽芳院士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中發現了中微子新的震蕩方式,類似的工作也是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王貽芳也因此獲得了獎金額達300萬美元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項大獎,足以見得這項成果的重要。王貽芳若是有一天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除此之外,香港的盧煜明發明了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測技術,該技術只需要採取孕婦靜脈中的幾毫升血液就可以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大規模的應用,並且檢測費用也在逐步降低。在此之前,需要通過羊水穿刺獲取胎兒的基因信息,這有可能導致胎兒流產。盧煜明的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測技術將採取胎兒DNA信息時發生流產的可能性幾乎降低到了零。這項成果也是有望摘得諾貝爾獎的。

中國的科技曾經一窮二白,給國人帶來了很長時間的心理陰影。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不必再為自己的科技事業妄自菲薄。

相關焦點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啟示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李克強在賀信中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體現,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體現。」(新華網)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屠呦呦,1930年出生。
  • 為什麼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沒被評上中科院院士?
    為什麼屠呦呦沒當上中科院院士?當人們這麼問的時候,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對院士頭銜等一系列榮譽的盲目迷信與崇拜。 大眾總有一種認知習慣,喜歡把諾貝爾獎,中科院院士等等都圈在一起,每當談起一位科學家,這些榮譽就應該長長一串的跟在名字後面
  • 屠呦呦得諾獎中科院應該開心嗎?
    中國科學院更是想不到,它有一千多名院士,沒有人率先得獎,而屠呦呦,一位多次被拒絕在「院士」大門之外的女科學家,一無博士學位,二無出國留學經歷,三無「中科院院士」稱號的老人,卻得到了諾貝爾獎。中科院的院士們,你們是怎樣評選院士的?成了民間一個很大的問號。對中科院來說,要不就不承認屠呦呦的學術成就,要不就無法向國人交代。
  • 中國內地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莫言,再一次向他們致敬
    工作和事業中有各種各樣、各種級別的獎項,但全世界公認的最高獎只有一個——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的遺願,將其遺產作為基金,每年的利息作為獎金分成五份,獎勵每一年在物理學、化學、醫學與生理學、文學、和平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全世界的突出人士,1969年增設經濟學獎。諾獎於1900年設立,至今共獎勵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除和平獎由挪威評選頒發外,其他都有瑞典評選頒發。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屠呦呦這幾日有轟動效應的新聞,我國本土第一位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2020年兩院院士的評選或許要算其中之一了。 於是有論者說,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評委給出的理由很奇葩,而第三條尤其讓人大跌眼鏡,屠呦呦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似乎又打了讓屠呦落選兩院院士的評委們的臉。 而且據說,屠呦呦此次落選兩院院士,她自己並沒有申報。屠呦呦作為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會稀罕那個兩院院士的頭銜麼?
  • 中國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背後:青蒿素研製史揭秘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當時被寄予奪得諾貝爾獎厚望的屠呦呦,4年之後才獲此獎項。讓屠呦呦獲獎的青蒿素究竟是如何發現的?青蒿素研究項目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歷史?《廣州日報》記者當時採訪了青蒿素項目的多位親歷者,揭秘了青蒿素的研製史。 以下是原文:
  • 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獎 獎金約人民幣300萬元(圖)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這裡舉行。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一身紫色禮服長裙,胸前點綴著一枚閃亮的胸針,她坐上了頒獎臺上的8號椅子。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也是中國內地科學家首次獲得諾獎自然科學獎,這對中國科學界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分享這一獎項的,還有愛爾蘭科學家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
  • 中科院研究員朱禎:20年內國人將獲諾貝爾獎
    ,正在不斷強大的中國尚無人獲得諾貝爾獎,這成為國人心中一個尚未解開的結。  11時40分,央視二套直播畫面出現了朱禎的頭像——他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作題為《轉基因技術在農作物中的應用》的演講。  朱禎是中國轉基因領域的頂尖專家,他的演講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的一個組成部分。  此前,在朱禎演講的講壇上,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縱論生命科學和人類健康。
  • 屠呦呦的諾貝爾獎,為何很少有人提這是「女性的偉大成就」?
    到今年10月,諾貝爾獎頒發給女性58次,算上居裡夫人個人得到過兩次,諾貝爾獎120年歷史上,一共出現了57位女性得主。這個數字在諾獎近千名得主人數規模面前,少得可憐。如果去掉文學獎、和平獎等,質量和認可度較高的自然科學類獎項中,女性所佔的比例就更少了。
  • 袁嵐峰:屠呦呦獲獎引發的思考
    9日,趙忠賢院士、屠呦呦研究員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先生實至名歸。在慶祝之餘,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屠呦呦是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而且一直不是院士。這種不協調被網友挑出,把屠呦呦獲得的國內科技獎項比作諾貝爾獎的「馬後炮」,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 「三無」科學家:89歲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獎,卻不是院士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屠呦呦以高齡研究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是她實際上只是一個「三無」科學家,既不是博士學位,也沒有院士頭銜和留洋學習背景。一般來說,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那麼屠呦呦究竟為什麼不是院士呢?
  • 全國婦聯致信祝賀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原標題:全國婦聯致信祝賀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全國婦聯5日致信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祝賀她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賀信說,長期以來,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重視支持中,屠呦呦帶領研發團隊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致力於抗瘧新藥研究,所研製的抗瘧新藥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全球數億人因此受益,為國際抗瘧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中國科學院院長致信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學院院長致信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6 10:55 來源: 中科院網站10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致信祝賀屠呦呦先生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中醫藥是一個偉大寶庫」——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問」開去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李斌 楊步月)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屠呦呦因受中醫典籍啟發找到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近日獲諾貝爾獎。消息傳來,人們再次熱議中醫藥發展。  究竟應該如何審視中醫藥的價值?中醫藥資源尤其是經典名方我們挖掘得夠不夠?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曾受質疑,捐出獎金再攻堅,她的動力從不是榮譽
    路易斯.米勒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專注研究抗瘧疾五十多年,擁有諾貝爾獎評委會的推薦權。青蒿素製藥在全世界抗瘧疾的亮眼表現,讓這位德高望重的美國科學家從2007年開始探究,到底是誰發現了青蒿素?這樣偉大的發明者,應該推薦給諾貝爾獎委員會。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因青蒿素與海南結緣
    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此外,另外兩名同時獲得此次諾貝爾醫學獎的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聰大村因發現了蛔蟲寄生引發感染的新療法也同時獲獎。蔡老帶來了許多發黃的資料,其中有他與屠呦呦的往來書信,還有一些舊的文件、獲獎證書複印件和當時五二三項目組研究青蒿素的內部資料、書籍等等。  「1972年,屠呦呦帶著她研發的新藥———青蒿素,來到昌江人民醫院,做臨床試驗觀察。」蔡老回憶,當年屠呦呦提取出青蒿素之後,曾在實驗室和自己身上做實驗,成功之後就到了海南瘧區。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此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還有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他們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 老伴心疼屠呦呦:老太太太累了(圖)
    7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北京的家中,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兩天前,這裡還平靜得無人知曉,現在,卻已是熱鬧非凡。今年85歲高齡的屠呦呦仍然兢兢業業地接受著來訪者的祝賀和問候。  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一直拒絕接受採訪,最後只在6日勉強同意了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4家媒體的短暫採訪。  據小區保安說,6日前來祝賀的領導、同事、朋友,在屠老家單元門口的電梯口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長隊,小區的大門口和樓棟下,還專程安排了保安,對往來者進行詢問,儘量減少外界對屠老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