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2020-12-19 思帆歷史趣聞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宋代大政治家和大詩人王安石,曾寫過一首傳誦千古的佳作,「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其實描寫的其實就是,古代人過新年時的熱烈氣氛。

吃過年夜飯之後新的一年,在人們的希望中鋪展開來。古代人曾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其實說的就是人們在過年之時的習俗。人們在初一、初二的時候之所以滿街走,實際上指的是要出去拜年或「串門」。

相信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古代傳下來的,一些新年習俗都已經逐漸淡忘了。但是筆者認為有一些習俗不但不能忘,而且還應該繼續傳承下去。比如,古代人在大年初二這一天,就有很多值得現代人學習的習俗。

1.出嫁女人回娘家

由於古代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一直過到正月十五。所以大年初二依然處於過年時節,這一天其實也有很多習俗。其中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習俗就是「回娘家」。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社會,特別崇尚男尊女卑的思想。

所以嫁出去的女人一定要在婆家過年,但是很多出嫁的女人其實,在過年的時候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和其他親人。所以在古代人們專門為出嫁的女人,設定了一個「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大年初二。

在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由於在大年初二的時候,女人回娘家必須要與夫婿同行,所以這一天又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人不能兩手空手,否則就會違背這一習俗的實質。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需要,攜帶一些小禮品和紅包。回到家中之後要將禮品和紅包,分發給娘家親屬所生的小孩。娘家人一定要提前備好飯菜,並且需要吃午餐和晚餐,然後才能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趕回家中。

2.「初二面」

「初二面」顧名思義就是正月初二時要吃麵食。但是在製作這種麵食的時候也十分有講究。首先所用的白面一定要選擇,初一包餃子剩下來的麵粉。然後將這種麵粉製作成麵條,煮熟之後一定要用冷水衝洗,直到完全涼透才能吃,所以這種麵條又稱為「冷湯」。

這種習俗的主要寓意就是,在除夕和初一大吃二喝之後,一定要記住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要想繼續過紅紅火火的日子,就應該先讓自己品嘗人間冷暖。現代社會中很多北方人,依然保留了「初二面」的習俗。

3.祭財神

財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位掌管財富的神仙,而且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希望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但這種生活的前提除了努工作之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財神爺的垂愛。

北方人在正月初二的時候都有「祭財神」的習俗。在這一天無論是普通家庭,還是做買賣的商販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種習俗的主要流程就是,將除夕夜「請」回來的財神爺們祭拜一遍。普通人家的祭祀基本上就是魚和羊肉。

而比較大的商賈們則要使用更為隆重的「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在初二的時候之所以要祭祀財神,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希望每年發大財。雖然「五大供」習俗已經遺失,但是祭財神的習俗卻一直延續至今天。

4.開年飯

古代社會中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在這天人們會攜帶禮品走親訪友。大家不要以為古人物質匱乏,所以他們的「開年」禮品會比較低檔。事實上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就算是現代人送禮也不過如此。

正月初二的午飯按照習俗被稱為「開年飯」,這頓飯一點都不比年夜飯遜色。雞鴨魚肉樣樣有,蔬菜水果一大堆。還有一道特色菜就是「燒肉」,寓意是「紅皮赤壯」也就是身體健康之意。

5.初二習俗之禁忌

人們在正月初二的時候會舉辦很多祭祀活動,同時也會有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但是在這一天其實也有很多禁忌。如果觸碰了這些禁忌不僅會特別倒黴,而且還很容易惹一身麻煩。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多了解一些有關初二習俗中的禁忌。

(1)忌洗衣

所謂「忌洗衣」 簡單的說就是在初二之前不要洗衣服。因為在古代習俗中初一、初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古人在這兩天都不會去洗衣服,以免觸怒水神倒黴一年。

(2)忌回門單禮

出嫁的女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時候,所攜帶的禮物千萬不能有單數。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會認為單數不吉利。所以回娘家的時候禮物必需要成雙成對。

(3)忌清理垃圾、掃地

很多家庭在過年時都會被弄得特別狼藉,勤快的女主人們就會一邊責罵一邊打掃。事實上在大年初二的時候,掃地或者清理垃圾都是比較大的禁忌。因為這樣很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或者好運氣掃掉。

(4)忌討債

過年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快樂、順利,就算是欠債的人家也不希望債主來家裡討債。尤其是在正月初二的時候,如果遇到債主討要錢財,不僅會寓意破財而且也會倒黴一年。

結 語

正月初二的習俗在歷史傳承過程中,經過不斷演化和改進,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和新意。雖然現在社會中的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是特別了解正月初二的習俗了。但是歡天喜地過大年的感覺依然經久不衰。

在古代社會中正月初二的習俗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天出嫁的女人可以回娘家。平常日子中她們根本沒有機會回娘家,這其實與「三綱五常」以及,「男尊女卑」思想息息相關。所以古代女人非常重視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習俗。

事實上無論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二,它們所蘊含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時間,而是在這種特定時間內。通過口口相傳或耳濡目染而流傳下來的過年習俗。

【參考文獻】

《春節傳統習俗之三 回娘家》

《春節民俗:正月初二 [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張亞如 《晉北砂河鎮正月「迎喜神」習俗研究》

相關焦點

  • 回娘家?吃開年飯?看燈光秀?大年初二你在幹什麼?
    春節快樂 HAPPY NEW YEAR 已見家門紅對靚 點頭先拜舊鄉親 正月初二都有哪些習俗呢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廣東人吃開年飯有講究
    中國傳統習俗年初一為吃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一年新的開始,第一頓飯要有魚有肉,簡單來說就是要吃得好,吃得豪!大年初一過後,大部分家庭都會在年初二準備開年,開年飯會在新的一年進行第一次祭祀儀式,傳統上此日子頗受重視。
  • 大年初二,回娘家、吃開年飯…廣東人都吃吃吃些什麼?
    大年初二這一天俗稱開年,謂之一年之始,要吃開年飯。另外一個流傳很廣的習俗是出嫁了的女兒要回娘家。「正月初二三,路上儘是小生和小旦。」這句民間俗語描繪的正是女兒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情景。那麼,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 大年初二有哪些習俗?盤點正月初二的習俗及禁忌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這一天漢族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大年初二習俗習俗一: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民俗丨正月初二除了回娘家,還要幹什麼?
    那麼大年初二除了回娘家,  還有些什麼習俗呢?  讓小青給你一一解惑~  習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正月初二除了回娘家之外,還有其他什麼春節習俗?講究真多!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說,年初二是要吃麵的,但有些地方則是要吃開年飯。有人說這天迎女,又有人說這天迎婿,到底如何,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下吧。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家都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2、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春節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二即正月初二,春節的第二天,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習俗一: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大年初二,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這兩天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禁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與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景象相映成趣。出嫁女回門有下列禁忌。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禮餅和糖果,由母親分送鄰居及親友,一如過年的情景,此禮雖輕,但反映的情意卻甚濃,是真正的「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外嫁女對娘家的殷切思念。按傳統風俗,此日外嫁女及丈夫只是中午在娘家用餐,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吃開年飯。
  • 年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習俗二: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
    春節習俗:正月初二都要做什麼?為何不能洗衣服?背後有何講究?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雖然比不得除夕和初一那麼隆重,但也算是一年的開始,所以也是過年的大日子了。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大年初二應該做的事和禁忌,大家也可以多看看多了解!習俗一:回娘家。
  • 習俗 正月初二:回娘家
    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
  • 「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二回娘家,您的家鄉有這些習俗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大年初二了,大年初二也是正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的「迎婿日」,可能大家說了,「迎婿日」是個什麼日子?其實「迎婿日」來源於民間的一種說法「一個女婿半個兒」,正月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丈母娘要在家迎接女婿一家的到來,所以這一天又稱「迎婿日」。
  • 正月初二還是初三回娘家?山東各地的那些習俗
    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
  • 大年初二有什麼習俗?道先生為您詳解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接著今天講大年初二都有些什麼習俗,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感謝大家的關注。首先講一講大年初二的習俗:第一、回娘家農曆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再有,大家平時工作都挺忙,一年難得聚上一次,趁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機會,娘家的兄弟姐妹可以團聚。這也是中華文化看重的兄弟情誼,家族情懷。第二、祭財神這個因為南北文化的差異,一般北方認為正月初二便是祭財神的日子。
  • 【網春拜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咯
    今天是大年初二。大家過年好。  今天有哪些傳統習俗呢?讓小編告訴你吧。  習俗一: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
  • 正月初二「回娘家」,那你可知正月初二又有什麼習俗和忌諱?
    回娘家嘍,這就是正月初二,可是你知道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回娘家:每年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姑娘都會回到娘家,也要給自己的侄子侄女準備好紅包,在這一天送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歸厝」,而如果新郎是頭一年在過年拜訪嶽父嶽母,則需要準備厚禮前去,並且嶽父嶽母家也需要大擺宴席,請自家親戚前來參加,以表示對自己姑爺的盛情款待,而嶽父嶽母也需要讓自己女婿「食甜卵(雞蛋
  • 大年初二吃什麼?恩平人要吃「發糕」,寓意好
    大年初二這一天俗稱開年,謂之一年之始,要吃開年飯。另外一個流傳很廣的習俗是出嫁了的女兒要回娘家。「正月初二三,路上儘是小生和小旦。」這句民間俗語描繪的正是女兒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情景。在廣東恩平,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種獨特有趣的習俗「開年」。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系列八: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中國有很多年的過年習俗,有的就算隨著時間流逝時代發展也不會變,那麼初二的習俗,你知道有哪些嗎?,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再有,大家平時工作都挺忙,一年難得聚上一次,趁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機會,娘家的兄弟姐妹可以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