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宋代大政治家和大詩人王安石,曾寫過一首傳誦千古的佳作,「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其實描寫的其實就是,古代人過新年時的熱烈氣氛。
吃過年夜飯之後新的一年,在人們的希望中鋪展開來。古代人曾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其實說的就是人們在過年之時的習俗。人們在初一、初二的時候之所以滿街走,實際上指的是要出去拜年或「串門」。
相信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古代傳下來的,一些新年習俗都已經逐漸淡忘了。但是筆者認為有一些習俗不但不能忘,而且還應該繼續傳承下去。比如,古代人在大年初二這一天,就有很多值得現代人學習的習俗。
1.出嫁女人回娘家
由於古代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一直過到正月十五。所以大年初二依然處於過年時節,這一天其實也有很多習俗。其中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習俗就是「回娘家」。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社會,特別崇尚男尊女卑的思想。
所以嫁出去的女人一定要在婆家過年,但是很多出嫁的女人其實,在過年的時候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和其他親人。所以在古代人們專門為出嫁的女人,設定了一個「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大年初二。
在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由於在大年初二的時候,女人回娘家必須要與夫婿同行,所以這一天又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人不能兩手空手,否則就會違背這一習俗的實質。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需要,攜帶一些小禮品和紅包。回到家中之後要將禮品和紅包,分發給娘家親屬所生的小孩。娘家人一定要提前備好飯菜,並且需要吃午餐和晚餐,然後才能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趕回家中。
2.「初二面」
「初二面」顧名思義就是正月初二時要吃麵食。但是在製作這種麵食的時候也十分有講究。首先所用的白面一定要選擇,初一包餃子剩下來的麵粉。然後將這種麵粉製作成麵條,煮熟之後一定要用冷水衝洗,直到完全涼透才能吃,所以這種麵條又稱為「冷湯」。
這種習俗的主要寓意就是,在除夕和初一大吃二喝之後,一定要記住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要想繼續過紅紅火火的日子,就應該先讓自己品嘗人間冷暖。現代社會中很多北方人,依然保留了「初二面」的習俗。
3.祭財神
財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位掌管財富的神仙,而且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希望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但這種生活的前提除了努工作之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財神爺的垂愛。
北方人在正月初二的時候都有「祭財神」的習俗。在這一天無論是普通家庭,還是做買賣的商販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種習俗的主要流程就是,將除夕夜「請」回來的財神爺們祭拜一遍。普通人家的祭祀基本上就是魚和羊肉。
而比較大的商賈們則要使用更為隆重的「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在初二的時候之所以要祭祀財神,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希望每年發大財。雖然「五大供」習俗已經遺失,但是祭財神的習俗卻一直延續至今天。
4.開年飯
古代社會中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在這天人們會攜帶禮品走親訪友。大家不要以為古人物質匱乏,所以他們的「開年」禮品會比較低檔。事實上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就算是現代人送禮也不過如此。
正月初二的午飯按照習俗被稱為「開年飯」,這頓飯一點都不比年夜飯遜色。雞鴨魚肉樣樣有,蔬菜水果一大堆。還有一道特色菜就是「燒肉」,寓意是「紅皮赤壯」也就是身體健康之意。
5.初二習俗之禁忌
人們在正月初二的時候會舉辦很多祭祀活動,同時也會有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但是在這一天其實也有很多禁忌。如果觸碰了這些禁忌不僅會特別倒黴,而且還很容易惹一身麻煩。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多了解一些有關初二習俗中的禁忌。
(1)忌洗衣
所謂「忌洗衣」 簡單的說就是在初二之前不要洗衣服。因為在古代習俗中初一、初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古人在這兩天都不會去洗衣服,以免觸怒水神倒黴一年。
(2)忌回門單禮
出嫁的女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時候,所攜帶的禮物千萬不能有單數。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會認為單數不吉利。所以回娘家的時候禮物必需要成雙成對。
(3)忌清理垃圾、掃地
很多家庭在過年時都會被弄得特別狼藉,勤快的女主人們就會一邊責罵一邊打掃。事實上在大年初二的時候,掃地或者清理垃圾都是比較大的禁忌。因為這樣很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或者好運氣掃掉。
(4)忌討債
過年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快樂、順利,就算是欠債的人家也不希望債主來家裡討債。尤其是在正月初二的時候,如果遇到債主討要錢財,不僅會寓意破財而且也會倒黴一年。
結 語
正月初二的習俗在歷史傳承過程中,經過不斷演化和改進,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和新意。雖然現在社會中的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是特別了解正月初二的習俗了。但是歡天喜地過大年的感覺依然經久不衰。
在古代社會中正月初二的習俗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天出嫁的女人可以回娘家。平常日子中她們根本沒有機會回娘家,這其實與「三綱五常」以及,「男尊女卑」思想息息相關。所以古代女人非常重視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習俗。
事實上無論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二,它們所蘊含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時間,而是在這種特定時間內。通過口口相傳或耳濡目染而流傳下來的過年習俗。
【參考文獻】
《春節傳統習俗之三 回娘家》
《春節民俗:正月初二 [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張亞如 《晉北砂河鎮正月「迎喜神」習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