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滯銷臺農民崩潰:猴都吃胖了 大陸怎麼才出手?

2020-12-21 環球網

原標題:令臺灣農民崩潰的香蕉真相:山上的猴子都吃胖了,「軍隊」受不了了,大陸怎麼才出手!

這幾天,庫叔看到各大媒體都在關注這樣一則消息:臺灣香蕉、鳳梨、木瓜、西瓜等水果出現滯銷,大陸多地伸出援手,承諾採購臺灣水果,這才解了臺灣農民的燃眉之急。

臺灣網友認為,這是大陸對蔡英文政府的一次釜底抽薪!

臺灣水果怎麼賣不出去了?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臺灣大環境不佳,內需市場不夠大,消費力又逐漸下滑,而民進黨當局一味「反中抗中」,導致大陸市場受影響,使得農民「血本無歸」,面臨生計危機。所以,臺灣農民對民進黨很憤恨,高雄農民甚至懸掛出「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布條來宣洩心中不滿。

1

臺灣水果滯銷,農民「血本無歸」

鳳梨、香蕉、荔枝……這些熱帶水果香甜可口,長勢喜人。

可是,面對大豐收的臺灣農民,嘴裡卻感受不到甜味,只泛出苦澀的味道。高雄市農民甚至掛出「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橫幅。

這是為何呢?

臺灣市場小、內需量有限,而大陸市場龐大,所以長期以來臺灣農產品對大陸市場有較強的依賴性 。

民進黨執政後,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就造成了兩岸關係的大倒退,進而導致其大陸市場受影響。

民進黨政府雖祭出「新南向」政策(降低對大陸經貿的依賴,轉而強化與東南亞、印度等國的經貿關係),但東南亞等地區卻無力吸納這些臺灣水果,從而導致了水果價格「慘跌」。

過去,臺灣農民種植的水果不愁拿到大陸賣,現在卻愁起了銷路。當生計問題受到了「獨」害,就算是綠營大票倉(臺灣中南部)的農民,他們一樣也會炸鍋、反彈。

今年的水果價格到底跌得有多慘?

臺灣南部的農民說出了真相:

高雄的玉荷包荔枝,過去價格最好時可以賣到1公斤120元(新臺幣,下同),前幾年也有七八十元,但今年只剩30元左右,幾乎與成本打平;

臺南的鳳梨從過去的每公斤40多元下跌至現在的12元;

高雄旗山的香蕉過去每一株可以獲益1000多元,現在只剩不到100元,最低時果農被殺價到1公斤賣1元,拿布袋裝滿80公斤香蕉才夠換一個雞腿便當……

臺灣地區農業主管部門近日開始以每公斤5元的價格向農民收購青蕉,經稱重後,現場用刀片破壞外觀以確保不能再販售,再由農民運回當肥料或飼料。

有臺媒形容,農民看到堆積如山的廢棄香蕉欲哭無淚,「心如刀割寫在臉上」,明明是水果大豐收卻「血本無歸」 。

當然,也有蕉農忍痛棄採,「1公斤賣不到6元,我寧可放到爛,也不要再費力採收」;還有蕉農表示,「最近因為吃香蕉胖了5公斤,連山上的猴群都胖了不少!」

2

臺灣各路政客開始表演了!

臺灣農民一年的心血打了水漂已經很讓人心痛了,然而,更糟糕的還在後面——藍綠政治人物紛紛站臺吃水果,尤其是香蕉,看起來是打算通過「狂吃」來自行消滅掉。

像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日前南下為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造勢,他們在吃知名肉燥飯時搭配香蕉、鳳梨,這樣的吃法還能為民眾所接受。

然而,臺灣地區「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吃法就讓人咋舌了,他提出「香蕉帶皮煮後蘸醬油吃」——生香蕉可帶皮水煮,再蘸醬油、大蒜一起吃,既養生又美味。

此番言論立即引發多數民眾質疑,譏諷「以為在吃水餃」。

賴清德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在上政論節目時,不顧在旁人士的再三勸說,「堅忍、超堅定地,吃下了香蕉皮」,並且在吃完後大讚香蕉皮像「剝皮辣椒」,非常好吃。

王世堅

臺灣島內香蕉主產地的幾位民進黨「立委」也在「立法院」舉辦香蕉記者會,人手一根香蕉,表情誇張地咬下香甜的香蕉,希望民眾多多消費香蕉,以解蕉農之苦。

除此之外,民進黨當局還以軍隊為傾銷地,部隊每餐都配發香蕉,軍隊表示,已經吃了兩個月了,受不了了。

臺灣當局也深知開拓新興市場的必要,於是偏好「金黃色水果」的杜拜便成了臺當局的新目標!

然而,由於島內媒體大肆報導該方面的新聞,導致收購商對成本價格心知肚明,杜拜當然不甘心當「冤大頭」,於是,首次出貨僅6噸……

其實,這些看似荒謬的做法並不新鮮,「香蕉政治學」由來已久。

1982年香蕉價格暴跌,時任「省主席」的李登輝把20萬箱香蕉送到了部隊,官兵最開始還覺得好吃,但幾天後漸漸「聞蕉色變」,最後竟把吃香蕉作為懲罰犯錯人員的「酷刑」;

李登輝

2006年香蕉價格慘跌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下令各部會一起促銷香蕉,結果「法務部長」認購了500箱,要求監獄6萬多服刑人員每人一周吃5根,「教育部」訂的200箱則分發到學校,希望各中小學營養午餐多吃香蕉;

2011年馬英九執政時再遇香蕉難題,但在農民困境來臨前,國臺辦就已經了解到島內香蕉滯銷的情況,海協會負責人親自飛到臺灣洽談採購事宜。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臺灣農產品的合作暢旺,馬也直言,兩岸關係好,臺胞才會好,無論是陸客還是果農銷路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2011年,馬英九到屏東訪蕉農

由此可見,銷到大陸才是臺灣水果的正確打開方式。

臺灣《聯合報》社論也認為,當局平常為了農民選票,極盡巴結之能事,卻無法以長遠的政策規劃輔導農民調整結構 ,「如果以為那幅『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布條,只是個別農民不識大體,那就看看年底選舉還有多少顆民進黨推的『西瓜』會跑票?」

破解臺灣農產品滯銷困局,關鍵在哪?

大陸,才是解決臺灣水果乃至農產品困境的關鍵。看看大陸與臺灣農業的關係就明白了。

總體來看,目前大陸是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地區,2017年臺灣出口至大陸的農產品(農林漁畜)總額突破了10億美元,佔總出口的20.7%,創歷史新高 。

2008年馬英九剛執政時,臺灣與大陸農產品是逆差,約3億美元,但在他力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臺灣與大陸的農產品貿易於2013年反轉為順差約2千萬美元,而臺灣農產品出口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日本從第一名降為第二名,第三名有時是香港地區,有時是美國。

2007年到2017年間臺灣出口至大陸的農產品增長了2.39倍 ,其中:

不含魚、林、畜品的農耕產品出口增長了7.47倍;

穀類及其製品增長33.82倍;

水果堅果及相關製品增長27.42倍;

茶葉及其製品增長31.8倍;

酒類增長10倍。

相比之下,一向為臺灣農產品出口目標國的日本,10年間並無明顯增長,維持在8-9億美元之間,中國香港波動幅度較大,在3-5億美元之間。

所以臺灣整體農產品出口成長的動力,就是來自大陸!

再具體來看,近幾年臺灣出口至大陸的農產品,具有上億美元產值的是下面這幾項:

「穀類及其製品」,一億兩千五百萬美元;

「水果堅果及其製品」,一億一千八百萬美元;

「其他農耕產品」兩億美元;

「皮及其製品」一億美元;

「魚類及其製品」一億七千四百萬美元。

2010—2017年臺灣出口至大陸具有上億美元價值的農產品(圖源:觀察者網)

這幾項中,如下幾種產品絕大部分出口的方向都是大陸:鳳梨(去年三千六百萬美元)、蓮霧(去年一千兩百萬美元)、釋迦(去年一千七百萬美元)、石斑魚活魚(去年七千三百萬美元)。

三種水果出口至大陸佔總外銷的比例都在98%左右,石斑魚則佔70.31%。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大陸市場,臺灣的鳳梨、蓮霧、釋迦、石斑魚這幾種農產品會直接垮掉。這些農產品除了釋迦的主產地是藍營票倉臺東,其餘農產品產地大部分皆為綠營票倉。

當然,其他很多出口到大陸的農產品雖然比這幾項少,但如果沒了大陸這個市場,也會讓臺灣農民相當痛苦。

4

大陸出手!有人說是套路?

其實,大陸長期以來就對臺灣的農產品出口提供了很多幫助,在2016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前的一段時間裡,臺灣的水果銷路比當下暢通很多。

當時,兩岸農業合作非常緊密,大陸為協助臺灣農產品進口,陸續建立了「綠色通道」,給予部分臺灣水果、蔬菜準入及零關稅,也提供檢驗檢疫的便利。

2010年,兩岸籤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大陸不僅給予臺灣農產品優惠,還加大了收購力度,保證了臺灣農漁產品價格與出口數量的穩定,兩岸農產品貿易逐漸增加。

島內的果農認為,「小三通」「大三通」多年運作成熟,通關迅速,部分水果甚至免稅,所以臺灣水果能出口到大陸去的,市場都不錯,消費者的分布也從過去的一線城市拓展到二三線及以下城市。

此外,每年數百萬的陸客,同樣偏愛臺灣的熱帶水果,島內農民不愁銷路,因為就算新鮮水果來不及賣,還可以加工成鳳梨酥、芒果乾賣給陸客。

但是,這一切已成明日黃花。

民進黨當局執政兩年多來,不斷阻礙兩岸關係發展, 農業方面也是如此:

兩岸服貿、貨貿被民進黨卡關,導致如今臺灣高附加值的芒果乾、鳳梨酥等加工類農產品銷往大陸時,不享受優惠政策,仍需繳納40%的增值稅、關稅,競爭力大減;

許多大宗採購也由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停滯被取消,就算是部分果商能登陸展銷臺灣水果,很多大陸客商、消費者也刻意迴避,表示不買「臺獨水果」;

而每年少了近兩百萬人次的陸客,也讓島內水果的銷售量掉了一大截。

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問題時,民進黨當局並不願從根本上反省、解決,反而以「南轅北轍」的方式來解決。

比如經濟上力推的「新南向」,在觀光業、投資方面都已證明效果不怎麼樣,在農產品出口上更是如此。其實想想就知道,東南亞國家同樣盛產熱帶水果,與臺灣的農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當地消費力也有限,東南亞人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去買臺灣香蕉、鳳梨呢?

2001年,臺灣經濟總量約為大陸的1/4;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22。蔡英文所面對的兩岸情勢,已經跟陳水扁時代完全不同。如果說陳水扁當時還可勉強跟大陸遊鬥周旋,蔡英文此時已絕無重走對抗老路的資本。但蔡英文當初下決心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拒交「未完成的答卷」,就已經把賭注壓在了「對抗」一邊。內政部分,民進黨同樣是把聰明才智用在對抗政敵上,而在建設方面表現得空心和短視。

好在,在這次的臺灣水果滯銷中,大陸再次出手有力地支援了臺灣農民!

大陸的無錫和廈門等地承諾採購臺灣滯銷的鳳梨,並以高於臺灣省內平均收購價的友善價格採購了大量鳳梨,幫助臺灣的果農解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2018夏季臺灣水果節」6月30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參與的臺灣果商表示,展銷對當前水果滯銷狀況非常有幫助。除北京外,今年在福建、上海、河南等地都會有夏季水果展銷活動,臺灣果商會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時節進行水果供應的調配。

在臺灣嚴重滯銷的芒果在「2018夏季臺灣水果節」展銷,吸引北京消費者購買

當然,專家指出,「友善採購」並非普遍現象,而且採購數量極少,僅為十幾噸,在大陸賣得好不好,是否會比本土農產品更有競爭力,還是由市場說了算。

不過,此舉依然得到了許多臺灣同胞的感激。

但大陸的善舉依舊不能換來善意,一些綠營分子惡意揣測稱,大陸這個套路是想「統戰」吧?

而在臺灣某社交論壇,關於這則新聞的討論居然是,大陸越是表現得如此誠意,臺灣越不能走向統一,否則從大陸那裡騙取的利益都會失去。

有人厚顏無恥地表示,之所以能夠享受到大陸的熱情,都是民進黨當局的功勞,因為正是民進黨和大陸保持距離,才引得大陸更加不計成本地「拉攏」,所以在年底選舉中更要投民進黨當局。

懷揣這種心思而洋洋自得的臺灣民眾大概是忘了,大陸在助臺惠臺的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的繞島巡航已經常態化了,大陸可從未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統一 。

相關焦點

  • 「水果滯銷,幫幫我們」竟然是賣慘營銷……
    不止是飽經風霜的農民伯伯,還有房屋破敗的貧困戶,血本無歸的老父親,甚至還有留守兒童。1. 賣慘營銷賣慘營銷意思是:在商品上強行包裝悲慘背景,蓄意製造悽慘無助的境地,欺騙消費者,為其買單。套路就在於怎麼引起人的惻隱之心怎麼來。
  • 當年往大陸賣水果再轉頭支持民進黨的「綠農」,如今呢?
    國民黨「刺客」韓國瑜徵戰高雄,面對「鐵綠」的高雄,國民黨主席親自南下輔選,和韓國瑜一起在小吃店吃滷肉飯,還意有所指地表示,國民黨太窮,不能學楊貴妃吃玉荷包(荔枝),表明了酸前陣子蔡英文和陳菊推銷荔枝的事。
  • 上萬斤滯銷,收購商也不來,果園裡堆成小山,農民心涼了
    今年農產品市場行情不好,很多農民的收入受到了影響,不只是蔬菜賣不上價,連應季的水果也逃不過滯銷的命運。到了高峰期上市的時候,市場上就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價格也就會直線下降,農民為了減少損失,價格再低也要賣出去,總比爛在自己手裡好些。
  • 這種水果渾身是刺,也是水果之王,農民見了就煩,卻是抗癌好幫手
    一到夏季,就是水果的天下,可以用繽紛一詞來形容,有去買冰棍的朋友都知道,有種冰棍就叫繽紛,包裝上面的圖案也確實五彩繽紛,冰棍的口味就是各種果味,比如楊梅、西瓜、葡萄、草莓、菠蘿等,口味繁雜,讓人眼花繚亂,而夏季就如這冰棍一樣,琳琅滿目的瓜果,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 臺北頻頻停電,水果嚴重滯銷……蔡英文不理「朝政」一心忙選戰|觀潮
    ▲臺灣水果受"獨"害滯銷,果農怒斥:綠營閉上「臺獨」臭嘴就是幫忙了!夏暑初臨,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已深陷政爭與民怨的雙重炙烤。更嚴重的危機來自民生方面,臺北市停電事故頻發,全臺供電短缺的狀況越發突出;當局對低薪問題無計可施,卻對臺灣民眾赴大陸求學、就業設置障礙;部分縣市的香蕉、鳳梨等水果嚴重滯銷,高雄大樹區有農民在自家門口掛出「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橫幅。
  • 臺香蕉滯銷價格慘跌 「綠委」記者會吃蕉叫賣
    這不,又到每年「立委」吃蕉賣蕉時間了。 據中國臺灣網6月27日援引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由於香蕉最近價格慘跌,臺灣島內香蕉主產地的幾位民進黨「立委」26日在「立法院」舉辦香蕉記者會。「立委」人手一根香蕉,表情十足地咬下香甜的香蕉,希望民眾多多消費香蕉,以解蕉農之苦。 報導稱,臺灣雖曾號稱「香蕉王國」,但只要某一年香蕉盛產滯銷,馬上就成了政治人物的大麻煩。
  • 臺灣水果為何生產過剩?臺中農民:因為大陸市場不暢通
    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東蘭分社表示,茂谷柑是東勢農產品外銷主力,過去外銷大陸成績亮眼,2016年還有5千噸,農民收購價每臺斤(600克)是新臺幣70至80元,今年只剩下100噸,導致收購價只有新臺幣20-30元(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如果大陸市場暢通,臺灣水果根本就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問題。
  • 水果成臺灣今夏最熱門話題 其中這些政治學說明什麼?
    臺灣水果有多好吃?一個訛傳可以說明:「好吃的叫鳳梨,一般的叫菠蘿。」其實鳳梨就是菠蘿,是臺灣的譯法。臺灣的鳳梨的確勝過菠蘿,金鑽鳳梨不僅皮薄肉脆,甜中微酸,而且沒有扎進果肉中的「眼」,削起來方便許多。一位吃了金鑽鳳梨的大陸遊客感慨:「我過去吃的菠蘿都是假的嗎?」
  • 山窩裡的滯銷水果,通過電商打開路子,這種鬼話你也信
    山窩裡的滯銷水果,通過電商打開路子,這種鬼話你也信?有觀點認為,電商平臺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速度,打通了農村和城市的銷售渠道,按以前的模式,農產品到城市消費者的手裡,中間商太多,而且農民往往沒有決定權,是收購商說了算,坑害的是底層老百姓的利益……
  • 巴基斯坦把「對中國人友好」寫進法律,中國拿下10000噸滯銷水果
    這不,受疫情影響,前不久,巴基斯坦稱自己國家內大量水果滯銷。當中國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派出專機包下巴基斯坦的10000噸水果,這個舉動直接把巴基斯坦的民眾感動到了。03:我國海南「金煌芒」大量滯銷其實,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我國今年多地的經濟都遭受了重創。比起工業經濟,我國多地農民的收入才更讓人心疼。這不,現在正是海南「金煌芒」成熟的季節,可是由於收購商不再來了,我國海南的芒果目前正在大量滯銷。
  • 「三通」十年來,臺灣水果銷量翻了20倍
    去年5月臺東鳳梨滯銷,「三通」十年來,臺灣水果出口大陸已翻了20倍,這就是臺灣農民實實在在最大的獲得感。 據香港《大公報》1月7日消息稱,臺灣臺東卑南鄉美農村專業種植鳳梨釋迦(釋迦品種之一)的邱瑞源近日向大公報表示,他所在的美農村家家戶戶種植鳳梨釋迦,幾乎都是銷往大陸。 除了釋迦外,臺東也大面積種植鳳梨。
  • 國內農產品屢屢滯銷,國外每年都不愁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每年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農產品滯銷已經成為了很正常的事情,無論是從水果到蔬菜,每年被刷屏的機率都是非常高,倘若迎來大豐收的年頭,很多農產品都會出現滯銷、銷量緩慢、爛大街等下場。尤其是今年的下半年,從8月份開始,滯銷情況就接連不斷,先是柚子的提前上市,緊接就是蘋果、冬棗、黑布林、李子等等水果在產地堆積成山,還有蔬菜,比如:包菜、大蔥、菜花、大蔥等都爛一地也無人問津,特別是最近的紅薯5毛錢一斤,卻銷售緩慢無人收購等情景,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 幾年前突然火爆,有人要笑瘋了,如今滯銷,好多人要被急瘋了
    幾年前突然火爆,有人要笑瘋了,如今滯銷,好多人要被急瘋了 現在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了,離過年也只有50多天的時間了,農民並沒有進入農閒階段,還是有大量的冬季水果在紛紛上市,過年的時候就有得水果吃了。
  • 越南水果滯銷損失幾十億,我國出手幫助,一腔赤誠會再次被辜負嗎
    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裡,中國市場一直都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眼中的「肥肉」。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的人口實在是過於龐大,人口龐大那麼就意味著中國對各方面的商品需求量同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所以很多國家都喜歡出口各種各樣的產品到中國,據了解,越南也是終於如願以償,再次拿到了我國近千萬噸的水果大單,網友不禁質疑:我國出手幫助,一腔赤誠會再次被辜負嗎?
  • 屏東高樹鄉長:臺灣鳳梨還是要靠大陸,日本市場太小
    無黨籍屏東縣高樹鄉鄉長王樹圍表示,高樹鄉是屏東縣鳳梨主要產區,在臺灣及日本市場都太小,只要外銷通路走不動就會影響內銷市場,還是要靠大陸市場才行,沒有關稅優惠會提高農民成本。大陸若不買臺灣鳳梨會導致滯銷,重演放著不採收的慘況,呼籲當局提早因應。
  • 臺灣迫切希望大陸「拉它一把」!
    ECFA的影響,導致今年的產銷都沒有外售渠道,以往對大陸出口的水果幾乎佔據了臺灣果農大部分市場,這也使得果農感到十分焦慮。ECFA到期給臺灣帶來巨大損失 臺農香蕉產量無外銷渠道有數據表明,在端午節過後臺灣的香蕉價格就一路走低,巨大差價使香蕉的滯銷問題越來越嚴重,臺灣不得不啟動去化收購來作為暫緩之計。可是有議員站出來表示,這樣的方法治標不治本,不能緩解臺農的滯銷問題,眼下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擴大外銷,以此來解決這些香蕉滯銷問題。
  • 農民種的水果賣不動,海外水果卻大把進口,什麼原因?
    農民種的水果賣不動,海外水果卻大把進口,什麼原因?水果已經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備了,大家在生活之中基本每天會吃上一些,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水果,每當有新水果上市時,消費者都是十分的熱情,但是種植戶確實十分的憂愁。
  • 越南水果大豐收,卻大量滯銷尋求幫忙。網友:我們的更好還實惠
    其中最受苦的可能就是農民了,畢竟應季的農產品不及時賣出去,那麼只能是爛在地裡或者倒掉,一年的心血幾乎就是白費。現在正值是越南芒果和荔枝的上市季節,可是由於出口市場的關閉,幾乎算是滯銷了。之前就有相關統計,越南水果80%都是出口到中國市場,2019年期農產品出售560億,去年越南荔枝價格卻上漲了3倍。現在居然還想賣給中國,真的是太令人生氣了!因為我們自己也有,而且還更加便宜實惠!
  • 臺灣停電滯銷,平民掛抗議橫幅,這些蔡英文都不理,到底忙啥呢?
    ▲臺灣水果受"獨"害滯銷,果農怒斥:綠營閉上「臺獨」臭嘴就是幫忙了!夏暑初臨,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已深陷政爭與民怨的雙重炙烤。更嚴重的危機來自民生方面,臺北市停電事故頻發,全臺供電短缺的狀況越發突出;當局對低薪問題無計可施,卻對臺灣民眾赴大陸求學、就業設置障礙;部分縣市的香蕉、鳳梨等水果嚴重滯銷,高雄大樹區有農民在自家門口掛出「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橫幅。
  • 南方人早已吃膩的水果,北方人卻表示價格太貴吃不起,你們怎麼看
    如今水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它可以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多吃水果對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不過由於受到氣候的影響,我國南方和北方的水果明顯存在著差異,一些南方人吃膩了的水果,在北方卻很多人都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