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半小時傾瀉1900噸炮彈,宇宙大國無還手之力

2021-01-10 迷彩前沿

人類從選擇直立行走時文明就已然誕生了,文明的延續大多都伴隨著血雨腥風的,在古裝電視劇當中,無論那一次的王朝的更迭都伴隨著數千人甚至更多的人死亡。因此災難與戰爭一直都是歷史的主體,和平只不過是片刻的安歇,野心勃勃的人正試圖挑起戰爭,獲得無上的權力與殊榮。

在1953年7月13日的晚上,當夜悶熱沉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南朝鮮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李承晚以釋放的名義押送我軍被俘人員2.7萬名,準備送去南朝鮮訓練。面對這種公然撕毀停戰協議,挑戰我軍底線的行為,我們必然要做出反擊。於是我們派出了10個汽車團,晝夜不停地運送戰用物資,其分量已達1.5萬噸,可見這一戰我們的軍事力量的強大,也顯示出我們對這一戰的志在必得。

其實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也正面和美國對抗過,深深的吃了武器裝備方面的「虧」,但是美軍還敗在志願軍的步伐之下,此後我軍就大力發展軍工業,在得到蘇聯這個軍事重工業強國的支援後,我軍的裝備革新,實力得到大幅度加強,也奠定了在金城戰役中軍事力量基礎。

在金城戰役初,我軍就派出了6個軍的兵力,在開始的半小時之內,就向南朝鮮的主力軍隊的陣營傾瀉了1900噸炮彈,敵人在密集如雨的炮彈之下損失慘重,在隨後的志願軍衝鋒之下陣營變得七零八落。更是對崔喜寅的「白虎團」的衝鋒,說起白虎團的來歷,可謂是歷史悠久,更是南朝鮮的主力部隊。伴隨著「白虎團」的失敗,敵人是死的死,傷的傷,損失慘重,更是想依靠地形的優勢,想靠碉堡和坑道頑抗,不知道人民志願軍可是經驗豐富呢!

隨著「白虎團」的落敗,志願軍在戰場上已經取得有利的地位了,更是兵至漢城,讓自詡宇宙大國的韓軍一敗塗地,而我們在戰場的形勢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這就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也是最激烈的一場戰役,最終我們獲得了勝利。

相關焦點

  • 半小時打出1900噸炮彈,宇宙大國王牌師團瞬間被融化,副師長被生擒
    1953年7月份左右,志願軍召集6個軍想要狠狠的集訓一些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國家,共計投入了上千門火炮,裡面包括有蘇聯援助的史達林風琴「客秋莎火炮」,同時還裝備了130多萬發炮彈
  • 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美軍為什麼要故意放水?看看李承晚有多狂就...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正式打響,楊勇指揮5個軍的兵力向當面之敵發起了猛攻。戰前,美軍就通過飛機和情報人員發現了我軍大規模調動的情況,並判明了我軍的攻擊方向。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志願軍1000門火炮齊射,徹底打服「聯合國軍」
    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講述的是在1953年金城戰役前夕,志願軍戰士以血肉之軀冒死修橋,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其實《金剛川》背後真實的金城戰役,比電影更加驚心動魄,也更慘烈。1953年6月中旬,韓戰已經進行了三年之久。
  • 我軍1900噸「炮彈雨」直接澆過去,陣地炸成花
    韓戰初期南韓在北朝鮮的進攻下可謂是毫無還手之力,如果不是美國介入戰場的話,北朝鮮光靠自己估計都能統一朝鮮半島。雖然南韓在初期受挫,但是美國的援助讓他信心大增,覺得只要有美國,朝鮮半島以後肯定是自己的地盤。
  • 《金剛川》講述了抗美援朝真實事件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金剛川》講述了抗美援朝真實事件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志願軍主動出擊,兵鋒直指漢城
    1953年7月13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對金城以南地區南韓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進攻作戰,這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截至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此戰中共斃、傷、俘敵7.8萬餘人,收復土地178平方公裡,迫使敵方籤訂停戰協議。
  • 一戰中戰無不勝的德國居然被一枚炮彈打投降了!
    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都參與了這場戰爭,最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結束。在一戰中,德國也有幾個同盟國,但基本是廢柴,不是很早就投降,就是戰鬥力很渣,整個一戰基本上德國一個國家,在對抗整個協約國,還打得有聲有色,在東西兩線都打的協約國苦不堪言,直接打的沙皇俄國國內起義,導致沙皇的下臺,剩餘的英法兩國也是很不好受。
  • 盪氣迴腸的最後一戰:炮火映紅了天空,奇襲白虎團,180師雪恥
    僅28分鐘,1900噸炮彈被傾瀉到南朝鮮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陣地上。 28分鐘內發射1900噸炮彈,是中國軍隊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擊,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次佔據了戰役地面火力優勢。 中國軍隊火炮密度達到每公裡正面120門左右,密度達到了「二戰」中打得最激烈的蘇德戰場上的標準。
  • 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
    文:林森最近,隨著電影《金剛川》的熱映,那場發生在70年前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金剛川》中的故事主線,講述的是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期間,為保障我軍官兵及軍需物資、武器裝備順利通過金剛川上的一座木橋開赴前線,搶修橋梁的志願軍工兵某部與前來炸橋的美軍戰機之間的殊死搏殺。那麼,金城戰役究竟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發生的?
  • 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
    最近,隨著電影《金剛川》的熱映,那場發生在70年前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21時,千餘門大炮一齊開火,實施7~28分鐘火力準備,向敵軍陣地傾瀉炮彈達1900噸,對敵防禦工事造成了嚴重破壞。當看到漫天彈雨在敵方陣地上炸開了花時,準備衝鋒的志願軍官兵無不激動萬分,大家紛紛高呼:「炮兵萬歲!」以前都是被別人炸,今天終於輪到咱也闊氣一次,狠狠炸別人一頓了!
  • 二戰蘇聯幹翻德國利器,25分鐘傾瀉5000噸炮彈!俾斯麥說的太對了
    在轟擊中,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25分鐘內朝德軍陣地傾瀉了32萬發炮彈,炮彈總重超過5000噸。戰爭後期,蘇軍炮兵乃至對一些小型陣地也選用狂轟濫炸的方法,在格拉伯區域,第5突擊師在行進途中遇到了一小批固執的德軍戰士在工事內抵抗,師長敏捷調集180門火炮在5分鐘內朝該地域傾瀉了1150發炮彈,最終這些工事幾乎悉數被摧毀這都是史達林親自下達的命令,除了集群炮兵之外,炮兵還要配置到營級單位,跟隨步兵進攻,大炮拼刺刀,巷戰中無往不利,對著街道和房子直接瞄準就轟,戰爭中後期德軍根本無法抵抗
  • 一戰中,躲在戰壕中避掉傾瀉而來的炮彈,是一種什麼體驗?
    但,真正在一戰中唱主角的,還是大炮。 一戰是火炮的天下,各國都在瘋狂的發展火炮,比如俄國,據統計,每月消耗的各類炮彈總數在350萬發左右。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剛川》背後是怎樣的故事?抗美援朝終章
    3月底,中朝做出回應,在堅持全部遣返戰俘原則的前提下,停戰後立即遣返一切堅持直接遣返的戰俘,其餘戰俘轉交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停戰談判最後一個障礙就此打破。4月20日,雙方開始交換病傷戰俘。4月26日,美國單方面中斷6個半月之久的停戰談判重新恢復。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
  • 《金剛川》講述的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借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美軍統帥的麥克阿瑟的一句話:「老兵不死,他們只是逐漸凋零」。今天是10月25日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恰逢也是重陽節,就讓我們通過熱映的電影《金剛川》以及背後的史實向那些「最可愛的人」——中國志願軍老兵致敬。
  • 真正的大炮兵主義:一天打出123萬發炮彈,彈藥消耗量高達98000噸
    據統計,全面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消耗子彈不到18億發、山野榴炮彈不到360萬發、迫擊炮彈600餘萬發。當時的中國就是憑藉這些彈藥量支撐著幾百萬大軍長達八年的作戰,其艱苦程度可見一斑。而在當時的蘇德戰場上,工業化國家的大戰卻是名副其實的鋼鐵會戰。
  • 《金剛川》真實的背後: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活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障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供應。 金城戰役示意圖 既然《金剛川》是真實事件改編,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背後的真實歷史背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打殘南韓四個師,殲敵5萬,迫使美軍停戰
    10月25日則是抗美援朝紀念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電影《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也發布人物海報,為了每一位不畏艱難的戰士,也為了每一位有勇氣的中國人!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了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 3上將爭抗美援朝最後一仗,楊得志拍板:20兵團的楊勇最合適
    當時,第3兵團司令員許世友、第9兵團司令員王建安和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互不相讓,這三人在1955年均授上將軍銜,都想打抗美援朝的最後一仗。 最後,還是志願軍副司令楊得志拍板:由20兵團的楊勇來打這一仗最合適。
  • 63軍受命「死守鐵原」,李奇微1小時裡,傾瀉4500噸炮彈
    鐵原在朝鮮半島中北部,和平康、金化成"鐵三角"之勢,是重要的交通樞紐,3條鐵路在此貫穿,向南通向漢城、向東通向金剛山、向北通向元山。 6月1日起,戰鬥最先在漣川至鐵原公路以東,漢灘川以西展開,正面迎戰的是189師的565、566、567三個團,約1.4萬餘人,李奇微集中火炮1000多門,飛機20餘架, 1 個小時內傾瀉完了4500噸炮彈,漣川和鐵原一線頓時煙火瀰漫。師長蔡長元指揮戰士在山的側背底部挖坑道躲避敵軍轟炸,把全師分成200多個火力點布置在陣地上,減緩敵軍的推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