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選擇直立行走時文明就已然誕生了,文明的延續大多都伴隨著血雨腥風的,在古裝電視劇當中,無論那一次的王朝的更迭都伴隨著數千人甚至更多的人死亡。因此災難與戰爭一直都是歷史的主體,和平只不過是片刻的安歇,野心勃勃的人正試圖挑起戰爭,獲得無上的權力與殊榮。
在1953年7月13日的晚上,當夜悶熱沉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南朝鮮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李承晚以釋放的名義押送我軍被俘人員2.7萬名,準備送去南朝鮮訓練。面對這種公然撕毀停戰協議,挑戰我軍底線的行為,我們必然要做出反擊。於是我們派出了10個汽車團,晝夜不停地運送戰用物資,其分量已達1.5萬噸,可見這一戰我們的軍事力量的強大,也顯示出我們對這一戰的志在必得。
其實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也正面和美國對抗過,深深的吃了武器裝備方面的「虧」,但是美軍還敗在志願軍的步伐之下,此後我軍就大力發展軍工業,在得到蘇聯這個軍事重工業強國的支援後,我軍的裝備革新,實力得到大幅度加強,也奠定了在金城戰役中軍事力量基礎。
在金城戰役初,我軍就派出了6個軍的兵力,在開始的半小時之內,就向南朝鮮的主力軍隊的陣營傾瀉了1900噸炮彈,敵人在密集如雨的炮彈之下損失慘重,在隨後的志願軍衝鋒之下陣營變得七零八落。更是對崔喜寅的「白虎團」的衝鋒,說起白虎團的來歷,可謂是歷史悠久,更是南朝鮮的主力部隊。伴隨著「白虎團」的失敗,敵人是死的死,傷的傷,損失慘重,更是想依靠地形的優勢,想靠碉堡和坑道頑抗,不知道人民志願軍可是經驗豐富呢!
隨著「白虎團」的落敗,志願軍在戰場上已經取得有利的地位了,更是兵至漢城,讓自詡宇宙大國的韓軍一敗塗地,而我們在戰場的形勢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這就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也是最激烈的一場戰役,最終我們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