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單位把肺部CT列入員工體檢套餐,肺結節檢出率大幅上升。看到體檢報告上的「肺結節」,不少人都會心慌慌。前不久,李女士(化姓)查出磨玻璃肺結節,更是心急如焚。原以為要挨上一刀,結果9天後肺結節意外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神眼」之稱的上海長徵醫院影像診斷科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特邀名譽教授肖湘生提醒,避免無謂的恐慌,科學預防肺結節。
肖湘生了解到,李女士平時並沒有不良嗜好,家族也沒有肺癌方面的遺傳史。再仔細閱片結合李女士的CT報告之後,肖湘生安慰她別太擔心,根據磨玻璃結節特徵,不能斷定其為惡性,建議先行抗炎治療,再來複查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服用消炎藥9天後,李女士再次來到中大醫院行高解析度CT靶掃描檢查。複查CT顯示,磨玻璃結節基本吸收、消失。肖湘生告訴李女士,結合病史過程,考慮該結節為炎性病灶。李女士瞬間如釋重負,長舒一口氣,也因此避免了一場非必要的手術。
肖湘生表示,如果體檢中發現肺部結節或小結節,不要過度驚慌,因為大部分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有些甚至可以不用處理。但也不要太過忽視,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尋找有經驗的醫生加以診斷鑑別,弄清楚患者的肺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進一步明確診斷,也避免早期肺癌拖成晚期肺癌。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肺結節需要手術治療呢?
肖湘生指出,目前國內流行8毫米以上當作惡性結節,8毫米以下當作良性結節,有些醫院會選擇把8毫米以上的結節都開了。這個標準是不太合理的。因此,這樣往往會讓部分患者白挨一刀,也會讓一些早期的肺癌患者反而被耽誤。肺結節除了看它的大小以外,還應看形態,不可一概而論。
對於普通人來說,盲目、過度體檢是沒有必要的,需要避免過度治療。而對於肺癌高危人群是需要每年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所謂的「肺癌高危人群」,即45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菸≥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菸,但戒菸時間不足15年者以及反覆咳嗽3個月以上,無肺炎、慢阻肺、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或消化道相關疾病的慢性咳嗽人群。
另外有研究表明,女性對菸草的敏感性比男性更高,且中國女性肺癌的發生率明顯高於西方國家。這往往與中國女性長期吸二手菸、大氣汙染、吸入廚房油煙等因素相關。
專家提醒,肺結節也是可以預防的。大家平時儘可能不要吸菸,同時儘量遠離二手菸;少去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比如KTV、棋牌室等;多開窗多通風,日常做菜記得打開油煙機;多去戶外空氣好的地方走走,看看風景,呼吸新鮮空氣。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