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說拜倒在石榴裙下?

2020-12-19 杭州日報

  昨日13:06,李先生來電:以前有個說法,拜倒在石榴裙下,為什麼要拜倒在石榴裙下,為什麼是石榴,來源和說法在哪裡?有沒有什麼典故?

  85100000熱線陳筱妍:中國古時視石榴為吉祥物,暗含多子多福。婚嫁之時,常於新房案頭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也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古人將石榴的果皮及花搗碎,研汁染布,再做成紅色衣物。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某個女性崇拜傾倒的俗語。

  傳說這句俗語源自於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唐明皇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皇上,遷怒於楊貴妃,對她不使禮。一天,唐明皇設宴群臣,邀楊貴妃獻舞助興。貴妃趁機向皇上耳語:這些臣子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感到寵妃受了委屈,下令百官,以後見了貴妃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見到楊貴妃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因此流傳下來。

  不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流傳千年後,也轉型了。唐代眾臣拜倒在石榴裙下,是畏於楊貴妃的權勢,今日的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則是指被女子的美貌所徵服。

相關焦點

  • 「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下有何溫柔?為何要拜倒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等等,都在說「石榴裙」,為何不是「牡丹群」或者「海棠裙」?今天咱就來弄懂「石榴裙」到底指的是什麼?石榴裙下有何溫柔?為何要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其實就是紅色的裙子,因為染裙子的染料是從石榴汁裡面提取出來的,所以人們就把紅裙稱為「石榴裙」。
  •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令人拜倒?
    有一句俗語叫做「拜倒在石榴裙下」,指的是一個女人的美貌出眾,令男人神魂顛倒。石榴裙到底是什麼裙,為什麼人們會用石榴裙代指美女呢?古人非常喜歡石榴,尤其是皇宮之中,經常種植石榴。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是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徵,種植石榴可以祈禱子嗣昌盛。
  • 人們為什麼會「拜倒在石榴裙下」?
    「拜倒在石榴裙下」流傳至今,這句俗語是形容男子對女子的崇拜為之傾倒。那麼這句話來自哪裡?又有什麼樣的典故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繡石榴花的大紅裙子,一說是紅豔顏色的長裙。石榴裙最早出現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是在南北朝時期。詩人何思徵在其《南苑逢美人》中寫過這樣兩句:「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用石榴來暗喻心中的美人。大唐盛世,百花齊放,萬卉爭豔,女子們的服飾種類很多,因民族深度融合,長安街頭的奇裝異服也不鮮見。石榴裙是極受年輕女子青睞的一款服飾。如唐人小說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這樣的裙子。
  • 「拜倒在石榴裙下」,為什麼會被用於形容愛情?
    當一個男生喜歡某個女生時,我們常常會笑著說,「他拜倒在某某的石榴裙下了!」。那麼,為什麼「拜倒在石榴裙下」會成為表達男子為某女子傾倒的俗語呢?且聽我們細細道來。01、石榴的歷史石榴裙為何取名如此?02、石榴裙的流行石榴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元帝在他所作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這樣的描述,可見當時就有石榴裙,這是 「石榴裙」的最早文字記載。 這種裙子在唐代一度非常流行。
  • 「拜倒在石榴裙下」——為何是石榴裙下,而不是荷花、牡丹裙下?
    中國有一個俗語叫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個俗語指的是什麼呢,想必大家都清楚,它指的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愛慕和傾慕的不得了,叫拜倒在石榴裙下。那為什麼叫石榴裙下?怎麼不是牡丹裙下,荷花裙下?為什麼又是拜倒呢?這個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呢。
  • 「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到底是什麼,為何令人拜倒?
    當男子鍾情於某一女子時,我們通常會用一句俗語來形容,那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話間接說明了女子的美貌與裙擺的完美搭配,那大家知道「石榴裙」是何時產生的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嗎?現在就讓子曰來告訴大家吧!而且還有民間傳言道:穿上石榴裙可以讓年輕女子變得更加俏麗動人,讓豐腴女子變得更加嬌柔媚態,以至於上至貴妃,下至普通女子都對石榴裙愛不釋手,為此也留下許多稱讚的「石榴裙」的詩詞歌賦,如仙風道骨的李白就寫過一句「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以此比喻石榴裙的美。
  • 古人常說:「拜倒在女子的石榴裙下」,「石榴裙」是什麼樣的裙子?
    「拜倒在石榴裙下」多比男子對風流女性的崇拜傾倒之意。那麼到底有沒有「石榴裙」呢?究竟是怎樣的一條裙子。
  • 男人,為何要拜倒在 「石榴裙」 下呢?怎麼不是「菊花裙」?
    男人,為何要拜倒在 「石榴裙」 下呢?怎麼不是「菊花裙」?從古至今,形容男孩子被女孩子徵服,通常會說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用這個說法來表達女孩子們力大,但是你知道這個說法的真正由來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一定是石榴裙下,而不可以是菊花裙或者是其他的呢?這個當然是有點典故,這個故事說來話長,要從唐明皇和楊貴妃說起,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走進唐代歷史,了解明白具體的真相吧。看看在那個年代究竟是怎麼樣的氣質美人才能贏得如此高的稱讚。想必許多朋友對貴妃醉酒這歌,身為耳熟吧?
  • 為什麼是「拜倒石榴裙下」,而不是牡丹裙、月季裙?
    漢語言中,我們在形容男子對女性極度痴迷和仰慕時,常會說出「某男拜倒在某女的石榴裙下」這句話。細心的朋友您有沒有想過,石榴花雖也常見,但遠沒有什麼月季牡丹芍藥花這些耳熟能詳,那為什麼還要拜倒在石榴裙下,而不是什麼牡丹裙或芍藥裙呢?
  • 拜倒在石榴裙下——誰穿著石榴裙?
    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誰穿著這裙子?
  • 短篇雜談: 「拜倒在石榴裙下」說的是誰
    短篇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崇拜。  唐明皇超寵楊貴妃,於是下令,群臣見楊貴妃都要行跪拜禮所以便開始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
  • 古人講「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是誰的石榴裙?背後有何歷史淵源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傳承了1000多年的俗語,其實還伴隨著一個著名的典故。如果從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去分析,可以得知就是古代男子仰慕美女的形容詞。才子「拜倒」在佳人「榴裙下」,說明將自己的姿態放得比較低。雖然現在社會中已經很少聽到這些詞語,但是只要大家一說出口,所有人就能馬上了解其中的寓意。
  • 「拜倒在石榴裙下」有怎樣的典故?
    拜倒,即下跪,下跪是中國傳統最大的禮節,尤其是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子權利至高無上的封建社會,就算是要下跪,也是跪天、跪地、跪父母,無論怎麼跪,也是不會跪到小女子面前的。那麼「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用來比喻男子對女性傾倒的俗語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首先,要弄懂「石榴裙」指的是什麼?唐朝善用石榴比喻紅裙。
  • 「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是在誰的裙下?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句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哪來的呢?石榴裙下先前說了,小編家裡種了棵石榴樹。在前幾年,還有不知品種的小鳥在上面安家落戶,後來小鳥帶著小小鳥飛走了,只留下一個精緻的小鳥巢。(這幾年家裡養了狗,老愛在花下「流連忘返」,估計以後是不會有小鳥來築巢了。)
  • 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有多美,讓人如此陶醉
    中國古代的男人們常常拜倒在女子的石榴裙下,帝王將相都不例外。那麼石榴裙究竟長什麼樣子呢?真的那麼好看嗎?據說穿上了石榴裙可以讓年輕的女孩俏麗動人,而最能把石榴裙穿出最美的感覺的是我國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
  •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究竟有沒有石榴裙呢?
    大家熟知的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形容男子對女子的崇拜並為之傾倒,究竟有沒有石榴裙呢?
  •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從何而來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從何而來網絡圖片石榴裙的歷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元帝在其詞《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這是有關「石榴裙」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唐朝時,石榴裙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服飾,深受廣大女子的喜愛。這一點從唐代小說中便可以看出來。唐人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李娃、霍小玉等,都特別喜歡穿這種裙子,由此足見其歷史之久。
  • 讓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石榴裙」長什麼樣?
    句中「血色羅裙」指的是石榴裙,古代有很多描寫石榴裙的詩詞,如唐人萬楚的《五日觀妓》:「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韋莊的《贈姬人》:「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而拜倒在石榴裙是怎麼來的呢?群臣無法,只要見到了石榴裙過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到現在。石榴裙流傳的時間很久遠,元代劉鉉《烏夜啼》寫到:「垂楊影裡殘紅。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雨急。曉鴉溼。綠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明朝的唐伯虎在《梅妃嗅香》一詩中寫道:「梅花香滿石榴裙」。可見,直到明朝時期石榴裙依然在現實社會流行。
  • 石榴裙有何魅力為什麼大家都拜倒?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一樣會有疑問,這個石榴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好看嗎?為什麼說拜倒在石榴裙下,而不是其他的裙子呢?所以我們來探尋一下這句話的來源:石榴裙是是唐朝年輕女子喜歡的一種款式,顏色像石榴一樣紅,映襯著年輕女子美麗的臉龐十分明豔動人。
  • 短篇雜談:「拜倒在石榴裙下」說的是哪位美女
    拜倒在石榴裙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崇拜。開啟這句話先河的,便是楊貴妃。唐明皇被她迷得神魂顛倒,荒廢了朝政。唐明皇超寵楊貴妃,於是下令,群臣見楊貴妃都要行跪拜禮,否則以欺君之罪論處。從這之後,滿朝文武見到楊貴妃,便只能下跪行禮。因為楊貴妃特別喜歡吃石榴。除了吃石榴外,她還喜歡穿著繡滿石榴花的彩裙紛紛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