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調兵時只認虎符不認將領?避免濫權現象發生

2020-12-13 講武志說
資料圖

為什麼古代調兵時只認虎符不認將領?首先,古代的將領一般都以皇家直系子弟居多,而這些人一般只是通過各種關係來獲得將領的位置,所以在調集部隊時也會被當時支持的各級官員的控制,這使得這些將領並非聽從國家,而是受制於把柄聽從當初引薦的官員,所以經常會出現胡亂調兵的情況。而有報國之志通過武考而當上的將軍實際上少只又少。所以避免這種現象的泛濫,古代都以印符來調集軍隊,而且這種印符一般都由皇帝直系的部門所掌控,這樣可以極大程度的避免濫權情況的發生。

資料圖

而且持印符調兵時都是調集大量的軍隊,而將領的名字和樣貌基礎的兵營統領都很難分辨,而且將領的服裝也可以偽造。所以容易記住的印符就成了調集部隊效率最高也最可靠的東西,而且將領所統領的士兵並不是固定的,在臨時統領其他軍隊時肯定需要較為嚴格的查證,所以容易觀察的印符也成了調兵最好用的物品。在城池換防時印符也可以代表兵權的交接。而且印符一般都是由寶貴的玉石鑄造而成,而且還有專門的高質量絲綢作為包裝,所以印符是很難進行仿造的。

資料圖

並且,還有很多印符是被分成兩部分的,然後在使用時再利用本身的拼接結構進行組裝,以避免被其他國家間諜盜用。一般一部分保管在皇帝手裡,而另一半保管在當地府衙和將軍手中。在使用時,由專門的差役從皇帝手中接過另一半印符然後前往調兵的地方進行拼接,然而在由將領手持拼合好的印符來發號命令。此外,由於早期的士兵多有跟嚴重的水分,且更換較為頻繁,很難記住將領的模樣,也在一定程度的上凸顯出了印符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古代的虎符真能調兵百萬嗎?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呢?
    我們在很多時候在電視劇上都有見到過搶奪虎符的橋段,虎符對於他們來說非常的重要,其實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的伏虎形狀的令牌,劈成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虎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虎符分兩半,主要就是為了避免一個人持有,導致獨斷專行,勢力過大,影響中央集權統治
  • 古代調兵真的只認虎符不認人嗎?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
    其實在古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將軍或者說統帥他們手中的虎符是不一樣的,並且虎符的上面還寫了很多字,所以說,即使是一個國家,也應該有很多個虎符。軍隊中也有很多虎符,因為在一個軍隊,有多個將軍,當元帥命令將軍打仗的時候,必定也會用到虎符。這樣做,能避免很多事,比如當元帥想要特立獨行的話,肯定就會站出來一些將軍反對他。
  • 古代軍隊只認虎符不認人?任何人拿著虎符可以調兵嗎?
    古代軍隊只認虎符不認人?任何人拿著虎符可以調兵嗎?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軍事力量也是非常強大,我們往往可以通過通訊工具就可以指揮作戰,令人不由得感慨中國的發展,但是遠在幾千年前的古代呢?虎符是古代帝王調遣部隊的使用的一種兵符,這個一般是用青銅或者黃金製作而成,這個一分為二,一般交給將帥保管,另一半則是交又皇帝保管,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一個人持有,導致獨斷專行,萬一勢力過大會影響中央集權統治,這個只有拿到兩個虎符才可以調動兵馬,不得不說想出這樣辦法的人非常聰明。
  • 古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
    別看虎符就是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劈成兩半的令牌,它卻一直都是兵權的象徵,在古代曾經至少有一千年憑藉虎符調兵的歷史。可見虎符的重要性。「只認虎符,不認人」所表達的意思,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隨便一個人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
  • 古代的虎符真有那麼厲害,軍隊只認虎符不認皇帝,這是為何?
    很多人都在奇怪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帝明明是古代權利的最高統治者,但是皇帝的軍隊卻只認虎符不認人,將軍手裡只要有了虎符甚至可以造反,古來不乏這樣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呢?皇帝明明知道有造反的可能性還願意吧虎符交給臣下,這又是為什麼呢?
  • 古代的軍隊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將軍?原因很簡單
    熟讀中國古代歷史,我們常常能夠看到電視劇之中,某個朝代皇帝派將軍出去打仗,會給予將軍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憑證:虎符。有了虎符可以調用一切可用之兵。虎符為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比如戰國時秦相呂不韋掌握著大批軍隊,對秦王(嬴)政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 古代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軍隊只認虎符,拿著虎符都能調兵嗎?
    虎符,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權和調遣軍隊的信物,為虎形,在中國歷史上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擁有虎符就相當於擁有了半壁江山的說法屢見不鮮,那麼古代軍隊只認虎符,只要誰擁有虎符誰就能調兵了嗎?在古代,軍隊是統治者的,士兵必須服從皇帝的調度。但皇帝是在皇宮裡的,調遣軍隊不可能次次親臨現場。其次,古代的通訊條件也是較為不發達的,不是每一個士兵都有機會見到皇帝。但是他們能做到觀望虎符,認清皇帝的信物。
  • 古代打仗據說只認虎符,任何人拿虎符都可以調兵?原來是另有乾坤
    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的確早已成為了一項明確的規定,但如果真的到了用虎符的時候,也是肯定需要經過將軍的手的。古代的虎符,為一虎型青銅器,裂為兩半,其中一者置於為將者手中,而另一者則置於皇帝手中。古代的軍士,一般都是一級調動一級,軍士們都是認臉的,這些軍士,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上級的上級長什麼模樣,所以這時候,如果上面的人想直接調兵,沒有虎符是做不到的。
  • 為何古代虎符能調動全軍萬馬,軍隊只認虎符,連皇帝都不認
    要調動軍隊時,國君將右一半交給差遣的將領拿去和帶兵將帥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驗證可信,方有權調動軍隊。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實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區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長9.5釐米,符身上有銘文9行40字,錯金而成。銘文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 古代虎符與將領 為何只認虎符不認人 幾百年來為何沒人偽造一個
    ——魯迅 在古代,皇帝擁有軍隊最高的權利,但是一般皇帝是很少御駕親徵的,所以就發明了虎符來調動大軍,為了防止有人偽造,又將虎符一分為二,兩個虎符合併時剛好嚴絲合縫,用來辨別虎符的真假。這樣調動大軍時,皇帝會將一半虎符給主將,如果有進一步的行動時,就會差人帶上另一半虎符前往軍營,這樣才能夠調動大軍。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為何沒人偷虎符造反呢?原因用4個字就能解釋
    為了防止造假,虎符上還刻有銘文金字錯書,調兵時必須兩半合二為一,驗過真偽才行。 所以,古代的將軍只有統兵之權,但要是調兵,則必須用虎符。《琅琊榜》中就有這樣一個片段,譽王造反拉攏了慶曆軍主帥,但因為沒有虎符,調動軍隊時還是被部下質疑要求出示虎符才能出兵。
  • 「​古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評論區的立場基本一致啊!」哈哈
    「古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評論區的立場基本一致啊!」哈哈哈哈我覺得古代的虎符就好像是擁有兵權的信物一樣,只要拿出這個虎符,所有的人都必須聽從命令,但我覺得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吧!拿著虎符傳達命令也要一級一級的傳達,如果一個陌生人拿著虎符去傳達命令,你覺得他們的下級會相信嗎?
  • 古時用虎符來調兵,為什麼沒有人仿製?了解後感嘆古人智慧
    導語:古時用虎符來調兵,為什麼沒有人仿製?了解後感嘆古人智慧古代的虎符是帝王給予大臣或大將調兵遣將的信物,可以說虎符就是軍權的憑證,擁有虎符就擁有調動大軍的權力,軍隊更是有隻認虎符不認人的說法。基於虎符的特殊性,電視劇也不乏安排盜取虎符的情節,虎符不知不覺在不少人眼中都充滿一定的神秘色彩。可讓人好奇的是,虎符既然能夠調兵百萬,何必需要去盜取,直接仿製一個不行嗎,又為什麼沒有人敢仿製虎符呢?首先,虎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虎符種類不在少數,各地軍隊的虎符不一,只有位高權重能夠接觸虎符的人才能知道虎符的質地特點。
  • 古代士兵真的是只認兵符不認人嗎?沒有兵符造反會有士兵跟隨嗎?
    引言:古代打仗,將領需要用皇帝或者國君的授權才能調兵,那麼調兵需要有一個信物,那就是兵符。我們所熟知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這個「符」,就是指兵符。字面意思就是調動軍隊用的符印,是中國古代調兵用的憑證。兵符分為兩半,一半是給將領的,另一半則在國家最高統治者手裡。只有兩半兵符合為一個的時候,將領才能調動軍隊。
  • 古代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原來電視劇都是騙人的
    古代時,很多軍人沒見過皇帝,都是一級服從一級,所以調動軍隊只認上級,如果越級則需看到授印。虎符是兩片合併的一枚高等級軍印,分兩個領導一人一半,如遇大的軍事調動,需兩個人一致通過都蓋上大印才能有效。這樣有效的避免了一個人獨斷專行,也能有效的防止因某一個人想造反而調兵。
  • 虎符是調兵的信物,古代是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
    中國古代帝王為了強化皇權和統治地位,一般都會想方設法地將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如果一旦戰事發生,皇帝也不可能每次都親自跑到遠離京城的軍營裡,親自調兵遣將,那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必須要有一種既能表明帝王身份,又能便於查驗真偽的東西。於是,「兵符」這種調兵遣將的信物,便應運而生了。
  • 古代虎符能調兵遣將,將士也只認虎符不認人,為何卻沒人去仿製呢
    寶劍送英雄,虎符贈將軍虎符是中國古代的調兵憑證,由中央發給掌兵將領,其背後刻有銘文,劈為兩半。右半由中央保管,左半則發給統兵將領或者地方長官。需要調動兵馬時,兩半合二為一,檢驗無誤後,持符者即獲派兵遣將之權。虎符可以調動千軍萬馬,權利非常之大,那麼為什麼沒有人去仿製呢?難度太大虎符的製作屬於國家機密,其造型複雜,技藝高超,基本斷絕仿造的可能。
  • 虎符——兵權的象徵
    兵權是古代國家統治的基礎性力量,每一位當權者都極度重視,都要牢牢地把兵權掌握在手中,近現代時光中一代偉人毛主席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那麼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是怎樣的控制兵權呢? 在古代通信條件下,統治者不可能直接領兵,調兵憑證兵符應運而生,因為先秦時期人們崇拜虎的形象
  • 古代的虎符能調千軍萬馬,為何沒人偷虎符造反呢?原因很簡單
    可是君主身處宮中,不可能做到天天待在軍營裡守著自己的軍隊,但把軍隊完全交給將軍統領,又不能完全放心,畢竟古代的戰將黃袍加身改朝換代的事並不鮮見。怎麼辦呢?兵符又叫虎符,因為最早的兵符就是做成銅製虎形,一分為二,左邊的給予統兵的將領,右邊的則君主手中。為了防止造假,虎符上還刻有銘文金字錯書,調兵時必須兩半合二為一,驗過真偽才行。 所以,古代的將軍只有統兵之權,但要是調兵,則必須用虎符。《琅琊榜》中就有這樣一個片段,譽王造反拉攏了慶曆軍主帥,但因為沒有虎符,調動軍隊時還是被部下質疑要求出示虎符才能出兵。
  • 古代行軍打仗的「虎符」,拿到就可以調兵嗎?防偽措施讓你沒門
    某個無名小卒,機緣巧合之下拿到虎符,立刻調動大軍徵伐戰場,立下戰功走上人生巔峰。但實際上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虎符的使用有著極為嚴格的限制,並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能調動兵馬。如果隨便出來個人有虎符就能被認同,那大家也別打仗了,直接去偷對方虎符不是更省事?古代人民的智商,沒那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