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寧鄉
天空澄碧、清波蕩漾
似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
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美好」為目標,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強力推進環境大治理,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趨好。
齊抓共管 讓藍天常在
打贏藍天保衛戰,考驗政府智慧,也彰顯政府擔當。
去年1月13日,長沙市環境保護工作暨強力推進環境大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動員部署大會召開。當天,我市迅速成立了以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周輝為組長,市委副書記、市長付旭明為第一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同時抽調、聘請15名精兵強將組成市藍天辦工作專幹,統籌調度「藍天保衛戰」日常工作,協調機制愈發順暢。
打贏藍天保衛戰重在精準,必須對症下藥、標本兼治。
我市加強頂層設計,從全市層面著眼,迅速制訂了《寧鄉市「強力推進環境大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及12個專項工作方案,出臺《寧鄉市加強工地揚塵汙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等行動方案和工作通知40餘個。
一條條舉措硬碰硬,一項項目標實打實,一場全市上下的藍天保衛戰打響!
「現在,樓下沒有油煙飄上來,空氣清新了好多,住在這裡也舒服多了。」近日,記者在玉潭街道春城北路採訪時,居住在綠地中央花園的黃女士對小區周邊的餐飲單位餐飲油煙整治到位拍手稱快。
餐飲油煙整治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環節。為抓好源頭治理,我市督促各類餐飲門店已安裝839臺油煙淨化器,城區油煙淨化安裝率已達到80%,規模以上100家大型餐飲服務單位已全部安裝油煙在線監控系統,系統運行良好。同時整治夜市門店800餘家、店外經營1200餘家,勸導、取締露天燒烤540餘處。餐飲油煙整治效果群眾基本滿意,油煙擾民的投訴也大幅度減少。
今年初,我市又選定乾隆西街、春城北路、二環路、花明北路交匯區域創建綠色餐飲示範街後,市城管局玉潭中隊對創建區域內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全面督查監管,要求各餐飲服務單位安裝高效油煙淨化設施,建立清洗保潔臺帳,歸店經營。目前,綠色餐飲示範街創建相關工作已基本完成。
市藍天辦相關負責人喻燦平介紹,在「藍天保衛戰」中,全市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發揮出協同治汙合力, 打好執法「組合拳」,保持執法高壓態勢。裸露黃土復綠控塵集中整治啟用無人機航拍助力復綠,實現裸露黃土全域覆蓋;工地揚塵整治落實「8個100%」新要求,規模以上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全覆蓋;煙花爆竹禁燃限放、道路揚塵治理、渣土揚塵治理、機動車治理、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和秸稈、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禁燃區散煤整治、油氣汙染治理以及大氣汙染防治項目建設等方面推進有力,成效明顯。
合力攻堅 使碧水長流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須守護好天藍水清的家園。
「要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強化責任,共抓大保護,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去年5月,我市「除臭剿劣」指揮部宣告成立,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周輝任政委,市委副書記、市長付旭明任指揮長,針對全市域黑臭水體和劣Ⅴ類水體進行專項整治。
一聲水汙染防治戰役的號角已經吹響,一場「除臭剿劣」攻堅的硬仗勢在必行。
「以前的二基渠裡面長滿了草,水又髒又臭。通過政府和社區進行整治後,現在蠻好了,水也通了,也清澈見底了,更沒有臭味了,渠道旁邊還種了樹,我們經過的時候空氣很清新,很舒服。」近日,記者在回龍鋪鎮候旨亭社區採訪時,剛好經過二基渠的社區居民邱望平高興地說。
候旨亭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建斌介紹,去年全市「除臭剿劣」攻堅戰以候旨亭社區二基渠黑臭水體整治作為首場戰役,社區在市人大以及各單位部門的支持下,對養殖場、回收站和小作坊等進行了清理整治,杜絕了源頭汙染,同時全面對二基渠進行了清淤、消毒,該社區兩個入溈江河口全部達標排放,取得了全市「除臭剿劣」攻堅戰首場戰役的全面勝利。今年,社區又多次組織黨員、志願者對二基渠進行疏浚、排查、消毒,確保入溈江河口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排放。
改善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為深入推進「除臭剿劣」攻堅戰,市「除臭剿劣」指揮部精心部署、創新思路,緊緊抓住水汙染防治這個「牛鼻子」,實行逐項上牆,掛圖作戰,明確「一日一調度,一周一通報,半月一例會,一月一考核」的運行機制,著力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
目標愈清晰,行動愈堅定。立足水汙染防治,「除臭剿劣」攻堅戰更加紮實有力。城區化糞池整治方面,截至9月9日,城區管道疏浚已完成98600米,佔總任務的56%;城區修復重砌管溝800米,新建汙水支管網725米,改建化糞池30座,新建濾水池15座,新建化糞池16座。通過由各單位摸底排查,城區應清理化糞池4749座,已完成2967座,完成總任務的62%;黑臭水體整治方面,全市68處黑臭水體有41處已完成治理,其他27處在整治落實中,完成總任務的67%;問題排口整治方面,三類水質排口由去年整治初期的1個排口提升到今年8月份的26個,劣五類排口由去年整治初期的61個排口下降至今年的8月份的11個;項目建設方面,今年水汙染防治鋪排表中的37個重點項目,36個項目按時序推進,6+1項目已全部完工,「四溪一渠」除去東溈溪、化龍溪生態補水工程的春城北路800米未完成外,其他均已完工。
掛圖作戰,多方發力……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措施和行動,有效促進了全市水環境質量的進一步好轉。
多措並舉 守一方淨土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從藍天、碧水再到淨土,汙染防治攻堅戰一場接著一場。
近年來,我市土壤生態修復工作成效明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規範,耕地汙染修復治理達到省控指標要求,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穩定。
據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局長李聯明介紹,我市始終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耕地保護和建設用地中汙染地塊管理為重點,多措並舉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在推進生活垃圾處置無害化方面,我市按照「源頭分類、過程減量、終端無害」總體思路,完善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建立農村環保合作社、啟動縣域垃圾焚燒發電論證、探索垃圾分類回收新體系,先後湧現「溈山6S理念」「南洲模式」「花明樓三分三減體系」「菁華鋪陳家橋垃圾分類減量」等典型示範;在農村耕地土壤修複試點方面,開展測土配方、耕地修複試點,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區劃,優先保護區53.78萬畝,安全利用區74.88萬畝,嚴格管控區9.81萬畝,完成種植結構調整9.81萬畝,修復治理受汙染耕地5.66萬畝;在實施土壤生態治理方面,黃材水庫周邊歷史遺留錳渣治理等4個土壤綜合治理項目完成建設,2019年,2個汙染土地修復項目全面推進,其中灰湯大壩塘石煤礦汙染風險管控工程治理設計基本完成。雙鳧鋪鎮仟金坪、灰湯鎮牛角灣2個石煤礦土壤修復治理項目進入場地調查階段。
最好的感受是「幸福」
最美的風景是「宜居」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最終惠及的是廣大人民群眾
全市上下正眾志成城,砥礪奮進
以百倍信心、千倍努力
換藍天常在、碧水長流、大地常綠
(記者:孫新明 統籌:劉靜 編輯:周思慧 校對:黃杏 校審:劉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