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零差評」的五部作品:《羋月傳》僅排第二,第一好評如潮!
無論在戲裡戲外,劉濤從來不會讓自己有一個固定的標籤,她不斷地自我顛覆展示著多種可能性,從她的身上有優雅的一面,又有帥氣的一面,在演員的道路上她不斷地勇於突破自我,在生活中拒絕妥協,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劉濤零差評的幾部作品!
第一部:《花紅花火》
《花紅花火》是由張漢傑、張中民執導,劉濤、張嘉譯、聶遠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個亂世中女釀酒師花紅與四個男人的恩怨情仇的故事。《花紅花火》在講述花紅傳奇經歷之時,融入了很多創作者的當代女性思考,劇中的花紅不再如同完成使命般完成一個復仇事件或民族大義,而是在經歷種種艱難困苦中完成精神洗禮,展現出那個年代甚至當下的女性很難便顯出的一種大氣與淡然。她的一生陷於愛恨情仇,甚至經歷了五個男人的情感糾葛,這本身在年代戲市場就是不多見的。
第二部:《羋月傳》
《羋月傳》是由鄭曉龍執導,孫儷、劉濤、方中信、黃軒、高雲翔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女人、戰國時期秦國女政治家羋月,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劉濤在劇中扮演的是羋姝,楚國楚威後所生的嫡公主,性格溫婉沉穩,後為秦惠文后,與羋月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在楚國時是羋月的好姐妹。她易為善也易為惡,在秦宮歲月中她和羋月分分合合,既有相互扶持也曾三番五次要置羋月於死地。《羋月傳》是一部走到了高處的好劇,立意起手已經比時下的大多古裝劇高出一個境界。《羋月傳》中編劇盡力在《詩經》、《楚辭》、《左傳》以及諸子百家的典籍中取材結構故事,創作人物和臺詞。《羋月傳》初看很拙,人物笨傻得甚至有點卡通了,但又很吸引人,因為情節總在意想之外,這恰說明,《羋月傳》做到了跳出現代,不僅穿衣戴帽,每個人物在思想表達上也向古人走近。
第三部:《虎嘯龍吟》
該劇影射的是現代社會這個時代和人心,一個是被權力文化和強者文化左右的生存環境,另一個是被權力和達爾文主義腐蝕並扭曲的人心。劇中的司馬懿由初期的典型儒家士族,到後來轉化為一個精緻功利主義者,一個在權力場域中浸潤甚久的人,無論男女,都會逐漸被權力腐蝕。他最後的黑化也是一種變質,一種對信仰的背棄,一種野心家暴露本性後的模樣。然而平心而論,世間沒有幾人能在權力唾手可得之時,一再被打壓之後,還依舊清高地掌控個人私慾。劉濤在劇中扮演的是張春華,司馬懿之妻,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母親,西晉宣穆皇后。是史上有名的狠辣女子,但即是一個既能英氣十足,又能充滿女人味。張春華到了遲暮之年,因司馬家突變,急火攻心油盡燈枯,臨終前對家人的一番告白後離開了人世。
第四部:《琅琊榜》
雖然是虛構故事,但該劇內核卻與傳統文化價值觀一脈相承,以「情義重於泰山」的價值理念貫穿,傳遞了赤膽忠心、誠信友善等傳統文化精神。劇中,良士為情義而聚,小人為情義所折,明君因執著情義而人心所向,展現了熱血男兒之間的情義千秋。劉濤在劇中扮演的是霓凰郡主,大梁南境執掌十萬邊防鐵騎的奇才統帥,二十七歲。 林殊(梅長蘇)青梅竹馬的未婚妻。時大梁南邊的強敵楚國興兵,負責南境防線的雲南王穆深戰死之後,霓凰臨危受命,全軍縞素迎敵,血戰楚騎於青冥關,殲敵三萬。從此,「霓凰郡主」代幼弟鎮守南方,南境全軍皆歸於其麾下。
第五部:《葉落長安》
《葉落長安》是大跨度的歷史情感劇,其不渲染衝突,而是著重把握人物的性格,讓觀眾看到在這種大歷史背景下小人物身上的溫暖。一個關於留下來,活下去的故事,與苦難本身相比,更值得書寫的是人們面對苦難的態度。劉濤在劇中扮演的是白蓮花,玉蘭的第一個孩子,不管家裡遇到什麼事情,無疑都要落到她的身上,所以她對母親一直是耿耿於懷,從小就不堪重壓為了上學,可以不顧一切,性格和郝玉蘭頗為相似,都一股自強不息的勁兒。改革開放後和丈夫梁長安的感情出現了危機,通過母親郝玉蘭的教導,蓮花明白了,無論如何都要支持丈夫的工作,家庭的穩固是需要兩個人的努力,能共患難不一定是夫妻,能共榮華才是真正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