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治文看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數家中資銀行已經成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摩根大通願與中資銀行強強聯合,服務中資銀行「走出去」,幫助全球客戶「走進來」。
中國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步伐正在加快,機構們也躍躍欲試。
在6月28日公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簡稱「《清單》」)中,國家發改委宣布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和壽險等金融業外資股比限制。這也是《清單》首次列出金融領域對外開放路線圖的時間表。
作為總部在紐約的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已有200多年歷史的摩根大通擬在中國這輪開放中搶佔先機。摩根大通已經申請新設控股合資公司,並計劃未來數年內將持股比例增至100%。
「中國代表著全球最大的發展機遇之一,中國也是摩根大通在全球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公司會安排一個全球業務的高管來負責中國業務的發展。」摩根大通中國區CEO梁治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書面專訪時說。
梁治文表示,摩根大通將持續不斷對中國市場加大投入,尤其會加大在中國的技術投入。
梁治文還透露了一些具體動作。比如,摩根大通計劃對中國各行業上市公司研究覆蓋範圍翻一番;有意將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
在梁治文看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數家中資銀行已經成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摩根大通願與中資銀行強強聯合,服務中資銀行「走出去」,幫助全球客戶「走進來」。
梁治文於1997年加入摩根大通,職業生涯始於利率衍生品交易部,之後曾任職於新興市場、利率交叉產品、信貸交叉產品和股票衍生品等交易部門。2018年5月,梁治文被任命為摩根大通中國區執行長。這也是其上任以來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在華業務初具規模將著力技術變革
《21世紀》: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金融機構之一,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重要階段?您進入摩根大通超過20年,對中國金融業近20年的發展有怎樣的感觸?
梁治文:作為一個在華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國際金融機構,摩根大通有幸見證並參與了中國經濟及市場的發展,始終堅持用一流的方式和全球最高的標準為來華開展業務的全球企業提供支持,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做大做強。
從地域覆蓋上看,過去20餘年, 我們不斷拓展業務,布局中國。2007年成立本地法人銀行,並陸續在北京、上海、天津、蘇州、深圳、廣州、成都、哈爾濱開設分行。
從產品和服務上看,我們深耕中國市場,與時俱進。近年來,伴隨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們也抓住機遇,提高產品及服務能力,相繼為中國及全球客戶推出了包括國債承銷、跨境掃款、貨幣市場基金自動轉帳、虛擬櫃檯、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及結算代理業務等。
此外,我們還在資產管理、期貨、信託、擔保等業務領域進行投資或設立合資公司,以便更好地服務在華及全球客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實施以及中資企業在海外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摩根大通也期待更好地利用我們的全球網絡和資源、全方位的企業及投資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業務平臺,助力中國企業成為全球業務的領軍者。
我個人對於中國金融業的發展高度關注。我生長在香港,21年前加入摩根大通,曾任亞太區股票業務主管、亞太區股票衍生品業務主管。在此次履新成為中國區執行長之前,我是摩根大通全球股票業務、機構經紀業務的聯席主管。中國在我過去參與和負責的業務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不論身處何地、何種崗位,我的視線從未離開過中國。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和第三大債券市場。在中資金融機構迅猛發展的同時,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也不斷上升,業務發展迅速。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已經初具規模。金融市場開放和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相輔相成。最近一年以來,中國金融業開放的力度前所未有,我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21世紀》:您如何評價中國市場在摩根大通全球布局中的地位?哪幾個業務板塊會是摩根大通在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心?
梁治文:對於摩根大通和我們的眾多客戶而言,中國代表著全球最大的發展機遇之一,中國也是摩根大通在全球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公司會安排一個全球業務的高管來負責中國業務的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摩根大通在中國的業務也已初具規模,通過在華及海外的分支機構, 為中國及全球客戶提供包括投資銀行、現金管理、貿易融資、風險管理、貸款、投資者服務、資產管理等全方位的產品及服務。
未來幾年我們將尤其加大對現有的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平臺的投資力度,專注挖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市場開放、中國企業國際化,以及全球企業及資本進入中國過程中的機遇,實現摩根大通與中國經濟以及我們客戶在新時代共同成長。
計劃對中國上市公司研究覆蓋範圍翻一番
《21世紀》:在新一輪開放中,我們看到摩根大通有不少動作,您能詳細談談麼?還會有哪些發展規劃?會針對這輪開放進行哪些業務上的調整,預計在市場份額、業務量上會有怎樣的提高?
梁治文:作為對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最新舉措的積極響應,摩根大通企業及投資銀行已經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遞交申請,尋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為51%的全新證券公司,發揮與摩根大通全球業務的協同優勢,並計劃在未來數年內監管允許的條件下將持股比例增加到100%。摩根大通企業及投資銀行是全球領先的債券、股票承銷商,及跨境併購的領軍者。能夠在中國建立控股的證券公司將進一步加深摩根大通企業及投資銀行與中國在岸客戶的對話與合作,幫助他們擴展和增長業務。
此外,摩根資產及財富管理正安排與合資夥伴和有關主管部門磋商,有意將其在現有合資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摩根資產及財富管理全球執行長歐朵思(Mary Erdoes)也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發展最快、最令人振奮的市場之一,對中國的持續投入充分體現了摩根大通對於這一市場的長期承諾。
此外,摩根大通計劃對中國各行業上市公司研究的覆蓋範圍翻一番,幫助全球投資者更透徹地了解這些蓬勃發展的本地投資機會;摩根大通全球最大的市場業務將繼續在系統和平臺上加大投入,為投資者布局中國日益成熟的資本市場提供更有效的渠道和流動性;每日處理超過5萬億美元全球支付的摩根大通資金服務業務,也期待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服務;摩根大通日益增長的託管和基金服務也期待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支持,目前摩根大通託管和基金服務在全球範圍內為客戶管理超過23萬億美元的資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將加大在中國的技術投入,招聘在數位化、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學習等領域的頂尖人才。正如摩根大通首席信息官(CIO)畢爾(Lori Beer)所言,對於摩根大通的一系列中國戰略來說,建立一個科技基礎設施平臺至關重要。中國有著令人驚嘆的技術生態系統,我們可以和本地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更好地理解這個系統以及未來科技會將我們的業務帶向何方。
作為摩根大通中國新任CEO,我對於這一系列計劃倍感振奮。我期待與我的同事們一起,在這個最好的時代、最激動人心的市場,在過去近百年的堅實基礎上,再創新的百年輝煌。
願與中資銀行強強聯合
《21世紀》:從整體上看,您如何評價美國的金融機構在華發展?對於開放後,外資金融機構與中國金融機構的競合關係,您的觀點是什麼?
梁治文:近年來, 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外資金融機構逐步參與中國金融資本市場,參與的深度和廣度與日俱增,並在加強中國金融系統國際化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引入國際投資者、增強市場規範化和透明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以摩根大通為例,我們在過去20餘年,無論是在分支機構布局方面,還是在產品及服務能力方面都有顯著進展。目前在華有八家分行及數個全資及合資分支機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企業及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服務。
但我們也看到,由於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 近年來外資銀行的資產在華佔比仍低於2%。這意味著,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銀行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中資金融機構的實力強勁,數家中資銀行已經成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摩根大通一直追隨著客戶的腳步開展我們的業務,而很多中資銀行也一直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利用摩根大通的全球網絡以及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本地專長和業務能力,我們一直服務於中資銀行的「走出去」進程。此外,我們也會利用中資夥伴銀行的網絡優勢,為我們的跨國企業客戶提供服務。舉例來說,摩根大通5月與中國工商銀行籤署諒解備忘錄,發揮雙方在國際和本土的優勢,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我們願意和中資銀行強強聯合,更好地為雙方的客戶提供服務。
《21世紀》:您如何看待這次金融服務行業的開放?與之前開放力度相比如何?請談談對中國金融市場前景展望。
梁治文:這次金融服務業開放力度空前,可以說開啟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時代。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提到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明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體措施 。我們很欣喜地看到,這些充滿魄力的改革舉措正在逐步落地。
摩根大通對中國政府致力於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決定和舉措表示歡迎,並為新時代所帶來的新機遇感到興奮。摩根大通將繼續不斷對中國市場加大投入,以加強在中國的市場地位,並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一直以來,摩根大通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積極參與者。去年摩根大通獲得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資格以及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業務資格,今年初成為首家非中資人民幣清算行,在3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的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合約之日就為中國境內及境外客戶提供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合約交易及清算服務。
我們願意更加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在系統、機制、操作等諸多層面與中國分享經驗,在股票、債券、大宗商品、期貨等各個領域發揮優勢,為中國市場的繁榮發展獻計獻策。
新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21世紀》:今年的市場您預計會有哪些亮點?往後趨勢如何?
梁治文:從全球範圍看,201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陰影已逐漸消散,全球經濟逐漸恢復正常增長周期,經濟持續增長,通脹逐漸上行,寬鬆的金融環境開始面臨調整。美國仍將帶動全球增長,經濟近期增速可能高於預期。
對於中國,摩根大通宏觀經濟研究團隊對中國2018年GDP增速的預測是6.7%。我們預計良好的全球經濟環境會為出口行業提供穩定的外部支持,消費仍會維持穩定的增速,製造業投資增速將有所好轉。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正在轉換,包括醫療健康、環境保護、綠色能源、高科技和娛樂等行業在內的新經濟領域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