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啥意思?些長年累月在城市裡居住的人,對於農村的嚮往是比較強烈的,他們想在忙碌的日子裡,抽空回到鄉下,感受來家鄉,農村的風光美,同樣還有人情美。農村裡除了這兩樣美吸引他們之外,還有文化美的存在。那裡出現的文化,並不是像我們在書本上學習的枯燥的知識,而是對人們而言簡單明了的俗語。我們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可能會不清楚俗語的意思,但深入去體會之後,便能夠讀到其中的趣味。
農村的許多俗語當中,大部分都是前半句廣泛的出現在人們的嘴邊,然而後半句才稱得上是精華部分。正如今天介紹的這句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這是前半句,很多人都在使用,可是真正屬於精華的後半句,卻很少人知道,後半句就是:「不是撐船手,怎敢抓毫杆」。
這前後兩句話,想要反映出來的就是過去農村人在生活上面的風俗風貌,同時也是農村人價值觀方面的體現。第一小句「村夫硬如鐵」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在過去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從事種植的比較多,他們長期在田裡幹活,身體也因為飽盡風霜而像鋼鐵一樣強硬。況且在以前,男人就是家裡的頂梁柱,什麼都要往自己的身上扛,各方面的能力當然也需要像鐵一樣。
接著就是「光棍軟如棉」,想表達的就剛好與上面那句相反,以前的農村,跟現在的狀況出入很大,當時的男性,根本就不存在娶不到媳婦的問題。他們只需要待在家裡,等到年紀可以成家之時,婚姻邊有家人包辦。然而那些一貧如洗的男子,沒有女方家庭願意把自己的女兒交給他,於是就只能一輩子光棍,這樣的人就是沒責任心的,軟的就跟棉花似的。這兩句結合起來就是讓人們必須有鬥志,努力去做事,不要整天不思進取,否則就不可能成功。
至於很少人知曉的精華「不是撐船手,怎敢抓毫杆」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不是船夫,就不要嘗試去划船,「毫杆」也就是撐船用的竹竿。這就是想要告誡當代的人們,人要練就真本事,而不是表面說得很厲害,實際上卻什麼也不懂。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夠硬如鐵而非軟如棉。這個道理,在今天也同樣非常實用,所以現在我們走到農村,也還是能夠聽到這句俗語,附和的人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