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發育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從4歲開始到7歲為一個階段,7歲到16歲為一個階段,16歲後到骨縫閉合之前為一個階段。
執筆:輯香
編輯:羅梓花
定稿:楠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滿18周歲以上人群的平均身高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據統計,目前我國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達165.7cm,成年女性達155.8cm。
可不要小看這組數字,裡面既包含了中青年,同樣包含了老年人群,因此普遍來看,80後90後人群的身高要遠遠大於這組數據。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城市,高中生的身高往往就已經遠超過父母的身高。
正是因為現在孩子們的身高普遍較高,因此,也有好多父母還在孩子兒童期時就開始擔心起他們身高問題。其實「比個兒」不光跟別人家的孩子比也要看自家遺傳基因和自身的發育情況。
2020年兒童身高參照表「出爐」,建議寶媽們收藏
今年九月份,小林正式升級為一年級的「小豆包」了,開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座。
好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坐在後面看不到黑板,可小林爸媽看到小林坐在第一排的「寶座」卻一點也不開心。
因為從幼兒園到學前班,再到小學,小林一直穩居排頭位置,這可愁壞了小林爸媽。
按理說小林父親178,母親168,應該也算是標準個頭了,可小林怎麼就偏偏這麼矮,以後還會長個嗎?
現在2020年「1-18歲兒童身高參照表」已經出爐,寶媽快來對照一下吧,看看你家孩子身高達標沒?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主要分為兩種
☆因素一: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指遺傳和發育。身高的遺傳基因多是來自於父母,發育也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先長,有的孩子後長。
通常來說,父母較高的,即使孩子小時候矮一些,只要後天因素不受影響,孩子就不會太矮。反之,如果父母較矮的,就要從睡眠、運動、飲食上加上調整。
☆因素二:後天因素
①. 睡眠
老人們常說「睡覺長大個兒」,這可不光是哄小孩睡覺的話。的確,人們只有在睡眠的過程中腦垂體才會分泌生長激素,對長高有利。
因此,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尤為重要,建議孩子千萬不要熬夜,每晚九十點一定要睡覺,且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
②. 運動
運動,特別是室外運動,對長高有很大幫助。維生素D與鈣的有機結合,會促進孩子對鈣的吸收,鈣又是骨骼發育的關鍵。
此外,運動的孩子無論在睡眠還是飲食上,也都會睡得香吃得多,從而促進生長。因此,我們看到許多兒童時期就堅持運動的人,成年後身高都超過了父母。
③. 飲食
在飲食上,父母要做好後勤工作,保證優質蛋白、果蔬的合理搭配。儘量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碳酸飲料,避免由於飲食不均衡帶來的影響生長發育問題。
如果孩子身高不理想,家長也可以這樣做
如果孩子已經過了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身高仍不理想的,家長也不要因此難過。畢竟我們還可通過一些因素來調整。
1) 調整孩子的坐姿、站姿
調整孩子不良體態,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讓身形挺拔,看起來「顯高」,並且人的精神狀態飽滿,氣質也會提升。
2)通過服裝搭配,揚長避短
無論男孩女孩,通過服裝搭配,都可很好的起到拉長身高的效果,寶媽們可多學習參考。
【Ainee媽咪有話說:】身高參照表只是個參考,但父母真的不用糾結於暫時的身高問題。孩子還在生長發育,只要後天做足工作,孩子健康便是最好的。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現在多大?你目前為孩子生長發育的哪些問題發愁?歡迎給小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