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師是老子,老子解決了孔子哪些困惑你知道嗎

2020-12-12 洞察史事

在孔子在世的時候,曾經對自己的徒弟說:老子這個人是博古通今的,他知道人類文明的起源,還明白道德是有多重要,所以邀請徒弟一起去拜訪老子,而徒弟也答應了孔子一同前去。孔子的徒弟趕緊去找了魯國的君主,請求放行孔子和他去拜訪老子,君主就同意了,還賜給他們了車馬和書童、馬夫。

沒多久他們就趕到了老子那裡,老子看見了同樣敬重的孔子前來,是很熱情的。老子問孔子:「你是已經得道了吧?」而孔子回覆:「這27年以來,我一直在追尋,可是一直不知道這『道』該如何得到。」孔子的老師是老子,老子解決了孔子哪些困惑你知道嗎

老子聽見了孔子如此說,就對孔子講:「道不是有形的物質,它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如果道是一種可以觸摸可以隨身攜帶的物品,那早就會有人呈現給當今世上最尊貴的君王了,亦或是送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然後每個人都會一次又一次的傳遞給他人,可惜道不是。道不是可以看得到的物質,它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種認識,如果他真的感覺到了這種認識,那道才會來到他心中。」

孔子說:「我自出生至現在,已經研究過各種書籍,我深知每位君主的成功之路和治國之道,我還曾經向很多君主提出我的主張,可是他們都是不採用我的,我覺得大家真的是很難的說服的。」老子說:「雖然你深知六藝之要,不過其實這都是陳舊的歷史了,這些對於現在的時代來說是不合適、也不合時宜的,如果你還在繼續提倡陳芝麻的舊東西,那你又和踩著別人的腳印走路有什麼區別呢?」

這番對話,對我們來說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不過這番話卻是點悟了當時的孔子。在孔子拜訪老子的時間裡,老子還帶著孔子去拜訪了萇弘,這位先生是一個很懂樂理的人,他通音律所以教授了孔子很多關於樂理的信息。後來他們又去觀賞了神禮,就是類似於廟會的地方,在那裡人人都是非常懂禮儀的,這讓孔子受益良多,見識也是增長了不少。

不過孔子沒呆上多久就要辭行回家了,老子執意要送他,老子送孔子的時候還好好的囑咐了孔子一番,告訴孔子要虛心,也要明善惡,要聰明還要察秋毫,孔子連連道是。而到孔子走到黃河的時候,看到了河水翻騰,那氣勢真的是如萬馬奔騰般的壯觀,聲音也是充斥耳膜的響亮。

孔子見到此情此景就感嘆的說:「黃河日夜都在流動,人的年齡也在不停的向前走,黃河的水不知道會流到哪,人也一樣不知道會到什麼程度才是好的人生。老子就接過來了話:「這情景沒什麼可悲嘆的,河水忙於流淌,人也在奔於仁義,只要大家不忘初心,一定會得始終的。」孔子忙解釋:「我很憂慮這個時代,一直都徵戰不休,我也很煩惱自己,生而為人不能為世界付出貢獻與努力。」

老子說:「那你就應該學習水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水是可以利萬物而不爭的,如果你可以做到如此,定是有人會發現你的,並且主動去像你學習,一味急於求成,只會適得其反。」孔子聽後,真的是很慶幸自己做了來看望老子的一個決定,老子這位老師教了孔子很多,讓孔子受益匪淺。

孔子回到家後,望天時對徒弟子貢說:「如果有人的思路像鳥,那我可以用箭來捕捉他的思想;如果有人的思路像魚,那我可以用網來抓住他;可是對方的思想卻像龍一樣捉摸不定,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超越他,抓住他了。」子貢明白孔子說的是老子,就這樣孔子決定一生最尊敬的人都是老子了。

相關焦點

  • 從孔子和老子論道,一窺老子的思想
    談起孔子此人,那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尤其是他創造的儒家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同時孔子也是所有老師的典範,這主要就和他創辦私學有關了。但是即便是孔子這麼厲害的人物,他也有老師,這個老師就是老子。這樣想來卻有些不可思議了,畢竟老子創造了道家,孔子是儒家。
  • 孔子見老子,每次都是問老子同一個問題,孔子就沒有別的疑問嗎
    根據史料記載及考古發掘,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去見老子。第一次見老子,孔子才17歲。最後一次見老子,孔子已經51歲了。孔子見了老子四次,似乎每次都是「問禮」。從年輕到年老,一直堅持不斷。孔子為什麼都問這個問題呢?難道不可以探討點別的東西嗎?一直問同一個問題,幾十年如一日,孔子不厭煩嗎?還有,《史記》所記載的那次孔子「問禮」,實際上,老子當時是批評了孔子的,他說你講的那些,「其人與骨皆已朽矣」,還有什麼可說的!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孔子自嘆不如老子,老子如龍也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老子是孔子的師傅,孔子是老子的徒弟,孔子曾像老子求學,老子為師。而老子曾送個孔子三句話,老子還對孔子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越是聰明的人,越靠近死亡,因為他總是愛議論別人。
  • 孔子求教老子:孔子人道PK老子大道,層次決定勝負
    所以,當孔子問道老子時遇見很尷尬的事就很正常了。孔子問道老子,回家後三天沒有說話孔子曾經去向老子請教《禮》方面的學問,先派了他的學生子貢去拜見。子貢見到老子後,老子對子貢說:「你的老師叫孔丘,他如果跟隨我三年,然後我才能教他。」
  • 為什麼孔子帶著一隻大雁拜會老子,老子到底給孔子說了什麼
    老子坐在車上,靜靜地等候著一位不曾相識的年輕人。孔子的車趕過來了,老子連忙下了車去迎接。孔子很感動,甚至有些受寵若驚。他急忙停下車,趕快下來,雙手捧著一隻大雁,走上前去,說「老師親自來迎,弟子實在不敢當。」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樸實無華,卻讓孔子受益匪淺!你知道哪三句嗎
    大家好,很多人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 孔子問禮於老子,將老子比作龍,老子是如何評價孔子的呢
    幸運的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與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這兩位大思想家也曾經有過交流,為後世留下一段歷史佳話。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孔子問禮於老子」的記載。而且時間、地點都不同。但這並不能說明這件事情是杜撰出來的。相反,孔子可能多次去拜訪老子。老子大概比孔子早出生二十年左右。
  • 老子和孔子誰更厲害?一個小學老師,一個大學老師!
    無論中華文化數千年來如何發展和演變,其思想內核仍然離不開老子和孔子。隨著西學東漸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人對老子和孔子思想似乎不那麼感冒。但是,你可以不認同他們,但不能略過他們,因為不管你承認與否,中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所產生的行為方式,已經是被內化了的孔子和老子。
  • 孔子與老子見面後,老子送給了孔子三句話,暗示了孔子的未來
    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孔子,我們的大聖人。這無論是在書上還是在電視上,對於孔子我們看到的都是一臉慈祥的聖人形象。而且從我們平時老師對我們的教導中也是得知孔子是一個大學問家。但是對於孔子的看法,歷史上也是爭議頗多的,有的人是中肯,有的人說讚揚,有的人則是反對。其實大家怎麼樣想都好,孔子所做出的貢獻是放在那裡的,是無可爭議的,就連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也免不了會受到儒家的影響。說到孔子,那麼大家自然就會想起另一個名氣更大的人,他就是老子了。雖然老子做出的貢獻跟孔子了開創了儒家學派比起來,似乎影響並沒有那麼巨大。
  • 解析老子的批評與孔子的性格
    關於春秋末期「孔子師事老子」,史實是確鑿的。小編詳細查看歷史文獻發現,在師徒二人的交往中,老子對孔子多批評教育之語,而孔子是否虛心接受、改正自身錯誤了嗎?答案只能從歷史上去尋找。《文子》中記載了「孔子問道」於老子一事,老子之言針對性很強。
  • 孔子與老子的兩次論道後:第一次孔子3天沒說話,第二次老子遠走
    在當時文化風氣的推湧下,老子像其他的學問家一樣,著書立說,課業授徒,並以他深邃的學術思想,驚動了當時的學人,這當中就包括在魯國廣收弟子的孔子,於是就有了孔子率弟子前往周畿洛邑的求教,史稱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見孔子,講了什麼,眾說紛紜,無非就是老子向孔子傳授「至道」的理論。
  • 孔子曾求學於老子,孔子從老子學到了什麼?
    老子對孔子的教誨,讓孔子對老子的崇拜,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老子是楚國人,他創立了道家學說,後來更被尊稱為中國道教的始祖,中華民族偉大的思想家。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也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魯昭公很大方地批了條子,給孔子一輛車、兩匹馬,一個駕駛員外加一個僕人,並且承諾報銷來迴路費,資助他們去周朝的首都洛陽遊學。老子向孔子傳授了很多關於周禮的知識,據說他還帶孔子一起主持過一個很重要的葬禮。在孔子要離開的時候,老子對孔子說,「有錢的人送錢,有德的人送言,我是個窮人,就冒充仁人送你幾句話吧。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孔子說:老子是一條龍,你怎麼看?
    全網追蹤】孔子雖不是老子的學生,但做為後生的孔子還是很尊敬老子的,也尊稱為之「老師」。話說有一次,孔子決定前去拜訪老子,虛心請教道經,於是孔子來到老子的寒舍,二人寒噓一會,老子就向孔子講訴了:「道生一,一生二……」,還有很多他畢生所悟的道的精髓。臨別時,老子告誡孔子,做人要謙虛,不可違背天地萬物之根本。
  • 孔子和老子誰厲害?孔子見到老子後,感嘆道:我今天見到龍了!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老子是道家創始人,他們倆人知識淵博,不但聞名當世,也流芳後世。孔子,老子的思想分別演化形成了中國三大教中儒教,道教。儒家經世致用,以禮法來縛萬民,所以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而道家清靜無為,常常不合時宜,所以統治者對道家的尊崇不如儒家。
  • 《老子說》錯把孔子當老子(圖)
    吳克群親赴孔廟請罪,這可能又是炒作  吳克群最新單曲《老子說》的MV日前惹上了一點小麻煩,因為美術指導錯把孔子當成老子,引發了歌迷在網上的大討論。為表示誠意,吳克群4月25日在臺灣特意到孔廟向聖人負荊請罪,希望孔子大人不計小人過,並保佑他發片順利,新單曲大賣。  美術師錯把「孔子」當「老子」  吳克群的最新單曲《老子說》於昨天正式推出,而在此前,為了配合新歌的宣傳,歌曲MV已經先行在臺灣電視臺中播出。沒想到眼尖的觀眾一眼就發現了在其中和吳克群共同出鏡的並非老子,而是孔子,並且就此引發了一系列討論。
  • 你知道老子孔子主張怎麼交稅嗎?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那麼,孔子和老子是怎麼看待稅收的呢?老子關於稅賦的觀點和主張是:「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這是源於他的天道思想和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老子認為,宇宙萬物包括人類都來源於道(天道)。每一個人都是由道所生、為道所愛,天道是利於萬物和每一個人的,萬物和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歸順於天道。
  • 孔子向老子尊師的故事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 那年,老子對孔子說:你又不是聖人,幹嘛讀這本書?
    我們想到孔子,一定會最先想到孔廟,想到孔子牌匾上寫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萬世師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被尊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而且其學說對中國、東亞乃至世界都影響很深遠,不過大家知道嗎?
  • 孔子為什麼向老子三次「問禮」?看完漲知識了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對另外一個人敬佩有加,往往會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方確實知識淵博,德高望重,二是有求於人,也就是對方能夠解決自己的困惑或者現實中的困境,就算是聖人如孔子也不例外。因此,孔子之所以向老子三次「問禮」,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即:一、什麼是「禮」?
  • 老子當年教導孔子怎樣理解「上善若水」,孔子聽後頂禮膜拜
    孔子一生虛心好學,知書達理,一直把「聖人」當作楷模,以做聖人為己任,對有學問的人非常敬重。孔子很早就聽說老子是當時最有名的大學問家,就計劃著去向老子求教。據《史記》記載,孔子一生總共拜見過老子三次,第一次大約在17歲,第二次在33歲,第三次是在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