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在世的時候,曾經對自己的徒弟說:老子這個人是博古通今的,他知道人類文明的起源,還明白道德是有多重要,所以邀請徒弟一起去拜訪老子,而徒弟也答應了孔子一同前去。孔子的徒弟趕緊去找了魯國的君主,請求放行孔子和他去拜訪老子,君主就同意了,還賜給他們了車馬和書童、馬夫。
沒多久他們就趕到了老子那裡,老子看見了同樣敬重的孔子前來,是很熱情的。老子問孔子:「你是已經得道了吧?」而孔子回覆:「這27年以來,我一直在追尋,可是一直不知道這『道』該如何得到。」孔子的老師是老子,老子解決了孔子哪些困惑你知道嗎
老子聽見了孔子如此說,就對孔子講:「道不是有形的物質,它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如果道是一種可以觸摸可以隨身攜帶的物品,那早就會有人呈現給當今世上最尊貴的君王了,亦或是送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然後每個人都會一次又一次的傳遞給他人,可惜道不是。道不是可以看得到的物質,它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種認識,如果他真的感覺到了這種認識,那道才會來到他心中。」
孔子說:「我自出生至現在,已經研究過各種書籍,我深知每位君主的成功之路和治國之道,我還曾經向很多君主提出我的主張,可是他們都是不採用我的,我覺得大家真的是很難的說服的。」老子說:「雖然你深知六藝之要,不過其實這都是陳舊的歷史了,這些對於現在的時代來說是不合適、也不合時宜的,如果你還在繼續提倡陳芝麻的舊東西,那你又和踩著別人的腳印走路有什麼區別呢?」
這番對話,對我們來說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不過這番話卻是點悟了當時的孔子。在孔子拜訪老子的時間裡,老子還帶著孔子去拜訪了萇弘,這位先生是一個很懂樂理的人,他通音律所以教授了孔子很多關於樂理的信息。後來他們又去觀賞了神禮,就是類似於廟會的地方,在那裡人人都是非常懂禮儀的,這讓孔子受益良多,見識也是增長了不少。
不過孔子沒呆上多久就要辭行回家了,老子執意要送他,老子送孔子的時候還好好的囑咐了孔子一番,告訴孔子要虛心,也要明善惡,要聰明還要察秋毫,孔子連連道是。而到孔子走到黃河的時候,看到了河水翻騰,那氣勢真的是如萬馬奔騰般的壯觀,聲音也是充斥耳膜的響亮。
孔子見到此情此景就感嘆的說:「黃河日夜都在流動,人的年齡也在不停的向前走,黃河的水不知道會流到哪,人也一樣不知道會到什麼程度才是好的人生。老子就接過來了話:「這情景沒什麼可悲嘆的,河水忙於流淌,人也在奔於仁義,只要大家不忘初心,一定會得始終的。」孔子忙解釋:「我很憂慮這個時代,一直都徵戰不休,我也很煩惱自己,生而為人不能為世界付出貢獻與努力。」
老子說:「那你就應該學習水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水是可以利萬物而不爭的,如果你可以做到如此,定是有人會發現你的,並且主動去像你學習,一味急於求成,只會適得其反。」孔子聽後,真的是很慶幸自己做了來看望老子的一個決定,老子這位老師教了孔子很多,讓孔子受益匪淺。
孔子回到家後,望天時對徒弟子貢說:「如果有人的思路像鳥,那我可以用箭來捕捉他的思想;如果有人的思路像魚,那我可以用網來抓住他;可是對方的思想卻像龍一樣捉摸不定,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超越他,抓住他了。」子貢明白孔子說的是老子,就這樣孔子決定一生最尊敬的人都是老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