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村民建房糾紛 研究生女兒巧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2020-12-19 中國網河南頻道

洛陽村民建房糾紛 研究生女兒巧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2019-12-26 09:59:28

來源:大河網

  |  

作者:曹傑 吉小平

| 字號:

A+

A-

「三尺巷」可容納一人輕鬆通過

前段時間,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導致建房受阻,內心憤懣難平。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最後,侯宗欣夫妻聽取了女兒的建議,主動讓出約80釐米建房,在其和鄰居家的房屋中間開出了一條小巷子,並刻了一塊名曰「三尺巷」的小石碑豎在巷口。

事件:一道共用圍牆惹鄰裡糾紛,致新房難建

12月24日下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偃師翟鎮翟東村看到,57歲村民侯宗欣家的新房還在建設中,一棟三層小樓的框架已經蓋成。緊臨房子西側,是一條寬約80釐米的小巷子。巷前豎立著一塊小石碑,上面刻有「三尺巷」幾個字。小巷西側鄰居家也是一棟小樓房,大門緊閉,記者敲了幾次門,無人回應。

侯宗欣妻子楊便榮告訴記者,他們家的宅基地和西側鄰居的房屋,曾共用一道老圍牆。今年10月底,他們計劃蓋房時,因為院牆具體蓋在哪兒,和西鄰產生爭執,導致新房遲遲無法開工。

眼瞅著冬天臨近,新房遲遲無法施工,心中憋悶的楊便榮便給在海南讀研究生的女兒侯亞楠打電話,想讓女兒給出出主意。

女兒:巧借古人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得知父母的苦惱,遠在海南的侯亞楠首先想到的是父母的健康,「怕他們想不開,把身體搞垮了」。

24日,仍在海南讀書的侯亞楠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今年10月底,父母給她打來電話說起宅基地的事。剛通話時,母親楊便榮特別生氣,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後,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宅基地的著名典故,「感覺跟自己家發生的事情非常相似」,於是就隨口念出「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名句勸解父母,並詳細給父母講解了這個故事,希望父母也能「讓出三尺距離,化解鄰裡糾紛」。

「我當時主要想勸父母看開點,別把身體搞垮了。」侯亞楠說,因為當時父母都在氣頭上,並沒有第一時間採納她的建議。

父親侯宗欣,原本規劃在新建樓房和西側鄰居樓之間,保留一定的寬度以做他用。經過思考後,侯宗欣夫妻冷靜了下來,決定採納女兒的建議。當天,夫妻倆給女兒打去電話,表示在第二天施工時,把原本保留的空間讓出去。

最終,在沒有同西側鄰居溝通的情況下,夫妻倆建房時將地基主動向東退讓了大約80釐米的位置。於是便形成了現在這條寬約80釐米、長約20多米的小巷。小巷雖說不寬,但是剛好可以輕鬆通過一人,從而為前後鄰居開闢了一條往來便捷步道。

後來,為了以此提醒自己和村民,侯宗欣就在巷口豎起了一塊刻有「三尺巷」字樣的小石碑。侯宗欣表示,他希望這個小巷能永久留下來,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

「我也聽說了『三尺巷』的事兒,其實除了宅基地糾紛,侯宗欣和鄰居並沒有其他矛盾。」翟鎮街上一位超市老闆說。

該村一位老人也向記者表示,矛盾中已經有人作出了讓步,那事情就好解決了,「矛盾也應該可以了了」。

調解員:基層調解多源於小事,主動讓步可為解決問題留餘地

作為偃師市人民法院的金牌調解員,王遂高每年都要參與很多起基層調解,這其中「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佔很大比例。

「在農村,宅基地糾紛時常發生,這種訴訟讓大家都很頭痛,即使法院判決了,執行起來也很難。」王遂高告訴記者,農民建房時,很容易發生佔到鄰居宅基地的情況,而且大多數情況只是佔用10~20釐米寬的地皮,涉及金額也不大,所以處理起來很是麻煩。

「農民都不富裕,建起來一棟房子幾乎集中了全家之力,即便是佔了鄰居一些宅基地,也不能判決讓他們拆掉房子。」王遂高說,很多情況下,遇到宅基地被侵佔這種情況,往往被侵佔的一方只能提出「經濟補償」。這期間,也會產生很多糾紛,而且不好處理。

「出的錢少了,被侵佔人不願意;出錢的多了,佔別人地的負擔不起。」王遂高說。

據王遂高介紹,其實他接手的許多基層調解都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農村人都好面子,喜歡爭口氣」,大家都不肯讓步,造成很多問題長期懸而未決,有的甚至發展成家族矛盾。

他認為在「三尺巷事件」中,侯宗欣一方能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主動作出讓步,非常值得稱攢。這樣做,就給問題的最終解決留了餘地,也讓今後的鄰裡相處留下了餘地。

專家:「三尺巷事件」說明民眾的文明素質提升了

聊及偃師「三尺巷事件」,洛陽師範學院社會學者安鋒認為,「三尺巷事件」能促使民眾文明素質的提升,只有文明素質提高了,大家才更幸福。

在安鋒看來,在剛剛步入市場經濟時期,民眾曾經以利益為唯一的衡量標尺,這對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嚴重影響。像農村宅基地等這些容易引發糾紛的領域,鄰裡雙方也都手握各自利益不放鬆,因此引發過許多社會矛盾。

「古時『六尺巷』故事在洛陽再次發生,說明民眾的文明素質提升了。這表明新時代種下的傳統文化復興的種子,已經在民間漸漸開花結果。」安鋒希望,這個事件能給大眾一個提醒,鄰裡之間要多些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鄰裡和諧了,社會才更有溫度。

最後,安鋒也表示,對於宅基地糾紛,鄉村兩級管理者,也要加強管理,及早化解矛盾。並對像「三尺巷事件」這類典型進行鼓勵和宣傳,引導民眾文明素質提升。

各地六尺巷的故事

●山東聊城六尺巷

山東聊城「仁義胡同」,又名「六尺巷」,也稱「狀元街」,在水城東關大街東首路北。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秘書院大學士,加封太子太保,授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實錄》,充任清太祖、太宗《聖訓》總裁,奉命與曹本榮合著《周易通注》。家中因為宅基糾紛,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遂修一紙家書:「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後,也深感慚愧,讓出三尺來,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安徽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區西后街與五畝園之間,大學士張英的府邸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難以定奪,連稱憑相爺作主。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旋即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網友熱評

@用戶9249478030680:對!讓他三尺又何妨!給大度的你們點讚祝福!有好父母才能教出好兒女不是嗎![贊][贊][贊][贊][贊][贊][加油][666][666]

@ZZ: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

@-高翔:還是讀書人有智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曹傑 吉小平 通訊員趙朝軍文圖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洛陽村民建房引鄰裡糾紛 研究生女兒巧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最後,侯宗欣夫妻聽取了女兒的建議,主動讓出約80釐米建房,在其和鄰居家的房屋中間開出了一條小巷子,並刻了一塊名曰「三尺巷」的小石碑豎在巷口。
  • 洛陽村民建房引糾紛 研究生女兒傳話「讓他三尺又何妨?」
    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最後,侯宗欣夫妻聽取了女兒的建議,主動讓出約80釐米建房,在其和鄰居家的房屋中間開出了一條小巷子,並刻了一塊名曰「三尺巷」的小石碑豎在巷口。
  • 「讓他三尺又何妨?」老家建房引鄰裡糾紛,女研究生巧勸父母獲萬贊
    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 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 遂借用典故和古話勸解父母: 「讓他三尺又何妨?」 眼瞅著冬天臨近,新房遲遲無法施工,心中憋悶的楊便榮便給在海南讀研究生的女兒侯亞楠打電話,想讓女兒給出出主意。 禮讓: 女兒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 女兒古語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曹傑吉小平通訊員趙朝軍文圖    前段時間,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導致建房受阻,內心憤懣難平。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 洛陽偃師現實版「三尺巷」:讓他三尺又何妨?
    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最後,侯宗欣夫妻聽取了女兒的建議,主動讓出約80釐米建房,在其和鄰居家的房屋中間開出了一條小巷子,並刻了一塊名曰「三尺巷」的小石碑豎在巷口。
  • 女研究生巧用「三尺巷」典故解決鄰裡糾紛,新「三尺巷」成網紅
    原來,前段時間,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眼瞅著冬天臨近,新房遲遲無法施工,內心憤懣難平,便給在海南讀研究生的女兒侯亞楠打電話,想讓女兒給出出主意。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 讓他三尺又何妨?君子厚德,方可載物!
    女研究生勸農村父親建房時把地基退後三尺,反被獎勵5000元:人低為王;君子厚德,方可載物!怎麼回事呢?最近「女研究生」和「三尺巷」這兩個關鍵詞引起了大家的足夠關注,這個「三尺巷」更是成為了網紅點,一天內有20幾人來打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背後的一場農村宅基地糾紛。河南洛陽偃師的農民侯宗欣,本想高高興興蓋新房,但在宅基地邊界問題與隔壁鄰居發生了矛盾,雙方爭執不下。
  • 女生巧用「三尺巷」典故 化解鄰裡矛盾被稱讚
    洛陽女生巧用「三尺巷」典故,化解鄰裡矛盾被稱讚,網友: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曹傑 吉小平 通訊員 趙朝軍前段時間,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導致建房受阻,內心憤懣難平。
  • 河南偃師的一段佳話、研究生女兒勸其父「讓他三尺又何妨」?
    被譽為一段佳話的河南偃師研究生女兒,勸其父「讓他三尺又何妨」在農村的宅基地上,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故事,因為鄰居要共用中牆,麻煩糾紛多的是。除非兩家同時蓋房子,比較好協商。一家早一家晚,就有很多麻煩。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近日,河南偃師,農民侯宗欣蓋房子期間與鄰居為多爭一點宅基地面積爭吵不休,正在海南讀研究生的女兒侯亞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度一點,讓他三尺又何妨?」於是侯家夫婦主動把宅基地讓出三尺,並刻石碑「三尺巷」。
  • ...勸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後續:讓了三尺宅基地獲得正能量...
    侯宗欣(右)楊便榮(左)夫婦高興地拿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獲獎證書合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曹傑吉小平文圖大河報訊 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在海南讀研的24歲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借用典故,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最終,侯宗欣夫妻聽取了女兒的建議,主動讓出約80釐米建房。在他們和鄰居家的房屋中間開出了一條小巷子,並刻了一塊寫著「三尺巷」的小石碑,豎在巷口。12月26日,大河報報導了「三尺巷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人們紛紛稱讚侯亞楠懂事,並且非常讚許侯宗欣一家處理鄰裡糾紛時的寬宏大氣度。
  • 河南女生巧用「三尺巷」典故化解鄰裡矛盾 網友: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
    前段時間,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導致建房受阻,內心憤懣難平。在海南讀研的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擔心父母因此影響身體健康,遂給父母講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三尺宅基的著名故事,並藉此勸解父母:「讓他三尺又何妨?」
  • 女研究生勸農村父親把宅基地退後三尺,被獎勵5000元:人低為王!
    文章作者:琢磨君女研究生勸農村父親建房時把地基退後三尺,反被獎勵5000元:人低為王;君子厚德,方可載物!怎麼回事呢?最近「女研究生」和「三尺巷」這兩個關鍵詞引起了大家的足夠關注,這個「三尺巷」更是成為了網紅點,一天內有20幾人來打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背後的一場農村宅基地糾紛。河南洛陽偃師的農民侯宗欣,本想高高興興蓋新房,但在宅基地邊界問題與隔壁鄰居發生了矛盾,雙方爭執不下。
  • 「讓他三尺又何妨」
    ,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他一天,接到了5個借錢的電話。 申志遠:而在12月25日舉行的川商總會2020新年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談到馬雲被借錢時也表示, 2019年壓力很多,困難也很多,不知今年賺了還是虧了。
  • 教科書式完美:「三尺巷」美德重現!利用知識解決宅基地糾紛!
    隨著和鄰居的爭執愈演愈列,該村民給身在海南讀研究生的女兒打去電話訴苦,並希望女兒可以幫著支點招。在知悉家人的苦惱後,她便引用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說家人退讓宅基地的典故,隨口念了幾句。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句便是,"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同時也建議父母也能退讓三尺,將鄰裡糾紛大事化了。
  • 巧用民俗典故 退地三尺何妨
    時報11月5日訊 (記者黃智義)歷城區農村多,山地多,國土執法人員往往出奇招,巧用民間風俗和歷史典故,化解鄰裡之間的矛盾,解決土地糾紛。在南部山區,一國土所執法人員就通過此招讓一村民自願退出不少土地。
  • 河南現代版「三尺巷」故事走紅網絡,新房三尺巷成了網紅打卡地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尺巷」的故事,沒聽說過的也不要緊,這裡重新給大家講一次。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秘書院大學士,家中因為宅基糾紛,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的傅以漸卻修了一紙家書說:「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 女研究生讓了三尺宅基地,獲得正能量特別獎,這是幸福的一家人
    女研究生讓了三尺宅基地,獲得正能量特別獎,這是幸福的一家人近日,愛心企業和報社聯合起來授予在海南讀研的女學生侯亞楠一家天天正能量特別獎,獎勵獎金5000元。一、讓了三尺宅基地洛陽偃師農民侯宗欣因為蓋新房,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在海南讀研的24歲女兒侯亞楠得知此事,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清朝大學士張英勸解家人退讓宅基地的著名典故,於是就隨口念出「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 蓋房和鄰居產生糾紛,女研究生勸父親退讓3尺,新房成網紅打卡地
    這個典故裡有一首詩,大家應該都聽過:「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說的是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做官,他的老家安徽桐城的父親在修建房子。於是,就寫了「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張英的父親見信之後,感到很慚愧。不但不要佔鄰居的地了,還要往後退三尺,讓給鄰居。鄰居見到張家的做法,被感動了他們覺得最起碼張家沒有仗勢欺人,他們也主動向後退了三尺。
  • 農村女研究生用古代「六尺巷」故事,勸父蓋房把共用圍牆讓出三尺
    最近,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翟鎮翟東村57歲村民侯宗欣家新房的「三尺巷」 一下子出名了,引來很多人前來打卡,一探究竟,並拍攝和留影,這裡儼然已經成了「網紅」。不管怎麼說,侯宗欣和老婆為此事都感到很生氣,並且感覺自不愉快,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建房的心情。突然之間,侯宗欣想到了自己的女兒。侯宗欣的女兒侯亞楠在海南讀研究生,因為在侯宗欣的印象裡,自己的女兒見多識廣,讀書多,又比較善良,喜歡主持正義,遇見事情很有主見,於是侯宗欣便給女兒打了一個電話,說起了這件事。
  • 百日糾葛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百日糾葛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2020-07-17 2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