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正月初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年,所謂「大年過夜,小年過晨」,這句話就是指,年三十過的是除夕夜,正月初五過的是早晨。很多地區在正月初五早晨,仍然會把除夕夜敬神的儀式再進行一遍,只是香蠟紙炮的使用規模略低於除夕夜,因此才有小年之稱。而同時,由於大年期間的很多忌諱,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就會破了,比如初五前不允許動剪刀等,因此這天也稱為「破五」。
關於正月初五的習俗,或許以上這些都不足以與「迎財神」這個習俗相提並論。但在我國民間神仙信仰中,被尊為財神的達20多位,就是「正財神」也有五位,分別是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幹、武財神關公、文財神範蠡、增幅財神(財帛星君)李詭祖。而正月初五這天所迎的財神又是哪一位呢?在這天也被稱為「路頭神誕」,那麼這「路頭神」又是什麼神仙呢?
一般在我們家庭中供奉的財神,其實是「財帛星君李詭祖」;但正月初五所迎的財神,不是他。這天所迎的財神其實是一個組合「五路財神」,這五路財神是指以正財神趙公明為首領,加上他手下的四位仙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形成東西南北中各路財神。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正財神趙公明並不適合家庭供奉,因為他的神職本身是「玄壇真君」,本為鎮守道門法壇的。只有與四位手下一起作為「五路財神」,才適合家庭供奉。
過於正月初五過早晨,是流傳數百年的文化習俗了,在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從這段記載可以知道,所謂的祭祀「路頭神」是和「利市」有關的。而這路頭神,指的也就是「五路財神」,也稱「五路神」。祭拜五路財神,寓意就是「東南西北中五方,都有財神保佑,求財得財,求利得利」。
如今,大家可能遇到,有些地區在正月初四就接財神。這並不是說在這些地區正月初四是五路財神誕辰,實際上是正月初五迎財神的一個習俗。因為到了初五,民間都在接財神,而一些商家和百姓為了更早的把財神接回家,就提前一天進行了這項活動——搶財神。而正月初五這天,人們祭拜五路財神的習俗,往往是清晨早早的打開大門,燃香放炮,以示迎神進門;更早一些的會在初五凌晨就接財神,並吃路頭酒,以求財富五路並進、財源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