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是年少時期的一個夢。這個夢或許來源於偶然間瞥見掛在牆壁上的掛曆畫,又或許來源於聲名遠播的威名,但這個夢能一直根植於心底,恐怕還要追溯到高中填報志願那個階段。
好似在最初就未曾憧憬過日新月異的高樓大廈,反而更嚮往深山遠林的安逸靜謐,稚嫩且天真的我們以為未來可期,能一同約著前往黃果樹瀑布遊玩,好似夢想會降臨為我們量身定製。然而現實比預期的更加偏離軌道。
不管如何,旅途中唯一不可或缺值得追憶往事的景點,便是由這個小小的安順縣城而起,那個時候的安順還未曾像如今一樣備受矚目,普遍棄用之後反而不再晚點的火車在清晨到達安順,黃果樹瀑布距離安順縣城有將近2個小時路程,從哪到哪該如何衣食住行,全是在網際網路查詢的,哪怕這裡是C的故鄉,我也沒問過關於黃果樹瀑布的相關事宜,當然,他也沒說。
老舊的車站與所有城市的老舊火車站一樣,甚至更舊一些些。站前廣場各種車輛停放得亂中有序,至少是有著他們自己的秩序,我的行李箱再次變成了一個累贅,可是已經答應過自己不再捨棄它,於是拖著跑了幾家旅行社,又找商鋪吃飯充電,在外極少害怕的緣故或許在於我從不將自己真正想得知的答案脫口而出,也或許是不過多信任每一個見到的陌生人,至少不是毫無提防。
清早一晃即過,縣城熱鬧起來的模樣像逛了一遍菜市場,街頭也開始人頭攢動,打聽過前往路線便不再考慮旅行社,按導航圖上的指示胡亂走了一通,在路人阿姨的指引下又回到了站前廣場,等待前往安順客運東站的2路公交車。
行李終歸還是託管了,寄存在黃果樹售票區後的車站,其實哪裡都可以寄存,就是價格的不同,反正也沒有貴重物品,終於要前往心心念念許久的瀑布群了。可心底還是有些許失落,好似在這裡的不應該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人。不過已經無所謂,時光讓人偶爾感嘆一下就夠了。
先搭乘觀光擺渡車從售票區前往天星橋,大瀑布,陡坡塘,從地理位置來看,是從瀑布下遊一路遊玩到瀑布上遊,而天星橋主要以石、樹、水的巧妙結合,黃果樹大瀑布景區最為奇妙的是半山腰處的水簾洞瀑布,而距離黃果樹瀑布上遊一公裡處的陡坡塘景區則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瀑布。
每個景區的瀑布各有其不同的特色,在天星橋比較偏遊玩性質,像其他城市裡的山水園林,黃果樹大瀑布最令人驚嘆的便是鬼斧神工,真的沒有其他形容詞,山勢究竟是如何的地殼運動,水域是怎樣形成的,只能稱奇,而陡坡塘的特色在於其上方的一個面積達1.5萬平方的巨大溶潭,當然因地勢緣故,遊客是很難到達的,更為人們熟知的緣故可能要追溯至到西遊記的出名。
遊逛瀑布群,雨衣的重要性堪比爬華山時攀爬所需的手套。作為自然景觀,黃果樹瀑布無疑是值得被人推崇喜愛的,就像在徐霞客發現之後,一再被各朝各代的名人刷屏,也只有在這樣僻壤的土地上才有如此渾然天成的鬼斧神工風光。
黃果樹瀑布作為世界上有名的瀑布之一,當然有著它自身獨特的一面,在我這樣窮遊的路上,願花費幾百塊觀賞本該存於天地間的免費自然景觀是極少的,而且一個名勝之地最不缺乏的便是人山人海的遊客群,有時對其昂貴的票價,總有一絲矛盾的念頭,也許貴,遊人便少些。便宜,人就多了。可這種思維終究是不合理的,雖然不明白每個景點的收費標準,但要去的還是會去看一看它的波瀾壯闊,不願去的哪怕身處周邊也不會多看一眼。
「水由溪上石,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劵,匹練掛遙峰,具不足似其狀。」中國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這麼描述黃果樹瀑布,這樣的純天然鬼斧神工真的很難用詞彙來描述,比起影視劇中水花飛濺的畫面,站在瀑布下方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要震撼得多,而入目的陡坡塘在洪流到達之前,都保留著自己的一份清秀。
自從離開黃果樹瀑布,便再也沒見過比它更壯觀更天然的瀑布景觀了。
盆景園
一個人旅行有個缺點,便是不喜歡負重前行,食物也是能免則免,常常以糖果充飢替代,餓是餓壞不到哪去的,記得早些年還沒開通高鐵,常常坐綠皮火車往返北京上學,16個多小時的飢餓也能堅持下來,甚至有時對桌吃糕點的阿姨都看不下去,直接遞上小塊糕點零食說吃吧,飢餓永遠不會騙人,你看,有時候陌生人也挺好的。懷抱善意的人總是無處不在的。
從景區回安順縣城是有點落差的,就好像匆匆忙忙趕來赴宴,盛宴結束後獨自一人歸家,有些悽然的感觸。黃果樹瀑布景區除了票價貴(相對我來說)、遊人多,外加倘若陡坡塘、黃果樹、天星橋景區能自駕出行或者徒步穿越,就真堪稱得上五星級天然形成的毫無缺點的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