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來自網絡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由於性侵醜聞和內訌事件,瑞典文學院2018年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並宣布將2018年的獎項順延到2019年。因此,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出現了兩屆獲獎者。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發布會上,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son)表示,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發生了自1901年以來最大的變化,負責候選人預選的評選委員會增加了5名外部專家,並在評選過程中擁有發言權和投票權。
奧爾森說,「託卡爾丘克的作品以移民和文化變遷為中心,充滿了智慧和精妙的魅力。」「漢德克則是一個更具爭議性的選擇。」他表示,這名奧地利作家是當今小說界最具影響力作家之一,從1966年起就一直處於爭論之中。
據《衛報》報導,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託卡爾丘克的英國出版商Fitzcarraldo正在緊急準備再版這位波蘭女作家的作品。該出版社的一位編輯說,「她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作家,創作領域廣闊,她也是一個政治活動家、女性主義者和公共知識分子。」
負責翻譯託卡爾丘克作品《航班》的譯者克羅夫特說:「她獲獎,我感到非常激動,諾獎頒發後,一定有很多新讀者可以發現她精美、強力、細膩的小說和短篇故事。」
法國24新聞臺發布報導稱,彼得·漢德克是一位「前衛派」作家,也是一個諾貝爾獎的批評者,曾不止一次地顯示出自己是一個打破常規的人。他在2014年倡議廢除諾貝爾文學獎,稱這一獎項是文學界「虛假的封聖行為」,他還曾批評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託馬斯·曼是一個「糟糕的作家」,「炮製一些居高臨下、狂妄自大的散文」。
獲獎者從200人名單中評選出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發之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son)錄製了一個視頻,介紹文學獎的評選細節。他表示,每年瑞典文學院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200個提名,每年2月初開始評選,今年這個數量龐大的作家名單將逐漸減少,在暑假前,最終從200個提名者中選出8人短名單。學院裡的每個成員都要讀這個名單的作品,最終討論出獲獎得主。
奧爾森說,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一直在改變。此前諾貝爾文學獎存在歐洲中心主義、以男性為導向的文學視角,而現在更考慮全球總體性,也更重視性別平衡,評委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這也讓評選更為激烈。他指出,大家統一意見認定一個候選人是很難的,需要去說服他人,但這也是個有趣的過程。
背景
2019年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尤為特殊的一年。因為一系列性侵醜聞與內訌事件,瑞典文學院2018年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並宣布將2018年的獎項順延到2019年。這無疑提高了大家對2019年兩位獲獎者的期待閾值。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之前,網絡上出現了各種版本的「終極預測」,不論是讀者還是編輯,都饒有興致地提名自己心目中的諾獎人選,而此前Nicerodds發布的賠率名單更是帶動了一波諾獎入圍效應。
在今年3月5日發布的聲明中,諾貝爾基金會表示,「瑞典學院已經採取和打算採取的措施,將為恢復學院作為一個頒獎機構的信任創造良好機會。」最終的頒獎結果,確如瑞典學院的聲明和大家的預測,沒有出現特別引人意外的結局,兩位獲獎作家都是實至名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看到這裡,我想說的作為一名女性,應該說是愛寫作的女性,我最欣賞的諾獎得主是加拿大女作家門羅。
來自網絡
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堪稱「當代契訶娃」
◆寫作精妙準確,幾近完美
事情追憶到2013年那屆諾獎文學頒布現場——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於10月10日晚7點揭曉--82歲的加拿大女小說家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摘得大獎。門羅以短篇小說聞名全球,其影響巨大的《逃離》2004年出版,她被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以其精緻的講故事方式著稱,清晰與心理現實主義是門羅的寫作特色。現在,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她,又會有誰不服呢?
美國女作家、普立茲獎得主簡·斯邁利(Jane Smiley)曾大讚門羅的作品「既精妙又準確,幾近完美」。這位加拿大短篇女王的確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她始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文學,努力去寫偉大的小說。她寫30頁短篇所用的心力,如斯邁利女士所言,足可抵得上某些作家寫出整本長篇。
她在文壇的地位,好比當代契訶娃--契訶夫的女傳人。在40餘年的文學生涯中,門羅女士始終執著地寫作短篇小說,錘鍊技藝,並以此屢獲大獎,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大英國協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布克獎等。在每年秋天的諾貝爾文學獎猜謎大賽中,她的大名必在候選人之列,而今天,諾貝爾文學獎終於頒給了這位82歲的偉大女作家。
我欽佩她對文學的一絲不苟的態度,她的小說才得以以「精準完美」而著稱——
◆在等烤爐間歇中寫作
門羅一生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在短篇小說普遍地位低下的歐美文學界,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她或許會讓一些人驚訝,但更多的人對門羅獲獎的感受,卻應該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值!」
「每讀愛麗絲·門羅的小說,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這是由作家、學者、編劇等組成的布克獎評委對她的評價。
「以其精緻的講故事方式著稱,清晰與心理現實主義是門羅的寫作特色」,這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對門羅的評價。
門羅女士娘家姓萊德勞(Laidlaw),1931年生於安大略省溫格姆鎮,少女時代即開始寫小說,同時上大學,課餘做女招待、菸葉採摘工和圖書館員。年僅20歲時,她便以大二女生之身,嫁與詹姆斯·門羅,為此退學,此後連生四女,但二女兒出生後不到一天,便不幸夭折。
門羅太太忙裡偷閒,趁孩子睡了,菜也燒完,趕緊寫上一句半句。這樣的創作環境,料也難以出產長篇。她克服了年輕媽媽的抑鬱,頑強地拓展紙上空間。
1968年,她37歲,那一年,加拿大女權運動正在最高峰,她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一炮打紅,並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此時,她已是三個女兒的母親。
她的許多早期創作,是陸陸續續地在孩子的呼嚕聲旁,或者等待烤爐的間歇中完成的。事實上,《快樂影子舞》前後花了20年才寫完。
50歲之後,這個女人才真正開始擁有自己的生活,她爆發驚人的創作力。不過她寫的都是她30歲到50歲期間歷史背景中發生的故事。1978年和1986年,門羅女士先後以《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和《愛的進程》(The Progress of Love),獲得了她第二及第三個總督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說集,開始享有世界級的名譽。
門羅的小說並不特別重視情節,更多是利用時空轉換,將記憶和現實生活打碎重新組合,這也表現了她想表現的觀點:看世界,或許有新的角度,文學就可以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世界。她曾經在一篇散文中介紹讀小說的方式:「小說不像一條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裡面,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轉,觀察房間和走廊間的關聯,然後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看,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感悟:我欣賞門羅當然是因為她是一位女性作家,但又不僅僅因為她是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勵志故事有些傳奇,但更給人激情和鼓勵!82歲能摘取諾獎文學桂冠,而在身體罹患心臟病和癌症多種疾病的前提下,獲此殊榮,足以見得她的頑強的意志和對文學不離不舍的情懷!
我們要像門羅那樣持之以恆地堅持文學創作,「一生只為一事來」,我們一生為了我們所摯愛的文學情緣而來,文學是我們的一生的宿命,無論我們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也要堅持創作,門羅的創作是在等烤爐間歇中完成,早期她的生活也非常困難,婚姻生活坎坷漫漫,創作環境也非常惡劣,而對比來講,我們的環境比女作家要強很多,我們更要努力,奮進,;拼搏,爭取在文學領域做出一番成績來。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讀了門羅的故事,深深地被她的勵志故事和對文學的摯愛精神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