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館裡觀村風 - 三湘萬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2020-12-10 湖南在線

通訊員 單明海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記者 鄒儀

「李郃少年得志,中得狀元。他得知同科考生劉蕢因得罪權貴落榜,就不顧個人得失,上書文宗皇帝,請求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劉蕢。李郃讓第深深影響著我們李氏後人,他『讓』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了下來。」2月16日,農曆正月初一,在寧遠縣灣井鎮下灌村村史館,10多名在外求學返鄉過年的大學生饒有興致地聽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乾福講解村史。

下灌村又名灌溪村,享有「千年古村」「江南第一村」等美譽。它孕育了唐代狀元李郃、南宋特科狀元樂雷發以及48名進士。民國時期,產生了3名陸軍少將。新中國成立後,有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村史館設在建於宋朝的李氏宗祠內,面積3000餘平方米,通過文字、圖片、實物、文物、展板等多種形式,展現下灌村的歷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風情、鄉賢名人、村規民約等。

走進村史館,見「讓第家風」「誠實忠厚」「勤耕苦讀」「團結和睦」「尊老愛幼」「克繩祖武」6塊牌匾高懸於門樓上。祠堂神位上供奉著李家3位顯祖,身著朝服的李郃端坐左首。

李乾福介紹,村裡一些歷史、傳說、故事逐漸被淡忘,村裡一些文物也在逐漸散失,為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2014年建立了這個村史館,就是想把好村風、好民風、好家風傳承下去。

「這座村史館修繕時,村民李順德把建在旁邊的一個小商店主動拆了,還動員其他幾家商戶也將店子拆了,把地讓出來。更可貴的是,他們沒有要村裡一分錢補助。」正在村史館參觀的村民李建群說,「讓」字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村民為人處世的準則。

「我從小在縣城長大,只知道建村很久遠,沒想到村裡的歷史文化還這麼厚重。」聽完講解,在南京大學上學的李正文感慨地說,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將優良村風傳下去,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離校70載 這些八旬老人重回母校 - 三湘萬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記者 楊斯涵 攝 10月7日,重陽佳節,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現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第二附屬小學)五十班的近二十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如同70年前一樣坐在一起,聽著毛主席於1920年至1922年擔任該校主事時的故事,他們像小學生一般歡樂地笑著鼓掌。隨後,他們在一師二附小校長章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志敏的陪伴下參觀了學校校園,重溫了他們的童年時光。
  • 72歲老郎中日行百裡抗「疫」 - 三湘萬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2月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劉傑 劉雅輝 記者 肖洋桂)「咚咚咚,起來了沒?量體溫啦!」2月5日6時多,澧縣大堰壋鎮亙山村就聽到老村醫胡國軒的敲門聲。為了給全村居家觀察人員測量體溫,他連日來早早起床出門,忙到很晚才回家。
  • 湖南人過年,各地有「花樣」 - 直播湖南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湖南人過年,各地有「花樣」 團年飯、開門炮、拜年禮……樣樣有講究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健 攝 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春節來了,回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滿滿的都是回憶。過年,除了我們熟悉的掃新、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封壓歲錢等風俗以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規矩和習俗,湖南14個市州年俗也千差萬別,不盡一樣。這些靠代代口口相傳繼承下來的東西,這些不成文不出版的條例,細聊起來也很是有趣。
  • 新邵:翻耕起壟育秧忙 - 區縣動態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3月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佳偉 通訊員 肖斌輝 胡金國)3月4日,新邵縣陳家坊鎮塘壠村的集中育秧基地裡,3臺耕田機在秧田裡穿梭作業。 育秧基地負責人周輝耀介紹,今年計劃種植早稻2700多畝,在農技員的指導下,播種、育秧將採用機械化作業和密室疊盤快速催芽技術。
  • 湖南前晚為什麼會地震? - 三湘萬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據統計,湖南有史可查且大於4.7級的地震約有20次,地震總數更是多達200餘次。在華南諸省裡,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邊。這是因為洞庭湖盆地在現代新構造運動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釐米左右,它周邊的山地丘陵卻在上升,一邊上升,另一邊下降就會形成斷裂或引起老斷裂的復活,如此地震就發生了。
  • 瀏陽市第二屆廉政文化周開幕 - 區縣動態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瀏陽市第二屆廉政文化周開幕 華聲在線11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楊訪問 李惠敏)21日,隨著以「王震回鄉」為題材的現代花鼓戲《鬍子將軍》精彩上演,瀏陽市第二屆廉政文化周拉開帷幕。
  • 170年榨油坊,老手藝真香 - 區縣動態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周雁玲 李春蛟 11月28日,永州市冷水灘區蔡市鎮老埠頭村一座青磚瓦房內,傳來木錘的撞擊聲和勞動號子聲。 這是村民們在用傳統方式榨油。蔡市鎮紀委幹部介紹,這間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榨油房,距今已有170多年。
  • 業主打橫幅反對換物業 長沙萬象新天小區重選物業起風波
    記者 葉竹 攝 華聲在線6月29日訊 6月28日,長沙市芙蓉區萬象新天小區業主向三湘都市報反映,小區業委會組織業主投票表決解聘或續聘物業公司,遭到原有物業公司反對及質疑,雙方積怨已久,矛盾升級。 目前,該小區所在街道管理部門湘湖管理局已經介入監督業主投票程序。
  • 颱風來襲,進出海南島旅客列車停運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
    颱風來襲,進出海南島旅客列車停運 6月4、5、6、7日長沙開往海口方向K1167次運行至佛山站終止 華聲在線6月3日訊 記者今晚11點從廣鐵獲悉,受颱風影響,進出海南島旅客列車6月4日15時開始停運 。
  • 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 要聞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張小平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劉燕娟 劉笑雪 金秋九月,湖南收穫滿滿。 在這豐收的季節,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從革命紀念地到千年書院,從企業到園區……總書記足跡所至,牽繫民生;濃濃關懷,暖人心田;殷殷囑託,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湖南明確了新定位新目標。
  • 株洲建成國內首條矽晶砂自動生產線 - 市州精選 - 湖南在線 - 華聲...
    華聲在線5月2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李永亮 李荷露)房間裡人聲嘈雜,3個「吸聲體」放入後,噪音頓時消失。5月27日,由湖南八方聲學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建的聲學材料產學研基地在株洲掛牌,由其研製的矽晶砂聲學體同時發布。基地還建成了國內首條矽晶砂聲學體自動化生產線,其生產技術和工藝達國際領先水平。
  • 周日去聽「指揮並不神秘」音樂講座 - 直播湖南 - 湖南在線 - 華聲...
    華聲在線3月18日訊 (通訊員 彭星濤 記者 黃煌)本周日上午,湖南愛樂協會再邀國家一級指揮劉毓麟做講座,劉毓麟曾任中國少兒藝術團長沙民樂團指揮,在中國音樂學院指導大師班學習,任湖南電視臺春節、元旦晚會編輯、作曲與指揮,現任湖南大學及中南大學等的藝術指導。
  • 逥峰蜜柑「飛」往北上廣 - 要聞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孟姣燕 逥峰蜜柑熟透了。遠遠望去,蜜柑就像小小的燈籠。 10月30日的農博會上,「永州之野·逥峰蜜柑專場推介會」舉行。紅中泛黃的逥峰蜜柑一亮相,便掀起了一陣橙色「旋風」,吸引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在內的全國各地果品商現場籤約採購,籤約金額達1.4億元。
  • 寧遠縣:村史館裡觀村風
    通訊員 單明海 湖南日報記者 鄒儀   「李郃少年得志,中得狀元。他得知同科考生劉蕢因得罪權貴落榜,就不顧個人得失,上書文宗皇帝,請求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劉蕢。李郃讓第深深影響著我們李氏後人,他『讓』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 醴瓷《四季同春》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
    醴瓷《四季同春》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華聲在線3月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通訊員 程耿孺 張逸鳴 記者 李文峰)昨天,瓷城醴陵市傳來消息,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該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創作的瓷板屏風《四季同春》就陳列在人民大會堂裡,讓代表委員們欣賞到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的獨特魅力。
  • 長沙首個廉潔文化示範點在瀏陽掛牌 - 區縣動態 - 湖南在線 - 華聲...
    華聲在線6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楊訪問)今天上午,長沙市首個廉潔文化示範點在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耕讀文化園內掛牌開館。
  • 三湘銀行躍居全國民營銀行前列
    84.79%、107.94%華聲在線4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通訊員 熊琦)創立3年,湖南首家民營銀行三湘銀行交出靚麗成績單。三湘銀行25日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三湘銀行總資產515.81億元,較年初增長63.55%;去年營業淨收入12.58億元、稅後淨利潤3.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4.79%、107.94%;各項貸款總額和存款餘額分別為221.94億元、432.40億元,同比增長67.97%、61.38%,各項關鍵指標躍居全國民營銀行前列。
  • 威勝,期待世博會的大單 - 要聞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記者 劉銀豔 一塵不染的闊大車間,工人正全神貫注地工作。一臺臺紅色長臂智慧機器人,熟練地組裝著儀表。工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物流傳遞,無縫對接,有條不紊。 這是6月20日記者在威勝集團出口儀表車間見到的一幕。
  • 華聲在線招兵買馬啦!期待才華橫溢的你
    招聘單位: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 華聲在線新聞網站 一、輿情編輯(3人) 招聘單位: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 大眾衛生傳媒分公司 六、新媒體編輯 招聘單位: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湘菜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七、美食編輯
  • 奮鬥七十載 史憶新湖南丨1966·韶山灌區建成通水:以我愚公志 換來...
    奮鬥七十載 史憶新湖南丨1966·韶山灌區建成通水:以我愚公志 換來糧滿倉 2019-09-17 09:30:49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田甜 張勁夫 陳青青] [ ▲韶山灌區,風景秀美的湘鄉市虞唐鎮洋潭引水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