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大城市街區制什麼樣

2020-11-22 環球網

編者按:「推廣街區制」的城市發展路線圖連日來引起民眾的極大關注。「封閉住宅小區原則上不再建」「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的初衷是為了治療「毛細血管不暢」等「城市病」,但「打開」後社區治安管理、居民安全、生活質量等問題又是民眾實實在在的關切。《環球時報》記者對美、印、俄、日等國的城市規划進行了調查,無論是開放的街區制還是封閉式的社區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並對中國的城市規劃有一定借鑑作用。

美國:小區是否開放,業主投票決定

談到「街區制」這個「新名詞」,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諸大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歐美最早時的城市規劃思路也是功能分離,如國際現代建築協會1933年8月制定的關於城市規劃的綱領性文件《雅典憲章》所述,小區就是小區,道路就是道路,工廠就是工廠,商業就是商業,都是各管各的。相關的變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社會活動家簡·雅各布斯女士1961年出版《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書中提到紐約應搞「小街道、小社區」的設想。該書對美國社會衝擊很大,當時也有很多尖銳反對的意見,但後來歐美國家還是一步步發生變化,特別是一些國際城市規劃師1977年在利馬開會,通過《馬丘比丘》憲章以後。

在美國芝加哥等大城市市區,封閉住宅小區很少。據《環球時報》記者調查,芝加哥市區基本上是街區制,初來者根據街區門牌號基本能縱橫定位找到地址。在郊區,才有一些高檔社區是封閉的。這些社區裡的道路不對外開放,保安和門衛都由小區物業負擔,因此物業管理費比一般小區高很多。

為居民區內部交通安全考慮,芝加哥政府對過路車輛使用小區內道路有嚴格限制,比如非高速的幹道限速一般每小時40英裡(1英裡約為1.6公裡),而在小區內部,無論是封閉還是開放小區,一般限速每小時25英裡。很多開放社區會採取措施限制外部車輛流量或讓司機減速,如用小型環島取代十字路口,減少幹線和小區道路的進出口。還有很多小區在尖峰時段禁止路過車輛拐入小區「抄近路」,如芝加哥西郊的Elmhurst在IL 83號公路上立了很多尖峰時段不準右轉進入小區的標誌。美國封閉小區的社區物業委員會由業主自己選舉產生,管理小區的物業財務和各種計劃。業主可以自己投票決定是不是要開放小區還是封閉小區。至於安全支出,如果當地居民比較富裕,房地產稅比較多,警力就強一些,治安也會好一些。

美國重要政府部門或大公司不僅佔地大,而且也採取封閉式。如美國能源部下屬的阿崗國家實驗室和費米國家實驗室就是完全的封閉系統,除了辦公場所,還有宿舍,甚至專用鐵路和發電廠,社會車輛原則上不能進入,有特殊訪客或開放日時安檢後才能放行。美國Discover Card(發現卡)、Abbott(雅培)等公司總部佔地都很大,內部的道路不對外開放。麥當勞公司總部為了公關,對附近居民開放公司所屬的公園和綠地。

韓國:開放小區亂停車,小心被貼條

韓國住宅區主要分為兩大類:獨棟住宅和公寓小區。老城區的住宅區大部分是獨棟住宅,這類住宅區實行街區制,一個區塊內有若干棟獨棟住宅,區塊周邊為公共道路。中國遊客經常到訪的首爾北村韓屋村就是這種住宅區的代表。這種住宅區就是韓國的「洞」,洞的道路一般比較窄,如同樹枝般延展,但大多只能車輛單向通行。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及朝鮮半島光復後,韓國新建的住宅區也是如此,當時獨棟住宅佔絕大多數。這類獨棟住宅過去一般是一層平房,牆內有庭院和植物,後來不少住宅不斷增高成了一棟棟小樓,但樓外的道路仍然是公共空間。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韓國1957年在首都地區的鐘巖洞建起第一棟公寓住宅樓。1962年開工興建的麻浦公寓是韓國首個住宅小區。之後隨著韓國經濟的騰飛,大量勞動力進入大城市,獨棟住宅已難以滿足需要,郊區出現越來越多住宅小區。

以現在首爾市東部的一山新都市為例。除部分新建獨棟住宅之外,新建的小區道路一般方方正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每個街區一般為長寬在500米內,街區內即為一個小區的四個「團地」,有時街區一角也會建有幼兒園、公園等公共設施。團地內「管車不管人」,車輛進入需要登記領出入證,人員則出入自由,但每棟樓有電子門禁。在團地內的商業活動需要小區物業批准,不過餐館外賣和課外補習班廣告還是經常出現在各戶的門前,一般是掛在門把手或者用磁鐵吸在鐵門上,這種小廣告很容易清理,所以不招人討厭。韓國國內的其他新城區建設基本如此,《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最年輕的城市——世宗市看到的住宅區也是如此。

首爾市內一些獨棟住宅的聚居區正逐步面臨改造,這些住宅區被稱為「再整備區域」。《環球時報》記者所在住宅小區附近就有這樣的改造區,過去的密集的獨棟住宅經過改造後變成一棟棟高樓,細密的道路也被小區內的道路取代,這些小區也是封閉式,但主幹道不會被取消。記者還進入過首爾幾個開放內部道路的小區。這些小區外部沒有圍牆,門口沒有警衛,被當地人俗稱「鄉村巴士」的公交車在小區內穿行。有時,這些開放的內部道路也不好走,主要是佔道停車現象嚴重,路被佔去大半。在這樣的開放式小區停車也需要注意,如果是外部車輛長時間停車,小區物業會給車主點「教訓」——貼上很難清除的警告信。

俄羅斯:封閉大院和街區制並存

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彭培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當時學蘇聯建的『超級街區』一般標準是500米×500米,這對城市交通的影響是比較大。歐美街區相對來說比較小,一般不超過120米×60米。如果再大,造成堵車現象就在所難免。考慮到疏散功能,臺灣地區的街區標準最大是40米×120米,主要是德國人負責做的街區規劃設計。」

歐美以「微型社區」為主,現在的莫斯科則是蘇聯時期的封閉式和新興的街區制並存。「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在莫斯科「小環」邊上,門前車水馬龍,但自成一個大院,還有內部停車場,所以鬧中取靜。這個大院就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類似的機關大院在莫斯科還有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後重建的蘇聯為讓更多人有房住,多快好省地大造板式樓,那個年代,面積不大的「資本主義」的街區被大片住宅小區所取代,並有配套的兒童遊樂場所和停車場。

近些年,莫斯科封閉式的住宅小區逐漸開放,機關單位和學校也沒有了院牆。很多普通小區並沒有大門,看不到保安,但有防止外面車輛隨便進入的道閘,每個樓有值班的保安人員,樓門口裝有對講系統或密碼鎖。在莫斯科,外交公寓和一些高檔小區才設有圍欄和保安,進入內部必須進行嚴格檢查,需要出示相關證件,方可被放行。莫斯科的小學都有柵欄和圍牆。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後,俄羅斯許多學校都增加了門禁系統,以保障學校師生和家長們的安全。

交通擁堵是全球大城市共同面臨的難題,莫斯科也不例外。據俄羅斯「專家在線網」2月23日報導,居住社區要符合「靈活多變、更加開放」的現代化城市的要求。莫斯科很「平」,缺乏縱橫交錯的立交橋。這些年外來人口增多,修路速度趕不上汽車的增速。

由於政府機關基本都在市中心,很多人從周邊開車進城辦事,這也是造成莫斯科交通擁堵的原因之一。莫斯科市區向西南延伸,行政機關搬遷後也許會多少解決擁堵問題。莫斯科市政府還計劃在「大環」邊各條進入市區的大道附近修建停車場,讓車主將車停在外圍,然後乘地鐵進入市區。此外,莫斯科新的大型超市都建在「大環」邊上。莫斯科的停車位緊張,市內允許停車的地方通常都設有自動繳費卡刷卡機,如不遵守停車規則,車會被清障車拉走。

印度:公共服務跟不上,街區髒亂差

多數印度城市的布局是街區制,以新德裡核心區為例,各處道路平整、筆直,四通八達,而且多被綠茵覆蓋,不過道路旁的宅院主要是高官府邸。由於市政公共服務體系跟不上,新德裡市區有很多街區呈現出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即使在高檔社區也有類似問題。《環球時報》記者走訪過新德裡幾個「富人區」,這裡一棟棟別墅都價值數千萬人民幣,除房主自住也會出租。雖說是「富人區」,但最大缺陷是內部道路狹窄,私家車和流浪狗太多。

在新德裡舊有街區無從改造之際,新富階層看上古爾崗和諾伊達等衛星城,那裡高樓林立,交通縱橫,每一個封閉式的小區都可被看成是印度現代化發展的模型。小區內數十層的塔樓連成排,地上地下車庫俱全,健身房、小賣部等各類服務設施齊備。但在新德裡做房產中介超過20年的拉蒂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有不少新德裡人死活看不上古爾崗或諾伊達,認為那裡就是『孤島』,居民出行的軌跡就是駕車從小區駛向大商場,缺少大城市裡人與人的親近感。」拉蒂強調,新德裡以及印度多數大城市的交通都很糟糕,這不完全是街道設置的問題,與人口數量、機動車數量以及城市總體布局等都有關係。

日本:高高在上的大學敞開了大門

高校如何逐步「打開」也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日本高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參考。日本很多大學過去都高度封閉,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現在則加強同周邊區域的良性互動。日本越來越多的私立大學開始傾向修建「無門」大學,一是由於地價昂貴,不得不分散院系;二是向歐洲名校學習,試圖把校園和整個街區融為一體。

早稻田大學素來以「沒有正門」著稱,西校區非但不見大門,甚至不見牌子,只有一尊早大創始人大隈重信的銅像。按照早大官方說法,此舉意為「學校向任何人都敞開大門」。由於地處東京城區,沒有足夠大的整塊空間,早大有些院系還分散在主校區周邊的住宅區裡。再以名古屋大學為例,主校區被一條寬闊的公路隔開,社會車輛正常行駛,路上有紅綠燈,路邊是地鐵站、公交車站、郵局和銀行等公共設施。教授、學生和周圍居民你來我往。由於日本人很注意公眾場合保持安靜,因此,正常的教學不受影響。東京大學本鄉校區幾乎看不到圍牆和柵欄,各個院系的教學設施集中在一起,反而形成一個獨特空間,能和「外面的世界」明顯區分。

諸大建同意有些讀者對盲目推進街區制的擔憂,他認為推動街區制時會面臨很多操作性問題,不要搞短時期運動式推進。比如,打開小區,是為了通車還是為了步行更方便?如果是因為主幹道車太多,而盲目把車流引進小區,恐怕也是很恐怖的一個場景。

諸大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各個城市推動街區制時一定要做細緻入微的工作,新的新規劃,老的逐漸改變,要有一些示範性試點性的工程,特別是不能一刀切地把大大小小所有存量住區都搞成開放式。小區的封閉與開放其實不是關鍵問題,尺度太大搞『巨無霸式』封閉小區才是關鍵問題。因此,把單位大院和政府機關以及一些對城市交通和生活質量有影響的超大型社區先打開,示範作用會更大。」至於安全問題,從紐約、倫敦等城市來看,起主要作用的是單幢樓裡的安保。【環球時報駐韓、印、俄、美記者 萬宇 鄒松 文心 章山歌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邢曉婧 胡錦洋】

相關焦點

  • 推廣街區制不能降低居住舒適度 勿一味貶低小區制
    需要挑明的是,國外依法管市、治市之所以見效,在於國外城市政府只有規劃權限而無土地支配權限,城市規劃一旦以立法形式被確立,政府因無土地支配權限,而相應消解了隨意改變、肢解、推翻規劃的原始衝動,從而大體確保並逐步固化了政府制定並監督規劃實施的「裁判者」身份。所以,國人很少聽聞國外城市政府換一任市長就換一張規劃的事情,更很難上演不當大拆大建的荒誕劇。
  • 「街區制」的緣起
    博文地址:http://wangyg.fyfz.cn/b/917827  1929年,美國學者科拉倫斯·佩裡創建了「鄰裡單元」理論,這也是街區制的雛形。佩裡提出鄰裡單元理論,其目的是要在汽車交通開始發達的條件下,創造一個舒適安全、設施完善的居住社區環境。
  • 法制日報:城市推廣街區制還需興利去弊
    原標題:城市推廣街區制還需興利去弊   在人多地少、交通擁堵的我國各大城市,推行街區制對於提高土地利用率、緩解城市擁堵具有現實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勾畫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
  • 現代學徒制,國外什麼樣?
    「現代學徒制」,是在比較我國與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的差距時一個主要的對照點;更成為國內職業院校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點。那麼,在國外,「現代學徒制」到底實行得怎麼樣?本期刊發的這一組文章,介紹了德國、紐西蘭的做法,以提供一些相關信息,進而推動我們的思考。
  • 思想者|中央推廣四年:「街區制」咋就那麼難!
    2019年12月17日,在中央提出推行「街區制」將滿四年的時間節點上,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約訪趙燕菁,探求中國推行街區制的「難」,以及他對中國城市發展的思考。━━━━嘗試:規劃局長遭遇「烏託邦的街區制」最美的城市,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 渝北區龍溪街道推行「街區制」物業管理 提升老舊街區居住品質
    新華網重慶10月23日電(歐雲霄 徐曉燕)為了改善和提升老舊單體樓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渝北區龍溪街道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老舊單體樓集中的金龍路社區推行了「街區制」物業管理工作。
  • 成都打造「小街區」 治療大城市病
    ,和很多大城市一樣受到城市病困擾。規劃九大小街區示範區,力爭到2020年形成以小街區為基礎的、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態優美的城市空間——9月29日下午,《成都市小街區規制建設技術導則》全文在成都規劃管理局公眾平臺一經發布,網絡點擊量便多達近萬次,民眾對城市「小街區」這一相對陌生的概念充滿好奇與期待。
  • 成都打造「小街區」治療大城市病
    迅速崛起的四川省會成都,和很多大城市一樣受到城市病困擾。規劃九大小街區示範區,力爭到2020年形成以小街區為基礎的、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態優美的城市空間——9月29日下午,《成都市小街區規制建設技術導則》全文在成都規劃管理局公眾平臺一經發布,網絡點擊量便多達近萬次,民眾對城市「小街區」這一相對陌生的概念充滿好奇與期待。小街區建設能否幫助緩解大城市病?《工人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 走進國外大城市的貧民窟(記者觀察)
    本報駐外記者近日相繼走進國外大城市的一些貧民窟,近距離觀察那裡的生存狀況。    紐約旁邊有個亨特鎮  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秉新  來到與紐約市城區拉瓜迪亞機場僅一水之隔的布朗克斯區亨特鎮,很難把眼前破敗不堪的建築同紐約這座世界級都市聯繫在一起。但事實就是如此殘酷,亨特鎮與曼哈頓直線距離不過2公裡。
  •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讀書分享
    作者以紐約、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為例,以流暢而充滿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城市的神秘行為所表達的意義及背後的秩序,探討了多樣性在城市生活中發揮功能的方式。是什麼使得街區安全或不安全?什麼構成街區,它在更大的城市機體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為什麼一些街區仍然貧困而有些街區卻獲得新生?
  • 悅讀城市|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1956年,她就此在哈佛大學發表了一個演講;這次演講後來發展為在《財富》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名為《市中心為人民而存在》;再後來,又發展為《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出版於1961年。雅各布斯在紐約、多倫多等地積極參與城市發展相關事務,為城市規劃和住房政策改革建言獻策。她的主要作品還有《城市經濟》(1969)、《城市與國家財富》(1984)及《生存系統》(1993)等。
  • 潘玉萍:國外官邸制特色與借鑑
    原標題:國外官邸制特色與借鑑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實行官邸制」是我國官員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大決策,是中國社會改革的創新性突破,它拉開了中國幹部住房改革的序幕,實行官邸制立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焦點問題。
  • 深圳:一個繁華的一線大城市
    大家好啊,我是靜姐,最近我一直在找家附近的城市去旅遊,馬上就要到6月1日拉,6月1日是兒童節,適合我這種長不大的成人出去放鬆心情,最近的我來到了深圳,深圳是一個繁榮的大城市,也是一線城市之一。說起深圳,深圳原本是個小漁村,後來是一位偉人在南海劃了一個圈,它慢慢地就發展起來了,那就是深圳,深圳一直以來就是個交雜的大城市,這裡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因此也形成了深圳獨有的文化。眾所周知深圳是個繁榮的城市,它總共有龍崗區,福田區,坪山區,福田區,南山區,大鵬新區,光明區。
  • 開展現代學徒制應選什麼樣的企業
    原標題:開展現代學徒制應選什麼樣的企業 ■關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選擇合作企業是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第一步,這一步至關重要。事實上,當前職業院校在現代學徒制開展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難和阻礙,正是因為這第一步沒有走好。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是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理想合作夥伴呢?筆者認為以下四點考慮非常重要。首先要考慮企業的發展需求。我們都知道現代學徒制強調多方共贏,其中企業的「贏」是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出發點。
  • 軟銀日本5G網絡覆蓋面小 一個街區之外完全無5G信號
    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集團持股67%的軟銀公司,今年3月27日在日本推出了5G商用服務,成為了日本第3家推出5G商用網絡的電信運營商。
  • 國外的《刺客伍六七》,是什麼樣子的?
    《刺客伍六七》這部動漫已經在netfex上發布了,有很多小夥伴們可能對這個網網站不太熟悉,不知道這個網站是什麼樣子的,其實就是一個國外視頻網站,在國外是一個非常火的網站,但是在國內其實知名度並不是很高。
  • 朝鮮第二大城市什麼樣子?人口78萬,工業牛得很
    在朝鮮,第二大城市是什麼樣子的呢?說起來你可能有些不相信,當地第二大城市人口只有七八十萬左右。這座城市叫做什麼呢?答案是鹹興。地理位置上,鹹興位於朝鮮半島東海岸,是鹹鏡南道的首府。比起眾所周知的平壤來,鹹興明顯遜色幾籌。畢竟前者人口三百多萬,高樓大廈也很多。何以鹹興會是當地第二大城市呢?說起來和工業有關係。歷史上,鹹興工業在朝鮮就很有名。
  • 六個新街區位置已定,快看你家屬哪個街區!
    Part3龍崗「街區制」興起 催生新的區域商業業態!龍崗的「街區制」早有徵兆!再到龍崗商務E街區,以及現在的龍崗LNG-01-06街區,龍崗的「街區制」愈加顯露!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僅是龍崗商務E街區出了規劃,有E必定還規劃有ABCD等新街區,只是目前還未出爐。
  • 如果一枚核彈在一個大城市爆炸會發生什麼?
    世界正處於核戰爭的威脅之下,科學家做了一場模擬,揭示了如果一枚核彈在一個大城市爆炸,將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出,如果核爆炸發生時,人們將會如何表現?在模擬「反烏託邦式」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模擬了一個在華盛頓特區核彈爆炸的情形。
  • 有些國家實行一夫多妻制,對此你怎麼看?
    有的國家就實行一夫多妻制,甚至有的男子在同日舉辦婚禮,迎娶多個新娘。據有關媒體報導,印度、阿拉伯國家有的大家庭有一百多人,每日的家庭生活就是巨大的工作量,想想讓人唏噓不已。這種現象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議論。有人持悲觀態度,覺得生活中矛盾會變多,也有人抱有樂觀心態,甚至有些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