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眼看著震後安置樓拔地而起,可就是住不進去,綿陽市十一中的23戶教師昨天(16日)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打來電話哭訴自己的遭遇。
教師們說,他們的安置樓房已經在去年11月就建成了,但時隔7個月,他們還是住不進去,不得不「望房興嘆」,繼續在外面租房子住。有了新樓為什麼住不進去?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教師如此傷心?
半生積蓄購房因地震被拆
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60歲的退休教師鄒穎玲住在綿陽市十一中的教師樓內,這棟樓是她和老伴花了半生的積蓄購買的。地震之後,教師樓成了危樓被拆除。
鄒穎玲:害怕砸到行人,綿陽塘汛鎮把我們的樓拆了。
去年4月,綿陽市政府按照統一規劃,利用災後重建補貼資金和教師自籌款,在學校旁邊的一塊土地上建起了新樓。
鄒穎玲:這個樓就建在離我們學校旁邊200米,福澤園小區的旁邊,八大隊三舍旁邊屬於八大隊三舍的地。
去年11月,新樓完工。鄒穎玲說,23戶教師以為終於可以告別租房的日子了,但是事與願違,新樓至今無法入住。
鄒穎玲:可是到現在,房子修好了,我們不能入住,我們看到房子,望洋興嘆,住不進去。
新樓建成七月無法入住
時至今日,新樓建成已經整整7個月,怎麼就住不進去呢?鄒穎玲無奈地說,新樓至今沒有施工許可證,無法辦理驗收入住手續。
鄒穎玲:到現在沒有施工許可證,質監站就不給予驗收,沒有驗收我們就不能住進去。
綿陽十一中位於綿陽市經開區內,在學校打給經開區城建局的一份報告中也清楚地寫明了是因為手續不全,施工單位拒絕交付使用,導致老師們無法入住新樓。
而老師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成立了業主委員會,通過學校向多個部門打了報告,但卻四處碰壁。
鄒穎玲:找建設局,我打報告到鎮上,鎮上說沒辦法,我到經開區,經開區管委會,找城建辦龍運金主任,他就告訴我辦不到,我就到綿陽市的城建局,城建局有個城市住房城建辦,連人都見不到。
如今,老師們還住在租住的房子裡。退休教師謝記豐已經把全年的租金都交了。
鄒穎玲:我把第四年租金交了,我都租了三年了,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還要住第五年?
租房僅僅是多花點錢,而讓老師們心痛的是,由於缺少看護,新樓在建成後遭到了破壞。
鄒穎玲:六月八號電線全部被人破壞,電線電纜被人剪斷了,等於說新房子的電線都被人剪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