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懼怕「墳前草兩米高」慈禧太后下了一道懿旨,讓後世無話可說!

2020-12-21 大彪看世界

因懼怕「墳前草兩米高」慈禧太后下了一道懿旨,讓後世無話可說!

現在在網際網路上,人們經常取笑別人,「我的朋友就像你一樣,現在墳墓上的草有兩米高。」由此可見,「墳頭草兩米高」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都不希望出現這種現象。當然,清朝末年掌權的慈禧太后也不喜歡「墳上長兩米草」這個說法。

慈禧非常擔心自己的死,所以在38歲的時候開始建造自己的墳墓。當時,甲午戰爭剛結束不久,因為賠償各國列強國庫的錢早就花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旱災,國內的情況很差,但是慈禧太后還是花了一大筆錢修建了這座陵墓;據傳說,它建成之後,與西安的陵墓規模相當,但慈禧太后並不滿意,下令拆除重建。可見慈禧有多麼的浪費,即使生前活的比較奢侈,死了之後依然也要奢侈。

慈禧太后陵繼續修建了15年,在這段時期的中期,慈禧產生了各種奇怪的想法。快完工時,建築師請慈禧太后來視察,據說慈禧問她身邊的太監李連英:「經過一百年以後,這寶地還會長草嗎?」,李連英不假思索地回答說:「老佛爺老爺,這塊寶地的上面是一個很大的土堆,草當然會長出來。」慈禧太后聽了這話,暗自想:草長得高了,我住進去不就等於落草為寇了嗎?慈禧得了心臟病,心裡很不舒服。於是,慈禧給建築師下了一道命令,讓他想辦法不讓墳頭長草。

剛開始的時候建築師真的有點慌,這土裡長草是自然規律,怎麼長不出草啊?他想查閱古籍看看是否有任何的除草方法,最後找到了一個記載西夏王朝的國王的墳墓的方法:西夏王朝的皇帝使用的方法是將墳土用油炒熟,然後拿著煙使勁的燻,而建築師是個嚴肅的人,不放心這個方法是否可靠,於是親自做了實驗,但是遺憾的是墳土加上水之後還是會繼續長草,這時候一位老師傅告訴他,過年放完鞭炮的地方就不會長草了,據他所知,鞭炮裡的硝石和硫磺阻止了草籽的發芽!

建築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改進了炒土的方法:在土裡加入亞硝酸鹽和硫磺,一起炒土。現在想想,當時慈禧太后在陵墓裡立了幾百個大鍋,燒土,哇,這幅畫真是有點搞笑啊!只是土堆在墳墓上,沒有草。慈禧太后得知解決「草為匪」隱患的辦法後,十分高興,重賞建築師;負責建築的老主人也得到了豐厚的報酬。

慈禧太后的墓,就是我們今天在清朝東陵看到的,確實是光禿禿的。這樣,再也不會有人說慈禧「墳頭草已經有兩米高了」,真正堵住了後人的嘴。然而,雖然墓中沒有長草,卻滿足了慈禧太后「草為侵略者」的願望;但從風水風水的角度來說,裸墳卻很不吉利,不接地氣,損害子孫。慈禧死後三年,清代滅亡,但不是因為慈禧太后墓上的風水。但它確實給了人們很多談論的話題。更重要的是,慈禧死後20年,軍閥土匪孫殿英為她挖了墳墓,這才是真正的「寸草不生」!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墳前為何不長草?慈禧臨終下了一道懿旨,說了你可能不信
    慈禧太后墳前為何不長草?慈禧臨終下了一道懿旨,說了你可能不信文/九月讀史要知道古人是很在乎死後尊榮的,身份越高,就越是在乎,所以越是像王公貴胄這樣的人,就越是年紀輕輕就開始籌謀陵墓如何修建的問題。而今天小編要說道的就是慈禧太后為了讓她的墳前不長草,臨死前特意下了一道懿旨。慈禧比一般的王公貴族更注重這身後事,所以她年紀尚輕的時候就開始計劃著如何修建自己的陵墓了。那時恰逢甲午中日戰爭打得昏天黑地的時候,清政府對外有外國列強虎視眈眈,外債一大堆。對內腐敗嚴重,內部生產跟不上,簡直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
  • 慈禧太后墳前為什麼不長草?鮮有人知
    我朋友像你/他/她一樣,現在墳前草都兩米高了。」                                                                     墳頭長草兩米高當然,清末掌權人慈禧太后也一樣,不喜歡「墳頭長草兩米高」。
  • 臨死前的慈禧太后,頒布了三道懿旨,簡直太可笑
    提及慈禧,大家肯定特別熟悉吧。慈禧太后是晚清的重要政治人物,她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是鹹豐帝的妃嬪,對於慈禧太后的看法有很多,比如對她的一些好的看法,對於她的政治手段是可以肯定到,並且對於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做的特別好,因為這樣,她才可以在手中握有絕對的權力。
  • 慈禧臨終前三道懿旨,解開光緒死因之謎,網友:慈禧太后毒如蛇蠍
    坊間有種傳聞,說是慈禧太后恨光緒入骨,不願意死在光緒前面。在她死的前一天下令毒死了光緒。這個說法,並非是無稽之談。根據國家清史編纂委員公布的研究成果來看,光緒確實死於中毒,這個基本沒有異議。原因也有很多,當年戊戌政變,譚嗣同勸說袁世凱兵變,袁世凱問怎麼處理慈禧時,譚嗣同的回答隱隱讓我們感覺到是要殺掉。自己的養子要殺掉自己,慈禧太后要說不恨恐怕也不可能。所以這三個人都有可能,但是我認為慈禧太后的可能性最大。這從光緒死後的各種情形就能看出來。
  • 百年前鬧劇:攝影師因慈禧一道特殊懿旨,拍了無數張真實的醜照片
    但是普通人對於攝影仍然是充滿排斥的,特別是慈禧,她認為西方人手持相機,四處拍照,便說那是收人魂魄的工具。儘管當時清王朝每況愈下,但是,王室的衰敗仍然阻擋不住新技術的誘惑,照相成為封建王室最鍾愛的消遣形式之一。1888年,喜愛攝影的珍妃進宮,將攝影術帶入了皇宮。
  • 慈禧太后下懿旨去除「後清流」幫異己
    光緒十二至十四年間(1886-1888年),當時文廷式常在北京,常住在好友志銳家中,當時珍妃父親早已故世,瑾妃、珍妃就在堂兄志銳的安排下,搬進長善在北京的府第。時珍妃已十一二歲,瑾妃亦十三四歲,她們跟文廷式讀一些書,也是情理中的事。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為光緒帝選後,慈禧以其弟弟桂祥的女兒,也就是光緒帝的表姐隆裕為皇后,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時入選,成為光緒帝的妃子。
  • 慈禧太后臨終前迴光返照,連頒3道懿旨,仔細揣摩後感覺荒誕無比
    一提起慈禧太后,後人心中總是有抹不平的憤怒,在她向列強一味的妥協下,使得大清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在外敵的挑戰面前卑躬屈膝,而不是自發圖強,好不容易有些像光緒這樣的積極力量,還被她無情的給扼殺在搖籃裡了。
  • 慈禧一道懿旨:千萬隻梅花鹿被抓,一個地方出了名
    幾天後,當婉貞率眾人下山返京時,各種車輛已滿裝珍禽異獸和各種山寶婉貞帶著山珍野味來到皇宮養心殿拜見慈禧太后。將大肚川一帶風景之秀麗、梅花鹿之眾多,繪聲繪色地講述,慈禧聽後高興地說:「好!讓大肚川獵戶給我捕鹿、貢鹿。」然後,慈禧太后即召見恭親王奕訴,命其速去大肚川勘查入圍流民狩獵梅花鹿的情況。
  • 鹹豐死前,給一個女人留下一道密旨:若慈禧貪權,你可廢了她
    鹹豐駕崩當時這八位大臣和東西太后(慈安,慈禧)共同留在熱河,處理鹹豐皇帝後事。慈禧是比較貪戀權勢的,鹹豐死前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明顯就是制衡她的。於是她想方設法的遊說東太后,說這八位大臣心懷不軌。(二)兩後執政 東太后慈安沒有什麼野心,但在慈禧的遊說下,最終同意秘密聯合遠在北京的恭親王奕商量對策爭權。鹹豐逃到熱河,留在北京和洋人商量議和事情的就是這位恭親王。在處理議和事情中,他和洋人反而打下了關係。奕和八大臣中的肅順本就不和,正擔心會被擠壓的時候,從熱河傳來了兩位太后的懿旨。
  • 慈禧太后愛喝此湯連喝10年,10年後她問廚子1句話,下懿旨:處死
    慈禧太后為人窮奢極欲,不僅日日穿金戴銀,在飲食上也非常考究。她雖然名為太后,但是卻是清晚期實際的掌權人,說一不二,生起氣來連皇帝的寵妃都可以處死。慈禧太后晚年最講究養生,畢竟在世一天就能享受一天的富貴,自然是活的時間越長越好了。
  • 為了此事,慈禧披著光緒帝的馬甲先發聖旨,跟著又連發兩道懿旨
    但同樣是這一年,也發生了一件,震撼全國的大事:我大清的慈禧老佛爺,要過60大壽了!孫毓汶和榮祿把慈禧的60大壽,當成世界上最大的大事來操辦,在兩年前就開始籌備。只為修繕頤和園,海軍軍費連續六年被挪用——致使本是先進的北洋水師,在六年後變成了「大、慢、蠢」的模樣,全面落後於「小、快、兇的日本海軍。且,海軍連日常維護的錢,都保證不了,自然引起許多大臣的非議。
  • 慈禧的加急懿旨也保不住安德海一命!
    安德海掛此旗的意思是暗示人們他是奉西太后的懿旨。趙新隨後帶兩名心腹隨從,主僕三人騎快馬直奔濟南,到山東巡撫衙門(該衙門是明洪武年間齊王府)遞上了手本,通報德州知州有要事拜見撫臺大人。山東巡撫丁寶楨就把趙新讓到西花廳敘談。丁寶楨(1820—1886),貴州平遠州(今織金)人,字雅璜,鹹豐進士,1867年升山東巡撫,是一位剛正激烈、一清如水、鐵面無私、不喜趨奉的好官。
  • 慈禧太后手掌大權,為何眼中容不下親王墳上的一棵樹?
    歷史上的女強人並不多,其中名氣較大的如武則天、呂后、慈禧太后等。慈禧太后大家都很熟悉,她是晚清時期中國實際上的掌權者,光緒皇帝不過是她手中的一個傀儡。慈禧手掌大權,算得上是能呼風喚雨,連皇帝都不能拿她怎麼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何連光緒帝親爹(醇親王奕譞)墳上的一棵樹都不肯放過?
  • 慈禧太后的事
    回過神來後,慈禧說:「免除那爾蘇死罪。」那爾蘇是「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的孫子、伯彥納謨詁的長子,三十多歲,正值大好年華。那爾蘇回到侍衛住所後,宮中傳來太后懿旨,宣那爾蘇覲見。那爾蘇被宮女領到太后寢宮,扣頭拜見。然後,慈禧親手把那爾蘇拉上床。
  • 慈禧臨終前留下三道遺囑,每一道都無恥至極,讓人唾罵不止!
    一說到慈禧,人們對她總是恨罵不絕,晚清時期,因為她讓清政府加快了滅亡,並且還讓西方國家在我國肆意妄為,而慈禧卻還在一味的妥協。當時還有一些想要守住祖國尊嚴的人,最後都被慈禧無情的扼殺在了搖籃裡。而慈禧臨死之前,還留下了三道遺囑,每一道都無恥至極,讓人聽後唾罵不止!她留下了什麼遺言?
  • 慈禧斷氣前下了一道神秘懿旨,眾人迷惑不解,12年前才知慈禧陰狠
    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一直尊稱為「母后」的慈禧太后也閉上了雙眼,油盡燈枯。不過,這日期上倒也是巧著,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前一日走,自己在後一日就跟上了,實屬是令人生疑。 早在慈禧離世之前,還是在床上躺了幾日的,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但也沒捨得咽下那口氣,因為,她是不願意在光緒帝前先離世的。
  • 慈禧咽氣前下達奇特懿旨,群臣大惑不解,2008年才知慈禧陰狠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掌控近代中國半個多世紀實權的慈禧太后終於油盡燈枯,行將死亡。據時任清朝禮部尚書的愛新覺羅·溥良回憶,早在太后病危前兩日,一乾重臣已經在儀鸞殿外跪等了,只待屋內哭聲傳來,禮部好當即舉哀發喪。
  • 孝莊太后的最後一道懿旨,康熙聽後,直接犧牲了最寵愛的妃子
    孝莊太后的最後一道懿旨,康熙聽後,直接犧牲了最寵愛的妃子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莊妃;生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皇太極駕崩
  • 鹹豐死後,西太后慈禧是用什麼手段打敗東太后慈安的
    當時這八位大臣和東西太后(慈安,慈禧)共同留在熱河,處理鹹豐皇帝後事。慈禧是比較貪戀權勢的,鹹豐死前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明顯就是制衡她的。於是她想方設法的遊說東太后,說這八位大臣心懷不軌。(二)兩後執政東太后慈安沒有什麼野心,但在慈禧的遊說下,最終同意秘密聯合遠在北京的恭親王奕商量對策爭權。鹹豐逃到熱河,留在北京和洋人商量議和事情的就是這位恭親王。在處理議和事情中,他和洋人反而打下了關係。奕和八大臣中的肅順本就不和,正擔心會被擠壓的時候,從熱河傳來了兩位太后的懿旨。
  • 慈禧太后崩逝後,大清的最高權力被誰掌握?仍然是葉赫那拉氏
    兩道懿旨,讓醇親王載灃父子成為了最大贏家,一位攝政王、一位嗣皇帝,如此「父子組合」遠超清初時期多爾袞和順治皇帝的「叔侄組合」。僅就此來看,光緒皇帝駕崩以後,甚至是慈禧太后崩逝以後,實際掌握軍國大政的攝政王載灃,無疑會掌握大清的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