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好的合伙人關係?

2021-01-17 創業邦

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還是不舉手就發言(ID: JustBB2),作者還是不舉手就發言,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合伙人是創業中重要的事之一,同時對創始人來說也是最大的難點之一。

創業之初,人單力薄,‌‌一沒有錢,二沒有資源,也不能開出足夠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於是經常用合伙人這樣的 title‌‌ 作為條件,希望找一個合適的、靠譜的人,如果對方自願‌‌降低薪水‌‌和自己一起參與高風險的‌‌創業‌‌,那就更好了。

僅僅交換這些條件,就能找到想要的合伙人了嗎?可想而知,合伙人在你心裡的位置,只是找一個願意少拿錢跟你一起幹活的人嗎?

如果不是,合伙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你又為什麼要找一位合伙人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合伙人、股東、高管的區別。

‌‌‌‌股東是跟創始人有直接利益關係的人,但他在事情之外,只是基於股東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作為外部的參與者、觀察者,‌‌告訴你一些來自外部不同視角的建議,或者對你董事會的決策行使一些必要的制衡。

高管則是在執行層面幫助 CEO 把事情往前推進的人。不同的管理風格會形成不同的高管團隊關係模式,但不管什麼模式,高管對「事情的結果負責」,向 CEO 負責。一個創業者朋友說過的一句話:「公司運營團隊的負責人具體話語權是高於我的,因為他在這塊肯定比我專業,不然我為什麼找他?」所以,高管更多是從分工上來談。

問題來了,既然上有股東有董事會,下有管理團隊,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合伙人呢?

在我看來,合伙人跟股東、高管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也就是合伙人關係的本質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的情感連接。

我在 2018 年的上一版《重新理解創業》中談到合伙人的時候,認為互相喜歡比能力互補更重要。那時,我認為我上一段創業中的幾個合伙人之間雖然能力互補,人品也都很好,之所以沒有磨合的很好,是因為彼此之間不足夠的認可和喜歡,所以在文化上不能形成強認同感,以至於在關鍵問題的決策上,我們是跟不上的。所以當時我反思後認為,合伙人之間,相比能力互補,相互喜歡比什麼都重要。

回過頭來看,這個要求還是太理想化了。能力互補還是創業合作必然的現實起點。在現實中,我們不大可能說不管專業和能力需要,單純地找一個彼此喜歡欣賞的人一起創業,哪怕是髮小、同學,也還是要先考慮他能為這個創業公司發揮什麼作用的。

互相喜歡自然有好的結果,大家願意一起相處,一起工作,一起長期支持,信任和溝通成本很低,抗壓能力更強,但是這對於形成真正的合伙人關係還遠遠不夠。在這兩年的創業觀察中,我發現有些公司的合伙人之間雖然互相喜歡,但是他們反而更容易出現認知的盲區。因為彼此的喜歡與志趣相投,他們在對方身上看到的總是和自身同樣多的東西。他們互相點讚,毫無保留地接受對方的建議,而外面那些和他們不太一樣的的知識、信息、建議,對他們而言,就像色、影之於盲人,是看不到的。這說明,僅僅是相互喜歡,相互打雞血,共同憧憬美好前景,還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關係。

現在我的思考是,合伙人之間只有達到可以交換痛苦、交換不堪、交換弱點的程度,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關係。

作為創始人,「掙扎」的時刻太多了,講出隱匿在內心深處的事,需要在一個安全的邊界裡。告訴高管或者員工,可能會影響團隊的穩定;告訴家人,雖然沒什麼可顧慮的,但因為他們不跟你身處同一個環境,不做同一件事情,沒辦法理解你,跟你商榷。只有建立起情感關係的合伙人,才能毫無保留地交流,更好地面對弱點,面對真相。因為你們在一起是為了成就共同的事業,成就自己,其他的誘惑都讓位於這個目標。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你會發現好的合伙人關係都有這種共性,因為彼此情感上的連接,能做到充分的信任和相互的依賴。

如巴菲特和芒格,他們都認可價值投資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情感上的連接讓二人成為最佳拍檔。巴菲特和芒格雖然都心高氣傲,但互相認為對方是自己認識的人裡面最聰明的,所以互相願意認真聆聽對方的想法,尊重對方的意見;巴菲特極力推崇芒格,而芒格心不狂傲,更願意給巴菲特當「副手」幾十年,即便巴菲特的財富數倍於自己,芒格也不眼紅,只是說:沃倫開始得比我早,比我更聰明,比我更勤奮,沒有別的了。他們這種關係就是典型的情感上的連接,「沒有比查理更懂沃倫的了」。因此,二人的合伙人關係經歷了半個世紀,一直走到現在。

再次重新理解合伙人後,我認識到合伙人的關係本質是情感的連接,是彼此情感上的需要。

如果你的心力、能力、精力足夠強大到一個人也可以,不是說創業必然需要有合伙人。但是如果你堅定地認為,從能力互補出發,並且渴望找到真正的創業合伙人的話,可以繼續讀下面的內容,看看什麼才是好的合伙人關係,以及如何能夠建立這樣的關係。

什麼才是好的「合伙人」關係?

我創業的過程中,有兩段比較典型的合伙人關係。第一段是跟我哥哥一起,天生的合伙人;第二段創業我上面也提及過,現在回想起跟合伙人有關的片段,也有一些處理不夠好的經歷。所以我並不是一個跟合伙人完全經歷過成功的人,但是二十多年來我一直處在各種合伙人關係中,包括現在在投資機構裡。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要想有好的合伙人關係,建立起情感上的連接,做到這三點很重要。

第一,分享利益,更要分享權力。

合伙人在工作期間確實能幫創始人承擔很大的責任,按照最初的承諾,享受到了合伙人的利益,比如財務上的股權,但是如果沒有享受過本該獲得的權力,很難說找到真正合伙人的感覺。為什麼一無所有的時候,大家心氣很足,團結向前,而公司做大了、有錢了,權力的分享越顯得稀缺呢?

一個創始人,天生的 ego 或者控制欲驅使,相對於權力,他更願意分享利益,比如股權等等。人的本性使然,我們樂於一起分享快樂、利益,‌‌但最難做到的就是分享權力,特別是做老大的人,不自覺地就會希望別人都聽命於自己的意志,‌‌希望別人能表現更多執行力和忠誠度,並不願意分享‌‌權力。他自然會以為分享利益,就能鼓勵合伙人跟自己一起分擔相應的責任。

什麼是權力的分享?你不是像《教父》那樣告訴跟合伙人說,「我將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而是讓他享有該有的話語權、決策權,哪怕你不同意,也會尊重對方的決定,讓對方去嘗試。試問一下,怎麼能要求合伙人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權力,就承擔相應的責任呢?‌‌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政權,於是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評述這段歷史的時候,大家會說趙匡胤以一種和平的、不傷君臣和氣的手段解除了大臣的軍權威脅,避免了之後的內鬥。但在現代公司的組織中,合伙人之間不像趙匡胤與大臣,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上面提到的,是跟你有情感連接的人,是跟你一起成就彼此的人,大家在一起分享權力,共同承擔責任。

可是,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合伙人在公司成功上市後會選擇離開。也許是因為他實現了財務自由,不想再承受繁重的工作壓力而離開,更深層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個合伙人沒有享受到該有的權力,以前都是因為利益關係堅持著。一旦公司上市,實現財務自由,但因為無法分享權力,讓自己有更好的參與感、歸屬感、成就感,哪怕是自己參與創立的公司,也會因為落寞而捨棄。

第二,承認自己的弱點,更要包容他人的錯誤

我們總是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不好,出於一種「受害者心理」,想找到讓自己「不好」的那個人,然後本能地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有時候即便知道自己有弱點,也不願意告訴別人,覺得分享弱點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認可。

公司業務好,大家自然分享成功,分享成長的快樂,但更多時候面對的是業務的增長不利,業務推廣乏力。這時候,一般上面埋怨下面執行不給力,然後合伙人之間互相埋怨,認為是別人的問題。比如創始人覺得自己的產品做的無可挑剔,而增長不利是合伙人的運營做的不好,導致很多公司的合伙人,在業務增長期好好的,在業務增長的瓶頸期卻分手了。

人不是完美的,不管是創始人,還是合伙人,誰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每個人都是有弱點的。承認自己的弱點,只是承認了人的不完美,不不代表認為自己不行。當你把弱點告訴合伙人,你們不過是在交換看到的真相,然後共同面對、解決。

人不是完美的,人也都會犯錯,甚至犯的錯誤遠遠比所取得的成就要大。長期來看,不管平時犯了多少錯誤,一個公司之所以能有發展,其實就是幹了少數幾件正確的事。所以,除了承認自己的弱點,分享自己的弱點,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基礎上,包容別人因為那些不完美犯的錯。

2011 年張勇剛上任那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阿里巴巴 B2B 平臺的客戶欺詐投訴案,後又因為淘寶新規,直接導致商戶的「十月圍城」。如果是類似的事情,一般公司首首先想到的是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以對公司和用戶有所交待,但是張勇並沒有因為這些錯誤被公司犧牲掉,馬雲包容了他的錯誤。

合伙人之間不僅要分享弱點,更是包容錯誤

我的好朋友,花點時間的創始人朱月怡,她在一次危機中處理的合伙人關係也很得體。

今年花點時間 520 促銷參與了一場直播帶貨,本身是一次營銷上新的嘗試,但因為活動節點比較趕,一次性收到大量訂單,供應鏈方面又沒有安排地特別妥當,結果收到很多消費者的負面反饋。當時負責供應鏈的就是月怡的合伙人。面對這樣的公關危機,如果你是花點時間的創始人和 CEO,會怎麼對合伙人呢?

危機爆出來那天,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月怡寫的聲明,她說:「對我們的批評、建議,我們全部接收。」她沒有說一句對消費者或者直播夥伴的埋怨,也沒有甩鍋給同事或者是合伙人,而是說了她和合伙人合作的開始,對方的信任,未來如何吸取教訓做得更好,「今天的教訓和挑戰很值得,幫助我和團隊發現了問題,我內心深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堅定地知道,她是值得的。」

月怡之前用這句話來形容合伙人關係,「找個君子來度」,我想延伸一下,允許彼此之間犯錯。

有時候,我們對合伙人的要求真的好高,能力強,還要三觀正,人品好,尤其是如果彼此之間之前的感性連接不夠,馬上就開始評判。什麼叫人品好?難道我們自己就沒有人品不好的時候嗎?為什麼反倒要求別人要全是人品好的時候呢?人性本身就是有弱點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退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或者退休以後,露出了不一樣的一面,比如一個勤儉克制的人突然開始奢侈,或者去賭博,或者花天酒地....他們甚至做的事情經常超越我們曾經的認識,但這依然不妨礙他是個能幹的、有創造力的人。

所以,為什麼要要求一個人不僅三觀要正,還要和你匹配?

與其站在道德的高地評判他人,評判你的合伙人,不如努力超越自己的本能,超越情緒對自我的控制, 做更好的人。創業,本身就是見識修行的成長過程,就人的成長性而言,沒有什麼比創業是更好的訓練方式了。你學會同理心,你學會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別人反過來也自然會包容你,陪伴你,支持你。

第三點,分享機會,共同成長

當你看完上面的問題,你可能會暗自抱怨,我不想分享權力,不想包容錯誤,是覺得相比自己的成長,合伙人成長的太慢。

首先,創始人的成長本身就應該比合伙人成長的快。

一個朋友用塔吊模型形容公司創始人的成長。一棟 100 米 30 層的大廈,需要 100 多米高的塔吊,但並不是一開始就是 100 米高的,而是一開始十幾米高,隨著所蓋大樓的升高,塔吊靠液壓裝置升高,把支架推進去固定,塔吊隨之一點一點升高,所以塔吊是長出來的。創始人創立公司,公司是創始人能力的培養皿,創始人能力的增加提升了公司的高度,公司培養皿的邊界擴大,進一步培育了創始人能力的增加,形成「創始人能力「和「公司成就」的正反饋飛輪。就像塔吊永遠高於大廈,創始人的認知永遠領先公司,也應該永遠領先公司。因為如果你不變,就會成為公司發展的瓶頸。

除了這種應該,你也獲得了比合伙人更多的機會。

當你開始創業,拿到融資,業務逐漸起步,公司所有的資源都會傾向 CEO,你會認識更多的人,接觸更寬廣的視野,尤其一些活動只有 CEO 有機會如何如何。獲得更多機會,當然會比別人成長的更快。比如,只有 CEO 允許加入投資機構被投公司的群裡,你會直接拿到過來人的第一手建議,有機會跟行業的大牛面對面交流;你也會有時間接受別人的要求出去上課、學習、社交。你出去的時候,你的合伙人在幹什麼呢?可能還在辦公室呆著團隊加班,趕項目的上線。

除了自身學習成長的動力,如果真的把他當做合伙人,作為創始人,你願意把一些機會分享給合伙人嗎?你收到一個有價值活動的邀請,會不會想到讓他也去?而不是感受到合伙人的成長不足,第一反應是合伙人的上進心不足,不願意像自己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花在思考公司的事情和個人成長上。

分享權力的另外一面,是分享資源、分享機會,不然合伙人也會感到落寞,甚至會覺得沒有存在感。創始人越來越多的站在聚光燈下,出去聽到風聲雨聲回來就埋怨公司的滯後性,自己參與做具體事情的頻率卻越來越低。

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創始人這樣對合伙人,合伙人也會這樣對員工,埋怨別人成長不足。一個正向的秩序應該是 CEO 主動分享資源分享機會,合伙人也分享東西給團隊,最後整個公司呈現的是向上的生長狀態。

想想,當初別人為什麼會與你一起參與這份事業?是帶著初心出發,成就一份事業,成就彼此,因此,你們之間不是追隨的關係,不是高與低的關係,而是有情感連接的夥伴。你們一起分享權力,分享痛苦,分享機會,共同成長,所以千萬不要讓追隨成為合伙人關係的絆腳石。

如何建立‌‌真正的合伙人關係?

如果你找到了合伙人,恭喜你,你很幸運,但僅僅「找到」還不夠。「找到」相當於兩個人的婚禮儀式,意味著這段關係才剛剛開始,更重要的是經營。合伙人關係也是公司經營的重要部分。

下一個問題是,當你有意願跟他發展合伙人關係,如何建立跟他開啟一段好的合伙人關係的旅程?我思考了這幾點。

第一,做好大量心靈層面的‌‌連接‌‌和溝通‌‌。

我們經常見到的一個破壞合伙人關係的現象是,大家總是‌‌希望對方認可自己的觀點,‌‌卻在面對對方不好的結果時,內心有很多的指責,本質上就是源於大家沒有心靈層面的連接和溝通。

合伙人之間‌‌不是儘量展現自己的優秀,展現自己的智慧,‌‌展現自己‌‌的長處,而是要‌坦誠地表達,‌勇敢和努力地呈現自己內心真正的那份痛苦,說出自己的期待。這是合伙人層面的溝通和其他關係的溝通根本的不同。

過去我們都有過這樣很好的畫面:跟自己的小夥伴,聊一個通宵,在路邊拿著啤酒,暢想未來,第二天去工作,一起吃泡麵,一起加班,恨不得生活都在一起。但是這些遠遠不夠,彼此分享成就,遠遠不足以讓合伙人關係鞏固。但是,建立關係最核心的不是對未來共同的憧憬,最重要的做好大量心靈層面的溝通。做好這一點的本質是分享痛苦,分享負面的東西,甚至是不堪,才能真正建立關係。

《紙牌屋》中的弗蘭克和克萊爾雖然是夫妻,但他們在一起就是為了成就自己,心裡早已經沒有了愛。當弗蘭克夜不歸宿的第二天早上,克萊爾對他說的是:「那個女孩是否有利用價值」?

在下木夫婦心中,所有的一切都讓位於成就自己的終極目的。他們可以做到在深夜裡坦露痛苦,分享自己最齷齪、對欲望最渴求的一面,無話不說。而這些似乎也只能跟另外一個人分享。這種關係很難打破,簡直是最牢固的一種合伙人關係。這裡也回應了我們在開頭說的,心靈上的連接大於互相喜歡。

願意把自己的苦訴說出來,才會視他為真正的朋友。如果只願意向外展示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可能只是點讚之交。什麼時候才會視一個人為真正的朋友?是你痛苦的時候,願意向他傾訴,他願意過來陪伴。只有經歷這種頻繁的交流溝通,彼此共同交換痛苦,才能在心靈上上逐漸建起連接感。但一定是彼此都願意分享。除了心理醫生,我們很難看到一段關係中單方面傾訴痛苦,長久下來對方會很不平衡,「我都已經跟你傾訴這麼久了,為什麼你卻不願聽我說?」或者是「我把自己的小秘密都告訴你了,為什麼你什麼都不說?是沒把我當朋友嗎?」一個人只有意識到對方特別了解自己,彼此都談論了自己的弱點恐懼不安困惑乃至不堪之事,自己內心的一面,才會加深連接,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關係。

第二,選擇做一些儀式感的事情。

合伙人關係跟親密關係一樣,也需要經營。剛開始一段關係,肯定很脆弱、很稚嫩,彼此之間也時不時會有矛盾、誤解,甚至偶爾會因為一些不理解而傷害對方,但你們彼此是不是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和共識,好好經營這段關係。因為合伙人本身是動態的,隨著組織的發展,肯定會有老的合伙人離開,又會有新的合伙人加入,新老的融合更需要加強交流和認識。這時, 合伙人之間可以做保持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

比如可以挑選一個有意義的日子作為合伙人日,大家真正在一起,‌‌走心地加深認識彼此,黨 史中就有很多類似的活動。合伙人之間是不是也應該安排出一個這樣的時間作為合伙人日,好好過一下。萬通地產 1992 年 9 月 13 日創立一周年的時候,馮侖說:「當第一個周年的時候我們沒想到怎麼來過這個生日,當我們就商量覺得如果吃吃喝喝鬧一下既花錢,而且也跟別人沒有什麼差別,還不如大家自己琢磨琢磨看看最近有沒有什麼事,花一天時間來檢討一下, 後來我們就想到反省自己。」反省完後,他們寫了《披荊斬棘,共赴未來》這篇文章作為總結。

這個儀式堅持了二十多年,直到他現在離開萬通,自己公司還在堅持這個日子反省。這個行動看起來很宗教式,卻已經成為萬通價值觀的一部分,「不僅拉進了人與人心理上的距離,也屢次救了萬通。」

美國公司這方面做的也很好。Snapchat 有一個儀式,就叫「Council」,每隔一周,大家聚在一起,談論自己的感受,然後輪流互相傾聽。對於一個技術驅動創新的社交公司,這個儀式能激發大家的家庭感,也會讓專注於技術的工程師對客戶產生共情感。但後來這個儀式也不了了之了,因為問的問題比較直接和個人化,而員工覺得我跟你不熟,為什麼要告訴你我的私事?儀式感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花時間繼續去探索和挖掘。

不可置否,合伙人的文化、合伙人的建設,‌‌可能是整個公司組織建設中一件長期持續需要運營的事情,也希望我的思考可以讓你對合伙人有更深刻‌‌的洞察和重新理解,讓自己在真正的創業過程中可以做得更好。祝願大家可以找到讓你驕傲、彼此依賴、甚至能成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的合伙人。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的合伙人?
    合伙人的重要性我講過很多,但是我希望講得再深一點。曾經有一位海外頂級公司的頂級科學家來到我這裡融資。他已經得到國內同樣行業頂級公司的戰略投資,他說徐老師你的品牌好,給我一筆錢,我就啟動了。這家公司是一個2B的公司,沒有合伙人,創始人拿著100%的股份。他是一位純科學家,不是那種市場營銷管理的角色。我說你得找一個CEO。他說徐老師,我正在找。
  • 當你的合伙人只想出錢不願出力,怎樣處理其中的權益關係才公平?
    它彌補了個人創業的諸多不足之處,而如何處理好合伙人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知道幾個人一起合夥,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可能是能力互補,資源互補,亦或是啟動資金與能力互補。而這種合夥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在實際的合作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
  • 創業公司要處理好股東、合伙人的關係和利益,不要為未來「埋雷」
    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基本都有股東與合伙人的存在,當然兩者是有區別的,在法律層面上,兩者的權利和義務都不太一樣(其實股東與股東、合伙人與合伙人也是有區別,不展開討論了)。本文主要是指那種既出資做股東,又出力做合伙人的情況。古人講禍福相依,世上任何事都是如此。
  • 真格基金徐小平:什麼樣的人才是好的合伙人?
    但回頭看那些短命的企業,卻往往正是因為在創業初期沒有合適的團隊結伴而行,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投資人說很認同徐總關於合伙人的觀點,也希望此文能對創業者在管理、人才觀上有所思考。 合伙人的重要性我講過很多,但是我希望講得再深一點。 曾經有一位海外頂級公司的頂級科學家來到我這裡融資。他已經得到國內同樣行業頂級公司的戰略投資,他說徐老師你的品牌好,給我一筆錢,我就啟動了。 這家公司是一個2B的公司,沒有合伙人,創始人拿著100%的股份。
  • 衛哲:合伙人制度意味著什麼?
    衛哲:合伙人制度意味著什麼?當年,這位最年輕的合伙人被外界視為阿里接班人,如今,被拔掉合伙人頭銜同樣被視為最大的懲罰,合伙人背後代表著什麼?阿里巴巴在中國公司中首創合伙人制度,捲起如潮的良將,並引來眾多公司效仿。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合伙人制度?
  • 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如何選擇合伙人——資源和關係的永恆糾纏
    企業在初創期通常會在「強關係」的圈子裡尋找合伙人,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企業在增加合伙人時經常引入「弱關係」候選人;當企業進入成熟期時,選擇合伙人更多地注重契約關係,比如通過股權激勵吸納合伙人。圖2: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選擇合伙人時「關係」的作用以強關係為主是指基於親密關係來尋找合伙人,最常見的強關係是「親朋好友」、「五同」圈(「五同」通常是指同好、同姓、同鄉、同校、同事)等。初創期的企業傾向於在「強關係」圈尋找合伙人,主要是因為「信任」二字。
  • 街都:合伙人時代已經到來,好的合伙人會比老婆更懂你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合伙人最新資訊 > 正文 街都:合伙人時代已經到來,好的合伙人會比老婆更懂你
  • 夫妻是什麼?怎樣處理好夫妻之間的關係?
    夫妻是合伙人很多時候,夫妻也像是合伙人。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也就是相互的合作過程。在具體合作當中,會有合作愉快順利的時候,也會有爭執鬧彆扭的時候。所以,夫妻之間一定要處理好相互的關係,從步入婚姻開始,就要多做那些能夠增進彼此感情的事情,而不是破壞感情的事情。
  • 《潮流合伙人》發布會,陳偉霆範丞丞氣質絕,細節暴露私底下關係
    01《潮流合伙人》發布會備受觀眾期待的綜藝《潮流合伙人》發布會來啦而在發布會上看到成員們之間的互動,也知道大家在私底下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03細節暴露私底下關係發布會上可以看到在角落裡的周揚青抱著歐陽娜娜笑,看來兩個人因為一起錄製節目的關係,收穫了一段友情了吧,看得出來大家相處得很不錯的
  • 馬云為什麼要堅持「合伙人制度」?阿里合伙人制度有什麼優勢!
    2009年阿里巴巴開創了合伙人制度。因公司初創於湖畔花園,故該制度又被稱為「湖畔花園合伙人制度」。設立的初衷是希望改變以往股東和管理團隊之間簡單僱傭模式,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等級制度。用阿里巴巴集團前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的話說,就是「我們最終設定的機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創始人。用白話來說,公司是大家的,並不是創始人一個人的。
  • 企業推行阿米巴合伙人制度之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企業導入阿米巴經營模式之後,合伙人制度也越來越受管理者關注。什麼是合伙人?合伙人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通俗地講就是「合在一起成為一夥」,形成一夥後就共擔責任共享成果。如果我們換到企業來說,合伙人具體表現就是員工獲得股份、分紅權、成為股東成為公司的主人的一個過程。根據阿米巴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合伙人和股東的利益往往都是一致的,損害股東的利益實質就是在損害自己的利益。
  • 創始人和合伙人是相輔相成,實際中,為何兩者的關係會微妙呢?
    企業裡,創始人和合伙人微妙的關係,該如何保持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馬雲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如今,已經退居幕後,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十八羅漢,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是,也不斷的退居幕後。其中,淘寶之父孫彤宇的離開,更是引發無數猜測。不過,作為僅次於馬雲的阿里二號人物,孫彤宇「出局」後,投資了拼多多。果然,是金子到哪都發光。
  • 揭秘機構知道合伙人和熊掌號的關係!
    百度知道合伙人平臺,是百度知道新推出的權威知識內容創作平臺,旨在將更多專業權威的個人、團隊、企業機構與億萬網友緊密的連接起來,讓再小的知識也能發揮價值,讓再疑難的問題也得到權威的解答。目前,合伙人平臺已經產出超過300萬問答內容,日均曝光超過4400萬次,每天有超過百萬人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 合伙人只出錢,不參與經營,又想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樣處理才妥當
    1.明確合夥關係 這一協議並不符合合夥經營的法律規定,因此法院只能認定張某與王某之間只是普通的借貸關係,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合伙人。 因此,在實際合夥創業中,面對不參與經營的合伙人,一定要提前確定好雙方之間是普通借貸關係還是合夥關係。先確定關係後,才能談及到股權分紅等利益問題。創業者如果沒有明確好雙方關係,一旦公司出現問題,就很有可能牽扯出一系列債務糾紛。
  • 什麼《合伙人》?明明是《竇娥三兄弟復仇者聯盟》!
    好消息好消息,電視劇版《合伙人》上線了!不過故事完全沒有雷同,一點巧合也沒有。癩蛤蟆真心是運氣好,踢飛了足球打破了舞蹈排練室的玻璃,撿個球還能撞見校花換衣服,校花肯定惱羞成怒,但從此深印腦海。第一印象:流氓啊!
  • 夢見合伙人不幹了周公 夢見合伙人不幹了什麼意思
    夢見合伙人不幹了周公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合伙人,預示生男,忌動土動胎氣。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合伙人,說明反目成仇,感情破裂難成。創業的人夢見合伙人,代表起初進行不利,重新整理後順利得財。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合伙人,意味著往北區考試,順利錄取。
  • 印度合伙人甩了中國合伙人三條街,憑什麼?
    今年十二月份可以說是合伙人之月,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國合伙人2》跟《印度合伙人》正面剛上了,口碑兩極分化嚴重,印度合伙人甩了中國合伙人三條街,為什麼《中國合伙人2》口碑斷崖式下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今天要說的這部《印度合伙人》,同樣是以真實事件改編,針對印度女性頗為尷尬的「月經」問題,所以該片還有另一個名字 ——《護墊俠》在印度,女性的經期話題一直是個禁忌,經血被視為「不潔」、「羞恥」、「詛咒」的洪水猛獸。女性例假期間,通常會被關在小黑屋或者陽臺一類的地方進行隔離,像個囚犯一樣。
  • 中國合伙人大會:透過漢帝起家史,看合伙人的本質
    在國家「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指引下,創業e家攜手約瑟投資、財經早餐、楚天都市報等聯合主辦的中國合伙人大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頂尖的商務平臺,無論是在資源共享還是項目投資,或者是全球化的合伙人招募,中國合伙人大會都有絕對的優勢成為企業家們通往成功的孵化器。
  • 蔣凡遭除名阿里合伙人,意味著什麼?一文讓你讀懂阿里合伙人制度
    處理意見的第一條,也是最嚴重的一條,就是蔣凡被剔除阿里合伙人,那麼阿里合伙人究竟是什麼?一、合伙人合伙人是指投資組成合夥企業,參與合夥經營的組織和個人,是合夥企業的主體。合夥企業中首先具備的是合伙人。對貨幣以外的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經全體合伙人協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勞務出資,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伙人協商確定。"《民法通則》第三十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 蔣凡錯失的阿里合伙人身份有什麼作用?阿里為什麼要有合伙人制度
    天貓和淘寶雙總裁蔣凡由於被其妻子曝光婚內出軌著名網紅張大奕,被阿里合伙人委員會取消合伙人身份,同時取消上一個財年的所有獎勵,並降級和記過處分,這些直接的損失應該有幾千萬元,但對於年紀輕輕就已經財務自由的蔣凡來說,也不算太傷筋動骨,畢竟蔣凡才35歲,應該更看重的是事業的前途,蔣凡本來被業界稱為阿里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