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Kinos是Lomography在十一月新發布的一款35mm膠片攝像機。LomoKino使用普通135膠捲拍攝。一卷膠捲可拍攝144張,大約3-4fps,片幅約35mm膠片的1/4左右。使用LomoKino拍攝,需要大家輕輕捲動手柄,非常有復古感覺。視捲動速度而定,一卷膠捲的拍攝時間大約36-48s。搭配有一個稱作LomoKinoscope的觀影機。將衝好的膠捲放進去,通過背面的小窗讓光線進入,就可以從對面的鏡頭看到電影了。
Lomography發布Diana F+、Diana Mini和Fisheye No.2 3款相機的黃金版。3款相機現均已上市。
La Sardina系列,左上:El Capitán;右上:Fischers Fritze;左下:Sea Pride;右下:Marathon
著名的Lomography公司發布了全新款式的35mm膠捲規格廣角LOMO相機產品。該系列產品整體上被命名為La Sardina,據說其設計靈感源於沙丁魚罐頭,共有四款時尚獨特的設計,外觀配色充滿海洋風味。
……
2LOMO的誕生地-聖彼得堡
來自LOMO的新聞總也評不完,lomo化的照片也一直保持著它獨有的魅力。LOMO是什麼?簡單傻瓜的膠片相機帶著低劣的廣角鏡頭、暗角嚴重跑光明顯在越暗的光線下越能表現出深邃感的照片。這都是LOMO的具體化描述。要了解什麼是LOMO還得從歷史說起。
作為十月革命的搖籃——聖彼得堡,在蘇聯時期被改名為列寧格勒。它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工業重鎮及文化中心。列寧格勒的著名表現在蘇聯的宗教文化中心、人類史上最漫長的城市攻堅戰(882天,以納粹德國敗北告終)、基洛夫工廠生產的令德軍聞風喪膽的重型坦克T34、還有至今仍影響著藝術界的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廠(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
二戰結束後,美蘇及其他們各自的盟友分歧和衝突嚴重,但對抗雙方都盡力避免導致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人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方式進行。曾經沙皇期間的光學軍工改名列寧格勒光學,繼續從事軍事光學鏡片生產。
3LOMOLC-A的誕生機
1982年,格尼斯基將軍給蘇聯軍事光學製造總監帕夫洛夫帶來了一臺小型的日本相機——確善能CX2。
帕夫洛夫被這臺日本相機迷住了。它有清晰的鏡頭、堅固的外形(這和普通的日本相機很不相似)。雖然是傻瓜相機,它卻能適應在較弱的光線下拍照。帕夫洛夫馬上下令山寨該照相機,並作出一定的改良。這個任務被交給了當時已開始生產間諜相機的列寧格勒光學。並賦予了假大空的政治口號「造福人民之餘亦為蘇維埃增光」
Lomo LC-A誕生了,LOMO取自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的首字縮寫(拉丁拼寫)。從遠處看去它和確善能CX2驚人類似。但拿在手上,就遠遠不如日本的便攜相機那樣精緻。粗糙的外表沿襲了蘇聯工業品傻大粗的特點。比外表更致命的是,它漏光嚴重,曝光控制極為湊合,鏡頭光學素質低下。為什麼會這樣我就懶得去分析了。
Lomo LC-A
Lomo LC-A拍攝
4LOMO的淡去與重生
你可以認為它是失敗的研發,不折不扣的次品。但結果卻很讓人意外。Lomo LC-A的銷量出奇的驚人,百萬部相機迅速售罄。這其中的原因在於它便宜,廣大盟國群眾對娛樂的渴求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而包括蘇聯在內的盟國,日系、德系相機是特權專屬,在市場上因關稅售價極度昂貴。越南、古巴及東德普通群眾是它最大的消費群體,蘇聯人激動的發現他們已經成功地打入了低端相機市場。但這個時期的LOMO風格並未形成,相機只是用於平常記錄,沒人會有心情去考量藝術價值。
冷戰結束後,抱歉我只能用這個字眼去描述那段日子。低價的進口貨對LOMO造成很大的衝擊,外國的自動相機的精妙、智能、現代化且廉價,這讓LOMO相機迅速失去市場。儘管聖彼得堡的光學工廠把相機業務一直進行著某些配件加工,但對攝影的影響已經忽略不計。
轉機出現在1991年的夏天,沃爾夫岡·施特蘭晶格(WolfgangStranzinger)和馬蒂亞斯·菲格(MatthiasFiegl)兩名維也納的學生初到布拉格旅遊。儘管當時歐洲已大面積流行高電子化的傻瓜相機,但兩個窮學生還是經費緊張。在初獲自由的捷克夏日,他們感到有太多的東西值得留念。
在一個舊貨商店裡,兩人發現了在捷克已褪去光華的LC-A。吸引他們的是超低的價格,店主還附贈一定數量的過期反轉片。
燦爛的布拉格街頭,拿著無法確定是否能拍出照片的器材,兩人徹底的自由了。美學被拋向一邊,他們把相機放在頭頂、背脊、甚至臀部取景。狂歡的日子伴隨著lc-a乾燥的快門音直到旅途結束。
5LOMO的今生
回到維也納,施特蘭晶格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把正片送衝洗。結果真讓人意外。正片獨有的鮮豔、鏡頭漏光導致的朦朧、大膽構圖帶來的獨特視野。捷克在這些照片中展現出全新的面貌。
學法律的施特蘭晶格和學商業的菲格決定推廣這門獨特的藝術。在舉辦二人的影展後,他們從國外收集二手的LC-A,並在奧地利銷售。不僅如此,這兩個人還創建了非營利性的Lomo攝影論壇來促進這種相機的普及,這個論壇被命名為Lomography(取名源於LOMO與Photography )。
兩年後,施特蘭晶格和菲格在莫斯科和紐約策劃了一場同步舉行的攝影展,把在兩個城市分別拍攝的照片交換展出。在策展時,他們邀請了聖彼得堡光學廠,遺憾的是廠商誤認為是愚人節的玩笑。但隨後的莫斯科電視報導引起了廠家的關注。影展結束後,Lomography被邀請去參觀了聖彼得堡的LOMO工廠。廠商的負責人很遺憾的告訴二人,lomo真的要成為歷史。市場開放和艱難的經濟環境,生產效率的低下讓企業難以承受相機部門的虧損。Lomography要求與之合作,達成的最初協議是每個月供貨1000。此激勵之下,Lomography在柏林和倫敦開設了第一批分店。同時相機的價格也大幅增長,從1995年的30美元漲到200美元。
聖彼得堡LOMO廠還是沒能撐下來,具體的原因我很難分析的清。今天我們仍看到Lomography不斷的發布新型相機,它們已經不是Russia製造,2006年,Lomography將生產線全部轉移到鳳凰,它們是我們熟悉的MADE IN CHINA。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簡單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你們的朋友中國青島版靈動的水,咱們下期再見,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和關注哦。
聲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嚴禁任何方式的洗稿行為,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