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文若:言論自由不是編造網絡謠言者的「擋箭牌」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網絡是好東西。在這裡你能夠瀏覽新聞、聊天交友、團購商品、遊戲娛樂……

    雖然,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但公民享受網絡自由的權利卻是實實在在的。任何人都可以藉助網絡平臺發聲,也有權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訊息,這也是公民言論自由的一種表現形式。

    但是,當我們在網絡世界裡穿梭遨遊並盡情享受之時,也有一些問題困擾著我們:人們行使權利時更容易造成對別人的傷害,信息的快速傳遞和信息的泛濫及人們無規則地濫用信息也給我們每個人的合法權利的保護帶來了隱患,甚至有些人會出於各種目的編造謊言,進而對民族和國家利益造成嚴重危害。

    當大多數人對網絡謠言說「不」,政府相關部門依法清理它們之時,造謠者通常拿出「言論自由」來做擋箭牌。但這個理由顯然不能為公眾所接受。

    從理論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的,行使權利的自由是受法律保護的,法律沒有限制的,我們都可以做。但是,實際情況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我們無法從周圍的社會環境脫離開來,我們的自由是相對的,法律賦予我們權利的同時,也使我們承擔起相應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網絡的超時空交流為人們提供了載體和工具,但話還是要從人們的嘴裡說出去,網頁上的留言也還要靠人們在鍵盤上敲打進去,句子和文章反映的仍是人們自己的思想。雖然虛擬社會相對獨立,但它是依託於現實社會而存在,虛擬社會的行為主體是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每一個人。因此,每個人在現實社會中享有的權利和負有的義務並不因為自己存在方式的變化而改變或消失。

    毋庸置疑,在法治的語境下,無論是網際網路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是民眾網絡言論自由權利的實現,與國家公權力之於網絡的必要管制並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衝突和矛盾。正當的管制非但不是言論自由的死敵,反而是言論自由得以正當實現的必要前提。

    當然,打擊網絡謠言,既要加強網絡管理,剷除謠言產生土壤,也要教育網民不信謠、不議謠,除去謠言賴以生存的市場,還要打擊傳謠行為,切斷謠言擴散的鏈條。但關鍵是要嚴懲元兇,揪出「始作蛹者」,揭穿造謠者「製毒」的真面目,使造謠者的險惡用心、醜惡嘴臉、卑劣行徑,在廣大網民的雪亮眼睛下無處遁形。

    言論自由是憲法賦予每一個公民的神聖權利,也是政治文明和社會民主的重要標誌。就同國家公權力不能濫用一樣,我們權利的行使也是有邊界的,網絡世界的言行依然受道德、法律等行為規則的約束。網絡不是人人道德高尚的「理想國」,也不是事事隨心所欲的「烏託邦」,更不能成為編造謠言者的「樂園」!(荀文若)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徵稿啟事

 

系列評論:

 

杜少傅:網絡謠言,止於自覺還是治理?


林瑤:網絡謠言可畏 更該人人自律


弋羽:造謠者應承擔網絡謠言的「重量」

 

皮特:放縱謠言肆虐,不是太天真就是別有用心

 

馬璐:遏制網絡謠言 網站應築好「信息堤壩」

 

金玉勝:誰給了網絡謠言孳生的避風港?

 

姜渠:媒體人應理性對待網絡謠言


段曦:法律可否成為網絡謠言的終結者?


葉栩:治理網絡謠言,要管住的不止是造謠者的嘴


相關評論:

 

斬斷「散布網絡謠言」的幕後黑手

 

打擊網絡謠言還須法制給力


不必害怕網絡謠言


依法規範網絡行為

(責任編輯:李志強)

相關焦點

  • 於志剛:網絡謠言與網絡言論自由背道而馳
    原標題:網絡謠言與網絡言論自由背道而馳   網絡謠言是網絡空間的視覺汙染,也是信息化時代的一大公害。網絡謠言在自媒體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背景下愈演愈烈,公眾早已不堪其擾,很多人因為網絡謠言付出了名譽受損、經濟損失等代價。
  • 疫情期間刑法對謠言的合理界定
    [摘要]自2003年以來,我國通過司法解釋和刑法修正案的方式擴張了對謠言的規制範圍,一定程度滿足了打擊謠言犯罪的需要,但也帶來一些問題。實踐中,應處理好打擊謠言犯罪與保護言論自由的關係。謠言是就事實陳述而言的,與意見表達無涉。謠言的本質在於其未經證實性,而不在於其虛假性。
  • 專家:對網絡謠言的刑法規制應有重有輕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如何在法益保護與言論自由之間尋求平衡,關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釐清網絡謠言刑法規制的難點與重點,是維護網絡秩序、淨化網絡環境的關鍵之舉。規制的難點雖然網絡謠言在刑法中沒有明確定義,但也有所規範。
  • 政法大學教授解讀網絡謠言司法解釋:並非簡單打壓
    洪道德表示,司法解釋界定了網絡上謠言與正當言論的界限,有了具體的違法犯罪標準,對正常的言論實際上是一種保障。  京華時報:在此時出臺司法解釋的背景和意義何在?  洪道德:此次出臺司法解釋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能規範公檢法機關對此類案件的訴訟活動,有了一個固定的程序。其次,司法解釋設定了一個界限,確定什麼是違法犯罪,什麼是正常的言論。
  • 網絡實名制:遏制網絡暴力抑或戕害網際網路言論環境?
    (作者:歐木華 來源:長江網) 評論之二:誰說博客實名制不保護言論自由 近來,圍繞網絡博客實名制的爭論很多,許多人認為實行博客實名制會限制網絡言論自由。10月24日,光明網刊發了一篇名為《網絡實名制,不得不說的話題》的文章,反映的就是這類情緒。
  • 言論自由不等於信口雌黃
    2月28日,國家網信辦責令新浪、騰訊等網站依法依規關閉任志強微博帳號的消息在網絡刷屏,眾網友「炮轟任大炮」和為「優秀黨員補黨課」也成了網絡流行語。然而,就在大家為國信辦關閉違規違法微博拍手稱快時,某些自詡為大V的網絡名人卻揮舞著「言論自由」的大棒,對黨和政府惡意進行攻擊、謾罵,妄圖混淆視聽,博取輿論的同情。
  • 伏爾泰「名言」被誤傳 成違法言論擋箭牌
    原標題[伏爾泰「名言」被誤傳 成違法言論擋箭牌]「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言論享有「絕對自由」的權利。然而這只是一種「幻覺」而已。絕對自由的言論是不存在的,也不應該存在。伏爾泰的這句「名言」僅僅是一個誤傳而已。伏爾泰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甚至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思想。
  • 別拿言論自由為「妄議中央」背書
    對於這條規定,一些別有用心的外媒借題發揮,大肆渲染這是中央在鉗制輿論,幹涉民眾的言論自由。可是,真是如此嗎?   首先,言論自由的內涵是什麼呢?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第19條,言論自由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人人有權持有主張,不受幹涉:二是人人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言論自由就沒有邊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呢?非也。
  • 法律專家談在新疆加強網絡管理:堅決遏制謠言
    專訪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 新疆仕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康偉  現今,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網絡覆蓋全世界,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將信息在最大範圍、最短時間廣傳天下。這種新奇蹟讓信息通暢、生活便捷。但不可否認,任何新奇蹟的出現都必是一把雙刃劍,不可避免地在別有用心的人的手中,加速假消息、謠言等的傳播速度。
  • 網絡時代,言論究竟該有多自由?
    在哲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論自由》(1859)。「人類之所以有理有權可以個別地或者集體地對其中任何份子的行動自由進行幹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衛。……對於文明群體中的任何成員,所以能夠施用一種權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為當,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對他人的危害。若說為了那人自己的好處,不論是物質上的或是精神上的,都不能成為充分的理由。
  • 造謠之罪與罰:臺灣言論自由出現警訊
    一是關於網絡上流傳「八仙樂園大股東是民進黨金主」的簡訊,民進黨向警方舉報,北市警局也以「散布謠言,影響公共安寧」為由將餘姓男子送辦。接著,郭臺銘控告周玉蔻的「三億男」案的開庭,雙方都是名人,各自高調喊話,「頭可斷血可流」都說出口了。然後,是羅智強對名嘴蔡玉真提告,要求北市刑大比照「八仙為民進黨金主」案的處理方法,迅速法辦。
  • 【網絡謠言 止於你我】10起「網絡謠言」違法犯罪案例
    經審查,該四人對編造謠言、傳播謠言的違法犯罪行為供認不諱目前,即墨警方依法對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犯罪嫌疑人楊某傑刑事拘留,對涉嫌擾亂公共秩序違法行為人王某世等三人分別處以行政拘留七日、五日的行政處罰。
  • 編造傳播「成都女學生被黑人強姦」謠言 2男子被刑拘
    14日,據成都市公安部門通報,近日,網絡謠傳成都學生組織反黑人遊行活動被打。成都警方迅速查證,將2名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的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6月4日,網傳「犀浦一大二外語系女生被黑人留學生強姦,學生遊行示威抗議被警察毆打。」
  • 「成武看不了,又跑到單縣就死了」菏澤男子在一12人微信群編造謠言...
    經查,該信息楊某未經核實,擅自編造、發布涉及疫情的虛假信息,造成了不明群眾的恐慌,擾亂了社會秩序。2月10日,公安機關將違法嫌疑人楊某傳喚到案,對在微信群中散布涉及疫情謠言的行為供認不諱,楊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在微信群中澄清了事實,消除負面影響。成武縣公安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對楊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十日並處伍佰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 網絡並非謠言法外之地
    現場直播下」,一條網絡謠言在海南本地微信朋友圈、論壇傳播,傳播過程中人為「加重」——「三亞發生惡性群毆死傷多人」。網上氣氛十分緊張。  海南日報等媒體得到消息後向三亞警方求證,獲悉「三亞近期無重大惡性案件,三亞發生惡性鬥毆事件純屬謠言」後,立即利用「兩微一端」發布闢謠消息,一小時之內,閱讀量高達7萬多人次。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網絡為謠言插上了翅膀。
  • 伏爾泰「名言」成法國違法言論擋箭牌
    言論享有「絕對自由」的權利。然而這只是一種「幻覺」而已。絕對自由的言論是不存在的,也不應該存在。伏爾泰的這句「名言」僅僅是一個誤傳而已。伏爾泰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甚至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思想。  「名言」成違法言論擋箭牌  法國最近之所以出現對伏爾泰這句「句言」的質疑,是因為這句「名言」近來成為許多違法言論的擋箭牌,其中包括排外、仇外、種族歧視、種族仇恨等過去不能說或被法律明確禁止的話。法國社會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正在出現向極右方向轉移的趨勢。排外、仇外等思潮越來越有市場。
  • 打擊疫情謠言!陝西澄城查處編造「全縣實施全封閉管理」的虛假信息...
    打擊疫情謠言!陝西澄城查處編造「全縣實施全封閉管理」的虛假信息案件 原標題: 記者從陝西渭南澄城縣公安局了解到,2021年1月16日14時45分,網民王某以玩笑取樂為目的,假冒「澄城縣人民政府」名義,編輯「自2021年1月18日至2月28日起,我縣實施全封閉管理」的虛假信息,通過微信發送他人後在網上迅速傳播
  • 網絡謠言禍害無窮 警惕信口雌黃的毒舌
    就像計算機病毒有不同變種和版本,網絡謠言,也在不斷變換面孔和情節。近年來,從「後媽虐童」到「杭州失足女若小安」、「國稅47號文件」……其負面影響所及,不僅損害網絡空間的秩序和公信力,更在社會心理層面投下層層陰影。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謠言判斷有新條件,日記不能拿別人說當擋箭牌
    來源主體可以成為判斷謠言條件,因此在公開日記宣稱「朋友說」可認定為造謠,面對某些疫情日記在網絡大肆傳播負能量的情況,顯然「別人說」也不能成為公開日記的擋箭牌,是造謠就是造謠,這個情況也是有法可依的。在中國人民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要消滅謠言、消滅負能量。下面是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發布的消息。
  • 順者昌,逆者亡,民進黨當局的「言論自由」真是諷刺
    【兩岸快評第722期】 4月7日,是民進黨當局頒布的所謂「言論自由日」。在「反滲透法」等「惡法」的壓制下,民進黨當局隻手遮天,所謂的「言論自由」變成了「臺獨」勢力的一言堂。順者昌,逆者亡,民進黨當局口中的所謂「言論自由」是何等諷刺!去年11月27日,民進黨當局提出所謂的「反滲透法草案」。隨後,民進黨當局攜「執政」之優勢,不顧反對聲音,在12月31日強行三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