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況
華商網訊 關中—天水經濟區是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核心,西鹹一體化是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徑,西鹹新區建設是西鹹一體化的關鍵。
西鹹新區規劃控制範圍882平方公裡,規劃建設用地272平方公裡。渭河、涇河、灃河三條河流流經新區。渭河連接西安、鹹陽兩大千年帝都,周灃、鎬二京、秦阿房宮、鹹陽宮、漢長安城、西漢九大帝陵等17處周秦漢唐歷史遺蹟密布其中。
西鹹新區按照「現代田園城市」規劃理念建設,即「分區組團支撐、快捷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託」。西鹹新區以「大開大合」空間模式,構建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涇河新城。
秦漢新城是西鹹新區五大城市組團中面積最大的文化新城。位於西安、鹹陽兩市主城區以北,規劃範圍包括渭城區的正陽、窯店、渭城、周陵鎮福銀高速以南的區域,秦都區的雙照鎮,興平市茂陵的周邊區域,涇陽縣的高莊鎮(部分),總面積291平方公裡,其中建設用地50平方公裡,遺址保護區面積104平方公裡。
在規劃中,秦漢新城將以生態、文化和商業為主,重點發展秦漢歷史文化旅遊、金融商貿、總部經濟、都市農業等產業。立足於鹹陽宮、漢陽陵、五陵塬等遺址保護區,以生態、文化和商業為主,重點發展秦漢歷史文化旅遊、金融商貿、總部經濟、都市農業等產業。
二、 空間結構
規劃按照區域統籌、梯度推進、彈性發展的原則,切實踐行《西鹹新區總體規劃》的發展理念,確定新城整體發展模式為「城市組團+綠色廊道+優美小鎮」。將帝陵遺址、農田、生態綠地等作為分隔城市組團的生態屏障,通過城市建設與陵、水、田、村等自然人文要素的充分協調,實現城市與鄉村的高度融合。規劃形成「一軸雙核、三帶四區」的總體結構。
一軸——依託秦漢大道形成的秦漢歷史文化主軸。
雙核——渭河北岸休閒商務核心、大遺址生態核心。
三帶——渭河生態景觀帶、帝陵遺址風光帶、涇河生態景觀帶。
四區——渭河北岸綜合服務區、塬北綜合服務區、現代產業承載區和遠景產業拓展區。其中,渭河北岸綜合服務區是新城開發建設的重心與標誌性形象展示區。
三、 發展優勢
一是政策優勢。西鹹新區是陝西省委、省政府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關天規劃》而設立的省級開發區,是未來西安(鹹陽)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板塊,都受省、市雙重管理。其中秦漢新城實行「省政府西鹹新區建設委員會統一領導、鹹陽市開發為主」的管理體制。這種省、市共建的管理體制,在陝西的開發區中是前所未有的。國家《關天規劃》明確指出,「由國家審批或核准的水利、交通、生態環境、特色農業、航空航天、優勢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旅遊等重點產業項目,優先在經濟區布局。」可以說,秦漢新城不僅僅是秦漢新城管委會在建設,也不僅僅是鹹陽市在建設,而是國家、省、市在指導支持幫助秦漢新城管委會在共同建設,政策支持力度必然很大。
二是區位優勢。秦漢新城西接鹹陽主城區,南跨渭河與西安相聯,距西安目前的市中心約20分鐘車程,距西安新行政中心不足10分鐘車程;包茂、福銀、連霍、西平等9條國家級高速公路或鐵路幹線環繞四周。秦漢新城在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中所處的位置,與浦東在上海所處的位置極其相似。
三是文化資源優勢。秦漢新城內,有西周諸王陵墓、秦鹹陽城遺址群以及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群」的九座西漢帝陵和諸多將相名臣的陪葬墓,這些文化寶藏,具有世界唯一性,映射著中華文明的源泉,承載著世界東方文明的靈根。按照《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戰略規劃》,這裡將被打造成為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西安(鹹陽)國際化大都市的綠色長廊。
四是開發成本優勢。4月26日,中國社科院剛剛發布了《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在全國294個城市中,鹹陽的發展成本競爭力名列第六。秦漢新城是鹹陽市區開發成本最小的地方。目前,我們新區內的絕大多數土地都沒有開發,投資建設幾乎沒有拆遷。
四、 走訪區域介紹
1、橫橋:位於渭北綜合服務區,該橋南起西安草灘經濟技術開發區上稷路與規劃草灘八路十字交叉口處,北至秦漢大道。全長4273米,寬28米,雙向6車道,總投資5.37億元。工程於2009年8月18號全面開工,將於2011年底建成通車。
2、渭河河堤治理工程:渭河下遊鹹陽市涇渭新區段綜合治理工程西起上林大橋,東至西鹹交界處,全長約18.65km,總投資12.47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加高培厚防洪大堤約18.65km,新建、復建或加固雁翅壩138座,治理灘地6.5km2(約9745畝)。截止目前防洪大堤已加培至堤頂道路基礎高程,正在進行堤頂道路路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