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初中生都有這樣的感受,每天的作業太多,時間不夠用,熬夜寫作業成為常態。初三的學生,還要應對各種考試,根本沒有時間複習,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初中階段,因為學習科目增加,作業自然也會多,但寫作業和複習並不衝突,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作業量大,需要用的時間必然會多一點,這就要求初中生能夠合理分配時間,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
雖然大多數初中生都會出現這個現象,但每個初中生都不一樣,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01課堂效率決定寫作業的時間
很多初中生時間夠用,不是因為作業多,而是對作業的題目不熟悉,覺得很難,思考的時間長,個別題還是不會做。寫作業的目的就是檢驗當天學習的質量,如果感覺很難,就說明上課時知識點沒有學會,也就是說課堂效率比較低。
初中的學科雖然多,但每節課的內容並不多,因此,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很關鍵,跟著老師的思路,做好重點難點筆記,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上課時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提問,可以問老師或學習好的同學,把問題或疑問徹底解決,千萬不要等課後自己學,因為上課45分鐘可以學會的知識,課後可能要花上兩三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學會,而且佔用大量時間,收穫甚少。
課堂是獲取知識的關鍵節點,保證課堂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寫作業的效率也會提高。
02先複習後寫作業
複習分為很多種,課後複習、周複習、月複習、期中考試複習等等,看著複習的種類很多,其實並不複雜。課後複習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回顧總結,一節課講的知識點很少,所以複習起來並不麻煩,如果課堂效率高,5-10分鐘就可以完成。這樣做的好處,有效鞏固、消化當天所學知識,寫作業會很快。
周複習即對本周所學知識點的總結整理,初中生一周上5天課,語數外一般上5節課,政史地生物化一般2-3節,因為課後複習總結過,周複習語數外一般30分鐘左右,其他學科用時20分鐘左右。
月複習和期中考試複習道理也一樣,不再贅述。其實,用心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這幾個複習是環環相扣的,課後複習做的好,周複習就會很輕鬆,效果更好,同理,月複習的效果也不會差,這樣期中考試就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03學會時間分配,劃分「輕重緩急」
初中生的時間都一樣,一天24小時,因此,除去上課時間,合理利用課後時間很重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把學科按「輕重緩急」排出順序,然後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有計劃地去學效率更高。
相對較強的學科,課後複習和寫作業用時相對會少一些,而弱科的則用時會很長。一般來說,大多數初中生都會在強科上花大量的時間,導致強者恆強,弱科更弱,單科成績還可以,但綜合分數卻差強人意。
弱科之所以弱,可能有無數種說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弱科上花的時間少。因此,初中生應該根據學科的強弱,合理安排時間,更好地完成弱科的作業,以達到強科保持,弱科提升的效果。
初中生寫不完作業,沒時間複習,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原因,有目的地進行調整,彌補不足,不斷完善,從而實現自己改變提升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