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珠穆朗瑪峰頂現微塑料...

2020-12-07 前瞻網

新研究證實肥胖加重新冠病情

近期,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教堂山營養學學者Barry Popkin在《肥胖評論》發表論文證實,肥胖與COVID-19的發生及預後均有密切關係,並提出要重視合併肥胖的COVID-19患者的預防及幹預。該研究通過對20項關於肥胖與COVID-19之間關聯的研究進行評估,比較了肥胖與非肥胖人群的COVID-19陽性率。集合數據分析顯示,與非肥胖者相比,肥胖者的COVID-19陽性率增高46.0%。

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

染色體端粒會隨著生物衰老逐漸變短,是衰老的一大標誌;修復端粒損傷,防止其過速變短,是衰老領域的主要目標之一。據一項《衰老》上的研究,科學家讓35名64歲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在90天內接受了總計60次的高壓氧治療,即在壓力室中呼吸高濃度氧氣,並分析了他們治療前、中、後的血液免疫細胞。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或可延緩,甚至逆轉染色體變短和衰老細胞變多的衰老過程。

素食者骨折風險要更高於食肉者

最近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 BMC Medicine 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吃肉的人相比,嚴格素食者(完全不碰任何動物製品)鈣和蛋白質的平均攝入量更低,全骨折風險(即全身任意部位骨折風險總和)高出43%,特定部位(如髖部、腿部和脊柱)骨折風險也更高。素食者(不吃魚、肉但可能會吃蛋奶等動物製品)的髖部骨折風險較食肉者更高。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首次觀察到超冷水在兩種液相之間的轉變

一個包括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CUNY) 等機構研究人員的國際團隊利用 X 射線雷射器,證明了水能夠以兩種液體狀態存在,並已經能夠跟蹤兩種液相之間的轉變。該研究成果於11月20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

近日,《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

飢餓的毛蟲愛打架

研究小組近日在iScience上發表研究稱,飢餓的毛蟲只有在它們的目標積極進食時才會進行攻擊,而這在休息的毛蟲身上從未發生過。這種攻擊性毛蟲試圖破壞其他毛蟲進食,進而為自己尋找到食物來源。

納米碳添加劑可改善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效果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在鋁粉中加入一種納米碳添加劑,改進了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技術,使航空複合材料的硬度提高了1.5倍。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複合材料通訊》雜誌上。

珠穆朗瑪峰頂部也出現微塑料汙染

有研究團隊在珠穆朗瑪峰找到微塑料入侵的證據。《細胞》旗下期刊One Earth的一項研究對珠峰8440米附近區域的積雪與徑流進行了採樣,結果發現所有積雪樣本中全都含有微塑料,平均每升樣品中含有30個微塑料組織,種類包括聚酯纖維、丙烯酸、尼龍和聚丙烯。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研究推測可能是由於較大的物品破裂而引起的,有可能來自登山者的高性能運動服裝。

森林對氣候變化的抵抗力高於模型預測

近日,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CMIP5氣候模型數據結合機器學習,模擬了南美洲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的光合作用對土壤溼度和空氣乾燥的敏感性,同時對比和分析了來自衛星的觀測遙感數據。模型顯示,空氣乾燥程度增大,該地區的森林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但基於衛星數據,在一些原本非常溼潤的地區,空氣乾燥程度增大反而有利於提高森林的光合作用速率。這一結果表明模型會高估森林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

天文學家利用斯隆數位化巡天(SDSS)中阿帕奇天文臺星系演化實驗(APOGEE)的近紅外數據,分析了大量恆星的化學成分和速度信息,發現銀河系深處隱藏著一個「化石星系」。該星系可能在100億年前和銀河系相撞,那時銀河系還處在起步階段。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藍環星雲謎題破解

長達16年之久的藍環星雲謎題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最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早在2003年前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就在銀河中首次發現了神秘的藍環星雲。

藻類DNA中潛伏巨型病毒基因組

據《科學》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幾種常見藻類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完整的巨型病毒基因組。這一發現表明,這種奇怪的病毒群比科學家想像的更多產,也更具有潛在的影響力。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上報導稱,這些物種的DNA中存在一種完整的巨型病毒。

藍皮書報告: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在烏鎮正式發布。從《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評估結果看,美國和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領先其他國家,歐洲各國的網際網路實力強勁且較為均衡,拉丁美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網際網路發展進步顯著。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新加坡分列綜合排名前五。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我國農業熱點前沿領域研究總體表現突出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在會上發布了2020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報告。該報告全面分析了農業8大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前沿發展趨勢,評估了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義大利等10個世界主要國家在農業領域、農業各學科領域以及各熱點前沿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及表現力。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23日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在祖國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已經矗立在發射塔架,月球之上即將迎來一位「新夥伴」。

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監控日本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日本原子能規制廳為防止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被轉用於核武器,將從預計2021年開始的實驗性取出少量燃料碎片階段起,對作業實施嚴格監控。監控措施除了對處理燃料碎片的設施及運送路線等安裝攝像頭和輻射探測器外,主要方式還有使用中子在不破壞燃料碎片的情況下檢測鈾和鈽含量。

2020年度ACM戈登·貝爾獎授予中美合作研究團隊

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宣布,本年度戈登·貝爾獎(Gordon Bell Prize)將授予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隊伍,以表彰他們「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 1 億個原子規模」的成就。

一體化衛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領導人小組成立

據新華社報導,多個聯合國機構於11月20日共同宣布成立一體化衛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領導人小組。該項目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起,由巴貝多和孟加拉國兩國總理擔任聯合主席,小組成員包括國家元首、政府部長、私營部門和民間人士等。

石漢平:營養不良降低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

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團隊經過多年調查得到了中國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現狀。此項研究共抽取全國22個主要省區市80家三甲醫院共47488例16種常見惡性腫瘤住院患者,以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分析患者營養狀況。研究發現,26.1% 的患者重度營養不良,32.1%的患者中度營養不良,22.2%的患者輕度營養不良,只有19.6% 的患者無營養不良。

清華簡又見長篇書類佚篇

11月20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成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鑑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此次發布會採取了全球直播的形式。此次發布會公布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的整理研究結果。《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全部是前所未見的佚文。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四告》,這是清華簡整理團隊自《尹誥》《說命》《攝命》等篇之後,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

中科院再建一所直屬高校:深圳理工大學啟動建設

11 月 20 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建設啟動會在深圳光明科學城舉行,這標誌著中科院深理工的校園建設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中科院深理工共有光明、寶安、南山三個校區,佔地總面積將達約 100 萬平方米。位於光明區內濱海明珠工業園的 9.5 萬平方米作為中科院深理工的過渡校區,預計將於 2021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計劃 2021 年 9 月迎來首批學生入學。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日本微高壓氧艙
    如果你去過銀座FANCL,一定會注意到這樣一個東西:微高壓氧艙,一次投幣可以使用約10分鐘,被日本民眾廣泛應用於休閒放鬆、疾病治療和康復療養,其主要原理是為全身細胞補氧,日本人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了。由於貝克漢姆在日本的超高人氣,微高壓氧艙也被日本人親切地稱為「貝克漢姆艙」,被眾多運動明星用於提高身體機能、恢復傷勢。在日本體育界之外,微高壓氧艙同樣深受各國運動員的親睞。而在日本的醫療、美容和普通民眾之中,微高壓氧艙也收穫了不俗的人氣。
  • 高壓吸氧3個月,細胞年輕25歲!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試驗中逆轉衰老
    在給健康老年人連續進行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後,短短三個月,就能顯著停止、甚至逆轉細胞衰老過程。根據兩個關鍵的生物學指標,這些老年人的血細胞變得比實際年齡更加年輕。高壓氧治療指的是,在高於一個絕對大氣壓的加壓艙中,提供100%的氧氣,從而增加人體組織中溶解的氧氣量。
  • 珠穆朗瑪峰「死亡區」海拔8440米發現塑料微粒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的積雪和溪流中發現了微塑料。 一些樣品來自海拔8440米(27690英尺)的珠穆朗瑪峰陽臺,這是地球上發現的最高的塑料微粒記錄。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伊莫金·納帕博士說:「微塑料的產生來源多種多樣,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可能導致微塑料進入環境。」
  • 高壓氧是整治缺氧的霹靂手段
    缺氧也常常是導致亞健康以及加速人體衰老進程的罪魁禍首。 如果說疾病的本質是各種「內憂外患」所導致的人體「災害」,那麼「救災搶險」,氧基本上是一個從不缺席的化學元素,是衝鋒陷陣的勇士和主力軍。針對缺氧,增加氧的吸入顯然是一種更加直截了當的「綠色」改善方式,但普通吸氧常常難以勝任。
  • 以色列科學家實驗「返老還童」,逆轉衰老:吸氧治療能年輕25歲
    最新一期的《老齡化》(Aging)刊發了以色列科學家採用獨特的「高壓氧治療」方法,成功逆轉了一組老年人的人體衰老過程。 結果發此,「高壓氧治療」可以讓老人恢復到25年前的狀態,扭轉生物衰老的兩個關鍵指標——端粒重新生長20%以上,功能失常的衰老細胞減少37%。 01 人類對逆轉衰老的研究從未停止 這要是讓秦始皇知道了,估計能笑著從驪山陵墓裡爬出來吧。
  • 噬血細胞症候群是什麼?看泰安醫生怎麼說!
    「入院時患兒一般狀況差,發熱、精神差、腹脹、腹痛、面色蒼白等明顯症狀,經檢查確診為噬血細胞症候群。」 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兒童血液病科)王兆輝說。那麼噬血細胞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據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兒童血液病科)王兆輝說,人體血液中有一種細胞,名字是吞噬細胞,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像清潔工一樣吞噬入侵的細菌和機體的衰老細胞,清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起著保護人體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其過度活躍,就會不分敵我,將人體有用的細胞一併吞噬,嚴重的還會將人體組織、器官一點點侵蝕,造成一系列損傷,例如出血、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這就是噬血細胞症候群
  • 人類胎盤首現 微塑料顆粒
    「賽博朋克」式嬰兒 據英國《衛報》報導,研究人員在無塑料環境中收集了6位正常妊娠的健康媽媽的胎盤,並最終利用拉曼顯微光譜在四個胎盤中檢測到了12塊5至10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顆粒。而研究過程中僅對每個胎盤中約4%的部分進行了分析,這表明微塑料在胎盤中的總數會更多。 這些顆粒可能最初來自包裝、塗料、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被母體吸收或吸入體內。
  • 腦科學日報:大腦獨特的「垃圾清理」模式;90天逆轉衰老?
    研究顯示,AD腦中N-糖基化受到多種失調的過程和途徑影響,包括細胞外基質功能失調、神經炎症、突觸功能失調、細胞粘附改變、溶酶體功能失調、內吞性運輸失調、內質網功能失調和細胞信號失調。此外,初步試驗表明,另一種自噬相關蛋白Dram1的過度表達可以逆轉Wipi3缺失的影響,並可能成為未來治療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5,90天逆轉衰老?首次非藥物臨床試驗成功實現了...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登山者遺棄物威脅山脈生態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登山者遺棄物威脅山脈生態  olivia chan • 2020-11-24 14:41:45 來源:前瞻網
  • 網紅「長壽藥」新突破,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可逆轉心臟衰老
    實驗中,24個月大的老年小鼠在進行了為期8周的煙醯胺單和苷酸和SS-31治療後,心臟收縮和舒張能力就恢復到了年輕時的狀態。同時,心肌肥大也被完全消除,心肌細胞中的線粒體基礎呼吸和質子滲漏全部表現出了顯著改善。 金井教授將實驗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Aging Cell》後,再次引爆了風靡富人圈的「神奇分子」煙醯胺單和苷酸(網紅抗衰藥艾沐茵核心成分)這一最新生物技術。
  • 珠峰頂部現微塑料汙染;日本發生5.5級地震丨科技早新聞
    來源:中國新聞網消息站圖片來源:北京頭條●22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在北京市第17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11月21日凌晨,北京「健康寶」上線老幼健康碼助查詢功能,此項功能面向60歲以上(含60歲)和16歲以下(含16歲)人群。
  • 湘雅三醫院兒科主辦2020年湖南省第一屆兒童噬血細胞症候群學術...
    為進一步推動湖南省各醫療機構對「噬血細胞症候群」的診治規範和分級診療,提升各醫療機構專業人員對「噬血細胞症候群」的診療水平,噬血專家聯盟湖南兒童分中心依託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兒科,主辦「2020年湖南省第一屆兒童噬血細胞症候群學術交流會」。
  • 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導讀55期
    3,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由於衰老是痴呆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正常衰老過程中,細胞內標誌物出現的時機或性質上的變化,可能是了解正常衰老如何轉化為神經病變的關鍵。細胞衰老是這種轉化中潛在的重要機制。在持續的壓力下(如衰老所發生的),包括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在內的有絲分裂後細胞均可產生慢性細胞衰老:其特徵是分泌可促進組織和器官的功能衰退的促炎症分子。
  • Emapalumab治療兒童原發性噬血細胞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療效顯著
    Emapalumab治療兒童原發性噬血細胞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8 13:06:17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Michael B. Jordan研究組近日取得新進展。
  • 溫州現「吸血鬼」!男子患怪病 每天喝血才能活
    原標題:溫州現「吸血鬼」!男子患怪病 每天喝血才能活 在小說裡,吸血鬼這種種族是靠吸人血過日子的;在現實中,也有人需要每天「喝」一袋血,才能活下去。近日,一則求助血小板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引發市民疑慮:治療這種病難道要「喝血」嗎?昨天,阿明的主治醫生、溫醫大附一院呼吸科副主任陳彥凡解釋,阿明患的這種病叫嗜血細胞症候群,是人體血液中的「吞噬細胞」出了問題。  32歲的阿明是溫州人,20多天前開始出現高燒,最高時達到40多度,且一直持續不退。經附一醫確診他患的是嗜血細胞症候群,這是一種很少見、病死率非常高的病。
  • 【助醫在線】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傅敏主任醫師談「高壓氧在慢性...
    聊天現場  【嘉賓介紹】  女,主任醫師,高壓氧治療科主任,醫學碩士,碩導,從事急診內科臨床以及高壓氧醫學臨床、教學及研究20餘年。對高壓氧醫學基礎理論、治療原理以及治療介入時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對各種疾病的高壓氧治療介入時機有較深的造詣和獨到的見解。
  • 以色列科學家聲稱實現「返老還童」:吸氧治療讓人年輕25歲
    據最新一期《老齡化》雜誌刊發的論文,以色列科學家採用獨特的「高壓氧治療」方法,成功逆轉了一組老年人的人體衰老過程。科學家聲稱,氧氣治療在細胞水平上改變了老年人的身體,使其恢復到25年前的狀態。據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利用氧氣療法扭轉了生物衰老的兩個關鍵指標——端粒縮短和功能失常的衰老細胞的積累。端粒縮短會導致包括癌症、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症等在內的疾病,而衰老細胞在體內堆積會阻止細胞再生。
  • 學術頭條:高精度3D列印僅需數秒,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日本...
    科學家開發基因治療方法 先天耳聾可被治癒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耳聾治療方法,該方法將遺傳物質輸送到內耳細胞,遺傳物質「取代」了遺傳缺陷,使細胞能夠繼續正常運行。這項研究由TAU薩克勒醫學院和薩戈爾神經科學學院人類分子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系的卡倫·阿夫拉漢姆(Karen Avraham)教授領導。
  • 淋雨後變「銅人」,原是患了「噬血細胞症候群」
    近日老江從當地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嶽麓山院區,被診斷為符合為「噬血細胞症候群」。噬血細胞症候群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脾大、全血細胞減少、高甘油三酯、低纖維蛋白原、高血清鐵蛋白,並可在骨髓、脾臟或淋巴結活檢中發現噬血現象。此病是一種與急性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感染有關的良性噬血組織細胞增生,是血液內科一種少見疾病,病因可能與感染、藥物或腫瘤有關。
  • 肌肉衰老可逆轉,一個月內力量即能提升20%
    然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讓我們看到了讓肌肉保持年輕力壯的希望。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在小鼠老化過程中,有一種蛋白質是肌肉功能的主要調節者。人為阻斷這種蛋白質的活性後,年老小鼠的肌肉力量和耐力獲得了顯著改善。負責這項研究的Helen Blau教授評論說:「進步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