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縣龍鼻嘴村:探索創新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16 魯網

 

  魯網5月13日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墨戎鎮龍鼻嘴村轄17個村民小組,768戶3195人,是一個典型的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以來,該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鞏固脫貧成效,努力走出適合本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聚焦創新管理 探索基層治理與組織振興

  近年來,該村把組織建設放在第一位,圍繞「支部五化」建設,致力於規範組織生活、多形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加強異地觀摩學習,把組織生活開展的有聲有色,進一步把入黨動機純正、把有幹事創業真本領的人汲取到黨的隊伍中來。全村現有黨員50名,今年發展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

  壯大黨員隊伍,推進該村制度示範管理。一是推行「互助五興」管理模式。通過結對模式進行全覆蓋,建立了以學習互助和生產互助為重點的89個互助小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二是突出新時代下的村民自治。該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突出村民自治,加強自主管理,努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做到了小事矛盾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三是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建立以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核心的量化考核體系,把黨員在工作中的表現與先鋒模範作用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年終按照大評小獎的原則給予先進黨員適度獎勵,激發所有黨員爭先創優的進取心。

  聚焦產業興旺 探索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

  根據默戎鎮「一山一水一小鎮」的生態發展布局,該村以脫貧攻堅工作為核心,努力開拓獨具苗鄉風情特色的茶旅融合發展之路,打造「墨戎苗寨」周邊著名的鄉村旅遊景區。在駐村後盾單位州文化執法局和縣交警大隊的幫扶下,爭取項目資金1200餘萬元,完善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弱項。2019年墨戎苗寨實現接待遊客128萬人、實現旅遊創收1.5億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60萬元,新農村合作醫療獎補72萬元,苗寨特色民居保護獎補政策120萬元。

  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龍鼻嘴村以鄉村旅遊為基石,建立了十大利益聯結機制。一是務工就業保障機制,滿足村就業需求;二是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機制,縮小村裡的貧富差距;三是茶葉產業發展保障機制。推行保底收購,堅定產業發展信心;四是醫療保障機制。支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堅持每年用村集體經濟收益為村民繳納新農合、新農保;五是教育發展激勵機制。支持人才教育事業,每年對新晉大學生給予獎勵;六是養老保障機制。7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300元養老金,促進養老保障事業;七是傳統村落保護機制。對按照苗寨旅遊規劃新修建的木房子補助600元每平方,進一步保護苗寨的原始風貌和自然資源;八是自然資源入股機制。核心景區內原始木質建築房屋作為自然資源入股,享受每年分紅;九是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每年村集體經濟收益除去教育、醫療保障的等支出,剩餘資金以入股方式繼續投入墨戎苗寨實現村集體經濟量益;十是村級集體經濟帶動機制。周邊村將村集體經濟入股到墨戎苗寨,帶動其他村集體經濟發展,鞏固脫貧成效。

  聚焦生態宜居 探索生態扶貧與生態振興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生態扶貧與生態振興有效銜接。一方面是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申報省級衛生村,同時加大環境綠化美化、雜物清理、亂搭建問題的整改。推行保潔員制度,由專人負責,定時定點定人,確保村道及景區衛生整潔,完成最美龍鼻嘴村示範點創建。另一方面是積極探索旅遊景區生態經濟補償機制,引導村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降低對自然保護區的壓力。建立生態扶貧崗,嚴禁生活汙水排洩入河,邀請村民參與監督,對示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

相關焦點

  • 探索新時代美麗鄉村+創新經營模式 柯橋用美麗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南靠會稽山,北臨錢塘江的柯橋區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美稱,這裡不僅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還有著許多的美麗鄉村,一起來看看柯橋區如何利用美麗資源助力鄉村振興。未來,劍灶村將以綠色發展為主體,以海豐花卉為主導,在發展本村特色文化特色經濟的同時,合力發展基礎文化建設及一系列基地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 積極打造「菊彩劍灶」3A級景區村。在柯橋區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剛剛評選上五星3A的柯巖街道三佳村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煥然一新的鑑湖漁歌帶農屋、新修建的便民服務中心以及暖人心的居家養老服務。
  • 《嚮往的生活》獲《光明日報》點讚 助力鄉村振興苗寨翁草人氣...
    《嚮往的生活》助力鄉村振興苗寨翁草人氣「初露頭角」《嚮往的生活》助力鄉村振興苗寨翁草人氣「初露頭角」雙線並進幫扶觀察,鄉村題材綜藝迭代升級迎盛讚從北京密雲到杭州桐廬再到湘西翁草,《嚮往的生活》跨越南北深入鄉村,在記錄生活本真與創造生活趣味之間,傳遞著勞作之美、生活之美,帶領觀眾不斷發現蘊藏在平凡日常裡的田野活力。
  • 濱州市派高新區鄉村振興服務隊:創新就業扶貧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濱州高新區青田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關於助力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自入駐以來,始終堅持鄉村振興工作主線,精準施策、靶向用力,以創新思維解決基層「難點」問題。自12月以來,為80餘名從業人員開展了裝飾裝修技能培訓;與市裝飾協會十家企業進行精準對接,召集調研、座談10餘次,決定將勞務產業作為幫扶村穩定增收的突破口,成立了濱州智軍勞務有限公司,將原來零散的外出務工轉變為規範的勞務就業,拓寬從業新渠道,真正走出一條從「輸血」到「造血」的就業脫貧之路。
  • 安鄉縣深柳鎮:四「推進」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安鄉縣深柳鎮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整村土地流轉、「4+X」生態產業、鄉土文化復興和環境綜合治理為創新點和切入點,始終堅持質量導向、綠色導向、市場導向,促進農業產業加速轉型,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一是整村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 淮安市科技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朱小柱 王小青日前,市科技局聯合江蘇農村科技服務中心、南京農業大學淮安研究院共同舉辦「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升企業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班。長期以來,市科技局高度關注科技服務「三農」工作,瞄準「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兩大目標,以科技培訓為主要抓手,圍繞產業共性問題、農村現狀和農民需求,創新舉措,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科技培訓工作,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
  • 開封鄉村振興大學堂 培育本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基礎在村、村級發展重點在產業、產業發展關鍵在人才。為解決鄉村人才匱乏等難題,開封市搶抓鄉村振興「1+6」示範帶建設機遇,在西姜寨鄉率先創辦開封鄉村振興大學堂,用好人才「槓桿」,「撬動」鄉村振興,啟動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新引擎」。
  • 「景區帶村」助力李家石屋村鄉村振興——山東省臨沂市李家石屋村
    鄉土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充滿了濃鬱的沂蒙山村風情。自2016年8月18日,臨沂市蒙山旅遊區入選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以來,蒙山李家石屋村搶抓機遇,改革創新,將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脫貧致富、富民增收的主打產業來抓。
  • 科技小院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12月10-11日,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助力鄉村振興研修班在餘杭舉行,旨在進一步推進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建設,提升新時代農技協組織建設發展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研修班開班會聽取了聽取了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工作報告,並就科技小院建設經驗進行交流。
  •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支持中山重振虎威
    7月30日下午,「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政銀戰略協議籤署儀式暨產品發布會在中山農商銀行總部舉行。中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永華等領導班子,中山農商銀行董事長吳誥錦等領導班子,鎮區農業農村工作局、村代表等80多人出席了活動。
  • 博羅推動鄉村"五大振興" 走出當地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會議提出,博羅縣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舉全縣之力把鄉村振興戰略謀劃好、實施好,推動鄉村「五大振興」,走出一條具有博羅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走博羅推動鄉村「五大振興」,走出具有博羅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方志四川•鄉村振興】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下)
    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課題組三、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成都地方文化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要進一步發揮成都地方文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辯證科學態度,堅持問題導向,堅定地方文化自信,深入探究地方文化發展規律,因地制宜推動地方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地方文化助力成都鄉村振興接地氣思考,建務實之言,想可用之策。
  • 【鄉村振興】固安:以庭院之美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固安:以庭院之美助力鄉村振興 2020-10-22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深耕電商「沃土」助力鄉村振興
    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在田間勞作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在朱吳鎮的鄉間小路上或田間地頭裡,隨處可見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們助力發展的火熱場面。自2019年7月份進駐以來,服務隊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用心用情用勁,帶領所服務的5個村莊在黨建創新、產業培育、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基礎設施完善、電商市場開拓、康養文旅打造等方面重點突破,精準發力,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奮戰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 農具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2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要加大對農戶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使手機成為廣大農民的「新農具」,使網際網路成為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設施。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三農」領域,農具的概念被大大拓展。除手機外,像無人機這樣的新型設備,也已進入農業生產流通的各個領域。
  • 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深耕電商「沃土」助力鄉村振興
    在朱吳鎮的鄉間小路上或田間地頭裡,隨處可見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們助力發展的火熱場面。自2019年7月份進駐以來,服務隊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用心用情用勁,帶領所服務的5個村莊在黨建創新、產業培育、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基礎設施完善、電商市場開拓、康養文旅打造等方面重點突破,精準發力,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奮戰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龍子峪村揭牌
    據悉,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三農」思想,秉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辦學理念,助力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動學校新文科建設而設立的全國首家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生態、工商資本多方支持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
  • 探索文旅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任務部署,今天(22號),由江蘇省旅遊協會、鹽都區人民政府、鹽城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聯合舉辦的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鹽城市鹽都區舉行。 江蘇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燦爛豐富,「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活動圍繞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以「鄉村振興與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為主題,探索美麗鄉村、鄉村旅遊、文旅融合、休閒旅遊等創新發展的多樣化路徑,深入解讀美麗江蘇的應有之義,踐行建設美麗江蘇的行業使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江蘇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將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品,放大品牌價值,推動鄉村振興與生態旅遊建設融合發展,助力品牌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 馬坪鎮豐收村:共話五年巨變,助力鄉村振興
    馬坪鎮豐收村:共話五年巨變,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26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文化引領的松陽鄉村復興之路
    來源:一財網作為「古典中國的縣域標本」,松陽縣也面臨著鄉土文化凋零衰敗的問題,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為第一財經撰文,介紹松陽的探索實踐。 編者按當下,鄉村振興戰略如火如荼,產業、文化與民生並進,衰微中的鄉村正經歷新一輪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