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橋、南翔、安亭,圖說嘉定老街風韻

2020-12-11 澎湃新聞

圖溯上海 上海老底子

嘉定歷史悠久,自古以來經濟文化發達,形成了州橋、南翔、安亭、徐行、外岡、江橋、黃渡、方泰、婁塘等一批遠近聞名的古老街鎮。今天,帶你掌上感受老街魅力吧~

州橋老街

嘉定州橋舊影

唐末至宋初以大聚落、集市的形式出現,以位於練祁河兩岸,稱練祁市。嘉定建縣後兩年建城,集市在城的中心,故名城中,亦稱城市。元代嘉定改縣昇州,故民間把建於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的登龍橋稱作州橋,附近一帶稱為州橋頭。清末已形成以州橋為中心的商業、住宅的繁榮地片。1985年,嘉定縣人民政府以州橋為中心,建立老街保護區,後經整修,房屋、路街、橋梁呈古色古香,整齊美觀。老街一帶法華塔、登龍橋均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州橋

南翔老街

清嘉慶年間南翔鎮圖

南翔老街舊影

南翔古名槎溪。南朝梁天監四年(505年),建白鶴南翔寺,逐依寺成鎮,取名南翔。宋元時形成市鎮,商業繁榮發達,明代稱南翔鎮,後漸成江南一大集鎮。清康熙年間,市街南北長1.5公裡,東西長2.5公裡,寺前街(現人民街)和南大街(現解放街)最為熱鬧,一日晨、午兩市,盛況勝於縣城,故有「銀南翔」之稱。清代後期至1949年,屢遭戰事創傷,市況大不如前。1949年後,部分商店復業。1980年以後,商業日趨繁榮。2000—2004年重建的雲翔寺(留雲禪寺)全部落成。從2008年起,南翔鎮對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平街等道路橋梁和百年老店進行整治、修復原來風貌,並新建檀園、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及槎溪書坊。

南翔老街

安亭老街

清嘉慶年間安亭鎮圖

安亭老街舊影

安亭明代稱鎮,明、清時鎮分南北兩市。南面以井亭橋為中心稱「小安亭」,北面以嚴泗橋為中心稱「大安亭」。早在南宋嘉泰年間,安亭的藥斑布青白成紋,有山水、人物、樓臺、鳥獸等圖案,一時聞名遐邇。自嘉定建縣後,鎮由嘉定、崑山兩縣分治。以嚴泗橋附近市面最為熱鬧,清晨至中午,人群熙攘。1951年,集鎮老街原崑山管轄安亭涇以西部分劃歸嘉定縣。2006年,修復改造後的老街以全新的面貌開門迎客。

安亭老街新貌

徐行老街

徐行老街舊照

明萬曆卅三年嘉定縣鎮都總圖中的徐家行鎮

明嘉靖年間,裡人徐冕在此開設米行,後逐漸成市,故名徐家行。明萬曆後期已稱徐家行鎮。至清代,市街南北約1裡,商店20餘家,初為布市。清同治年間,新涇橋得蒲鞋市移至徐行後,布與蒲鞋大宗交易。民國初,布市衰落,黃草織品貿易獨盛。廟街以北,以燈火為市,商販雲集。抗戰期間日軍入侵,市面蕭條,後雖有復甦,但遠不如前。1959年闢通公路後,市況漸趨繁榮,商業網點由老街移至澄瀏公路兩側,形成新的商業街。現老街沿街為居民區,片彈路面,古韻猶存。

徐行老街現狀

外岡老街

清代中葉外岡鎮示意圖

外岡元代後漸成集市,明嘉靖年間,有居民300多戶,因屢遭倭寇侵擾,幾不成鎮。萬曆年間,土布名聞遐邇,四方布商雲集於此,稱外岡鎮。清初,市街南北長半公裡,東西長一公裡餘。有大小商家百餘,布市尤盛。太平天國期間房屋大多被毀,清末漸蘇。抗日戰爭期間,米市畸形發展。解放前夕,大體維持清末市況。1949年後,修建公路,拓寬河道,重修老街,集鎮內外交通暢便。

1949年後外岡老街錢氏宗祠舊貌

著名的錢氏宗祠位於外岡老街的西街,始建於清乾隆廿六年(1761年),鹹豐十年(1860年)毀於戰火,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因戰後族人四散,歷時十五年,至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竣工。門前有古銀杏兩株,為受保護古樹名木。

錢氏宗祠和外岡老街西段今貌

江橋老街

江橋集鎮在江橋鄉的位置(民國《嘉定縣續志》)

北宋時,跨橫瀝建江橋。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建,改稱永鎮橋,亦名江橋,俗稱中石橋。以橋名鎮。是原上海、嘉定、寶山三縣的邊境集鎮。明永樂年間,江橋曾為中外貿易的港口,明弘治年間稱江橋鋪。其時,外商從吳淞江進入江橋,帶來薴麻、丁香、胡椒,向本地換取布匹、絹綢、銅錫器。清順治後貿易中斷。清鹹豐至民國期間,江橋累遭戰事破壞,市況衰落,後有所復甦。1949年前夕,是市郊一個尚稱繁榮的農村小鎮。20世紀50年代起,公路修築。1978年,沿華江公路兩側建造新街,後建造鄉鎮機關和工商、金融、郵電、文教、衛生等設施。90年代起,形成江橋一村、二村後,歷年不斷建設,老街遂湮沒,現僅存東大街部分路段。

七八十年代的江橋老街

江橋集鎮新村住宅

黃渡老鎮

清代黃渡鎮圖

位於安亭鎮南部,吳淞江自西向東,從鎮西面港監站至許家村東面老河口一段,分叉流經鎮區。黃渡,其名有三說:據北宋郟亶《水利書》載吳淞江北岸黃肚浦,渡應為肚;明邱集以鹽鐵塘西有黃土墩,渡應為土;今人認為:吳淞江北岸有黃土墩,跨吳淞江有渡口,是「黃土墩旁之渡口」的省稱。明代,跨吳淞江建造東江橋、西江橋,渡口消亡,鎮傳其名。

民國《嘉定縣續志》中的黃渡鎮

約在東晉時期,吳淞江黃渡地區,沿河已有許多漁村。唐中期,這裡已經有風力推動的帆船航行於此。城鎮之間商業交往逐漸頻繁。《吳郡圖經續紀》中說:「吳郡東至於海,傍青龍、福山,皆海道也」。滬瀆西口上的青龍鎮,很早就成為海商輻輳之地。據傳,這座古鎮因遠在公元3世紀三國時,孫權於此建過青龍戰艦而得名。此說不一定可靠,但青龍鎮曾作為古代軍港,確係史實。

黃渡鎮老街風貌

北宋淳化之後,松江(吳淞江)因海潮渾來清去,沉沙大量淤積。曾經有人這樣計算過:「一潮三澱,厚及一箬;一日兩潮,厚幾一錢;一歲三百六十日,厚三百六十錢,二尺餘矣。江之深止一丈五尺,歲澱二尺,其能常有此江乎?」因此,下遊的滬瀆江口水道常常湮塞,導致青龍鎮衰廢,黃渡逐步形成集市。南宋初年在此東建羅漢寺,西建崇真道院。元代大德年間,侍御史李果又在這裡建滬瀆龍王廟。舟楫停泊鎮東的泊船灣(即今老吳淞江東灣段)。由於海船進出頻繁,元初,在黃渡鎮設市舶提舉司,轄閩粵等海船。明洪武初,黃渡鎮上設河伯所大使,管嘉定、華亭、上海、崑山四縣漁船。又於明嘉靖年間遭倭寇燹鎮徙於南。因此,黃渡鎮先北後南逐步興盛起來。清鹹豐又遭太平天國戰爭,幾成廢墟。之後,在距老黃渡向南200餘步的老吳淞江北岸,重建東西大街,東從陸皎浦西至黃渡浦,而中市大街(現東江橋處至西江橋)一段尤為繁華,每日有早中晚三市,有大黃浦之說。自西江橋至鞦韆橋,稱之為南街,長約一裡,又名小黃渡。許多等候潮水的船隻,常夜泊於鞦韆橋附近。故南街也頗為熱鬧。全鎮有大小商號200餘家,行業俱全。「江之兩岸,居民稠迭,屹為巨鎮」。

1959年時的黃渡鎮吳淞江兩岸

80年代的黃渡鎮

1949年,全鎮有座商401家,攤販428戶。1949年以前,集鎮以吳淞江為界,北屬嘉定縣,南屬青浦縣。1949年5月,南岸劃歸嘉定縣管轄。之後,集鎮區境漸向北擴展,時為全縣較具規模、市場繁榮的集市之一。1992年起實施新鎮區建設,闢築綠苑路,相繼建造綠苑一、二、三、四、五村等住宅小區,並建18層綠苑大廈、黃渡公園,遷建中心幼兒園、黃渡中學、飛眾汽車配件公司、黃渡起重廠。1974—1976年建新黃路,路兩旁商店林立,鬧市中心向北轉移,老街多為磚木結構平房,新黃路兩側為4—5層水泥鋼筋混泥土樓房。曾經是黃渡區、鄉、鎮人民政府機構所在地。

2002年黃渡集鎮圖

方泰

方泰集鎮為原方泰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嘉定城區8千米。

嘉慶《方泰志》記載:「方泰鎮南北一裡,東西如之。中街通衢大道,南通黃渡,北通外岡。東街在『晝錦坊』背後轉東,謂之朱雀街。西街在清風橋北堍轉西,謂之玄武街。又有廟弄在中街東,荒場弄在中街西」。清光緒《嘉定縣誌》記載:「方泰鎮,在縣城西南,以寺命名。清康熙年間,陳、嚴梁姓創市」。民國《嘉定縣續志》記載:「方泰鎮,由寺得名。清朝康熙年間陳、嚴兩家闢鎮,跨渫樓、鹽鐵塘成市。街道南北半裡多,東西一裡不到,以南北街的香花橋到晝錦坊最熱鬧,大小商店一百餘家。每天一市,以紗布、棉花、六陳為大宗,市面不比以前」。

方泰老中街舊貌

清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至嘉定,與清軍交戰,方泰鎮遭戰火破壞。民國時期,方泰鎮經歷「齊盧戰爭」,「一·二八」和「八·一三」兩次淞滬戰爭,民房有毀,民生凋敝。抗日戰爭勝利後,鎮上大小商號僅五六十家。1949年5月,集鎮面積100.5市畝,折合0.067平方千米。

民國《嘉定縣續志》中的方泰鎮

1960年,為修築嘉(定)方(泰)公路,首次拆遷西街曹虎伯、曹幹臣家民房。1965年,公共汽車通方泰鎮,市河橋以北的南北街道建成。1974年起,陸續拆遷民房,市河橋以南的南北街道與市河橋以北的街道相連接,建成南北一條街;東起鹽鐵塘,西至花園浜的東西街道亦相繼建成,與嘉(定)黃(渡)公路交貫於集鎮中心。集鎮面積為0.26平方千米。1980年起,集鎮向東、南、北方向發展。1982年,拓寬、改建嘉黃公路方泰鎮地段的路面,自方泰衛生院至寶(山)安(亭)公路的900米路面,闢為寬10.5米的三車道,其中市河橋以南的200米路面,澆灌混凝土。1987年,自花園浜往西,經翁家浜至徐家宅,修築方中路(方泰鎮至方泰中學)。方中路兩旁建造商品房。全鎮新建、改建街道4000米,設置路燈38盞,鋪設給水管2800米,排水管6000米,新建、改建橋梁4座。1987年12月,集鎮面積0.6平方千米。全鎮有居民917戶(農業戶651戶;非農業戶266戶),常住人口2795人(農業人口2020人;非農業人口775人)。

方泰集鎮現狀

方泰建鄉後,方泰集鎮一直是鄉行政機關的所在地。1980年起,機關辦公樓、教學樓、迎賓樓、醫療樓、金融樓、住宅樓、影劇院、商場等建築物拔地而起,建築面積達9萬平方米。1987年,鎮區內有工業企業16家,其中鄉辦廠12家,村辦廠4家。有商業網點113個,其中商業74個,飲食業6個,服務業33個。有集市貿易市場1處,每天一市。嘉黃公路與寶安公路交會於鎮的南端,鹽鐵塘與薀藻浜近在鎮旁,河道寬闊,運輸暢通,方泰鎮舊貌換新顏。

婁塘

婁塘中大街

婁塘古鎮位於嘉定區北部,南距嘉定城區6千米。現東至婁塘水廠,南至寶錢公路,西至嘉唐公路西側原棉花收購站,北至婁陸公路1號橋。南北長1.3千米,東西寬1.2千米,面積1.56平方千米。

清嘉慶年間的《婁塘鎮圖》

婁塘陸路交通有嘉唐公路,環於西和北兩市梢;西南市梢有婁朱公路往西通朱家橋集鎮;北市梢有嘉唐、婁陸兩公路,並在其交叉路口處設有汽車站,往東可至唐行集鎮,往北可達橫瀝河水閘,再過陸渡大橋即進入江蘇省太倉市陸渡集鎮。

婁塘縱橫交叉兩條大河。貫南北流向的市級調節幹河橫瀝河與東西流向的縣級排水道婁塘鎮穿鎮而過,交匯於集鎮東南市梢。此外,鎮西市梢南北流向的野泥涇,南入婁塘河,北通黃姑塘。

民國《嘉定縣續志》中婁塘集鎮的位置

據《嘉定縣續志》和《婁塘鎮志》載,婁塘集鎮原在婁塘河畔,以水為名,在唐代時屬疁城鄉,其時人煙稀少。至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後居民漸多,逐漸形成集市,曾因地處疁城(嘉定別名)之北,北近劉家河(即老瀏河),也有人分別稱為疁塘或劉塘。又因繞鎮婁塘河兩岸多桃樹,春天沿河滿目桃花,故舊時又名桃谿。至明代洪武二年(1396年)名婁塘市。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有富民王士昌偕子王璇創市街,其地深廣各二裡,更名為婁塘鎮。至清代末年,婁塘市街南北長一裡半,東西長二裡餘。

婁塘小東街

婁塘自1912年—1949年5月,乃是民國政府和汪偽政府區、鄉政權機構和警察機構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婁塘也一直是區、鄉、公社、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婁塘鎮上現有18條街道,昔日建鎮造房時房屋沿河而造,方向不正,有「婁塘街,條條歪」之諺。據說:太平天國以前,市面以東大街(今中大街)最盛。後因有李阿生殺害太平軍戰士,太平軍追查兇手無著,遂焚燒兇手住宅,延及沿街房屋,故被人們稱為「火燒大街」。今仍以此街和北大街市面最盛。

實業家印有模故居

在晚清至民國前期,婁塘鎮上以印有模為代表的印氏家族在當地乃至上海都很有影響。從小隨父親在上海日新盛布號習商的印有模從花紗布起家,事業初步成功之後,為了進一步提高紗布質量,改進棉花品種,他赴歐美考察後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婁塘鎮自從明代開始,廣植棉花,生產的土布、斜紋布遠近聞名,但到近代,受到「洋布」的衝擊,漸趨衰落。印有模從美國引進「美棉」種子,免費分發給家鄉農民,並且聘請專家下鄉指導。美棉的引種成功,大大提高了他的產品競爭力,也為地方農業種植史上開出一片新天地,惠及四方鄉鄰。繼花紗業獲得巨大成功,印有模又投巨資於商務印書館,成為該館主要股東,接替創辦人夏粹芳,與蔡元培、張元濟等密切合作,添置國內首批自動化印刷設備,自編自譯、自印各種圖書,出版了在近代教育出版界有深刻影響的教科書與學術著作,包括大型工具書《辭源》。

印有模像

印有模住宅,始建於清末,民國時期續建完成,建築面積達1140餘平方米,石庫門帶花園,門窗式樣為中西合璧,主體建築至今保存完好,西式錦磚地坪完整如新,雕花門窗梁棟精美可愛,門頭上「鹹與維新」的枋額點出了他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思想風貌,屋頂花園花樹依然,一株生長在屋頂圍欄外的夾竹桃,枝繁葉茂,每年幾度開花,絢麗依舊。

婁塘紀念坊歷史影像和現狀

1932年「一·二八」事變,3月間日軍攻陷嘉定縣,旋即侵佔婁塘,縱火焚燒房屋,東市梢小東街十毀其九,70餘家民房被焚;西市梢野泥涇亦有7戶民房被燒,鄉民流亡越2個月。日軍撤退後,苦無居住之處,幸承新加坡、柔佛等埠僑胞組織籌振祖國難民會捐巨款,重建新屋,鄉民始得復其居所。後於小東街市梢建立「婁塘紀念坊」牌坊一座以志紀念。後曾幾經修葺,1985年又經油漆,至今仍傲然聳立。

婁塘篾竹弄

婁塘勞動街

婁塘是一個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老集鎮,街道狹窄,住房陳舊。至20世紀80年代,已有新型的住房建築建成,部分老街也進行了拓寬。如今,在新建的大陸高樓間,濃濃古鎮風韻隨處可見,老街故宅隨處可尋。600多年建鎮歷史中,婁塘留下了豐富的人文積澱。2005年,以此為核心的43公頃範圍被列為上海市郊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

編輯丨張淵源

審核丨呂豔紅

來源:圖溯上海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州橋、南翔、安亭......圖說嘉定老街風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州橋、南翔、安亭……嘉定的老街風韻你體驗過嗎?
    原標題:【記憶】州橋、南翔、安亭……嘉定的老街風韻你體驗過嗎?  據上海發布,上海西北部的嘉定,歷史悠久,自古以來經濟文化發達,形成了州橋、南翔、安亭等一批遠近聞名的古老街鎮,今天就一起走進嘉定,感受一下那些獨具風韻的老街魅力吧~  州橋老街
  • 「記憶」州橋、南翔、安亭……嘉定的老街風韻你體驗過嗎?
    上海西北部的嘉定,歷史悠久,自古以來經濟文化發達,形成了州橋、南翔、安亭等一批遠近聞名的古老街鎮,今天就一起走進嘉定,感受一下那些獨具風韻的老街魅力吧~州橋老街嘉定州橋舊影>元代嘉定改縣昇州,故民間把建於南宋1245年的登龍橋稱作州橋,附近一帶稱為州橋頭。
  • 南翔老街、州橋老街等明日恢復開放!
    前些日子古猗園的開放 可讓嘉定人興奮了好幾天 這不!!好消息又來了! 南翔老街&州橋老街明天也要開放啦!
  • 一塊鬧元宵去 嘉定孔廟、州橋老街大波活動等你來玩
    正月十五鬧元宵,嘉定孔廟、州橋老街、南翔老街活動預告來襲~小夥伴快來看!  鬧元宵  」,此物出自「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唐時升家中。其中,除「許願祈福」「元宵祈福儀式」「調獅子舞」「猜燈謎」外,其餘活動需憑體驗券參與(具體參見遊園卡內頁說明);2月16日唐時升與賀年羹、科舉試試看、漢服漢禮體驗三場活動需在2月12日上午10:00登錄「文化嘉定雲」官網或手機APP,進入「文化預告」欄目訂票預約。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嘉定博物館所有。  州/橋/老/街
  • 老上海的腔調,藏在青石板路兩旁的老街裡
    南翔老街嘉定區南翔鎮解放街206號南翔老街是南翔鎮歷史、商貿和文化的縮影。經過整修,恢復了清末民初「銀南翔」的歷史風貌:粉牆黛瓦、屋舍參差林立,大小商鋪鱗次櫛比;小橋、流水、花園、長廊、畫店各具風韻。州橋老街嘉定區沙霞路68號州橋老街保留著明清古民居的特色,坐落在嘉定古鎮的中心,是古鎮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
  • 嘉定半日遊,包括嘉定博物館,秋霞圃,竹刻博物館,州橋老街等
    連著5天的陰雨綿綿,周六總算放晴,特別想看紅葉,就來到了嘉定秋霞圃公園,這裡附近還有匯龍潭,嘉定博物館,州橋老街正好可以一起走走。 寶山過來還是有些小遠的,地鐵11號線到嘉定北再轉乘嘉定68路就可以了。
  • 四條主題遊線路玩轉嘉定春天好去處
    21路至六裡橋站  03  美味舌尖之旅  嘉定特有的美食不容錯過  開啟一場舌尖之旅  滬上知名的南翔小籠或是  「鄉味」誘人的傳統小吃  能讓你唇齒留香,味蕾綻放  南翔老街119路至雲翔寺站  更多資訊點擊:南翔老街景點信息  毛橋集市
  • 繽紛四月 來看看嘉定這些主題遊線路吧
    美味舌尖之旅南翔老街、毛橋集市嘉定特有的美食不容錯過,開啟一場舌尖之旅,滬上知名的南翔小籠或是「鄉味」誘人的傳統小吃,能讓你唇齒留香,味蕾綻放。、州橋老街、嘉定孔廟嘉定的新城和老城,不乏獨具特色的建築,等你前來邂逅一段慢時光。
  • 嘉定| 嘉定古橋之最,你知道幾座?-該橋,高義橋,拱石橋,拱橋,西門...
    原標題:嘉定 | 嘉定古橋之最,你知道幾座?   南翔天恩橋    嘉定的石橋一般為平橋和拱橋,其中平橋的跨度以單跨為多,河寬者也有多跨。比較有名的,便是位於州橋老街景區內的登龍橋。該橋為單拱橋,可以說是嘉定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在登龍橋東,還有一座普濟橋,連接著東大街與東下塘街,該橋也為單拱橋。位於孔廟中的賓興橋同為單拱石橋,跨南橫瀝河,連接學殿街及匯龍潭公園。此外,德富橋、永寧橋、聚善橋、高義橋、嚴泗橋等,都為石拱橋。   嘉定的橋梁,不僅精緻美觀,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其一是橋柱上普遍鐫刻著楹聯,內容十分豐富。
  • 春遊記事——上海嘉定古猗園、南翔老街
    原標題:2017春遊記事——上海嘉定古猗園、南翔老街(2017-4-22)原作者:cuih19079到了嘉定城,又怎能不去吃著名的南翔小籠包呢?說起來今天的行程裡南翔公館的午餐也是個重頭戲,不過從紫藤園出來還早得很,便先到了附近的古猗園消磨時間。古猗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綠竹猗猗」,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門票12元,真心不貴。原本以為是個小公園,不料進去以後發現還蠻大的。
  • 復古州橋民清街 嘉定夜市舉行「風月秋聲·中秋雅集」活動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範潔)「風月秋聲·中秋雅集」活動日前在嘉定州橋民清街舉行,匯集州橋景區的傳統主題文化,也是上海孔子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圖說:嘉定州橋舉行「風月秋聲·中秋雅集」活動。圖說:嘉定州橋舉行「風月秋聲·中秋雅集」活動。主辦方供圖新增的六大茶系茶藝展示區,讓市民遊客在逛市集時豐富對中國茶飲文化的了解,主辦方還邀請上海最大的生態桂花園帶來地道桂花酒、嘉定本地餐飲老品牌新迎園集團現烤鮮肉月餅,成為中秋飲酒、賞月、品茶、吃月餅的好去處。
  • 上海周末去哪裡玩,上海嘉定一日遊,帶上家人一起過周末吧
    嘉定州橋老街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城中街(下塘街)及東大街沿練祁河一帶門票:免費上海國際賽車場古猗園地址:上海市嘉定區滬宜公路218號門票:門票12元上海汽車博覽公園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安亭博園路墨玉南路
  • 上海嘉定州橋老街一別墅內,明、清嘉定派竹刻藝術品讓人連連稱奇
    嘉定竹刻博物館位於嘉定區南大街321號,展廳面積約500餘平方米,120件展品分別來自上海博物館、嘉定博物館和個人收藏,除了少量明代作品外,大多是清代藝術精品。公交線路:位於嘉定別墅內,進大門後左轉沿著指示牌即可到達。可以乘坐嘉定13路,嘉定69路,嘉定9路,滬唐專線。停車信息:景點沒有自己的停車場,州橋老街附近馬路兩邊有些停車位,首小時7元,後面每半小時4元。
  • 查殺——上海郊區之行,嘉定一個製造汽車的王國,體驗它的風貌!
    所以說,為了讓大家可以感受到郊區的風採,來介紹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區,那就是嘉定。嘉定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現在馬路上面開的大眾汽車,那就是這個汽車製造王國製造的啊!嘉定的面積其實很大,它靠近江蘇應該說是上海最西面的區域了吧。其實這裡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不要說是景點了,這裡的廣場商店也絕對不屬於市區。這裡的交通也很發達,不僅僅是長途汽車,還有高鐵、地鐵都有設置。
  • 給上海市嘉定區2035總規劃重點:分成城區、安亭、江橋南翔
    未來上海市嘉定區的城鎮分成三個部分:嘉定城區安亭地區江橋南翔地區下面是上海市嘉定區2035年的總體,可以看出嘉定區的城鎮面積還是比較大的下面是上海市嘉定區的城區——嘉定城區的範圍,也就是圖中虛線的位置。嘉定城區的範圍並不是一個行政區劃的範圍,其中也包括上海賽車場,在行政區劃上面上海賽車場其實屬於安亭鎮。下面地圖反應了嘉定區的幾個部分,城區核心區、汽車城、北虹橋地區分別代表了其三個部分。
  • 聽說嘉定人都不一定知道哪座橋才是「州橋」?
    提起嘉定州橋,每一個嘉定人應該都不會陌生,但是要問這麼多古橋中哪一座是「州橋」?恐怕能答出來的就沒那麼多了;要是再問起它為什麼被稱為「州橋」?想必知道的就更是屈指可數。今天,小嘉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州橋老街內的那些古橋吧~
  • 上海嘉定,蘊含歷史底蘊,大一學生介紹嘉定
    「教化之城,禮樂嘉定」體現著嘉定歷來崇文重教、禮樂相承,也體現著嘉定的育人之風與文化建樹。而擁有豐厚歷史底蘊的嘉定在文化建設過程中也得到實惠,開設文化嘉定雲平臺。2013年6月,地處嘉定區中心區域的博物館新館建成對外免費開放,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百年的嘉定孔廟、南翔老街,記錄著上海嘉定歷史,一切從這裡開始
    嘉定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館址初設於南大街原秦家花園內。1961年7月,遷入位於南大街的嘉定孔廟。1962年10月,嘉定縣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三館合併,博物館為"文化三館"文物組。新館於2013年6月建成開放,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吃在南翔老街
    然而,還有另一種忘不了的記憶,這就是吃在南翔老街。除了被譽為「上海名點」的南翔小籠包,同屬南翔「四寶」的還有肥羊大面、羅漢菜、鬱金香酒,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傳統美食。  花樣百出的傳統美食  充斥老街數不清的傳統美食,門店毗鄰,花樣百出,但各具特色,令人駐足。  老街雲翔寺大門左側人民街上的 「古井流香」,是一家經營糕點的食品店。
  • 愛上海的理由|王嘉樂:南翔古鎮
    我生長在上海嘉定區,在很小時候就聽爺爺說了許多關於嘉定的故事。就讓我帶著大家去看看吧。孔廟、法華塔、州橋老街,古樸的江南建築風貌。漫步在州橋老街上,就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時代。南翔古鎮,上海四大歷史名鎮。在古樸的南翔老街上,許多的桌椅坐滿了賓客。大家正在嘗著小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