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報告中,2018年,女性購房的比例達到46.7%,幾乎佔據半壁江山,這其中30歲以上的大齡女青年購房客戶數量增長尤其顯著。
女人婚前購房人數的激增,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女性對未來婚姻走勢研判的一種應激姿態。
曾幾何時,婚前買房是男人結婚必備的條件之一,而現在女人卻即將成為婚前買房的主力軍,從經濟角度看,現代的女性獨立自主性越來越強,即使不依附於男人,自己也能滿足自己的居住需求,從情感角度看,房子雖然只是一個鋼筋混凝土搭起來的空間,但這份空間卻能讓自己擁有安全感,也是自己最後的避難所。
在與一位32歲單身女性好友聊天時,她就興奮表示自己最近在看房子,準備入手,在感到不解的同時就問道:「趕緊找男朋友要緊,等你結婚了自然會有房子,為什麼要自己掏錢買房子?」
她長嘆一句:「我同事兩個月前離婚了,很慘,被她前夫掃地出門,因為房子是人家前夫婚前買的,所以她現在面臨居無定所的尷尬境地,離婚兩個月,也在外面租房了兩個月,所以你看,如果她要是婚前有自己的房子,還至於這麼被動嗎?」
從她這句話中令人感到兩個信息點:第一、對未來的婚姻充滿不信任;第二、自己擁有婚前的房子,能為自己的婚姻提供底氣,也讓自己更有安全感。
離婚率逐漸上升這是人盡皆知的秘密,在2019年,全國登記離婚的夫妻就達到415.4萬對,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這讓很多未婚青年在婚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離婚的事宜。
在知乎上刷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女性會在婚前就考慮將來離婚時怎麼辦,而男性許多不能接受這種想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提問者的自問自答也引起了諸多網友的共鳴,她在闡述中表示身邊很多阿姨,老公在外面尋花問柳,年老色衰的阿姨卻不敢提出離婚,因為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家庭主婦,已經與這個世界脫節,沒有任何謀生的技能,自己提離婚就等於將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放歸野外一樣,結果就是自取滅亡。
有了這種前車之鑑,現在的女人充滿了對婚姻的擔憂和恐懼,生怕隨著自己的衰老,無法吸引老公的興趣了,老公會做出對自己不忠的事,而自己卻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種折磨光想想就令人抓狂。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女人婚前買房也就是保證自己未來的生存權,起碼讓自己在絕境的時候有提出離婚的勇氣。
現在的婚姻可靠性大大降低,相比於父輩的婚姻,稍有不如意之處就可能引發一場婚姻地震,
在《尋情記》節目中,32歲的謝芳被丈夫趕出了家門,獨自居住在不足20平的房間裡,丈夫婚前各種甜言蜜語,帶她和準嶽母外出旅遊,婚後就變了樣,家暴成家常便飯,最後直接將還在哺乳期的妻子打成骨折後趕出了家門。
這種家庭紛爭在情感家庭調解類節目中越來越多,讓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也越來越有危機感,當看多了這種帶有負面影響的案例後,自身對未來的婚姻會不自主地產生危機和不信任感,而女性婚前買房是自我危機感意識下的一種自救手段。
看到下圖這則購房比例圖,很明顯地發現確實女性越來越熱衷於購房,不管是自己獨立出資也好,還是接受父母資助也罷,總之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買一套屬於自己的窩。
女性看似瘋狂的背後實則是自己對安全感的追求,有一句話說: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確實如果沒有錢,自己毫無話語權,自己對未來風險的抵抗力也較弱。
之前的時候,當年輕的情侶準備結婚時,不少未婚女性都想要求未婚夫在房產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但這麼做會帶來一系列的矛盾,既讓男方為難不樂意,又顯得女方自己很卑微,還沒結婚就已經嚴重影響了彼此的感情。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才最可靠,在綜藝節目《男左女右》裡,陳思斯講述了一則關於馬蘇的慘事,有一次她和孔令輝發生爭吵,孔令輝讓她滾出去,結果馬蘇獨自一人拎著行李發現偌大的北京城竟沒有自己的安身之處,最後她找了個酒店勉強湊合了一宿。
這件事對她觸動很大,她自己暗自發誓:一定要有自己的窩。
可見女人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有多重要,起碼它能讓自己不用流浪街頭,不用讓自己委曲求全到處搬家租房子,不用讓自己仰人鼻息,安全感來源於底氣,而買房成為了增加自己底氣的一種重要手段。
無論是出於對未來婚姻的不信任也好,還是為了增加自身的安全感也罷,作為女人,需要增加自己造血的能力,將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那麼絕望才不會找上門。
在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中,畢業剛出校門的羅子君,因為盲目聽信了老公當初那句「我養你」的諾言,安心做起了全職太太,當被老公拋棄的時候,羅子君只能無助地哭泣,埋怨老公說話不算數,控訴他:是他說要養我一輩子的,是他讓我不要工作的。
但是哭泣又有什麼用呢?成年人的世界從來就不信眼淚,同情只是外界對弱者一種無助的聲援罷了,而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卻毫無建樹,只有將潛在的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那麼自己的眼角才不會出現淚花。
我們無法準確研判未來感情或者婚姻的走勢,但將幸福寄托在幻想上同樣不現實,未來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只有變才是不變的,未婚女性的買房可以看作是自我獨立意識的甦醒,也是她們未雨綢繆保衛自身基本生活權的最低限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