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中國古代史的時候,總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中國古代王朝一般都比較注重農業種植,鼓勵開墾荒地。但是在實際的執行中,我們卻發現,大部分的農民還是更願意給當時的地主做佃農,而不是自己去開墾荒地,這又是為什麼呢?
農業灌溉離不開穩定的水源地
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種植中,對於「好地」和「壞地」的區分還是比較上心的,區分一塊土地的好壞,除了看這塊地土壤是否肥沃,土壤酸鹼度是否合適之外,還需要看這塊土地是否能夠得到穩定的澆灌用水。
中國古代農業其實就是灌溉農業
和當時的遊牧民族不同,中國古代農業灌溉用水大部分來自於池塘、水井等固定水源地,這些水源地大部分都被地主控制在手中,也就是說,如果地主不願意給你的田地放水,你開墾出來的田地即使再肥沃,也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種植。所以,這些好地最終都會被地主所控制。
有的人可能覺得,既然水源地那麼重要,那我自己開挖一口井水不就行了?這種想法很好,但是在古代中國缺不具備實現的可能性。
水稻對灌溉用水的水溫要求就比較高
首先,中國古代大部分農民對於地下水脈的了解程度是有限的,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開挖出一口水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及時成功挖到了一口水井,能不能用還兩說。一般水稻灌溉用水的水溫不得低於20攝氏度,而小麥等旱作物灌溉用水水溫則要控制在15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如果你能挖到符合要求的水井,那麼恭喜你,你達成了自己開墾荒地的第一步。
農具的來源——被嚴格控制的鐵質農具
很多讀者往往忽視了農具這個重要的耕種用具,在古代中國有兩樣東西是被歷朝歷代統治者嚴格管控的,那就是鹽和鐵。而在古代中國農村地區,鐵質農具幾乎等同於硬通貨,一般是地主家所有,佃農需要從地主家借用農具才能夠從事農業生產。
古代優質鐵農具很少
古代中國本土的優質鐵礦石較少,歷史上著名的兵器,比如唐橫刀就是使用西北地區的鐵礦石打造的。中原地區的鐵礦石最大的問題就是含硫較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打造出來的鐵質農具質量較差,偏軟,如果碰到石頭什麼的很容易就會變形。如果是早期農村的人,可能還記得當時割稻子要帶一塊磨刀石,時不時摸一下鐮刀才能繼續收割。
如果你要自己打造鐵製農具,並且自己也已經找到鐵礦石或者是廢鐵作為原材料了,但是你並不能自己打造,而是要請工匠來幫忙。古代打鐵匠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可以到處亂轉,而是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在案,打出的鐵具也要記清楚去向,這又是一個難題。
沒有鐵質農具勞動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如果你說你自己打,那麼恭喜你,你也不用做農民了。官府如果下手快,你就得轉行當鐵匠了,因為現在的你已經是「手藝人」了。如果消息閉塞,官府不知道你是打鐵匠,周邊幾個地主也會嘗試著籠絡你,你也不用再去開荒了,所以說古代手藝人把自己的手藝傳承看得死死的也是有道理的。傳承得好,一門手藝可以養活好幾代人。
天氣知識——扮演關鍵角色的「勸農使」
中國古代農業知識最著名的要數以《農政全書》為代表的一系列農書了,不過抱歉,當初這些農書並不在農民的手上,而是在地主或者官府手中。
《農政全書》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古代中國農村識字的人本來就少,即使你把農書給這幫農民了,他們也看不懂。所以古代會設立「勸農使」,「勸農使」不僅掌握著農書,而且會在適合的時節告訴底下的地主和農民們應該種什麼農作物了。
現在有些地方還有「班春勸農」的習俗
以古代中國鄉紳社會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是地主階級培養出來的,所以「勸農使」一般也是由地主階級的人擔任,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古代農村到開春之後會搞一個春耕祭祀,其實就是「勸農使」和地主搞的「開工儀式」。
比如著名的「二十四節氣歌」
而傳統的老農民因為沒有文字和書籍作為知識傳承的載體,所以只能夠使用口頭等方法來傳遞自己的知識,傳承下來的大部分也都是「東風溼、西風乾、南風送暖北風寒」等諺語,可靠性較低。如果天氣不對,一場大雨就可以輕易報銷掉你一整年的收成。
為什麼建國後農業能夠快速增產?
很多人談到建國後農業的快速增產,馬上就想到了「包產到戶」的責任制,但實際上,這段時間中國農村糧食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和中國對基礎農業的大量投入有很大的關係。
化肥對農業增產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首先是建國後,快速建立起來的工業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足夠的鋼製農具,而且這些鋼製農具還能夠快速做到每家每戶都有。其次是化肥工業的快速建立,讓中國農村能夠對農田進行高效施肥,肥力快速恢復的情況下,自然為田地的多次種植提供了條件。
接下來是水利系統和天氣預報系統的建設,大型水利灌溉系統不是一家一戶或者一村一鎮能夠自己做到的,只能夠依靠國家層面的大力投入才能夠獲得成功,大規模的水利系統建成後,農業生產才算擁有了比較穩定的灌溉水源。
農村的高音喇叭
最後就是天氣預報系統的建立,很多人對小時候村裡面的高音喇叭可能還有些印象。在曬穀子的時候,如果有大雨將要到來,高音喇叭就會及時進行通知,如果是在古代,你就只能在大雨中搶收稻穀了。
所以,並非是古代農民自己不想去開墾荒地,而是憑藉他們自己的能力,實在是做不到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