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建有人民廣場,麗江的大研、束河和白沙也是如此,不過這個「人民廣場」的正名其實叫「四方街」。為什麼叫「街」,而不是「廣場」呢?因為它的外形呈長方形,相當於街道的擴大版。
四方街過去是古鎮的商業中心,茶馬古道上的各種貨物在此交易,當地逢年過節一些活動也在此舉辦,時至今日,四方街依然是麗江三座古鎮最繁華的地方。
麗江三座古鎮中,規模最大、人氣最旺的當屬大研,也就是麗江古城,它的四方街也是三個古鎮中面積最大的,不過卻是最後建設的。
麗江最早的四方街建在哪裡呢?它位於玉龍雪山下,如今看來相對偏僻的白沙古鎮內。
比起大研古鎮的高度商業化和束河古鎮的文藝風,白沙古鎮保留更多原始的質樸,至少商業氣息並沒有過多地侵擾,這和白沙距離麗江主城相對遙遠有一定的原因。
只要晴天,每天都有很多老年人來到四方街曬太陽,大樹下是他們的樂園,一些本地特色濃鬱的小吃攤檔也總是圍了小半圈人群。當地人的生活是怡然自得,不緊不慢的,特別愜意。
麗江木氏土司在明朝以前世居於白沙古鎮,四方街和周邊的廟宇建築是古鎮的中心。
白沙的四方街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土司後來把權力中心搬到束河,再搬到大研,束河和大研的四方街可以看作是白沙四方街的升級版。由於年代久遠,白沙四方街相對來說沒有後兩座古鎮的四方街那麼周正和完善。
晴天之時,白沙四方街北側方向的玉龍雪山清晰可見,南側有一座「白沙」字眼的牌坊,穿過牌坊就是納西族同胞集中居住的地方,整片建築群古色古香,特別有穿越感。
大研四方街位於古鎮的中心,據說按明代木氏土司印璽的形狀建造,明清以來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上著名的交易中心和信息方向站。
大研四方街以彩石鋪市,各種納西特色的古建築分布在「廣場」四周,以四方街為中心點有通往各個主要景點的石板街。
四方街旁邊就是科貢坊,這裡距離大水車、木府、獅子山等主要景點也不遠。
大研四方街是麗江的小吃名街,四周分布著數十間餐館,最有代表性的是以過橋米線為主打的餐館,生意看起來不錯。
四方街如今是麗江世界遺產的一部分,由於開發旅遊業,古鎮內的原住民已經很少,這裡更像是迷你「聯合國」,不僅吸引到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旅遊和做生意,還有不少外國面孔,有的已經在當地生活了十年以上。